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镜花缘与红楼梦和镜花缘的角色介绍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花灯盏镜花缘数学问题镜花缘分别叫了哪些国家,分别有什么特点,写作意图镜花缘的角色介绍《镜花缘》中的数学故事
《镜花缘》是清代李汝珍写的百科全书式的一部古典小说,包罗经史子集几乎所有古籍内容,还有生物、园艺,医药、音韵、算命以及天文、地理,文学、数学等等知识。小说的后半部描写了100位才女各展才能,其中米兰芬就是一位“神算子”。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这部小说中介绍的几道数学题。
一、分果子
小说第76回中说,众才女到宗伯府作客。在后花园内,董青钿同宋良箴、司徒妩儿、廖熙春、缁瑶钗、蒋秋辉在那里摆弄算盘,讨论算法。她们算了“韩信点乓”和“二十八宿闹昆阳”等算术题。这时廖熙春给大家出了一道题:“我在家乡动身来你们这时,亲戚姐妹都来送行。恰好有人送了一盘鲜果。妹子按人分,每人7个多一个,每人8个少16个,各位姐姐能算出共有几人?每人分几个果子吗?”
司徒妩儿回答道:“这是盈亏算法,极其容易:按第一种方案分总共多1个果子、按第二种方案一共少16个果子,两种方案共相差1+16=17个;在这两种不同分法中,每个人有8-7=1个的出入。那么要有多少人才会有17个果子的出入呢?两种方案相差总数除以两种方案中每个人分得果子的相差数,就是分果的人数。(1+16)÷(8-7)=17(人),17便是人数。根据第一种分配方案:17×7=119(个),119+1=120(个)。原来是17人分120个果子。”
古人把这种解法概括为一首歌诀:“算家欲知盈不足,两家互乘并为物,并盈不足为人实,分率相减余为法,法除物实为物价,法除人实人数目。”这首歌诀用今天的话说,则可概括为一个公式:(盈数+亏数)÷两种方案分配差=参与分配对象数。再根据参与分配对象数进一步算出被分配物品数。
同学们,你们明白了吗?
二、铺地锦
在小说《镜花缘》第79回里,就有一段利用“铺地锦”求圆周长的故事:有几位小姐妹聚在一起谈论数学。其中一位名叫青钿的,指着面前的圆桌,问道:“请教姐姐,这桌周围几尺?”被问的人叫做米兰芬,她向身边的宝云要过一把尺来,量出圆桌面的直径,是三尺二寸。然后取笔画了一个“铺地锦”(如图1),画完后,回答说:“此桌周围一丈零零四分八。”(1米=3尺,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
左面图1是《镜花缘》书中画出的“铺地锦”,右边图2是我把它改写成现在通用的乘法竖式。从图中可以看出,“铺地锦”是在一个大的长方形里面,画了些纵横格子线,还画了连结方格对角的斜线,形状有点儿像铺在房间里的地毯,所以形象地叫做“铺地锦”。通过将图中左边的“铺地锦”和右边的乘法竖式对照,实际内容却几乎完全一致。竖式中的被乘数和乘数,在“铺地锦”图里,分别写在大长方形边框的右边和上边。大长方形的4条边中,右边的和上面的两条,相当于乘法竖式里的第一道横线。在竖式里,先暂时撇开小数点不管,用乘数的各位数字2和3分别去乘被乘数314,得到的628和942,两次乘得的数各占一行。所得的两行,错开右面一位,然后上下对齐相加。在“铺地锦”图中,大长方形里面竖的两排格子,自上而下,顺次写着用乘数的每一位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得到的6、2、8和9、3、12,这些数字与数字的乘积,每个数字各占一格(进位的数字写在相邻的右上格)。所乘得的这些格子里的数字,纵横对齐排列,把每条对角斜线的全部数字相加,加得的和写在长方形外面。
在“铺地锦”里,左边竖排3格斜线上面的3个“一”,实际是乘或者加时进位进上来的“1”。竖式里的最后得数10.048,在“铺地锦”图里,是在大长方形边框的左边和下面,从左上往下,再往右(即从左上角按逆时针循序),连起来读。大长方形的左面一条边和下面一条边,相当于竖式的第二条横线。画完了“铺地锦”图,相当于写完了乘法竖式。
所以,《镜花缘》里的米兰芬画完“铺地锦”后,就能说出圆桌的周长是一丈零零四分八厘(≈3.35米)。
三、算杯重
书接上回,在宗伯府后花园内,宝云指桌上一套金杯对各位才女说道:“此杯大小一共9个,我用了126两金子请工匠打造的,这些杯子的重量按由小到大顺序成倍递增。姐姐能算出杯子大小各重多少么?”
