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免费算前世六道轮回测,敬天、宿命和三世因果(前世六道免费测试)

开示集锦 龙多仁波切 可怕的十六种近边地狱

多年前在看《史记》时,曾注意到太史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些好人为什么没好报?太史公思不得其解。直到我后来接触了佛学,才发现可以“三世因果”解释。很明显在西汉时期,太史公并未接触到或者接受这种思想,历来传统学者都是笃信“天道无亲常与善人”、笃信“天人感应”的,并不相信宿命。

前段时间看完了江晓原的《天学真原》,书中将星占学分为1.军国星占学与2.生辰星占学。

云汉仙侠录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仙符塔等你来闯

中国传统的星占学都是1.军国星占学,用来占测军国大事,因为在“天人感应”思想下,能与天沟通的只有君王,所以天象变化所反映的都是帝王家事,跟平头百姓没啥关系,除非某人想造反。

而西方包括印度的星占学却都是2.生辰星占学,就是以人出生时的天象来推测其一生命运,任何人不论皇家还是百姓,都可以与天象建立联系。这种思想伴随佛教传入中国,在唐代催生出了中国的八字算命术。这其中含着一种针对普通人生的“宿命”思想,因为出生时天象一定,其人命运就确定了。这种思想唐以前的中国几乎是没有的,这里我就从术数的角度,分析一下。

所谓术数,也称数术,“数”就是指气数、数理,术数就是推算气数的方法。用的是干支八卦、二十八星宿这一套语言。

“三式”是最古老的术数,相传都起源于黄帝时期。“三式”为太乙神数、奇门遁甲、大六壬,因都用“式盘”推演,故名之。三者与天象都有联系本质可以说是星占学。

太乙神数主要占测国家大事,比如收成好坏、风雨水旱、兵灾饥馑、治乱兴亡。

奇门遁甲主要占测战争情况,比如从何方位进攻,从何方位撤退。

大六壬主要占测人事,比如占测祖业、家宅、婚嫁、求财等事情。

“三式”占测的范围有大有小,但共同特点都是在算“事”,而非算“命”。也就是说,并没有什么宿命思想。很神奇的是,占测结果都是和传统伦理道德相符合。比如一朋友各种不顺,占测原因,我以大六壬测知是男女关系混乱导致。然而事实也确实如此,很明显这并不符合传统道德。所以有句话叫“善易者不卜”,就说理解了易的真实内涵(属于伦理道德的一部分),自然知道某件事的吉凶。这句话在《左传》中体现的尤为明显。

传统认为,不论帝王还是普通人,都应该遵循天道、伦理道德而行,遵循与否的结果表现在帝王为祥瑞与妖异,表现在普通人则为祸福。而“三式”的占测结果,恰恰是这种指向的反映。但有些事实却体现了“遵循了伦理道德结局依然不好”,这就是太史公疑问的原因。

风水学古代的名称叫地理,地之理。主要是为阴宅选址建设,也涉及阳宅的选址和摆设。

在清代编修的《协纪辨方书》的序言中,乾隆写到:夫协纪辨方者,敬天之纪,敬地之方也,一作止一语默,天地实式临之,况其大乎。如曰:如是则吉,如是则凶,如是则福,如是则祸,则明者所弗道也。虽然敬不敬之间,吉凶祸福随之矣。

大意就是风水择吉之术是为了效法天地,并不是说这么做一定吉,那么做一定凶。这么做是因为这样是敬天道的,既然敬天道,必然伴随吉。

由此可知风水择吉之类也是渗透敬天法地的“天人感应”思想,主要是为了合于天道所以有所选择,而不仅仅为了吉。

前面已说,利用人出生时的天象占测一生命运的星占学被称为“生辰星占学”,这种星占学在唐代以前我国是没有的,直到印度七曜术的传入,这种典型的“生辰星占学”在虽然传入但并未广泛流传,因为它将天象与普通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这在皇权(通天权)至上的古代中国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普通人也有探索自身命运的诉求,于是八字算命术应运而生。

