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南山广化寺的历史沿革

福建莆田广化寺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南山广化寺的历史沿革的问题,以及和南山广化寺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闲谈南山广化寺南山广化寺的历史沿革南山广化寺的主要设置

 

我国一座 不赚你钱 寺庙 良心 到香火免费送,且不收门票

 当前社会,佛释道混杂为一体,人们分不清哪些是佛家菩萨、道家神仙、儒家夫子,一见到寺庙就开始着所谓拜佛仪式。现在单讲佛教,最早的佛教原始教义是没有烧香拜佛之说的,佛家主张众生平等,人人心中皆有佛,就是所谓的慈悲心,更多的是讲礼佛、敬佛,而不是膝盖跪在地的拜佛。

南山广化寺作为中国佛教三座全国样板寺庙之榜首,是由圆拙法师一手创办起来的,法师跟随过弘一。大家都知道,弘一法师最初在杭州灵隐寺出家是修行净土宗,曾在普陀山法雨寺拜净土宗十三祖印光法师为师。后来弘一法师发现“净土”不净,社会中不净现象在僧众中也时常出现,如混饭撞钟者有之,趋炎附势辈不少。

为严肃佛门德行,弘一法师自我施压,决心以弘扬律学重建戒律为己任,转修律宗。弘一潜心研习南山律宗,曾经撰写《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比丘戒相表记》独步千古,被收入大藏经。

说到律宗,其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道宣,因道宣住终南山,所以有南山律宗或南山宗之称,因着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是中国佛教宗派之一。大家喜欢在广化寺前面加上南山,除了广化寺本身是座落在莆田凤凰山(别称南山)之外,似乎也跟寺庙僧侣所修行的佛教宗派律宗有很大的关系。

道风、学风建设是寺院兴盛发展的基石,圆拙法师受到弘一法师的教诲和影响。因而,在寺庙对僧侣实行严格受戒制度。同时,还是福建佛学院所在寺庙。虽然它的名气比不上厦门南普陀、泉州开元寺,但在僧侣心目中,广化寺就是一座纯粹的汉传佛教寺庙,是值得去学习深造的高等学府。

在寺庙中行走,你仔细会发现每一座大殿门前,只摆放着一个香炉,旁边还有一篮子的香,旁边还附贴上一张温馨提示卡片,上面写着:拜佛请用三支香。还有很多很多,包括不能对着菩萨拍照等等清规戒律。让人一看,就会感觉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走完一遭,你会感觉到广化寺的清静,有青山绿水环绕,有香客僧侣陪伴,虽然你看不到类似关帝庙门前人头攒动的场面,有的只是不远处传来的国学少年班读书声,但你会体会到内心的宁静与平稳。

都知道兴化府科甲冠八闽,被前人誉为“十室九书堂,龙门半天下”。寺内的郑三先祠为纪念舍地建寺的名儒郑露三兄弟讲学遗址,祠内有一"开莆来学"的匾额,似乎也证明了兴化府自古以兴教为重渊源颇深。放眼当今政坛上,莆田籍官员也是榜上明星。

【注释】

净土宗:根源于大乘佛教净土信仰,专修往生阿弥陀佛净土之法门而得名的一个宗派。中国净土宗祖庭是陕西西安香积寺。净土宗与禅宗是对中国汉传佛教影响最大的两个支派,其影响深远,自东晋创立后流传于中、日、韩、越等地,至今不衰。

兴化府:即今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簪缨相继,科甲联芳,人才辈出,有"文献名邦"的誉称。

南山广化寺创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年),开山祖师是金仙禅师,因此初称“金仙院”。隋朝开皇九年(589年),来自天台山的无际禅师募资进行扩建,改名“金仙寺”。

唐景云二年(711),寺院住持志彦被睿宗李旦召请进宫讲解《四分律》,大受赞赏,赐号“聪明禅师”。志彦禅师遂将隋时天台宗无际禅师持诵《妙法莲华经》的感应、寺涌出一股清泉的灵异之事上奏,李旦大悦,赐号为“灵岩寺”,并命书法家柳公权书匾,悬挂于寺门之上,至此,灵岩寺名扬天下,被称为闽中一大丛林。会昌五年(845)诏毁天下佛寺,勒令僧尼还俗,寺僧灵敞、无了匿于民间。宣宗李忱继位,兴教复寺,禅宗南岳系无了禅师复出主持寺院修建。咸通六年(865)寺为飓风所毁,住持涅募缘修复并创建山门。天钓二年(905)节度使王审知令人写经5000卷付寺入藏,并命监察御史、名士黄滔撰《莆山灵岩寺碑铭》以纪其盛。

