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南无甘露王菩萨在佛教里 掌管什么和甘露王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南无甘露王菩萨在佛教里 掌管什么唐朝高僧、甘露王后裔善无畏简介,善无畏大师入唐年份是甘露王如来什么意思作何解释甘露王【甘露王】《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佛名)阿弥陀之别号。阿弥陀之咒,谓之甘露咒,故阿弥陀谓之甘露王如来。弥陀化身说法,澍甘露之雨,以是称其德也。但此时之梵语曰阿弥利帝。胎藏曼陀罗大钞一曰:‘阿娑缚抄云:阿弥陀、阿弥利帝,梵语也。此翻无量寿,无量光,又正云甘露。故大咒云十甘露明,依之甘露王如来云:服甘露不老不死故,名无量寿矣。’菩提心集经上曰:‘甘露王者,应身也,甘露者,说法之德也。以法名,甘露之时梵语阿密[口*栗]多也。’Am&rdotblw;ta。
【甘露王】《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简介:
善无畏(公元637- 735年),梵名ubhakara-simha,出生于东印度乌荼国,也就是现在的 Orissa,刹帝利种姓。为释尊的叔父甘露饭王的后裔。十三岁登王位,施行仁政,深得军民爱戴,后因诸兄嫉妒其能而引起内乱。善无畏勇猛镇暴,曾被流箭所伤,但仍大赦其兄,并让出王位。因感悟世间无常,乃毅然出家学道。
退位后,善无畏到印度南方海滨参学,修"法华三昧",并游历诸国,修行禅观。之后又到中印度摩竭陀国那烂陀寺,礼昙无德 Dharmaguptaka(又译为达摩鞠多,有说即是龙智)为师,专研三藏教理及密教奥义,得受密法灌顶,被尊为"三藏阿^黎"。
生平舍弃王位出家求道唐密五祖善无畏三藏相关善无畏祖师(梵名ubhakara-Simha,直译为净狮子,意译为善无畏),乃唐密开山祖师、开元三大士之首。他生于印度乌荼国,为释迦如来季父甘露饭王的后代。他的先人来自中印度,因国难而出奔到乌荼国,当了乌荼王。
善无畏生有神姿,宿积德艺,父王对他十分赏识,经常给他历练的机会。他10岁就统领军队,13岁就继王位,施行仁政,深得军民爱戴。后来,他的兄弟为争王位,起兵作乱。善无畏率军亲讨,取得胜利。按照军法,争位的兄弟应判死罪,可是,善无畏不忍天伦兄弟遭诛,特“忍而曲赦”。
经过这次内乱,善无畏厌恶了争权夺利的王室,决意让位出家。他向母后表明心迹,又向群臣宣明决意,愿让位给兄长。母后哀而许之,秘密赐给他传国宝珠,然后他便出宫而去。
出宫后,善无畏向南来到海滨,进入殊胜招提寺修习佛法,得入法华三昧。继后,他发愿聚沙建塔一万座供佛。建塔期间,他被黑蛇咬伤了手指,但不退其愿,终于建成了一万座沙塔。
之后,他随商船游历印度各国。他在船上密修禅诵,口放白光,因而无风三日,舟行万里。一日,商船遇海盗,众人惊惶失措,善无畏乃安慰众人,默诵真言,感得七俱胝准提尊,全现身相,于是,这帮海盗被突然出现的另一伙贼寇打退了。后来的这伙贼寇向善无畏忏罪归诚,并当起了向导,指引商船越过穷荒,又逾毒水,到达中印度。
善无畏在中印度的摩揭陀国,参见了国王和王妃。这位王妃竟是善无畏的姐姐。姐姐得知善无畏舍弃王位的缘由后,称叹不已。
善无畏这时已是风度翩翩,气魄豪爽;聪明睿智,超拔群英;五乘贯通,三学深究;总持禅观,妙达其源;艺术技能,无不精湛。就这样仍不满足,依然孜孜追求最高境界。
那兰陀寺投师鞠多善无畏辞别摩揭陀国王与王妃,怀着敬仰之情,来到了那兰陀(Nālandā)寺。他将母后赐的传国宝珠,饰在那兰陀寺大佛像的额上,佛像分外光彩夺目。这显示出善无畏投身那兰陀寺的决心。
时那兰陀寺,乃像法之泉源,众圣之都会。有圣僧达磨鞠多,掌定门之秘钥,佩如来之密印,貌似四十岁,实已八百岁,昔日玄奘到那兰陀寺时便见过他。善无畏乃顶礼其足,奉为本师。
