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雍正的八弟(雍正的八弟的福晋是什么结局?我)

八阿哥是谁 为什么雍正执意要杀八阿哥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雍正的八弟,以及雍正八弟 八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康熙时代的八阿哥(也就是雍正的八弟)在历史上是怎么死的雍正的八弟康熙时代的八阿哥(也就是雍正的八弟)在历史上是怎么死的

康熙时代的八阿哥即爱新觉罗·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

雍正的三件陪葬品背后有什么故事

雍正四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根基后,找各种借口削其王爵,圈禁,二月初七日,囚禁胤禩,将其囚禁于宗人府,围筑高墙,身边留太监二人。二月十八日,先时皇三子弘时因事得罪,交与胤禩为子。

三月初四日,命胤禩、胤禟改名,禩在被数度催促逼迫后被迫改其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萨保”。五月十七日,雍正召见诸王大臣,以长篇谕旨,历数胤禩、胤禟、胤禵等罪。

扩展资料

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日(1681年3月29日),胤禩出生于北京紫禁城,是康熙帝第八子(自然排序第十六子),其母良妃卫氏,为满洲正黄旗人、宫内管领阿布鼐之女,宫内管领系正五品官。

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仅有两人被册为嫔,一位是正在受宠的17岁少女瓜尔佳氏,另一位则是相对来讲已年老色衰的卫氏,而比她早生皇子的戴佳氏却没有得到册封。

这除了因为胤禩很受父皇喜爱,是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受封爵位的皇子中最年轻(年仅17岁)的一位,与卫氏本人也有关系。根据《清实录》,不久她又被晋升为良妃,成为玄烨当时仅有的5位妃子(贵妃除外)中,资历最浅,生皇子最晚之人。

胤禩少时曾由大阿哥胤禔之母、惠妃那拉氏教养,因此他与惠妃那拉氏也感情甚亲。雍正继位伊始,允许部分母妃“随子归邸”而居,惠妃因亲子胤禔已被圈禁,于是移居至胤禩府邸。

胤禩自幼聪慧,且甚晓世故,从小养成了亲切随和的待人之风。清朝规定皇子六岁起入上书房读书,每日以名师大儒教之以满文、蒙古文、汉文等文字,并辅以骑马射箭等功夫。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六月十日,康熙对几位年长阿哥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次考核,其中便有方满六岁的胤禩。皇三子胤祉、皇四子胤禛、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按照次序到康熙面前,各读数篇文章,胤禩纯熟舒徐,声音朗朗。

但写字是他的弱项,康熙曾因不满他的书法,遂令当时著名的书法家何焯为其侍读,并要他每日写十幅字呈览。

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太子时,胤禩及其同党跃跃欲试。但是康熙帝对胤禩利用张明德相面为自己立嗣的行为深恶痛绝,导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损。

胤禩的个人威望和私党势力元气大伤,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认输,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他都没有放弃对太子之位的争夺。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烨驾崩,本以为自己的同党胤禵能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岁。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复原名胤禩,恢复宗室,并录入玉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禩

雍正的八弟

雍正的八弟,全名是爱新觉罗氏·胤禩,是雍正十多个弟兄里边最出色的1个,史称八贤王,有关雍正的那位哥们,下边网编来为大伙儿详细介绍一下下。爱新觉罗氏·胤禩(禩同祀,为祀简体字;1681年-1726年),清代列侯,清圣祖康熙皇帝第八子,雍正皇帝异母弟,母亲良妃卫氏。少时为胤褆母惠妃养育,诸臣奏称其贤。

胤祀从小深受康熙皇帝钟爱,16岁的那时候即被受封贝勒,是那时封爵皇上中最年青的。康熙皇帝曾命其管理方法广善库,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一废皇太子时,胤禩以及党羽摩拳擦掌。可是康熙皇帝对胤禩运用张世林相学给自己立嗣的个人行为深恶痛疾,造成胤祀在他内心的个人形象大损。胤禩的个人声望和私党势力范围精气不足,但胤禩自己并不愿服输,康熙皇帝朝的最末10年里,他也没有舍弃对皇太子之位的争夺战。

康熙皇帝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皇帝玄烨驾崩,本认为自身的党羽胤禵可入承大统的胤禩,见胤禛嗣位如五雷轰顶,暴跳如雷,却又无能为力。雍正皇帝上位后,将其更名为允禩。为稳定人心,先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命申办工部事务管理,兼理藩院尚书。

雍正4年(1726年),雍正帝坐稳基石后,找各种各样托词削其王爵,圈禁,更名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普萨保”。雍正皇帝四年(1726年)九月薨,现年四十五岁。乾隆皇帝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以胤禩无悖逆之实,下旨恢复原状名胤禩,还原宗室,并录入玉牒。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雍正曾经用一个杀人化灰的武器杀了他的八弟和九弟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