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嘉兴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和嘉兴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嘉兴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长春万寿寺开放时间长春市有几个寺院嘉兴寺坐落在北京城原西皇城根路北的一座高台之上。庙的西墙在五福里,后门则在旌勇里路西。它建于明孝宗时的1503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正阳门外东柳树井路北的大慈庵是它的下院。
据说,清乾隆年间,号称拈花寺中兴第一代禅师的达天,曾为嘉兴寺住持。达天禅师于1780年被高宗乾隆皇帝敕封为"阐教禅师"。这是佛教贤首宗自唐代圭峰禅师被赐封后的第一人。
原德胜门外牛桥拈花寺的塔院中,奉达天为拈花寺中兴第一代,贤首宗第三十四传人。在京城贤首宗其他寺院的塔院中,多以达开为开山祖师,并建有达天禅师的衣钵塔。
清代嘉庆年间,嘉兴寺中有一位著名的元宝和尚,据说他腿跛,是个大弯腰,《长春市志·宗教志》上说,元宝和尚是嘉庆朝摄政王的"替僧"。
1861年,嘉兴寺曾作为清政府"通商议事"之所。由外事活动频繁,恭亲王掌政时,曾将庙的东院僧房腾出,作为外事活动场所。直到恭亲王被免除军机大臣后,清政府于东堂子胡同成立了"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此处的外事活动才告停止。
嘉兴寺原为东西并列的3座院落,最西一座为主寺。面临皇城的山门即为天王殿,上端高悬蓝地金字"嘉兴寺"的大匾,东西各开一"方便"小门,上书"不二法门"。
后来,皇城根拆除后,便又在西边开一大门洞,进门往西即可看到天王殿东山墙的红额,上面写的是:"天地昼夜六时大地一切皆欢喜恒吉祥。"
二殿三间供的是如来佛,东配殿为客堂,门前挂一红漆牌,上写方丈示:"无衣钵戒牒者,本庙概不挂单"。后殿3间供的是"三世佛"。
嘉兴寺主寺以东的中院,亦有前殿、后殿,供奉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等塑像,再东的院落是大型的传统型四合院,为寺院的寮房、斋堂、庖厨、仓库。
方丈院内还种有十数盆不同品种的莲花。因此,夏秋之际许多人到此"借佛观花",故老北京人有"崇效寺的牡丹,嘉兴寺的荷花"之谚。
清末,嘉兴寺的住持为方瑞、崇辉,他们的社会交际很广,在佛教界有很大威望。当时北京佛教会有两个,一个设在南城观音院,人称"南会";另一个就设在嘉兴寺,人称"北会"。两会各有群众。
旧时的西皇城根,每年有两件宗教与民俗水乳交融的盛大活动:一是正月十五上元节东官房以西宛平县城隍庙的"烧火判",二是七月十五中元节旌勇里旁嘉兴寺举办的盂兰盆会。
清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在地安门外火德真君庙祈建皇家的中元法会,焚烧用48张油桌拼成舱底,长十丈、高约五六丈的巨型法船。嘉兴寺则在什刹前海冰窖处,焚烧巨型法船,而且是"普渡船",亦称"济孤船",另外还有"净业船"一艘。
按佛教的说法,普渡船是超度"十方法界无祀孤魂"的;净业船是渡善人的。所以,船上扎糊的鬼神、人物也不尽一样。普渡船船舱内是"十殿阎君"朝地藏王菩萨;而净业船船舱内则是十六尊者朝"西方三圣",即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船舱的舱顶上还落着大鹏金翅鸟。
在当时,北京城西北一带的善信人许多在庙内"功德堂"上给自家的宗亲三代设位追荐,将装有冥银的包袱均放入净业船底舱,晚上在什刹前海嘉兴寺前焚化。观者如潮,万人空巷,为京城一大盛事。
嘉兴寺开盂兰道场时,前十天即在山门外张贴了大幅黄榜,表示召请"十方三世,古往今来一切孤魂等众",并接受"十方善信人士"的布施。这一天,僧众、居士两众弟子同诵《佛说盂兰盆经》、《地藏经》及诸品神咒。
天黑之前,两众弟子执香,在一片举扬"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的圣号声中列队祭送一艘济孤船,在太平仓与棉花胡同南口外交界处焚化。
到了晚间,僧众在庙的正院"祈建盂兰盆会普利济孤,往生逍遥道场",由崇辉法师放正主法,焚香设放《普利济孤焰口》。
这天夜里,前海的荷花市场的营业几乎通宵达旦,水面上的荷灯点点,烛光闪烁。青少年们手执莲花灯,荷叶灯、鲜蒿子灯在岸上自发地举行"斗灯会"。正是"绕城秋水荷灯满,今夜中元似上元。"