兰芬道:“这是‘差分法’。方法是用9个加1个是10个,9与10相乘,共是90个,折半45个,作45份算;用126÷45=2.8(两),就是二两八钱(1两=10钱),此第九小杯,其重如此。”随即从丫环带的小算袋内取出两个算筹摆下,用笔写出,大杯重二十五两二钱、第二个杯子重二十二两四钱、第三个杯子重十九两六钱、第四个杯子重十六两八钱、第五个北重十四两、第六个杯子重十一两二钱、第七个杯子重八两四钱、第八个杯子重五两六钱。
宝云看了,很觉惊奇,问道:“姐姐何以一望就知各杯轻重呢?”
同学们,其实米兰芬这样想的:这9个杯子的重量是成倍递增的,那么它们的重量恰好是一个等差数列。她把小杯子的重量看着1份,其它8只杯子的中分别是2份、3份、4份……8份、9份。9个杯子一共是1+2+3+4+…+8+9=(1+9)×9÷10=45(份),小杯的重量是1份,就是126÷45=2.8(两),很快能算出其它杯子重量是2.8×9=25.2(两),2.8×8=22.4(两),2.8×7=19.6(两)……
宝云命人拿秤一称,果然不错。
四、算花灯
在算出桌子周长、金杯重量后,众才女在女主人卞宝云的带领下,在一片音乐声中,来到后花园小鳌山,观赏彩灯。只见三面串连大楼二十七间,南面一带是低廊,楼上楼下都挂着灯球,各种花样,五色鲜明,光华灿烂,宛如繁星,高低疏密,接接连连,令人应接不暇。
卞宝云说:“楼上的灯有两种:一种上有3个大球,下缀6个小球,大小球9个为一盏;另一种上有3个大球,下缀18个小球,大小求21个为1盏;大球共396个,小球共1440个。楼下的灯也分两种:一种是上有1个大球,下缀2个小球;另一种是上有1个大球,下缀4个小球。大球共360个,小球共1200个。你们知道楼上、楼下不同型号球灯各有多少盏吗?”
有的才女说:“我们一边看,一边数,自然知道有多少盏灯了。”
米兰芬说:“我看可以算出来,用解‘鸡兔同笼’的方法解。以楼下灯为例:将小灯球数1200折半得600,减去大灯球数360,即得缀四个小灯球的灯数为240,用360减240得120,即得缀二个小灯球的灯数为120。
接着,大伙又让米兰芬算出了楼上的两种灯的盏数。卞宝云叫仆人拿出做灯的清单,发现大家算的丝毫不差。
其实“鸡兔问题”源于《孙子算经》。据说编写《孙子算经》的孙子,年轻时到一位朋友家中去作客,看到朋友家养了不少鸡、兔,随口问道:“您家养了多少只鸡和兔?”朋友回答说:“鸡、兔共35只,脚数共94只,请先生算一下,鸡、兔各有多少只?”孙子听了很感兴趣,几经思考,终于找出了答案。
孙子的解法是,先假定让鸡“金鸡独立”(一只脚着地),兔“玉兔拜月”(前脚抬起,后面两只脚着地),就是说鸡和兔各砍去脚数的一半,即它们的总脚数只有94÷2=47(只),这时鸡的头数和脚数相等,而每头兔和脚数相差1。于是现在总头数与总脚数相差47-35=12(只)。显然,这12就是兔的只数。因此鸡是35-12=23(只)。
你们米兰芬解法的算理吗?能算出楼上两种灯各有多少盏灯吗?如果你能正确算出来,你一定是一个才子或者才女了。
镜花缘中一共描写了33个国家:
1、君子国
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
这里的宰相,谦恭,脱尽仕途习气,人们感到可亲可敬。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无论富贵贫贱,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
2、大人国
大人国,最是妙不可言。国人不仅身高过于常人“二三尺不等”,要紧的是脚下皆有云雾护足。市井巷陌之中,有人高视阔步;有人虚肩顾盼,有人低眉脚。神色各异,全因脚下云雾的颜色而定。“光明正大,足下自现彩云”;“奸私暗昧,足下自生黑云”。
3、劳民国
国人终日忙忙碌碌,无论行路,坐立身子都摇摇摆摆。此处虽然忙碌,不过劳动筋骨,并不操心;兼之本地不产五谷,都以果木为食,煎炒烹调之物,从个入口,因此莫不长寿。
4、聂耳国
其人形体面貌与人无异,惟耳垂至腰,行路时两手捧耳而行。虽是长耳,却从无寿享古稀之人。
5、无肠国
其国人无肠,食物直接通过,达到餐厕合一。食物不停留,只要腹中一过就饱,所以富贵人家,皆将排泄之物收好,给仆婢再食。以致于一餐,可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循环使用直至饭粪莫辨。国中向来也无极贫之家,也无大富之家。虽有几个富家,都从饮食打算来的。
