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元”字去掉上面那一横念什么字(元去掉上面的一横怎么读)

言字旁加上真去掉里面一横念什么字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元”字去掉上面那一横念什么字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元”字去掉上面那一横念什么字的知识,包括元去掉一横念什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元”字去掉上面那一横念什么字(元)字去掉上面那一横念什么字元字少一横念什么

言字旁加上真去掉里面一横念什么字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dū)(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笔画数:3;

部首:儿;

笔顺编号:135

(兀突)也作乌涂。①既不凉也不热:兀突水。②不干脆:你怎么总是干兀突事?(兀秃)也作乌涂。①水不凉不热。②不爽利:不干脆。

编辑本段更多信息

关于“兀”字的更多的信息

古文中的兀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蜀山兀。――唐·杜牧《阿房宫赋》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独立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

现代文中的兀

兀<形>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光秃(如毛发)的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茫然无知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不够稳定

姓氏

《百家姓》中没有兀姓,20世纪80年代汇载了全国5600多个姓氏的《贵姓何来》一书也没有兀姓,《辞海》、《辞源》、《新华字典》中,也没有“兀”作为姓氏的词条。

那么“兀”姓究竟来源何处?

1936年版《陕州志》卷五《族姓》里有这样的记载:“原店村兀氏为北魏安乐王元鉴之后。”

元鉴何许人也?他与陕县之“兀”姓到底有没有关系?其后人为何会姓“兀”呢?

要揭开这一谜底,还得从北魏说起。北魏又称拓跋魏、元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央王朝,其创立者是鲜卑拓跋部的拓跋。鲜卑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拓跋鲜卑最初生活在蒙古草原东北部大兴安岭北段的嘎仙洞一带,后渐南迁至蒙古草原,以“射猎为业”,靠游牧为生。公元4世纪初,拓跋的先人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等地建立代国,后为前秦苻坚所灭。淝水之战后,拓跋于公元386年重建代国称王,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拓跋即道武帝。公元398年,拓跋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经过拓跋的“艰苦创业、进兵中原”,明元帝拓跋嗣的“隆基固本、内和外辑”和太武帝拓跋焘的“雄才大略、连年征战”,北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统一了黄河流域。

公元471年,北魏献文帝长子拓跋宏即位,是为孝文帝。孝文帝是北魏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被史学家称为“中国历史上向着进步的勇敢的民族改革家”。孝文帝在位29年,他建设平城,倡明礼乐,督课农桑,修治大道,整治政风,广开言路。公元493年,为巩固对中原的统治,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6年,孝文帝提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遂下诏北魏皇族改姓元氏,其余所有鲜卑人也都改了姓氏。“迁都”、“改姓”两项重要改革措施不仅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也加快了北魏经济社会的发展。

元鉴,字长文。其祖父拓跋长乐为文成帝次子,孝文帝时被封为安乐王,孝明帝时元鉴袭安乐王爵位,初为秘书监(掌图书经籍,从二品)。元鉴文韬武略,骁勇善战,曾为北魏王朝立下汗马功劳,但由于其对当政者心存不满,最终成为朝廷的叛臣。

《资治通鉴》第一百五十一卷记载,公元526年9月,北魏宗室广阴王元深、章武王元融被河北起义军葛荣俘斩。公元527年7月,孝明帝元诩诏令元鉴任相州(治邺城,今河北临漳县西南邺镇)刺史、北讨大都督,兼尚书左仆射和北道行台尚书令,与北道都督裴衍共赴信都(今河北冀州市)讨葛荣。元鉴“幸魏多故,阴有异志”,“潜图叛逆”,裴衍“觉其有异”,遂密表上奏朝廷。8月,元鉴部下别将嵇宗“驰驿告变”,元鉴“据邺反”。孝明帝即诏令裴衍与都督源子邕、李神轨等合围邺城。8月17日邺城破,元鉴被斩,首级被传送至洛阳。