宋朝时,凤凰山佛教寺院盛极一时,在当地官员的护持下,共兴建了二寺、十院、百二十庵,住众僧尼千余人,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宋太宗赐额广化寺,并修缮殿宇,使之“檐楹相摩,轩宇层出”。

公元979年宋朝廷在莆田设置地方政府“兴化军”,故民间有“未出兴化,先有广化”之说。云门宗其辩禅师曾来寺驻锡。

元至正间(1341―1368),寺遭火灾被毁。明洪武、永乐年间(1368―1424),僧慧广、源彻等相继营建,使其逐渐恢复当年盛况。

弘治年间(1488―1505),著名学者黄仲昭来游,赋诗云:“风景无端拥寺门,望中山色几重分。泉声满室长疑雨,树影当窗半是云。一派禅房依涧转,数声清磬隔林闻。灵岩一百二十寺,多少楼台锁夕曛。”嘉靖四十一年(1562)倭寇侵莆,寺宇又遭焚毁。历任住持慧广、极中、源彻相继大力经营。

万历八年(1580)住持慧广、智潜募建法堂,十六年(1588)住持云章、圆材主持修复溪声阁和大雄宝殿;

三十九年(1611)住持法果建山门;翌年,住持真一与法果建藏经阁、巢云楼和香积厨。

清康熙二年(1663),二胜和尚增建法堂。

三十一年(1692),镇守福建兴化、泉州等处的总兵王万祥捐资进行全面修建,历时四载始竣,并将旧法海寺和小南山庵归入寺内。

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台风毁寺。西塔院僧淡恒为修复寺宇,于同治八年(1869)东渡台湾劝募,备尝艰苦而宏愿未竟。至光绪十二年(1886)全寺除观音阁外,皆成瓦砾蔓草,住僧仅剩2人。

光绪十六年(1890)住持善和于废墟之上建造大雄宝殿及客堂、禅堂、方丈室、净行堂等处,使其形成今天寺院的格局,又于后山顶创建天马岩。

三十三年(1907)本如建大悲阁。前此一年,善和和尚发愿赴京请藏经,途经厦门而圆寂。本如和尚继其遗志晋京,于宣统二年(1910)奉御颁《龙藏》7000余卷归山,随后本如和尚往南洋怡保募造藏经楼;于法堂之上加层增建,至1923年落成。1926年藏经阁落成。

1933年修观音阁。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寺常被据为驻兵之所。

新中国成立后,广化寺受到政府的重视与保护。

1949年底住寺僧人约60人,土改中分到田地与山场。寺僧还管理龙眼、荔枝等果树300多株,种植香蕉500多株,加上山林100多亩,经济收入十分可观。

1956年在海外侨僧及华侨的资助下,重塑天王殿内弥勒菩萨和四大天王像。直至1965年,仍有57名僧人住寺,且一直保持农禅生活。1966年一场空前的浩劫,使寺再罹厄运。寺院被迫关闭,僧人流散,佛像被砸,殿堂被占据改作厂房。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重新落实,1979年12月12日,印尼万隆协天宫住持圆禅回国,他向政府表达了海外侨胞要求修复千年古刹的愿望。政府有关部门作了大量工作,寺内驻军于一星期内撤离;不久县塑料厂搬迁。

1980年2月6日中共福建省委批准莆田广化寺对外开放。同年3月26日,成立莆田县广化寺修建委员会,由圆拙老法师主持。经过几年的努力,寺宇焕然一新。圆拙老法师在重修寺院的同时,更注重僧伽戒律的行持及丛林制度的完善,将明清以来沦为子孙庙的广化寺改制为十方丛林。为了佛法的普及与弘扬,老法师还率先创办了名闻遐迩的广化寺佛经流通处。

1983年,寺院被列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是年,福建佛学院男众部设于广化寺。

1984年12月7日,广化寺举行重建落成暨佛像开光法会。1986年,寺院推举毅然法师为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任方丈。

1989年,年仅24岁的学诚法师当选为住持,时为全国重点寺院中最年轻的方丈。在他率领下,一大批道心坚固、信仰纯正、德行高洁的法门龙象脱颖而出,整肃的道风更使寺名远播。1990年,广化寺被中国佛教协会列为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

