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宁戚鞭牛”的典故出于何处(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翻译)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 宁戚饭牛

大家好,关于“宁戚鞭牛”的典故出于何处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宁戚饭牛叩角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宁戚饭牛的示例宁戚饭牛的历史典故“宁戚鞭牛”的典故出于何处

【宁戚饭牛】邹阳《狱中上书自明》:“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王褒《圣主得贤臣颂》:“百里自鬻,宁戚饭牛,离此患也。”元稹《放言五首》之四:“宁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

版筑饭牛 有什么历史典故 傅说版筑辅武丁,宁戚饭牛佐齐桓公

【宁戚歌】韦庄《云散》诗:“刘伶避世唯沉醉,宁戚伤时亦浩歌。”李中《投所知》诗:“题桥未展相如志,扣角谁怜宁戚歌。”元好问《除夜》诗:“折腰真有陶潜兴,扣角空传宁戚歌。”

【饭牛歌】陆游《连日大雨门外湖水渺然》诗:“尚鄙朱公养鱼术,肯为宁戚饭牛歌。”又《羸卧》诗:“马上元无听鸡句,原头那有饭牛歌。”郑真《寄乌继善先生》诗:“系雁书成霜满地,饭牛歌罢月临关。”

【牛下歌】黄庭坚《次韵无咎阎子常携琴入村》:“明光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叩角行歌】李白《笑歌行》:“宁武子,朱买臣,扣角行歌背负薪。”田茂遇《贫交行》:“君不见,古来英雄石不用为佣保,叩角行歌石皓皓。”

【扣角歌】江淹《刘太尉琨伤乱》诗:“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胡曾《谢赐钱启》:“遂使宁戚无扣角之歌,邹阳乏曳裙之地。”程先贞《除夕呈南村》诗:“祝鸡怕解闻声舞,牧犊浑忘扣角歌。”

【饭牛】李维祯《日方东升赋》:“夜旦齐山,罢饭牛之浩叹;曦回蜀郡,闻林犬之争嗥。”

【叩角】《晋书·皇甫谧传》:“或叩角以干齐,或解褐以相秦。”骆宾王《上兖州刺史启》:“方结羡鱼之网,将谣叩角之词。”韦庄《东游远归》诗:“扣角干名计已疏,剑歌休恨食无鱼。”徐夤《依韵赠严司直》:“歌残白石扣牛角,赋换黄金爱马鲫。”

【商歌】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刘禹锡《罢郡归洛阳寄友人》诗:“商歌夜深后,听者竟为谁。”黄庭坚《次韵晃元忠西归十首》之五:“怨句识之推,商歌知宁戚。”

【康衢歌】骆宾王《上吏部侍郎帝京篇启》:“观梁父之曲,识卧龙于孔明;听康衢之歌,得饭牛于宁戚。”

【宁戚牛】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钱起《新丰主人》诗:“客里冯谖剑,歌中宁戚牛。”

【宁牛】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宁牛终夜永,潘鬃去年衰。”

【舍牛相齐】陆游《饭牛歌》:“人生得饱万事足,舍牛相齐何足言。”

【齐歌入相】李峤《牛》诗:“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典故,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以下是我整理的宁戚饭牛的历史典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宁戚饭牛的历史典故篇1

春秋时,卫国有一个名叫宁戚的人,家里很穷,在卫国当不成官,便想在齐国谋个官职。因为没有人引见,便来到齐国,以替人看牛为生,等待机遇。

一天,齐国的相国管仲出京城经过峱山(在今山东省淄博巾内),见宁戚穿着短衣短裤,一面看牛,一面唱山歌。管仲一看,便觉得此人气质不凡,便与他聊谈起来。

宁戚通报了自己的姓名和老家所在地后,说:

“我听说齐国的相国非常了不起,便离开卫国到这里来,想在相国手下找个事干。可惜没有人引见,只好在此看牛。”

管仲又问了好多话,见他对答如流,确实是个人才,便公开了自己的身份,说:

“我就是相国管仲。我给你写一封信,你拿着去见国君,他一定会重用你的。”

宁戚高兴极了,马上把牛套在车上,乘着前往京都临淄(在今山东省淄博市东北)。到那里天色已经黑了,就宿在城门外。半夜里,齐桓公突然出城。宁戚见是齐桓公的队伍来了,便一面喂牛,一边击打牛角,悲哀地唱起了山歌:

沧浪水,白洋洋,

有鲤鱼,半尺长。

恨尧舜,碰不到,

肚中饿,身上凉。

路难行,暗摸索,

哪时候,天才亮?

