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南华又庐的结构特色(梅县南华又庐)

到这里 来一场悠然乡村游

大家好,南华又庐的结构特色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南华又庐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南华又庐的结构特色和南华又庐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南华又庐的环境介绍梅县南口镇的南华又庐为什么被称为十厅九井南华又庐的结构特色

潘氏南华又庐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侨乡村,为十六世祖潘祥初(毓辉)所建。堂内悬有“南华又庐”匾额,题有“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竣工。门联为“南华节度,华国文章”,有其典故。潘氏起源于周,毕公子季孙食采邑于潘,因以为氏。晋中牟潘岳,官居著作郎,以文章传世,名满天下,故称“华国文章”。北宋名将潘美,于宋初率军南下,克南汉,定江南,累官忠武军节度使,故云“南华节度”。潘岳、潘安均为潘氏远祖,故南口潘氏先有“南华庐”,今日尚存。而潘祥初亦喜爱传统,故将新居命名为“南华又庐”。

客家围屋, 围 住了人心聚向,故土乡愁

从梅州去南口的路程不到一小时,南华又庐就坐落在环境幽静的南口侨乡。在南华又庐对面先建有南华庐,所以此处叫“又庐”。南华庐的格式很简单,而且远无法跟南华又庐的的气派相比。这是一座很大的客家围屋,光看那10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积,就知其气派不凡。房屋的中轴线上分别是上中下堂,中堂供奉着此房创建人潘祥初先生的灵位,两边各有四堂,是潘祥初为8个儿子安排好的套间。其实每一堂就已经是一座独立的围屋,而且面积很大,也是采用轴线两侧盖房子的形式。在围屋的后面是枕房,各堂的厨房都集中到这里。枕房上面有炮楼,是防御工事。后面还有一座大果园。房子的左右两侧分别是花园和畜舍。围屋里面到处雕梁画栋,华丽非凡,连墙脚都是由一平米见方的淡雅壁画组成,屋内还建有“鱼乐”(通“娱乐”吧)戏台,据说是当年看戏打牌的地方。整座住宅内设有合理分布的“自来水”设施,原设计是从山上引水,水分几路从后屋进入室内,经各用水区域流到排水系统的集水渠,然后汇集到屋前的集水总渠,再进入河流。主人说这水常年不断,清澈可直接饮用。可惜现在水的源头处盖了水库,水源断了,那些设施蓄着的水不再流动。我被这所房子巧夺天工的做工所吸引,目之所至,皆是精美绝伦的壁画和雕刻,花鸟鱼虫、天地人畜无不栩栩如生!南华又庐是集军事防御、财势、艺术、人文、休闲于一体的难得的古宅。可惜屋内很多雕画设施都在文革的时候被破坏了,令人心痛!主人更是唏嘘无限。主人说,所有的家私在文革时都被人搬走了,搬不走的亦已打烂。当时有一张太师椅四条大汉都抬不动,硬是在屋子里给生拆硬砸掉。房门房顶的浮画雕饰缺眼少鼻,几乎没有一处完好,其状惨不忍睹。而大炼钢的时候,房屋里所有的窗枝、铁栏栅统统被拆掉,炼钢去了。

南华又庐位于梅县南口镇,是1904年清朝人潘祥初所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外观宏伟,气势不凡。

南华又庐屋内分上、中、下三堂,二横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左边为“中、兴、伊、始”堂,右边为“长、发、其、祥”堂,上堂后面还有枕屋一排、厨房二座,屋背后有果园,种有各样优良的岭南佳果。右边有花园,建有莲池、石山、奇花异草。

全屋总共有118间房,大小厅堂几十个,所以又称“十厅九井”。

据说,当年,潘家人光建这个房子就用了18年的时间。屋内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连体,更有“屋中屋”之称。

走进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风格各异的客家民居。据当地镇干部介绍说,这些都是华侨兴建的房子,其中最有名的是坐落在侨乡村的“南华又庐”。“南华又庐”,也叫做“十厅九井”,建于1904年,是梅州地区最大的客家民居之一,也是客家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之一,2002年被列入了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南华又庐”属于典型的客家围屋结构,房屋外观宏伟,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屋内分上、中、下堂,二楼共八堂,左右两侧各四堂,屋背有果园,全屋共有一百一十八间房,大小厅堂几十个,所以称“十厅九井(天井)”。据说,光建这个房子就用了18年的时间。屋内各堂既可独立又可连体,更有“屋中屋”之称。近年来因其建筑造型独特,具有典型客家民居特色,吸引了众多的观光者,还有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前往考察。

关于南华又庐的结构特色和南华又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记忆中国 之南国 9 梅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