开放时间:08:30-16:30(全天);停止入场时间:16:00(1月1日-12月31日周一——周日)。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小城子村古城遗址处,原有一座清代古寺——万寿寺。北京嘉兴寺的元宝和尚来此创建的,时间为长春设置前的清嘉庆二年(1797年)。这是一座有着隐秘背景的为乾隆皇帝祈寿的寺院,并与当时长春开发设治有着直接关联。
建筑设计:
复建的万寿寺,位于“东北亚黄金纽带文化园”的核心位置。万寿寺是文化园的核心,履行着宗教功能;文化园则是寺院文化、社会功能的扩展。复建的万寿寺中轴线与长春的人民大街平行,面朝长春市的母亲河——伊通河水系。如此的位置,象征着长春人对这座城市源头的记忆。
这种以寺院为中心点,以文化园为辐射面的现代佛教建筑形制,使寺院的宗教功能和文化、社会功能结合,相得益彰。
长春市有以下寺院:
1、万寿寺(吉林省长春市)
长春市宽城区兰家镇小城子村古城遗址处,原有一座清代古寺——万寿寺。北京嘉兴寺的元宝和尚来此创建的,时间为长春设置前的清嘉庆二年(1797年)。这是一座有着隐秘背景的为乾隆皇帝祈寿的寺院,并与当时长春开发设治有着直接关联。长春万寿寺占地面积5.17万平方米,长258.5米、宽200米,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寺庙中轴线为南北方向,与人民大街平行,面朝伊通河水系,福祉长春人民“永世康宁”。
2、般若寺(吉林省长春市)
般若寺,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长春大街125号。1923年,佛教天台宗大德释倓虚法师(湛山大师)来长春讲“般若心经”,随后创建寺庙,取名为般若寺。般若寺最初建在南关区西四马路。1931年迁到西长春大街现址重建。1934年命名为“护国般若寺”。该寺占地七千二百平米,是长春市最大的佛教寺庙。该寺占地七千二百平米,是长春市最大的佛教寺庙。寺院的山门为并列的三座拱门组成,门楼檐角飞翘,错落有致,建工精巧,门侧红墙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大字,寺内殿堂耸立,树木成荫,蔚为壮观。
3、地藏寺(吉林省长春市)
长春市地藏寺位于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长春大街北胡同1号。创建于1926年,由比丘尼祖圆法师创立,是吉林省主要的尼众道场。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1983年,地藏寺被国务院列为人画重点寺院以来,国家又两次拨款对寺庙进行了全面修葺。地藏寺新建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都陆续修复,民催的四大天王像,释迦牟尼像、地藏王像、观世音像都重新塑贴金,大雄宝殿两壁新彩绘了十八罗汉壁画。整座寺庙建筑宏伟,法像庄严。
4、弥陀寺(吉林省长春市)
弥陀寺,始建于一九二二年,由近代高僧上倓下虚法师创建于德惠市内。道场庄严,常住清净,香火旺盛。倓虚法师一生建寺安僧,道场遍布全国,尤其在东北创建了多处正法道场:长春护国般若寺、哈尔滨极乐寺、沈阳大佛寺、德惠弥陀寺、营口楞严寺、青岛湛山寺,天津大悲院等。重建弥陀寺是信教群众的共同心愿,能够促进德惠地区的经济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做出更大的贡献。功夫不负有心人,十方诸佛菩萨真是慈悲护佑。感应来了十方善缘,他们与之共同筹划,建设三圣殿。
5、百国兴隆寺
吉林长春百国兴隆寺建于1995年,据该寺居士称,2005年以后,寺院现任住持常慧法师。现在的寺院除了正殿、侧殿和客房以外,还有很多用于佛事的房间,新建的两栋客房规模很大,可以说这是全国乃至世界都极为少见的念佛道场。净空老法师亲笔所题的“长春百国兴隆寺念佛堂”牌匾,悬挂在念佛堂窗外的墙上。那里的念佛同修们敬依净空老法师的教诲,依一部无量寿经,精进念佛听经,遵照《净宗学会修行守则》去修行。坚持二十四小时昼夜念佛,已有若干个年头了。
6、大佛寺(吉林省长春市)
长春大佛寺,位于长春市南湖大路湖滨街1号,建于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因主要供奉释迦牟尼佛,佛像高大,故称“大佛寺”。1935年,伪满政府为在该寺址建红十字会,将大佛寺迁至现址,占地8000平方米。大佛寺仍然是般若寺的下院,也是长春市朝阳区唯一一家佛教寺院。大佛寺依山而建,因地处窄谷弯上,有“杳杳钟声动,遥峰护碧林。庙远不知路,峰回忽到门”之势。庙宇三面环山,一面高墙,有七幢建筑,20间,建筑面积523.6平方米。弥勒宝殿矗立于莲花峰上,龙华法堂坐落于道场之中,释迦如来舍利法堂珍藏佛祖释迦牟尼的真身驻世之宝,后有天王殿、地藏殿,观音殿,大雄宝殿、千佛弥勒阁。
7、北普陀寺(吉林省长春市)