6、犬封国
犬封国人生就人身狗头,每日伤害无数生灵,想着法的吃。除吃喝之外,一无所能。且有眼无珠,不识好人。
7、鬼国
其人终夜不眠,以夜作昼,阴阳颠倒,行为似鬼,故有‘鬼国’之称。
8、元股国
国人头戴斗笠,身披坎肩,下穿一条鱼皮裤,并无鞋袜。上身皮色与常人一样,惟腿脚以下黑如锅底,经捕鱼为生。
9、毛民国
其人一身长毛。因生性鄙吝,一毛不拔,死后冥官投其所好,所以给他一身长毛。久而久之,凡有鄙吝一毛不拔的,也托生此地。
10、毗骞国
其人生得面长三尺,颈长三尺,身长三尺,以长寿出名。
11、无继国(无启国)
此处之人无男女之分,不生育,无子嗣。死后其尸不朽,过了一百二十年,仍旧活转。所以彼国之人,活了又死,死了又活,从不见少。所以他们国中凡有人死了叫作“睡觉”,那活在世上的叫作“做梦”,将生死和名利都看得很淡。
12、深目国
其人面上无目,眼睛长在手上。四路八方都可察看,易于防范,就如“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3、黑齿国
黑齿国人“通身如墨,连牙齿也是黑的”,“映着一点朱唇,两道红眉,一身红衣”。这里民风淳朴,书是无价之宝,不论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读书。银子掉在地上没有人会去捡,但若是书掉在地上,恐怕人人都会去抢。
14、靖人国(小人国)
靖人国人身长不满一尺,人最寡情,所说之话,处处与人相反。因为怕被大鸟所害,无论老少,都是三五成群,手执器械防身。
15、跂踵国
此国之人赤发蓬头,两只大脚,有一尺厚、二尺长,行动时以脚指发力,脚跟并不着地,一摇三摆,斯斯文文,但比较僵化刻板。
16、长人国
此处之人个子极高。唐敖所见的有七八丈高,其他人描述的更是高到离谱。
17、白民国
此地人烟甚广,地方富庶,语言与大唐相同。但学究先生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金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
18、淑士国
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的金匾,各种人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吃饱喝足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巴都揣到兜里,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签也要放到袖子里。
19、两面国
两面国人都长着两张脸,一张在前一张在后,一张善良随和,一张凶狠阴险。两面国人常把笑脸露出,这笑脸当然也是他们的正脸。而他们脑后往往用“浩然巾”遮着,因为这后面藏着一张恶脸。这些人都虚伪狡诈,往往先前还对你笑嘻嘻的,头一扭,便是一张恶脸对着你了。
此外,在两面国待的时间达到一定时,普通人也会拥有第二个脸。
20、穿胸国
穿胸国人因行为不正,渐渐心离本位,胸无主宰,久而久之,前后相通。即使后来用狼心,狗肺来填补,也是歪的。胸前仍是一个大洞。
21、厌火国
厌火国人长的像猕猴,皮肤黝黑如炭,能从口中喷出火苗。
22、寿麻之国
传说此处白昼最热,每到日出,人潜水中,日暮热退,才敢出水。其人自幼如此,倒不觉热,最怕离了本国,就是夏天也能冻死。因为阳气不足,此地之人也没有影子。
23、长臂国
其人两臂伸出来竟有两丈,比身子还长。
24、翼民国
翼民国人皮肤焦黑,长得异相,身高不足五尺,一颗头颅却有两尺长。这里的人最喜奉承,爱戴高帽子,每天都戴,满头尽是高帽子,所以渐渐把头弄长了。
25、结胸国
因为好吃懒做,每日吃了就睡,睡了又吃,饮食不能消化,渐渐变成积痞,所以胸前高起一快,代代如此。
26、豕喙国
豕喙国的人长着一张猪嘴,且撒谎成性,只要一张嘴,就都是假话,没有一句是真的。
27、伯虑国
伯虑国为一生最怕睡觉:唯恐睡去不醒,送了性命。以至终年昏昏迷迷,勉强支持,从无快乐可言。年未弱冠,须发已白,一旦精神疲惫,支撑不住,极难再醒,也就无什么寿数可言了。
28、巫咸国
此地主要有两种树,一种是桑树,一种是木棉。上好的桑树用来作柴,木棉的锦絮织而为衣。
29、歧舌国
