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什么是养成素质的问题,以及和九世养成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大学生文明养成耽美养成文什么是养成素质大学生文明养成1200字
大学生文明养成1200字,校园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跟我一起来看一下大学生文明养成1200字吧!
大学生文明养成1文明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然而,当代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在大学校园存在许多与大学生的礼仪修养、精神文明建设极不和谐的现象。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必需,而且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强烈要求。
(一)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大学生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心理氛围,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文明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公共化,也就越需要一个文明健康的生活环境。
(二)良好的文明素质教育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三)良好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有力推进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大学生文明素质的状况
(一)公共道德意识较强,但行为上欠缺
如针对在学校墙上或课桌上乱涂画的行为,有78.12%的同学认为这是公物,不能乱涂,但17.71%的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更有甚者认为这蛮不错的占4.17%。春天万物复苏,小草们开始了它们新的一年,但有79.17%的同学会偶尔抄近路,践踏草坪,2.08%的人时常从草坪穿过,只有18.75%的同学从不践踏草地,这种统计会使小草多伤心啊!
而对于不文明行为的态度方面,多数同学是反感的,所以我们不仅在态度上更要在行动上避免不文明行为。如对食堂插队行为,77.08%的同学表示非常讨厌,17.71%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5.21%的同学无所谓。可见大学生对插队这种行为还是十分反感的。同样,自习室疯狂的占座现象也引起很多人不满。希望大学生对类似行为尽力换位思考,促进校园和谐,保证教学资源的高效率利用。
(二)对于文明的自律意识不强
自律行为,是指不做社会不提倡的事,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当代大学生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希望尽快摆脱社会和成人对他们的监护,但其实他们自我控制力较差。
如迟到、早退、逃课的问题,只有20.83%的同学从不逃课,高达60.42%的人说偶尔逃课,还有18.75%的人认为这是普遍现象,大家都逃课我也逃。大学环境相对松散,大学生自律意识不强造成了这样的状况。
(三)大学生的节俭习惯、节约意识和现代诚信意识还有待提高。
现在水资源紧缺,然而在我们调查中,有83.33%的同学会主动关水龙头,14.58%的人在忙的时候就对其放任不管了,更有2.08%的同学对此视而不见,认为浪费的又不是我的,关我什么事啊!
大家都知道,诚实对一个人有多重要,人无信,则不立。但据调查只有34.38%的同学在考试中从来不会作弊,有5.21%的人会经常做弊,绝大多数有60.41%的人会视情况而定。
(四)大学生利他意识有待提高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有时会忽略他人的感受。
在自习室或图书馆同学们的手机状态里,关机、无声或震动的占70.83%,想起来的时候就调的占26.04%,只有3.13%的同学选择不去管它,这说明同学们其实还是很注意在公共场合的影响。还有就是,在宿舍中同学休息时是否会保持安静,61.46%的同学表示很注意,8.33%的人要有人提醒,还有30.21%的人兴奋时会忘记。虽然大多数的同学会注意自己在公共场所的影响,但是也有很多同学会忘记,所以同学们的利他意识仍有待加强。
(五)大学生基本礼仪欠缺
在尊重他人方面,我们调查了同学们听各类讲座时的情况。只有11.46%的人表示他们会坚持到底,认为这样体现对演讲者的尊重,因讲座无聊中途退场的人占到39.58%之多,还有的是因客观原因退场占48.96%。当问及看到老师时是否会主动打招呼,只有32.29%的同学选择会,还有9.37%的人看心情而定,还有人打招呼的前提是那个老师自己熟悉占56.25%,2.08%的同学从不主动打招呼。除了老师,大学生经常接触的还有学校工作人员,他们又得到大学生们多少尊重呢?调查显示有65.62%的同学会亲切的称呼他们并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感谢,28.13%的同学表示平时对他们没有太大的注意,既然还有6.25%非常的轻视这些工作人员。如此这些说明了大学生基本礼仪方面还有欠缺。
另外就是课堂礼仪,同学们的表现也有待提高。当问到“你如何看待课堂上出现吃零食和闲谈的现象”时,51.04%的人认为这是不尊重老师的行为,竟然有20.83%的人觉得无所谓,这根本没什么,还有28.13%的人坦率的表示尽管知道不礼貌,还是会去做。有此可以看出课堂礼仪缺乏在大学已经成了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
调查最后,我们也来深思一下自己的文明程度。调查显示69.79%的同学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注意过并努力改正,13.54%的人表示自己多次注意但是很难改正,认为自己相当文明的占12.50%,从没注意过这方面的问题的占4.17%。那些从没注意文明问题的同学是要注意一下了,“有则改过,无则嘉勉”。
大学生文明养成2人民网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大学生九大行为让人看不惯》的文章,文章列举了当前各大高校多少存在的大学生的九种让人看不惯的行为,即:考试作弊成了盛行风、课堂成了放牧场、宿舍成了垃圾场、贫困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假的、上厕所的'素质不高、校园里到处是恋爱者的后花园、说话“超文明”、吃饭浪费、网络玩通宵等。细细审视一下,我们发现,由于各高校管理要求不一样,这些现象在各高校的表现也有强弱之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现象在各高校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般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的道德素质不高,究其实质则是由于大学生不良的文明习惯造成的。所以,虽然大学生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进入了高等学府深造,但高校要想进一步将其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继续推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仍然很重要。
一、高校实施文明养成教育的必要性
传统的观点是: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在高中以前,到了大学,重心应放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诚然,一个人的幼年、儿童、少年时期是其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基础阶段,这是由其所处年龄层次的身心特点决定的。但是到了青年时期,随着个体认知能力的丰富、理性的提升、自我意识的增强,思想政治素质趋向稳定,与前一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养成教育更为关键。尤其是大学生,正处于各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时代既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人才的成长遇到更多的艰难,一个大学生的文明程度很多时候将直接影响到其发展,因而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养成教育,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1]。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对人才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校是青年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机会,毕业后,他们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要求人们遵守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如平等、公正、诚实守信、互利互惠、精诚合作等,遵守社会主义的行为规则,如集体主义原则和义利并重原则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除了具有会做事的专业知识、系统理论外,更应具有“做人”的基本文明行为。
2、养成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