1996年,广化寺与中国佛教协会还成功地举行了108天的规范传戒法会,这是建国以来为期最长、受戒人员素质最高的一次传戒法会。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曾先后于1981年、1990年两次莅寺视察,并留下意味深长的诗篇,其一是:“一入山门长道心,南山风范见传承。威仪秩秩斋堂里,粒米当思大众恩。”其二是:“律己其志刚,接物其气柔。学修不出门,声教及遐陬。如何办道场?傥于此间求。”在寺之照壁上,也有其亲笔题写的“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是时代对中国佛教界的要求,也是广化寺僧众共同的心愿。

广化寺坐西朝东,建筑上是以殿群、院落、楼阁、庑廊组成的一座大丛林。经过1980年这次的修复与扩建,总面积约4万多平方米。在中轴线上,依序有照壁、牌坊、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上层为藏经楼)、祖堂(上层为卧佛殿)。左右两翼为庑廊,左边自卧佛殿旁般若堂起,依次是看山楼、方丈室;经烟霞窟(通中藏庵、地藏殿)而下为净行堂、祖师殿、学戒堂直至天王殿。由天王殿前石庭拾阶而下是放生池。放生池左右侧建有高达13米的三层钟楼与鼓楼,与其毗连的为五百罗汉堂。其南向与方丈室并列处有如意楼(原为中藏庵旧址)。楼前随中轴线而延伸的是长庑双层楼却尘居。如意楼南向高坡处是小南山地藏殿,殿在中轴线之右。中轴之左是观音阁。殿阁雄峙冈阜,遥遥相对,自成格局。大雄宝殿建筑在高2.7米的基台上,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造型,高22米,面积827平方米。殿后外檐下还保存宋代四根石瓜楞柱。

1993至1999年又新建了云水堂、风月趣两座双层建筑。重建后的广化寺,寺宇格局显得更雄伟、古朴。

福建莆田广化寺佛经流通处由圆拙长老始创于1983年。

前世纪七十年代末,宗教政策开放,寺院逐步恢复重建,宗教活动逐渐开展,但经书法宝奇缺,连最常用的早晚功课本都很难看到,而信众又希求殷切。圆拙长老应信众祈求,发心满众生愿。首先从海外请得早晚功课本,并在为修复寺院劳碌奔波繁忙工作之余,亲力亲为,通过手抄、手工装订等方式制成最原始的手工功课本,赠送信众念诵使用。这些法本虽然工艺简单,但在那时弥足珍贵。渐渐地,求的人多了,量也增大,手抄已满足不了需求,遂发展为刻蜡纸油印。圆拙长老将海内外供养自己的钱作为印经基金,广化寺佛经流通处渐现雏形。多年以后,刻蜡纸油印也逐渐为电脑排版印刷等方式替代。

“畅如来出世之本怀,作众生离苦之达道”。在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流通处克服了种种困难,励精图治,现已渐具规模,成为全国较完善的集编辑、设计、排版、印制和发行为一体的佛教书籍流通机构,并与国内多家知名出版社携手合作,为弘法利生开辟新的天地。流通处点点滴滴的成长,凝聚着圆拙长老、学诚大和尚等一大批高僧大德的悲心宏愿,也得到了十方善信及社会各界人士虔心护持。

佛说:“末法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佛教书籍,作为承载思想的媒介,传承佛陀的慈悲与智慧。现在,流通处印行的佛教书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涵括经典、经解、戒律、论著、后世文集传记语录开示、辞典、经忏、劝信等,约五百种,不仅在中国大陆流通,还流传至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影响广泛。福建佛学院分男众、女众二部,由福建省佛教协会主办,男众部设在全国三大模范丛林之一的福建莆田广化寺内,女众部设在享有“江南第一女众丛林”之称的福州象峰崇福寺内。

福建佛学院由当代已故高僧圆拙长老、妙湛长老及普雨法师等发起创办于1983年春天,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及国务院宗教事务局批准并於同年6月份得到福建省人民政府宗教事务局的正式批复。普雨老法师任院长,圆拙老法师任副院长,男众部教务长向善法师,女众部教务长会静法师。演莲、怀山、圆智等法师为主讲法师。加入学院教师队伍的界诠、济群、性光等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的法师,使学院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智敏、观空、白光等老法师们也投入大量的精力,巩固了学院的教育基础。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南山广化寺的历史沿革和南山广化寺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福建莆田南山广化寺 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