国人自幼生来嘴巧舌能,不仅精通音律,并且能学鸟语,各种声音皆可随口而出,因此邻国俱以“歧舌”呼之。
30、智佳国
此处最好天文、卜筮、勾股算法、诸样奇巧、百般技艺、无一不精。并且彼此争强赌胜,用尽心机,苦思恶想,愈出愈奇,必要出人头地,所以邻国俱以‘智佳’呼之。他们只顾终日构思,久而久之,心血耗尽,不到三十岁,鬓已如霜,到了四十岁,就如我们古稀之外,因此从无长寿之人。
31、女儿国
这是一个以女子为中心的国家,“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女子的智慧、才能都不弱于男子,从皇帝到辅臣都是女子。
32、轩辕国
其人人面蛇身,一条蛇尾,盘交头上;衣冠言谈,与天朝无异;举止面貌,亦甚秀雅。
33、不死国
国中有座员邱山,山上有颗不死树,食之可以长生;国中又有赤泉,其水甚红,饮之亦可不老。
写作意图: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
1、它主张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抗议。
2、它反对某一些迷信制度,类如因为选择风水而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将子女送入空门,让三姑六婆出入家宅,以及风鉴卜筮,讲属相,算命合婚等。
3、对文化方面,它主张人人要读书明理,博古通今。它希望有“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或以乐律,或以音韵,或以刑法,或以历算,或以书画,或以医卜”这样的分科考试。
4、对生活方面,它主张朴素节约,反对铺张。反对日常饮食考究,弄得好吃懒做。反对盛宴待客。反对子女初生时的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的张筵设戏。反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的“失之过侈”。
5、对社会风气方面,它要求真诚,反对假道学、伪君子。它赞美好让不争,谦恭有礼,遇善争先。它反对嫌贫爱富。它主张与人为善,允许人“改过自新”。它反对争讼。它要求把生死看得透彻,把名利心看淡。它极力嘲笑那些“明明晓得腹中一无所有,他偏装作充足样子”的没有学识的人。
6、它反对过分严重的剥削行为,例如无肠国的富户那样把在腹中通过的食物,“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而且还舍不得让仆婢尽量饱餐,要他们“三次四次”地“吃而再吃”。
扩展资料:
李汝珍虽然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但仍未能彻底摆脱旧意识的羁绊。或因时代的局限,或因保留陈腐的封建意识,李汝珍的国仍存在一定落后思想,他在提出主张和批评时,就有许多拘迂而不彻底的地方,甚至有企图用复古来代替改革的地方。
作者思想传统,他认为“下民”是没有知识的,对于一切不良的风气,是不负多大责任的;读书人——尤其是读书人中间的“君子”,却应该带头矫正那些不良的风气(第十二回君子国吴之和、吴之祥谈话中,特别显露这一看法)。因而,书中所反映的一些现象,大部都是当时中层以上社会中的现象。
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宣扬迷信,他批判屠杀耕牛时,虽不乏正确观点,但也有迷信的因果思想。特别是他在描绘一个美好的理想国的同时,又让主人公唐敖厌弃现实、走向逃世隐遁之路,反映他入世和避世的矛盾心理。
书中为了表现众才女多才多艺,让才女们一个接一个讲经书,谈历史,论音韵,说文艺。这些知识学问在小说中泛滥成灾,就成为最大弊端。
这些知识学问只能说明某一才女的知识专长,和反映这一才女对社会矛盾的看法,与人物个性特征毫无关系。这些知识学问覆盖在人物情节之上,淹没了小说的特征,形成贩卖各种知识学问的杂货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镜花缘》