很明显,这首山歌是借自然的变化来讽刺当今的世道,表示自己怀才不遇。他唱了一遍又一遍,终于被齐桓公听清楚、听明白了。他当即拉拉一个仆人的手,说:

“真不简单,这个唱山歌的不是一般的人!”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齐桓公让人把宁戚叫来,故意严厉地问道:

“你是什么人,竟敢在这里讽刺朝廷?”

“我叫宁戚,卫国人,是个看牛的。我只知道唱山歌,哪敢讽刺明廷?”

“现在上有天王管理天下,下有我会合诸侯,老百姓全都安居乐业,尧舜时代也不过如此,你为什么说‘恨尧舜,碰不到’?又为什么说‘哪时候,天才亮’?难道现在还黑暗吗?”

齐桓公说罢,怒睁双目,紧紧盯住宁戚。宁戚并不慌张,沉着地说:

“大王会盟诸侯,有的君臣半夜逃跑,有的派人行刺,尧舜时代可是这样吗?年年打仗,老百姓妻离子散,叫苦连天,能说老百姓全都安居乐业吗?大王借天王的.名义东征西伐,又吓唬弱小诸侯,能说是天亮了吗?”

齐桓公听了,大声喊道:

“这简直是反了,来人,把这个看牛的杀了!”

宁戚当即被武士们绑了起来。但他毫不恐惧,反而笑着说:

“夏朝的桀王杀了敢于直谏的忠臣关龙逢,商朝的纣王杀了屡次劝谏他的叔父比干。今天大王杀了我,我就成为第三条好汉了!”

齐桓公听后暗暗高兴,叫人把他放了,也笑着说:

“我怎么会把你杀了?我这是挑选人,试试你的胆量啊!”

齐桓公很高兴,让宁戚坐上车一起走。宁戚这时才拿出了管仲的引荐信。当晚,齐桓公就命人送官衣、官帽来,替宁戚拜官。手下人表示,宁戚是卫国人,应该去打听打听他究竟是怎么样的人。如果真有才能,再拜他为官也不迟。齐桓公说:

“去打听什么?有相国推荐还不够吗?要用他就得相信他!”

这个故事表现的是怀才而贫困的宁戚主动谋求官职,而齐桓公识才用才。

后来,“宁戚饭牛”这一典故,用来表示有才而未遇,生活困苦;或表示自荐求官,以及求仕的愿望得到实现。

宁戚饭牛的历史典故篇2

典源出处

《吕氏春秋·举难》:“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将任车,以至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任车,爝(jue)火甚盛,从者甚众。宁戚饭牛居车下,望桓公而悲,击牛角疾歌。桓公闻之,抚其仆之手曰:‘异哉!之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淮南子·道应训》“宁戚”作“宁越”,后作“击牛角而疾商歌。”《晏子春秋·问下》:“异日,君过于康庄,闻宁戚歌,止车而听之,则贤人之风也,举以为大田。“汉·蔡邕《琴操》曰:“宁戚饭牛车下,叩角而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裁至骭(gan)。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齐桓公闻之,举以为相。”《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宁戚饭牛车下,而桓公任之以国。”集解应劭曰:“齐桓公夜出迎客,而宁戚疾击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曼曼何时旦?’公召与语,说(悦)之,以为大夫。”另《说苑·尊贤》作“叩辕行歌”。《文选·成公子安〈啸赋〉》注亦载之。

释义用法

春秋时宁戚(一作越)想求见齐桓公,因穷困无法进见,而为商人赶牛车载货至齐,

夜间遇桓公出城,他一边喂牛一边敲击着牛角慷慨作歌,桓公听见后,认为不是普通人,而予以接纳任用。后以此典表现人穷困未达,怀才不遇,而忧闷怨艾。

用典形式

【叩牛】明·陈子龙:“叩牛还俊杰,牧豕更贤良。”