一日,善无畏见师父钵中的食物,不是印度本土的,就让旁边一个大唐国僧人来看。这僧人一看,钵中正是大唐国的食物,而且饭菜新鲜,那油饼还温温的,粟饭仍热热的,不禁惊愕道:“大唐国离这里十万多里,这钵中食物是早上做好的,而中午就到这里来了,太神速了!”众人听闻,都震惊不己,惟有善无畏默然。达磨鞠多秘密对善无畏说:“大唐国的白马寺,重阁新近竣工,我刚到白马寺受供回来。大家都吃惊了,只有你不动声色,你真的可以学习大法了。”
随后,达磨鞠多授予善无畏总持瑜伽三密教。传法之时,龙神围绕,森在目前;无量印契,一时顿受;即日灌顶,为天人师,称曰三藏。得三藏称号后,善无畏又勤奋修学,前后五年,通达了密教的全部奥义。
之后,无畏三藏周行大荒,遍礼圣迹,不惧艰险。又入鸡足山为迦叶剃头,受观音摩顶。尝结夏于灵鹫山,有猛兽为其前导;又曾深入山洞,洞中忽然光明如昼,现释迦像,左右侍者栩栩如生。
(*迦叶尊者于鸡足山入定,等待弥勒菩萨降临成佛。)
(*结夏:指夏季三个月中,僧徒不外出,只专注于禅修。)
一次,中印度大旱,请无畏三藏求雨。善无畏作法不久,众人便见观音在日轮中手执净瓶注水于地,顿时欢欣鼓舞,得未曾有。
善无畏又锻金为贝叶,写《大般若经》;F银起塔,等佛身量。在积功累德的道路上,他勇往直前。
善无畏的母亲因其离去日久,以为他已不在人世,而日夜哭泣,双眼失明。三藏去信问候,其母双眼立即复明,朗然如故。
当时的五印度,教派林立,九十六宗各执己见。善无畏游学讲道,对于各宗各派的人,都能顺着他们所执着的见解去开导他们,为他们破滞析疑,使他们解开邪缚、进入空门;舍弃迷津、踏上觉路。无畏三藏就如大法云,令众生大小皆得润泽;又像清澈的泉水,可以盛入各种形状的容器中。就这样,他广度众生,传授密法,教人以念制狂,即身观佛。
善无畏年近80时,己是五印度大名鼎鼎的密教上师。一日,师父达磨鞠多对他说:“善男子,你与震旦有缘,弘扬大教,今可行矣。”无畏三藏乃接足顶礼,辞别恩师,踏上前往大唐的路途。
不畏艰险坚持东渡无畏三藏行至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时,天色已晚,前有一河,却无桥梁舟楫,于是他干脆就飞了过去。
一日,善无畏受请于长者家,有罗汉从空而降,说:“我乃小乘之人,大德是登地菩萨。”乃让席推尊。善无畏赠之以名衣,罗汉升空而去。
至乌苌国(今巴基斯坦),善无畏遇到一只白鼠,围着他转圈,还每天献给他金钱。
到了突厥国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善无畏应突厥王之邀,宣讲密教经典《大日经》,又应王妃之请布坛讲法。
离开碎叶城后,善无畏折东而行,半途遭遇贼寇,他被连砍三剑,但丝毫无伤,挥剑者唯闻铜声而已。
行至雪山大池,善无畏感到有些不适。这时达磨鞠多从天而降,对他说:“菩萨身同世间,不舍生死。你久已离相,怎会有病?”说罢冲天而去。善无畏顿觉身心如得洗涤,不药而愈。
路经吐蕃(今***),与商旅同行,遇胡人合围抢货,无畏三藏密运心印,劫匪乃悔悟请罪。
行至大唐西境,夜晚有神人对善无畏说:“再向东就不是弟子我的辖界了。守护神州的是文殊师利菩萨。”说罢顶礼善无畏双足,然后消失不见。
途经西州时,善无畏以骆驼负经卷过河,被龙王请入龙宫三日。无畏三藏就在龙宫中宣扬法化,开悟甚众。到他牵骆驼上岸时,衣服经卷都无沾湿。
善无畏路过北印度境时,他东行的消息己被僧侣和商人传到了长安,唐睿宗对善无畏不惜年迈东行传法的行为,十分感动,就派僧人若那和将军史献,带着礼物出玉门关侯迎。
开元初,唐玄宗梦见一僧,姿状异乎常人,醒来记忆犹新,便拿起画笔在宫墙上画了下来,这个形象烙印在不少人的记忆中。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善无畏携带梵卷,到达长安,唐玄宗亲自接见。一见面,发现善无畏与梦中所见高僧一模一样,玄宗极为欢欣,立即礼善无畏为国师,并大设梵筵为善无畏接风洗尘。然后,玄宗又特设内道场,尊善无畏为教主,玄宗之子宁王、薛王等皆跪席捧器,从其灌顶受法,一时轰动朝野。陈大教,巍巍法门,由此兴盛。