唐敖,才思敏捷,喜爱游山玩水,却无心科考,只当了个秀才。其父临终遗言要唐敖至少也得当个会元,自此唐敖开始发奋努力,终于得中探花,却因曾与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结拜仍被降为秀才。他有意弃绝红尘,便与女儿唐小山、舅兄林之洋、好友多九公等出海游历,他们经历了四十多个国家,见识了很多异国的风土人情。唐敖玩游之暇,教侄女林婉如念诗赋。他善良且重情义,一路上搭救了些由花神转世的女子。在元股国,他救了两条被鱼民网件的人鱼。为救林之洋,他冒险揭下女儿国修治河道的皇榜。到了小蓬莱山,唐敖被山中美妙仙境吸引,顿觉名利之心都尽,万事皆空。又由于他吃过了仙草,终于入圣超凡,进山不返。女儿小山来此寻访,他只是通过樵夫给小山一封信,要她改名闺臣,并约中过才女后,才可相聚。
林之洋,善良而多风趣的小商人形象。虽为商人,却从不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他待人诚恳、朴实,很重情义。妹夫唐敖被革去功名,心中沉郁,想出海畅游以解愁闷,他爽快地答应了唐的要求,还拒收舟船饭食之费,建议用此钱买些货物到海外销售。一路之上,他尽着唐敖的性子游玩。唐搭救了些由花神转世的女子,他全力支持,毫无怨言。歧舌国枝兰音的病只有远走外乡方可痊愈,兰音父亲将其托付给唐敖,为安慰这父女二人,林之洋也连忙替妹夫应承下来。林之洋被女儿国国王扣留做“妃子”,缠足穿耳,板打倒吊,受尽磨难,在此孤立无援的时候,他得到了王储阴若花的帮助。唐敖获释后,林不忘其恩情,救出了被后母陷害的若花姑娘。行至小蓬莱山,唐敖入山不返,林不听大家劝阻,足足寻找了一个月,直到看见妹夫写在石碑上的一首表示不再还俗的七言绝句,才肯承认唐确已成仙,只得含泪返回。侄女小山得知真情,坚决要去海外寻父,他又带小山出海。他怕侄女思亲成病,对其格外体贴,想尽办法为小山消愁解闷。小山中了才女后,他又第二次陪侄女到海外寻亲。
林之洋非常直率,当多九公治好歧舌国王子与王妃的病,国王送来了赏谢银子,他劝推辞的九公:与其学那半推半就的俗套,不如从实收了。他在卖货时,总是钉是钉,铆是铆,容不得半点含糊,且深谙物以稀贵的道理,商人作风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这样,人们并不讨厌他,却因他的滑稽幽默,感到此人十分可爱。当他听说翼民国的人是卵生时,就想买些人蛋回去卖给戏班做旦角,好从中发财,原来他是将戏剧中“旦”认做了“蛋”字,读后叫人忍俊不禁。
多九公,年青时曾参加过科举考试,虽才学满腹,却未考中秀才,他就丢下书本,作了海船生意,因折了本钱,便以替人管船拿柁为生。他八十多岁,身体却非常健康,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由于久惯飘洋,他见多识广,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无一不知,还会治很多疾病。在歧舌图他将王子、王妃的病治好,但他不贪钱财,一再推辞不受国王送来的谢赏银子。在黑齿国,他以貌取人,未把黑女红红、亭亭放在眼中,他傲慢谈学,结果受了学问更加渊博的两个黑女的羞辱,以至于后来怕再挨考问,当场丢丑,一见到学馆就心惊肉跳,不敢承认自己是读书人。但多九公不计前嫌,当才女们进京赶考时,他又能悉心照料红红和亭亭。他在唐敖劝说下,把家传糊口用的药方,刊刻出来,以解人病痛。小山海外寻父,他在林之洋的邀请下,不顾年迈体弱,再次出海。多九公是一个忠厚、朴实、心地善良的劳动者形象。《镜花缘》继承了《山海经》中的《海外西经》、《大荒西经》的一些材料,经过作者的再创造,凭借他丰富的想象、幽默的笔调,运用夸张、隐喻、反衬等手法,创造出了结构独特、思想新颖的长篇小说。书中写了君子国、女儿国、无肠国、犬封国、聂耳国、玄股国等等这些国家,或是以人们形体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生活方式的奇异,或是以人们特有的才学技能,或是以地方风土的特点,或是以地方特有的古迹文物,从各方面表现出作者极力扩张古人的幻想,要向中国之外发现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人们的愿望。在《镜花缘》文本的表层展示的是虚幻浪漫静谧的万般世相,而其深处却一度奔突、冲撞着由生命的热爱、执着与死亡的敬畏、疑惑的巨大张力支撑起的深沉悲痛的宇宙意识,这种对人类生存根本性问题的追问才是小说最具魅力的部分。