【宁牛】唐·元稹:“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

【饭牛】宋·陆游:“啮雪岂无归汉日,饭牛犹有相齐时。”明·瞿式耜:“放鹤青田宵听唳,饭牛臼日旦闻歌。”明·陈子龙:“玉京春暖多鸣凤,大泽天寒独饭牛。”

【商歌】晋·陶渊明:“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唐·刘禹锡:“楚奏系钟仪,商歌劳宁戚。”唐·杜甫:“滥窃商歌听,时忧卞泣珠。”宋·黄庭坚:“怨句识之推,商歌知宁戚。”

【牛下歌】宋·黄庭坚:“明光昼开九门肃,不令高才牛下歌。”

【击辕歌】宋·陆游:“覆瓿书成空自苦,击辕歌罢遣谁听。”

【东门牛】唐·柳宗元:“东门牛屡饭,中散虱空爬。”

【叩牛歌】明·陈子龙:“叩牛歌宁戚,非马辨孙龙。”

【叹短衣】唐·杜甫:“独坐亲雄剑,哀歌叹短衣。”

【白石吟】唐·陆龟蒙:“明时尚阻青云步,半夜犹追白石吟。”

【白石烂】唐·李白:“遥夜何漫漫,空歌白石烂。宁戚未匡齐,陈平终佐汉。”唐·谭用之:“早晚休歌白石烂,放教归去卧群峰。”

【白石歌】元·陈雷:“青云步稳名逾重,白石歌长愿已违。”

【白石粲】明·吴本泰:“梦想黄京台,来歌白石粲。”

【宁戚牛】唐·李白:“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宁戚歌】唐·钱起:“不遇张华识,空卑宁戚歌。”清·丘逢甲:“自唱宁戚歌,叩角呼儿听。”

【扣角歌】南朝梁·江淹:“宁戚扣角歌,桓公遭乃举。”宋·张孝祥:“无路排阊阖,聊当扣角歌。”元·舒逊:“漫漫长夜,扣角长歌方觉。人生能有几,须行乐。”清·丁澎:“平寒大泽行人断,独向夷门叩角歌。”

【饭牛歌】宋·陆游:“不从屠狗醉,即和饭牛歌。”明·郑真:“系雁书成霜满地,饭牛歌罢月临关。”

【南山戚】元·傅若金:“既兴北风叹,亦抱南山戚。”

【南山粲】宋·苏轼:“为君叩牛角,一咏南山粲。”

【悲牛角】宋·苏辙:“哀歌永夜悲牛角,朗咏扁舟笑杏坛。”

【歌牛下】唐·高适:“安能羡鹏举,且欲歌牛下。”

【长歌叩辕】宋·陆游:“未能剧论希扪虱,且复长歌学叩辕。”

【白石鲤鱼】金·元好问:“白石鲤鱼空尺半,朱门食客自三千。”

【宁子商歌】宋·陈与义:“了无徐生齐气累,正值宁子商歌秋。”

【宁戚饭牛】唐·元稹:“宁戚饭牛图底事,陆通歌凤也无端。”宋·陆游:“尚鄙朱公养鱼术,肯为宁戚饭牛歌?”

【舍牛相齐】宋·陆游:“人生得饱万事足,舍牛相齐何足言。”

【南山石烂】清·高炳:“风吟雨怨几多年,南山石烂真可怜。”

【南山白石】宋·王安石:“空驰上国青泥信,谁和南山白石音。”清·沈元沧:“相逢北阙青云客,谁和南山白石吟。”

【短衣扣角】金·元好问:“横槊赋诗吾岂敢,短衣扣角夜如何。”

【单衣适至骭】金·元好问:“单衣适至骭,一剑又蒯缑。”

宁戚鞭牛——宁戚,春秋时魏人,因为在齐国经商,曾敲着牛角作歌,为齐桓公发见,任用他为客卿.这里的故事系作者误用。

唐代的启蒙教材《蒙求》从中唐以后,直到北宋初年,均作为童稚教材而广泛使用于全国各地,里面说:“王戎简要,裴楷清通。谢安高洁,王导公忠。伊尹负鼎,宁戚叩角。龚遂劝农,文翁兴学。”

“宁戚鞭牛”的典故出于何处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宁戚饭牛叩角、“宁戚鞭牛”的典故出于何处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方向乐 闲话丑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