玄宗有意试探善无畏的法力,便请了一位有名的术士来与善无畏比试神通。这位术士握鬼神之契,参变化之功,十分厉害。但他面对善无畏时,善无畏只是恬然不动,他便完全找不到下手的地方,只好落败。满座人皆叹其神奇,对善无畏大为敬仰。
弘传密教受命译经善无畏到长安后,唐玄宗让他住在兴福寺,不久,又迁入西明寺,三番两次慰劳问候,并赐予物品,异常丰厚。
开元五年(公元717年),玄宗诏善无畏于西明寺菩提院译经,善无畏奏请让名僧参与翻译。朝廷批准后,他先译出《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沙门悉达译语,无著笔受缀文),呈上玄宗。玄宗深加赏叹,又下诏将善无畏所带梵文经卷全部送到内府保存。这《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就是从《金刚顶经》梵本中摘取出来的。
早在善无畏来大唐以前,有僧人无行西游天竺,求得很多梵文经典,归国时,刚到北印度,就不幸去世了。所有经卷,由同行者带回长安,存放在华严寺中。善无畏偕同一行禅师,到华严寺检阅这些经卷,挑选了数本,尤其检到《总持妙门》一典,是过去没有翻译的。
开元十二年,善无畏随驾入东京洛阳,奉诏于福先寺译《大日经》。此经梵本有十万颂,善无畏撮摘其要,译出《大陈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沙门宝月译语,一行笔受缀文),译得上符佛意,下契根缘,此即唐密根本经典是也。又译出《苏婆呼童子经》三卷、《苏悉地羯罗供养法》三卷等,并作《大日经》诸咒梵汉对译,悉昙之学由此而兴。
善无畏祖师***恬简、静虑怡神,时常开授禅观,奖劝初学。见其仪形者,如莲华敷于眼界;禀其言说者,如甘露润于心田。经常有人因其教导而超然自悟、境界提升。
善无畏又是一位能工巧匠。在印度时他曾聚沙为塔,F银起塔,到大唐后,又铸铜为塔,手成模范,妙出人天。一次,他在寺院里开炉准备铸造,僧人们觉得庭院狭隘,担心扇起风来,酿成火灾,善无畏笑着说:“大家不必惊怕,我知道不要紧呵!”铸炼那一天,果然大雪纷飞,灵塔铸好出炉时,雪花满地,美景如画,众僧皆称叹不已。
一次,适逢暑天亢旱,玄宗派高力士,请无畏三藏祈雨。善无畏说:“这旱情是共业,若强行召龙降雨,雨必暴,损失与旱灾相同。”但皇帝坚决要求雨,没办法,善无畏只好答应。官员告知他,请雨的器具,幡幢、螺钹等,都备齐了。善无畏笑道:“这些东西没用,快撤掉吧!”
随后,善无畏装了一钵水,以小刀搅动,口诵梵咒。须臾,有物如龙,其大如指,赤色矫首,瞰水面,复潜于钵底。善无畏且搅且咒,顷刻,一道白气由钵中升起,迳上数尺,然后稍稍一引,白气便飘然而去。善无畏对高力士说:“快去报告,雨就要来了。”
高力士急忙骑马赶回皇宫,途中回头一看,只见那白气急速旋转着,自讲堂向西而去,如一匹白绸翻空而上。继而,阴霾满天,大风骤起,电闪雷鸣。高力士刚到天津桥,狂风暴雨便突然来临,街上许多大树都被连根拔起。高力士入宫奏明皇上时,已经全身湿透了。事后,皇帝稽首迎请善无畏祖师,再三致谢。由此可见无畏三藏之功深德隆矣。
一次,邙山有大蛇出来伤人。善无畏找到这条大蛇,对它说:“你想祸害洛阳城吗?”说罢,以梵语咒数百声,不久蛇就死了。传说这蛇就是安禄山侵犯洛阳的预兆。
善无畏还精擅绘画,他画的曼荼罗,精妙异常,长期在宫中流传。
开元七年,另两位大名鼎鼎的密教祖师——金刚智三藏与不空三藏,亦来到大唐。因这三人同开大唐密教,又同在玄宗开元年间,故史称“开元三大士”。善无畏和一行所传为胎藏界密法,金刚智和不空所传为金刚界密法。善无畏与金刚智相遇后,二人互为阿^黎,互相灌顶传法,于是二人皆得金胎两部大瑜伽教。金胎不二、金胎合一,即无上密教之最高奥义也。
(阿^黎:梵Acarya,译为上师、亲教师、轨范师、亲证师等,指传授金刚大法之大教师)