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性格上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缺乏生活阅历,无独立生活经历,心理表现不成熟,遇到困难就表现出脆弱心态,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由于大多数学生娇生惯养,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生活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由于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从小就是惟我独尊,在性格特性上常常表现为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这些缺陷如果不进行“治疗”,这些大学生即使学到了很深的专业知识,也难于在社会上立足,因为他们还不具有完善的人格。所以,在大学时代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完美人格的塑造,用养成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但是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占了主流,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无不是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在应试教育面前,分数当仁不让的成了学校的“硬标准”,而思想政治教育、文明习惯的养成却成了“软目标”。所以在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阶段,非常有必要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上狠下功夫[2]。
3、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
有些大学生存在着学习自觉性差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刻苦精神,缺乏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性不强,还有个别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这样的学生特点,如果继续沿用精英教育时代的管理模式,任其发展,最后的结果将会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自律性强、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可能在学术上、在将来的事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那些学习习惯差、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很可能就会多走很多弯路,成不了大事。所以,高校对学生必须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配合严格的纪律约束,进行学习习惯的引导,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4、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习惯
对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对其学习进行教育,还要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他一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些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好等特点。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必将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
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塑造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完美人格。这既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二、高校实施文明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1、基础文明习惯教育
在上海《财富》论坛上,云集了一百二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记者问到几位白发苍苍的院士,在他们一生中什么使他们终身难忘,几位老人激动不已地回答是在幼儿园。教师如何教他们把玩过的玩具有序地放回在原处,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小朋友们,在做游戏时要遵守规则,吃东西前要洗手……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行为习惯,却成了科学家们终身难忘的东西,使他们在人生的历程中终身受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青少年教育的核心任务。可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青年学生的文明习惯很多人还不如幼儿园的孩子。所以基础的文明习惯教育在大学阶段仍然显得很重要,如礼貌教育、礼仪教育、守时教育、诚信教育、尊重教育、美的教育、爱心教育、孝道教育等等。
2、荣辱观教育
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习惯如何,事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八耻八荣”。“八耻八荣”是新时代、新情况下思想政治素质的新提法,它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具备科学的荣辱观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存在的问题,面对党和国家的厚望,大学生要想成为国之栋梁,应该充分认识到树立荣辱观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运用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思想道德素质完善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方面,大学生树立荣辱观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要让大学生重拾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自己成为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行者和楷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求大学生树立荣辱观。大学生环境的复杂化,各种诱惑刺激着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使之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比如理想信念淡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强、心理问题、荒废学业沉迷网络恋爱酒吧等等,无不背离“八荣八耻”。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针对大学生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学生要努力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紧迫的、必要的。
3、职业道德教育
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具有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是所有从业人员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要遵循的与本行业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道德,而且它还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我国整体的道德水平包括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水平都有相当大程度的提高,这是公认的客观事实。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在一部分行业和一部分人中间,职业道德的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
高校承担了为社会培养千千万万合格劳动者的历史使命,培养对象的职业素养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成就,作为系统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高校理应加大对在精美文档
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像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等,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江南岸 BY张鼎鼎
这是一个计算机系大学教授的穿越,这是一个冷清腹黑女王的男银,因为一时心软收养了一个脾气暴躁的小孩,最后却将他养成了狠辣腹黑攻的故事。
九霄作者:梦溪石
从魔修宗师到三流门派弟子?
他上辈子由魔入道,难道这辈子要反着来吗!
身份低微,灵根薄弱,人人都说他无缘仙道,终其一生只能被欺压奴役,仰望他人成仙?
既然接收了这具身体,那么以后的路,就由他周印来走了。
纵仙途苍茫,他亦能重返大道,纵横九霄。
骑着夫君跑世界作者:千里幽歌
不小心戳破一个蛋,艾文不得不买回那条被自己戳出来的龙。
养着养着,某天,龙变身了!