通过对于《镜花缘》中几十个国家的叙述,包括了正面的议论和侧面的讽刺,不难看出,它所主张的和反对的,主要有这样一些:第一,它主张男女平等。它要求女子也应自幼读书,和男子同样参加考试。它反对男子对女子的压迫,尤其是对于缠足、穿耳这些摧残人类肢体的行为,表示愤怒的抗议。
书中的女儿国,想象有那么一个以女性为中心的社会,“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不论是处理政治事务以及从事生产劳动,女子的智慧才能都无异于男子。并且用“易地而处”的方法来对照,说明作者所生活的当时中国社会上“男尊女卑”的许多制度的不合理。
作者又刻画了许多“才女”,集中写知识女性的才艺生活,虽然书中有关“才艺”的描写固然有过多过滥之嫌,但细心分辨,完全可以看出其结合人物的塑造,于经史子集、医卜星算、琴棋书画等等“古典才艺”的描述,既秩序井然,又倏然变化,大体可视为作品的有机成分。
第二,它反对某一些迷信制度,类如因为选择风水而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将子女送入空门,让三姑六婆出入家宅,以及风鉴卜筮,讲属相,算命合婚等等。
第三,对文化方面,它反对八股文,瞧不起科举中人,同情终身潦倒的秀才。它主张人人要读书明理,博古通今。它希望有“或以通经,或以明史,或以词赋,或以诗文,或以策论,或以书启,或以乐律,或以音韵,或以刑法,或以历算,或以书画,或以医卜”这样的分科考试。作者以君子国来表现他的社会理想。君子国是个好让不争的礼乐之邦。城门上写着惟善为宝四个大字。国主向有严谕,臣民如将珠宝进献,除将本物烧毁,并问典刑。这这里的人民互谦互让。
小说以此来否定专横跋扈、贪赃枉法的封建官场和尔虞我诈、苞苴盛行的现实社会,并且以辛辣而幽默的文笔,嘲讽那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冒牌儒生。在白民国装腔作势的学究先生,居然将《孟子》上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读作切吾切,以反人之切。这样的不学无术之辈,又是视一钱如命,尽想占便宜的唯利是图者流。淑士国到处竖着贤良方正、德行耆儒、聪明正直等金匾,各色人等的衣着都是儒巾素服。他们举止斯文,满口之乎者也,然而却斤斤计较,十分吝啬,酒足饭饱后连吃剩下的几个盐豆都揣到怀里,即使一根用过的秃牙杖也要放到袖子里。作品以内外对照的手法揭露这些假斯文的酸腐气,淋漓尽致地讽刺了儒林的丑态。
第四,对生活方面,它主张朴素节约,反对铺张。反对日常饮食考究,弄得好吃懒做。反对盛宴待客。反对子女初生时的三朝、满月、百日、周岁的张筵设戏。反对“嫁娶、葬殡、饮食、衣服,以及居家用度”的“失之过侈”。
第五,对社会风气方面,它要求真诚,反对假道学、伪君子。它赞美好让不争,谦恭有礼,遇善争先。它反对嫌贫爱富。它主张与人为善,允许人“改过自新”。它反对争讼。它要求把生死看得透彻,把名利心看淡。它极力嘲笑那些“明明晓得腹中一无所有,他偏装作充足样子”的没有学识的人。
第六,它反对过分严重的剥削行为,例如无肠国的富户那样把在腹中通过的食物,“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而且还舍不得让仆婢尽量饱餐,要他们“三次四次”地“吃而再吃”。
总之,李汝珍理想中的社会,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镜花水月,结合一百年来的中国现实来看,有的理想已完全成为现实,有的理想在一定程度为现实,有的再经过一定岁月可能成为现实。应该承认,凡属李汝珍的理想,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性,是针对丑提出的真善美的构想,是引导人们除旧布新的火炬,是激发人们奋进奋剂。李汝珍虽然是一个进步的思想家、文学家,但仍未能彻底摆脱旧意识的羁绊。或因时代的局限,或因保留陈腐的封建意识,李汝珍的国仍存在一定落后思想,他在提出主张和批评时,就有许多拘迂而不彻底的地方,甚至有企图用复古来代替改革的地方。
