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什么意思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是什么意思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什么意思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什么意思以及亦可以弗畔矣夫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什么意思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的翻译,亦可以弗畔矣夫上一句

【原文】

论语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

【注释】

(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

(2)畔:同“叛”。

(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

【译文】

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评析】

本章清楚地说明了孔子的教育目的。他当然不主张离经叛道,那么怎么做呢?他认为应当广泛学习古代典籍,而且要用“礼”来约束自己。说到底,他是要培养懂得“礼”的君子。

【原文】 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1)之以礼,亦可以弗畔(2)矣夫(3).”【注释】(1)约:一种释为约束;一种释为简要.(2)畔:同“叛”.(3)矣夫:语气词,表示较强烈的感叹.【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整句话的意思是:君子对文化典籍广泛地学习,又用“礼”来加以约束,也就能令自己的行为不至于发生偏离了啊!

孔子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是什么意思和亦可以弗畔矣夫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论语 精华30句,只读一遍,获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