元鉴死后7年,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统治中国北方达一个半世纪的北魏王朝彻底走出了历史舞台。

唐《元和姓纂》载:“兀,后魏改安乐王为兀氏。”

宋郑樵《通志》卷二十五《氏族略》载:“十三曰以凶德为氏,十四曰以吉德为氏。此不论官爵,唯以善恶显著者为之。后魏安乐王元鉴为同姓,故改元为兀。”

这是史籍中有关改元姓为兀姓的确切记载。可见兀姓确实由元而来,而且是因为安乐王元鉴之故而改的。

北魏立国以来,刑法严峻,被处以死刑者极多,特别是对于谋反者要实行族诛,甚至其子孙虽养于外族人家中,也要“追还就戳”。公元452年(北魏兴安元年),文成帝准大臣源贺上奏,“宽宥死囚”,改死刑为戍边,并不再诛杀族人。因此,元鉴被斩首,而其族人未被诛杀。但孝明帝元诩以为元为国姓,元鉴以谋反绝其藉,不得姓元,乃“诏改其元氏”。于是,元鉴的家人只有从京城洛阳迁往附近州县避难,并改了元姓。

据传元鉴被杀前嘱其长子元览:“吾死后汝即改姓兀氏,永不得复姓。”窃以为,元鉴之所以让其后人改元为兀,一方面是暗示元去头为兀,让后代铭记祖先杀头之恨;另一方面也在激励后人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以求东山再起。《辞海》中“兀”字有“兀鲁思”的词条,是蒙古语“领地”、“国家”的意思。作为北魏王朝掌管图书经籍的秘书监,元鉴选择“兀”字作为其后人的姓氏可谓煞费苦心。

元览最终改名兀览,在金水河畔安家置业,几代人后遂为村落。因兀览后人在村中经商开店,同时也是为了纪念元氏祖宗,村名就取元之谐音“袁”,称为袁店村。宋代石佛龛“大宋国陕州陕县曲泉乡大成保袁店村”石刻,现在还较为完好地保存在陕县文化馆内,证明原店村原来名为袁店村。

经过近1500年的风风雨雨,现在的兀氏族人已发展到7000多人。除了陕县原店镇原店村和大营镇兀家洼村的5000多兀姓人口外,另外还有两支比较重要的兀姓聚居地,一支在陕西省蓝田县湖镇的兀家岩村,该村有家谱记载:明朝天顺三年,因黄河决口、蝗虫蔽日,民不聊生,原店村有名叫兀从益的与妻徐云翠担挑4个儿子从陕州逃荒到此,至今已有1000余口人;另外一支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的西桥村,据载该村兀氏是明朝初年因躲避兵荒迁去的,现有70余户350余人。

从公元527年到现在,兀姓族人已在陕县繁衍生息了1478个年头,其间也出现过几位载入典册的名人,均为原店村人。其中一个叫兀礼夫,清道光年间人,官至布政司(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据载,道光十二年,做了布政司的兀礼夫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建成了规模庞大的兀家寨。据传兀家寨之规模、奢华及精雅,可与山西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相媲美。至今在原店村仍保存一四合院,被当地人称作“兀家大院”。

在一个深秋的阴雨天,我和几位朋友慕名来到原店村,沿着洒满黄叶的金水河向南,穿过一处陇海铁路桥再折向东几十米,便到了“兀家大院”。

推开那扇厚重的木质大门往里看去,不得不承认,虽然这里的一切都已老旧,但宅院的建筑布局、结构以及砖雕、石雕、木雕、彩画等都有着相当的水准。现存的“兀家大院”分东、西两院,西院为主院,占地1000余平方米,如果俯视,其整体格局呈繁体“喜”字。东院现已废弃,西院还有一户兀姓人家和一户张姓人家居住。西院的建筑布局为典型的二进四合院,进门有影壁墙,前面是大门厅,穿过二门楼与门厅正对的是正房,东西两侧是厢房,厢房和门厅中间有相对的耳房。