首先,作者思想传统,他认为:“下民”是没有知识的,对于一切不良的风气,是不负多大责任的;读书人——尤其是读书人中间的“君子”,却应该带头矫正那些不良的风气(第十二回君子国吴之和、吴之祥谈话中,特别显露这一看法)。因而,书中所反映的一些现象,大部都是当时中层以上社会中的现象。尤其是在海内外国家的描述中,无一处否定君主制讨武战争中反映了维护唐王朝的正统观念。在叙述武后恩旨中宣传妇女节观念;在写到黑齿国街头行人时,男女分行在左右,体现男女有别思在写到百名才女时,没一人是具有爱情欲求的人,其中凡是结婚的都是父母之命媒的之言,无一人是自由恋爱成亲的;李汝珍把自由恋爱看成间濮上的罪恶行为。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传布“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歧视妇女的错误思想,在描述靖人国的两种人时,一种是诡诈异常的小人,一种是吐丝缠死男娇滴滴妇人。
其次,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宣扬迷信。在他批评殡葬讲求风水迷信行为过后,又通过才女之口大传六壬神课。他批判屠杀耕牛时,虽不乏正确观点,但也有迷信的因果思想。特别是他在描绘一个美好的理想国的同时,又让主人公唐敖厌弃现实、走向逃世隐遁之路,反映他入世和避世的矛盾心理。
最后,书中为了表现众才女多才多艺,让才女们一个接一个讲经书,谈历史,论音韵,说文艺。这些知识学问在小说中泛滥成灾,就成为最大弊端。《红楼梦》也有谈诗论画,说乐理讲脉象,乃至药方等描写,但给读者的感觉和《镜花缘》大不相同。《镜花缘》中这些知识学问,不但不能解人睡魔,令人喷饭,反而使人感到作者借人物之口,卖弄知识学问,刺刺不休,枯燥无味,令人不能卒读,昏昏欲睡。而且这些知识学问只能说明某一才女的知识专长,和反映这一才女对社会矛盾的看法,与人物个性特征毫无关系。这些知识学问覆盖在人物情节之上,淹没了小说的特征,形成贩卖各种知识学问的杂货铺。夸张手法:在大部分讽刺性作品中,夸张——这种讽刺手法被大多数作家所钟爱,李汝珍在表现特定的讽刺内容时,也使用了这种手法。他将某种需要表现的性格或现象有意放大,让作品中喜剧人物主观上的假定逻辑与现实生活中的正常逻辑相错位,从而产生与众不同的效果,深化作者想要表达的讽刺性内容。在《镜花缘》这部作品中,夸张手法就运用得恰到好处。
书中第十四回,唐敖一行人来到了无肠国,多九公向唐、林二人介绍了此国国人的特色。此处之人“吃下物去,腹中并不停留,一面吃了,随即一直通过”,而那些想发财的人家“因所吃之物,到了腹中随即通过,名虽是粪,但入腹内并不停留,尚未腐臭,所以仍将此粪好好收存,以备仆婢下顿之用”。然而就是这样,那些想发财的人家仍嫌不够,不但不让仆婢吃饱,而且“三次、四次之粪,还令吃而再吃,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粪莫辩,这才另起炉灶”。[1]35如此夸张的描写让读者在捧腹发笑的同时,更看到了那些为富不仁、刻薄成性的富人们的丑恶嘴脸。他们为了一己之利,不顾下人们的死活,这不仅仅是作者的有意夸张,更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
漫画手法:《镜花缘》这部作品描绘了奇幻的世界,带有很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然而作者对书中海外异国的人情物态的描写并非随心所欲的胡乱勾描,而是根据其所要表达的寓意,运用漫画的手法细致勾勒。众所周知,漫画在讽刺一些人或事时,所产生的效果往往比用语言直接叙述强得多,李汝珍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把白描的手法再略作夸张,变形,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国家的主要特征,让人感到滑稽可笑并能悟出此中真义。
对比手法:李汝珍通过运用对比手法对科举制度予以了讽刺,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和同一人物的前后对比,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精神上的毒害,在对比中进一步讽刺那些装腔作势、胸无点墨的冒牌文人,暴露其丑陋的内心精神世界。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