八字算命术顾名思义就是利用八个字来推算命运,所谓的八个字也就是人的生日时辰用干支计时法表示。比如王阳明的八字就是 [壬辰辛亥癸亥癸亥],分别表示年月日时。这种算命术巧妙地避开了真实天象这个皇家禁脔。其中就含有彻底的宿命思想,人一生的吉凶祸福全由生日决定,没得改。持宿命论的预测术都具有明显的嫌贫爱富倾向,因为在这种思想下,穷就是不可改变的,那我嫌弃你又如何。

我个人很不喜欢这种宿命论。

考虑到印度七曜术的传入以及八字的创立时间,这种算命术应当是受了生辰星占学宿命论的影响。印度的思想固然是伴随着佛教而传入中土,但宿命论却并非佛教之旨。

佛家讲三世因果,前世种因,今世得果,今世种因,来世得果。

那只看今世的话,今世的遭遇是否无法改变呢?确实绝大多数都是无法改变的,因为前世种了因,今生必得果。这个力量被称为业力,其力量之大,一般人难以抗拒。除非发大誓愿行善事,比如著名的袁了凡居士,其行善之多足以使其来世得善报,因善业太大,也提前影响了今生,所以他今生命运也相应变好了。

以三世因果就可以解答太史公的难题了。若单看一世因果的话,确实无法解释。

回头再看“天人感应”以及伦理道德,对于改善命运是有绝对积极意义的。对于普通人虽不太多涉及“天人感应”,但应当遵循伦理道德,也就是敬天。不少人认为佛教很消极,这完全是误解。其实佛教十分积极,积极学习,积极行善,以至都不让弟子贪恋打坐入定的快乐,而应该行动起来。

总之吾人应敬天法地、遵循伦理道德并且坚信因果不虚,精进学习、行善。

至于宿命论,那不过是无力改变命运者的自我安慰。

圣贤制定的伦理道德与佛教三世因果是相符的,它们的目标都一致,就是劝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以上其实都是世间法,而佛家还有更高的追求,

佛家认为,即使一个人福气非常大,那他也有很多苦。就像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苦乐也是相对的,有乐必有苦。

人生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取蕴苦。

基于人生本苦的观点,佛在讲三世因果的同时也指明了如何跳出轮回的圈子。人的自性本是清明无垢的,并没有轮回,但是人会有妄想,有妄想就会去行动,去造业,种下种子,这样临终时在业力的牵引下再次受生,六道轮回,无有休止。问题的关键就是有妄想,如何降伏内心不起妄想,就是整个《金刚经》所讲。

人身难得,六道中唯有人有听闻学习佛法的便利。地狱道受尽折磨没有闲暇,畜生道慧根太差,饿鬼道、阿修罗道嗔心太重,天道享乐过盛,但是天道福报受尽,还是要跌回其他道。所以唯有人道便于听闻学习。

“既得人身不修道,如入宝山空手归”,奋力精进,方不负为人。

1:首先佛教里没有算命的书,而且佛事禁止佛弟子算命的。佛讲三世因果,用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四句话来说明我们的命的实质。什么意思呢?前世造作的各种善恶决定了我们今生的好坏得失,而今生的种种造作又决定了来生的好坏得失。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了命是自己造的,算不算不重要,算的准不准也没意义,怎样把命造得好一些,进一步改的好一些才是佛法的目的,就是从因果入手。更深一层就是教导我们能修学佛法,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临终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我们这个世界时生灭的,人一死掉什么都带不走,而且这个地球也是会坏掉的,所以从佛的角度看这些都是假的,而极乐世界是永远不坏绝对真实的。后者才是佛的本意,要我们出离六道轮回,了脱生死。彻底掌握命运!!

2:佛说有六道轮回,即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我们是人道,还能看到各种动物的畜生道,其他的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是佛能看到,他告诉我们鬼神是存在的,六道轮回包括鬼神在内。这六道我们都呆过不知道多少次了,如果不依靠阿弥陀佛的佛力救度,我们一直在六道里流转轮回,很难脱离。

3:佛弟子不一定非得是出家人,在家修学佛法的人称为居士。也是佛弟子。而且占佛弟子人数的比例很大,毕竟能出家的人太少了!大部分佛弟子都是在家居士!

