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动画)

尧眉八彩 项羽重瞳,这些古人的圣贤异象,到底是异象还是缺陷

大家好,关于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赵匡胤黄袍加身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赵匡胤黄袍加身是怎么回事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黄袍加身的典故

赵匡胤真的是被部下“逼扶上马”的吗?他自己意图黄袍加身的动机到底有多少?

历史上 黄袍加身 的,除了赵匡胤,还有谁 他老板的爹也干过

武夫的天下

乱世是武人的天下,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当混乱的时期,当时武官当政,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极度渴望统一,希望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后周世宗柴荣在位之时,锐意改革,着力于统一大业。然而柴荣英年早逝,留下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史称周恭帝,军事大权则掌握在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手中,朝廷内政外交大事则交由文官宰相范质和皇太后主持。

上天的启示

周世宗驾崩次年,即公元960年元旦,正值后周君臣欢庆新春佳节之际,探马突然从北方送来紧急军事报告大辽联合北汉十余万人马,准备南下入侵。敌兵压境,情况危急,小皇帝幼不知事,皇太后束手无策,惶急之下,只有与文官出身、不谙边务的范质、王溥两位宰相商定。仓促之间,二人匆忙决定派遣赵匡胤率兵前去迎击。后周军队出发后走到开封东北40里的陈桥驿时天就黑了。赵臣胤下令让将士们就地安营扎寨,埋锅造饭。吃饭时,赵匡胤一反以往战前谨慎的常态多喝了几杯酒醉卧床上,似乎已经完全将辽兵大兵压境的事置于脑后了。此时,军中有个叫苗训的人,他精通天文,他与门徒夜观天象,这时天上也出现了奇怪赵匡胤像的景象,发现红日之下又有一日,两日共悬天上,四周黑光隐烁,经久不退。赵匡胤之弟赵光义与归德军掌书记赵普则带领一批将领吃过晚饭就秘密聚集到了赵光义的大帐中,赵普反复几次地说:“小皇帝年幼无知,我们拼死拼活为他打仗,到头来还不知落个什么下场呢!只要我们拥立赵点检作皇帝,大家就都是开国元勋,夺取江山后我们就可以永保富贵了!”此话说得一伙将领群情激昂。但是,赵光义却没表态,只是推诿着说:“我兄长自幼深明大义,万事以义字当先,他和柴荣有八拜之交,怎会忍心去夺小皇帝的宝座?”只听部将高怀德大声说道:“你下决心吧!只要决心下定,我有办法让点检穿上龙袍。”赵光义接着说:“这件事好像很难办,你如何来干这件事呢?”众人一听这话中包含着赵光义同意拥兄为帝的意思,纷纷表示支持,赵普又与高怀德在旁密谋大事。

黄袍加身

次日早,赵臣胤还未醒来,将士们就已围住赵匡胤的大帐,让赵光义进屋告知。赵匡胤惊醒后急忙出帐查看,一些将领上前说:“现在朝中无主,我们要点检做天子。”还不等赵匡胤回答,高怀德从赵普身后转过来,几步来到赵匡胤身后,二话没说就麻利地把一件黄袍披在了赵匡胤身上,众将士一起跪下山呼万岁,并将赵匡胤拉上坐骑。那些不明真相的士兵们一看自己的长官都跪下了,也纷纷放下手中武器跪在地上,口中喊起万岁来。

赵匡胤觉得不妥要取下黄袍,但被高怀德按住,赵匡胤无奈说道:“各位兄弟,你们自己贪图一时富贵,要立我为天子,这不是害我吗?如果你们真心让我当皇帝,需答应我几个条件,否则我宁死不从。”众将高呼:“愿听指挥。”赵匡胤说道:“我本是太后、恭帝的臣下,你们不得侵犯他们。朝中大臣,本都是我的同事,你们不得凌辱。朝廷的府库,百姓的家,你们也不得强扰侵犯。遵令者有重赏,谁若违犯,格杀勿论。”听到满意的答复后,赵匡胤立即整顿兵马回转京师。

留守京师的大将石守信等人也是赵匡胤的心腹将领,他们早已在城内做好接应的准备,等赵匡胤的军队一到城外,石守信就下令大开城门迎接新皇帝。宰相范质、王溥等官员纷纷逃回各自家中,整个入城过程,果真纪律严明,不像五代时期其他朝代更换时纵城抢掠,丧失民心,赵匡胤的军队受到了人们的拥护。

赵匡胤进城后,登上明德门城楼,命令将士们各回营房,自己仍回原来公署。不一会儿,诸将拥着宰相范质等前来。见面后,赵匡胤流着眼泪说:“我违心从事,实在愧对天地,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真不知该如何是好?”范质一看赵匡胤的样子,马上想劝说他,但还来不及答话,将领罗彦环就按剑大叫:“国中无主,点检应做天子。”范质等朝臣相顾无言,迫于无奈,只好跪伏朝拜称臣。周恭帝年幼无知,皇太后一个妇人哪见过这种场面,只知哭泣。朝中百官见大势已去,只得请周恭帝禅位于赵匡胤。赵匡胤封周恭帝为王,尊符太后为周太后,然后请周恭帝与符太后住进西宫。

后周时期,赵匡胤任殿前都点检,掌握兵权;周世宗驾崩后,七岁的周恭帝即位,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兵变;正月初一时,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即将攻打周朝,宰相等人急忙让赵匡胤率军北上御敌;结果赵匡胤率军行至陈桥驿就停了下来,众将以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赵匡胤率军回到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

黄袍加身的故事

黄袍加身又叫做陈桥兵变,指的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

后周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忽然传来辽国联合北汉大举入侵的消息。

当时主政的符太后毫无主见,听说此事,茫然不知所措,最后问计于宰相范质。范质暗思朝中大将唯赵匡胤才能解救危难,不料赵匡胤却托言兵少将寡,不能出战。范质只得委赵匡胤最高军权,可以调动全国兵马。

最后赵匡胤统率大军行至陈桥驿,东京城内起了一阵谣传说,“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结果陈桥兵变的将士兵不血刃就控制了后周的都城开封。

黄袍加身的典故是:赵匡胤发动取代后周并且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

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

“后周恭帝柴宗训显得七年元旦日,契丹来犯,庭议命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领兵迎敌。正月初三,赵匡胤便领着大军出了开封城,天黑以前,驻军在开封东北40里地陈桥驿。就在当晚,军队哗变,不容赵匡胤反抗,将黄袍强行披在了他的身上。”

影响

在北宋取代后周的过程中,因赵匡胤注意严肃军纪,一回开封就下令军队各归兵营,开封城中没有发生以往五代改朝换代时出现的那种烧杀抢掠的混乱局面,因而得到原后周大小官吏的支持。

北宋建立伊始,后周一些带重兵在外执行巡边使命的将领,如慕容延钊、韩令坤,都表示拥护宋太祖登皇帝位,只有盘踞潞州(今山西上党)的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及在扬州的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于是宋太祖亲率大军平叛,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先后击败李筠和李重进。

他们的失败,使得一些势力较小,又对赵匡胤代周不满的地方藩镇更感到无力与中央抗衡,也只得表示屈服。这样,北宋在原后周统治区已基本上稳定了局势。

关于本次赵匡胤黄袍加身的故事和赵匡胤黄袍加身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赵匡胤与郭威,都曾经历黄袍加身,两者有何相同与不同之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