北普陀寺位於吉林省长春市东南部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内,距长春市区十八公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堪称喧嚣都市中的一块净土。北普陀寺面积不大,僧侣数量也不算多,在静静的净月潭林海中,飘起徐徐香烟,阵阵风铃声,悠悠梵音入耳,让人顿觉都市的渐远,渐入空灵之境,实为净心清修之地。净月潭神来之笔,绿海中一点朱红,把净月潭秀美的景色妆扮得分外妖娆。漫山涂绿的春天,踏春的游人络绎不绝;盛夏酷璁,绿荫如屏。森林面积逾一千平方公里,潭水面积四百三十公顷,如此浩翰的人工林海,堪称「亚洲之最」!
8、圆通寺(吉林省长春市)
在双阳北山(俗称龙头山)的南坡座落着一片金碧辉煌的建筑,它就是圆通寺。圆通寺不但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双阳旅游观光的重要景点之一。新建的圆通寺占地4公顷,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参照灵岩阁的原来风貌,以牌楼、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为主体,重点突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占地1150平方米,高26.69米,是东北最大的殿宇。所有建筑依自然地势渐次升高。寺内钟鼓二楼、东西配房、东西配殿以对称状排列。从山下拾级而上,步登一百一十九级台阶便可进入山门。山门以琉璃瓦盖顶,飞檐翘角,斗拱华盖,上有二龙戏珠,象征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9、金刚寺(吉林省长春市)
金刚寺位于吉林省农安县东北隅古城街东侧,由定海和尚创建于1925年。定海和尚俗名宋玉珍,农安县高家店人,学识丰富,曾任农安师范学校校长。因缘所致,出家修道。后来又因感动县长而布施于自己的住宅,并将此作为弘法道场,随即就在此建成了金刚寺。农安金刚寺的建筑面积有二千平方米,占地面积八千平方米。山门名“极乐门”,正门楼上镶一宝珠,四面飞檐翘角,飞檐下按八卦方位雕刻十二条龙。正门楼上横额是三个涂金大字“金刚寺”。步入山门,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再向北是东西厢房,分别是五观堂和僧寮。中间为前、后殿,前殿是天王殿,后殿是大雄宝殿。
10、北观音寺
长春市北观音寺位于二道区东胜路5条,是一座临济派寺院。据考证,北观音寺是释云贤法师于1920年所建的,目前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北观音寺建寺于1920年,原名后观音寺,开山法师释云贤。原址位于长春东盛大街,现亚泰小学后院。1996年由于集体拆迁现任主持释正明法师将寺庙迁至现址。
拓展资料:
寺院:读音sìyuàn;英文名temple;monastery;指供奉佛菩萨的庙宇场所,有时也指其他宗教的修道院。但一般是指佛教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
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
寺院最早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在印度佛陀时代,最初称寺院为“精舍”,例如设于中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与舍卫城的只园精舍,便是佛教最早的寺院;由于当时精舍大都建筑在都城郊外幽静的林地,故又称“兰若”,意即寂静之处;又称“伽蓝”,意指僧众所居的园林。
寺院在中国就是佛教传教的场所,是外来文化。佛教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便有了寺院这种建筑,有记载的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是位于河南省洛阳市以东12公里处的千年古刹----白马寺。史载,佛教于公元67年传入中国,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相传,当年著名的佛教学者摩腾、竺法兰是用白马驮着佛经、佛像来到中国的,所以这座寺院便取名为“白马寺”。(右图即为白马寺)宋代以后,汉传佛教寺院的建筑平面逐步模式化,形成了“伽蓝七堂制”。即:佛寺通常坐北朝南,沿山门南北中轴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寺院
关于嘉兴寺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