4:佛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一杯清水有八万四千虫”,假如您在那个时代您会信吗?现在大家都信了,因为有显微镜了。而飞机没有发明前,假如有人和您说几十吨的铁可以在天上飞快的飞来飞去,您会相信吗?现在每天都能看到飞机在天上飞,大家都相信这是真的。所以我们对这个宇宙人生了解的太少太少了,不知道的事情太多太多了,而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是毫无差错的全部明了。所以不能说我没看到得东西我就不相信,它不可能存在,抱有这种思想,不信佛法,真是白来了人世间一趟,最终吃亏的是自己!!希望您能多了解佛法,不要错过这千载难逢的机缘。南无阿弥陀佛!

佛教相信轮回是确实的吗

圣严法师著述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佛教相信,除了已经解脱生死(如小乘的阿罗汉)或已经自主生死(如大乘的圣位菩萨)的圣者之外,一切的众生,都不能不受轮回

的限制。

所谓轮回,实际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转,并不真的像轮子一般地回环。轮回的范围共有六大流类,佛教称为六道,那就是由上而下的:天道、人道、修罗(神

)道、傍生道、鬼道、地狱道,这都是由于五戒十善及十恶五逆(十善的反面是十恶,杀父、杀母、杀罗汉、破坏僧团的和合、出佛陀的身血,称为五逆)而有

的类别,五戒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罗的三道,十恶五逆分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狱的三道。作善业,生于上三道,作恶业,生于下

三道。在每一类别中的福报享尽或罪报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终结,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开始,就这样在六道之中,生来死去,死去生来,便称为轮回生死。

不过佛教特别相信,众生的生死范围虽有六道,众生的善恶业因的造作,则以人道为主,所以,唯有人道是造业并兼受报的双重道,其余各道,都只是受报的单

重道,天道神道只有享受福报,无暇另造新业,下三道只有感受苦报,没有分别善恶的能力,唯有人道,既能受苦受乐,也能分别何善何恶。佛教主张业力的造

作薰习,在于心识的感受,如若无暇分辨或无能分辨,纵然造业,也不能成为业力的主因。所以,佛教特别重视人生善恶的行为责任。

正因为造作业力的主因是在人间,所以上升下堕之后的众生,都还有下堕上升的机会,不是一次上升永远上升,一次下堕永远下堕。

人间众生的造作业因,是有善有恶的,是有轻有重的,人在一生之中,造有种种的业,或善或恶,或少或多,或轻或重。因此受报的机会,也有先后的差别了。

所以,人在一期生命的结束之后,朝向轮回的目标,有著三种可能的引力,第一是随重:一生之中,善业比恶业的分量重,便先生善道,善道的天业比人业重,

便先生天道;如果恶业比善业重,便先生于恶道,恶道的地狱业比傍生业重,便先生于地狱道,受完重业的果报,依次再受轻业的果报。第二是随习:人在一生

之中未作大善也未作大恶,但在生平有一种特殊强烈的习气,命终之后,便随著习气的偏向而去投生他的处所,所以,修善学佛,主要是靠日常的努力。第三是

随念:这是在临命终时的心念决定,临终之时,如果心念恶劣,比如恐怖、焦虑、贪恋、镇恼等等,那就很难不堕恶道的了,所以佛教主张人在临死或新死之时

,家属不可哭,应该代他布施修福,并且使他知道,同时宣说他一生所作的善业功德,使他心得安慰,使他看破放下,并且大家朗诵佛号,使他一心向往佛的功

德及佛的净土;若无重大的恶业,这种临死的心念倾向,便可使亡者不致下堕,乃至可因亡者的心力感应了诸佛菩萨的愿力,往生佛国的净土——这是佛教主张

临终助念佛号的主要原因。

查阅你前世是什么投胎而生,以及一生的命运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