善无畏三藏,系中国首位系统翻译密教经典者,共翻译28部53卷。为弘扬密教,阐释教理,传授仪轨,他在东、西二京设置道场、开坛授法。其传承者有大兴善寺沙门一行,入室弟子有宝畏、明畏,俗弟子有著名文学家李华,还有从学者宝思、智严、温古、义林、喜无畏,以及新罗(今朝鲜)僧人玄超、不可思议,日本僧人道慈等。一行整理善无畏的讲授口诀成《大日经疏》20卷,为解释《大日经》之根本论典。
示灭非灭密惠众生开元二十年(公732年),善无畏上奏玄宗,请求回国,玄宗优诏不许。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祖师右胁累足而卧,示寂于洛阳大圣善寺禅室,时龄99岁,僧腊80。玄宗亲自参加追悼大会,追封其为鸿胪卿,派鸿胪丞李岘、威仪僧定宾律师作监护,于开元二十八年十月三日,将其葬于洛阳龙门西山广化寺内庭。出殡之时,悲泣倾城,山河变色,法界凄凉。弟子李华为其刻碑立于寺内,二弟子宝畏、明畏为其撰刻偈颂,亦树于院内。
善无畏三藏早已得金刚之身,故其示寂后,全身不坏。之后历朝历代,凡遇旱涝灾害,人们向他祈请,都十分灵验。洛阳信士,常将其法体请出龛室,香汤沐浴,作为供养;洛阳城的富豪,也争相布施,赞助浴事。皇室做禳灾、祈祷时,也会派许多使臣,去作供养、布施,那些人的求愿也会得到满足。
善无畏祖师示寂之前,已是出没无常、人所难测;此番示寂,乃入于法界,生死一如,是灭非灭,故有种种征验,灵感非常,不可思议也。赞曰:
释宫尊种,龙扶出池。舍位成道,为人天师。
度微尘众,行甘露慈。风清热恼,月破昏疑。
法本不生,我今无得。随方演教,聿来中国。
帝后承迎,天花满\。欢喜园中,唯闻瞻卜。
百千万亿,调伏其心。灌顶自昔,声闻现今。
山王高妙,海月圆深,示灭非灭,空悲鹤林。
伊水西山,冥冥石室,金棺已闭,式瞻元日。
双宝绍明,教尊言密。归我法者,因权悟实。
以上事迹据:
《大唐东都大圣善寺故中天竺国善无畏三藏和尚碑铭并序》(大正藏2055)
《宋高僧传》(大正藏2061)
《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大正藏2081)等
成就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善无畏以八十高龄抵达中国长安,玄宗礼之为国师,奉诏住兴福寺南塔院,后移西明寺。翌年,奉诏于菩提寺译经,译出《虚空藏菩萨能满诸愿最胜心陀罗尼求闻持法》一卷。此后,致力于翻译密教经典,为密教传至中国的先河,与后来的金刚智、不空,并称为"开元三大士",共同奠定中国密教的基础。
密教的根本经典《大日经》,又名《大陈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共七卷,由善无畏口译,一行记录而成。其后又由一行编纂,加以注释,撰成《大日经疏》二十卷。此外,尚译有《苏婆呼童子经》、《苏悉地羯经》各三卷。
善无畏于开元二十年上表奏请返回印度,但未得准许。开元二十三年十一月七日示寂,世寿九十九,法腊八十,葬于龙门西山广纪寺。付法弟子有宝思、一行、玄超、义林、智严、喜无畏、不可思议(新罗僧)、道慈(日僧)等。
自唐武宗废佛后,密宗在中国也随之衰微,只有善无畏所传的"胎藏部密法",由不空传惠果,再传日本空海,和金刚智所传的"金刚部密法"相并传习,直到今日仍流传于日本。
甘露王,梵名 Amrta-rāja。五如来之一。系阿弥陀如来之别号。弥陀化身说法,适时降甘露法雨,故藉甘露王之名以称其德。其咒称为甘露咒,大咒则称十甘露明。甘露王如来之名号,多于施饿鬼会时,与其他四如来之名号一起称之,先书其名于幡上,再奉祀于施食坛上,并作如是念:南无甘露王如来,灌法身心,令受快乐。〔菩提心集经卷上、秘藏记、阿娑缚抄卷五十三阿弥陀〕 p2053
OK,关于南无甘露王菩萨在佛教里 掌管什么和甘露王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