迎门的影壁墙上有一幅名曰“百鸟朝凤”的砖雕作品,“兀家大院”也因此又被称为“百鸟朝凤”院。历经百年的岁月沧桑,原来的青砖影壁已呈土黄色,但仍以其意趣盎然、繁复华丽的构图和细腻圆熟的刀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影壁墙高约5米,由正中央一只被百花簇拥的凤鸟和周围花枝丛中数十只鸟儿组成。中间的凤鸟体态轻盈、高雅大度,做展翅欲飞状,只可惜鸟头已不知去向。周围的数十只鸟儿点缀在二十几个花枝缠绕的小方格内,这些鸟儿或栖或飞或鸣或两相取悦,无不栩栩如生,娇俏动人。传说由于砖雕图案上的花鸟形象太逼真,竟在影壁墙建好的当晚引来群鸟在院内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使得主人和邻居无法入眠,主人一气之下命人把正中央那只凤鸟头打掉,大院才恢复了宁静。

过影壁墙右拐可进入门厅,门厅建筑是整座四合院中最为考究的,采用框架式结构,即先立木质框架,后进行墙体修建,框架与墙体相互独立,亦即“墙倒屋不塌”的建筑风格。据现在的屋主、68岁的兀长茂老人介绍,原来的门厅共有相通的5间约150平方米,现在被他们用土墙分割,堆放家什杂物。站在一堆杂物中抬头看去,只见屋顶的椽、檩、梁等呈深红色,看上去稳重润泽。最吸引人目光的是横梁上的那些木雕彩绘,雕工的繁冗细腻自不必说,即便是那些莲花造型的彩绘,或粉或绿或黄或白,至今看上去依然艳丽夺目。

门厅与正房南北相对,正房原为5间,现存3间,如今已废弃。正房前面是东西对称的厢房各4间,这就是西院的内院,外院与内院由一造型别致的小门楼隔开,为二门楼。二门楼也算是兀家大院建筑艺术的精彩之笔,上面的木雕作品极尽繁复精雅之能事,只是经多年风化,现已有些摇摇欲坠。西院的正房、厢房、耳房全部是两层阁楼式房屋,房内铺设的楼板至今仍能承载重物,屋前都有廊檐,屋的高度依次降低,屋顶及过廊的拐角处镶嵌有不同的木质彩色图案纹饰。

站在兀家大院门口,兀长茂老人指着一路之隔的陇海铁路说,修铁路前,兀家寨的正院还在,为一处五进院,因为修铁路被扒掉了。现存的兀家大院,充其量只是当年兀家寨的一个“家眷院”。如今,大院还经常会迎来一批批前来参观的客人。是啊,即使繁华落尽,风流亦被雨打风吹去,那些一路走来的曾经鲜活生动的生命与艺术的气息,也会吸引许多如我一样的游客,在一个偶然的日子,在兀家大院作一次短暂的驻足。

问题一:元字少一横是什么字兀 wù

部首笔画

部首:儿部外笔画:1总笔画:3

五笔86:GQV五笔98:GQV仓颉:MU

笔顺编号:135四角号码:10212 Unicode:CJK统一汉字 U+5140

基本字义

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2.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3.中国功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问题二:元字少一横是什么字兀

读音:[wù]部首:儿五笔:GQV释义: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

问题三:元字没有上面那一横,念什么?兀

读音:[wù]

部首:儿五笔:GQV

释义: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

2.高高地突起。 3.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

问题四:元少一横是什么字答案是:兀(wu)

问题五:木元字少一横什么字应该是杌子的“杌”字

问题六:元字少上面一横读什么字兀

拼音:wù

简体部首:儿

总笔画:3

笔顺编码:横撇折

解释:

1.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鹫。“蜀山~,阿房出。”

2.高高地突起:~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

3.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那。~的(dì)(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文章分享结束,“元”字去掉上面那一横念什么字和元去掉一横念什么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问一个字 上面是个重 下面是衣去掉一点一横 请问念什么 什么意思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