少年被男人按在腿上,挣扎道:“死色龙,你他娘的是吃什么长得!”
男人思索了一下下正色道:“肉!”还是你喂的。
少年郁卒,当年那只会卖萌的小龙和这货绝不是一只,绝不是!!!
这是关于一只大色龙砍掉野花杂草,温柔地将“柔软”的主人“一口吞掉”的故事。
《姐夫宠》作者:公子歌
男生女命,血缘之宠”,是燕家小少爷年幼时术士为他算出的命格。
十三岁生辰之前,若能藏得住春光,
一世便可富贵平安,否则欲孽横生,沦入男人身下承欢。
十三岁这年,他数年不曾谋面的姐姐归家省亲,
同来的还有那个有着“君子之相,虎狼之心”的男人,他的姐夫石坚。
所谓谦谦君子,是善于隐藏自己的本性,
即便是最深切的欲孽也可以克制忍耐;
所谓虎狼猛兽,是盯紧看上的猎物不放,
蛰伏以待,只为了最后到嘴的美味。
花开燕来,一世宠爱 HE
《佞臣凌霄》作者:漫漫何其多
这是一个重生大佞臣诱拐纯善天然呆小皇子的养成史。
一场意外让凌霄重生到了褚王朝的寿康侯府,母亲早逝,父亲偏宠侧室,
嫡妹幼小……让凌霄一步步成长,腹黑狠辣伪装心计一样不落,直到遇见倾心的小皇子。
小皇子太纯善太莽撞,凌霄叹气,就为了这个孩子做个盛世的大佞臣吧。
这是一个大佞臣披荆斩棘扶持皇孙一步步上位的故事,宅斗、宫斗一起来,养成+宠爱。
猪吉祥作者:冬瓜茶仙人
没有美艳的九尾狐,
没有高雅的仙鹤,
那么白嫩嫩的废材小猪也不错。
被当成茶点端到龙王面前的小猪吉祥用自己软乎乎的优点(?)成功打动了龙王,被拎回龙宫的故事。
养成素质,是一个过程概念,是重视素质素养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的结果。
“养成说”一直在教育界盛行不衰,因为教育和人格养成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形成一个优良的品格和素养就需要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充分展示了积累的重要意义。同样古训“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大,江海不拒细流故能成其深”这些都在教导我们注重品格和素养形成的每一个细节,注重缓缓形成的过程,就会有一个好的结果。
养成素质就是依据这样一个理论基础形成的学说,在学习和思维进行的过程中,要端正姿态勤勉敬业,不断深化已经形成的素养,并形成强大的比较优势。
一、素质的定义
“素质”词条在词典中的解释是:1、指事物本来的性质;2、指人的素养;3、心理学上指人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上的先天的特点。
而当今现实生活中人们从感性认识上对素质的理解就是指人的工作能力、劳动技能、文化水平、平时的讲话、处事行为修养和精神境界。由于人们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也由于理论界定不清,所以人们泛谈素质。并学术界也形成泛素质论。
人类素质学确定人的素质潜能定义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
1、人的内在要素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健康、体能、智慧、知识、修养的统一体。
3、参与社会实践和素质演化所表现的能力。
4、心灵美与行为美的统一。
但是,当素质的定义偏向强调个性和自主的时候,素质的定义同时变得相对化。亚当斯(Adams)在总结素质的概念时,也勾画了这些特点。他指出素质的定义包括了以下各点:素质的意义多样化;素质反映个人的价值观;素质是动态的,它的意义因时因地而改变;素质的意义囿于价值体系、文化和传统。
二、研究和提升人的素质的价值和意义
(1)有助于生产力发展
在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中,人的素质是最具有活力和创造力的要素。人的素质在生产力系统中起着主体性作用、主导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
人的素质在社会生产力中的主体性作用,首先在于人的主体需要,这种需要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当人的主体需要产生动机时,则必须要根据主体素质付出必要的劳动才可能满足主体的需要。这种需要和满足需要的全过程,几乎完全是在主体素质的作用下完成的。从一般规律上看,低素质能力是不可能满足超然的需要。低素质的人只能产生低档次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虽然人的素质具有主观能动性,但素质潜能大小是客观存在的,其主观能动性必然受到素质潜能大小的客观制约。因此,人只能通过提高素质,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客观条件,才能增强人的主体性。
人的素质在社会生产力中的主导性作用,首先表现在对劳动对象及生产资料的选择和驾驭上。有怎样的素质潜能就有怎样的主导性作用,不可能产生超出现实素质的主导能力。比如原始人绝不可能驾驭现代化机器,不会运用电脑一样。同时,人的素质主导性作用中还包括有方向性和目的性。人的所有社会行为及其劳动创造,都是根据人的素质潜能的主导性作用,有方向、有目的的进行。
实践证明,人的素质在生产力系统中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人的素质与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基本是正比的。有多大的素质潜能就可能创造多大的财富。在远古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类人猿的素质几乎还只是动物本能状态,使用棍棒、石头,与低等动物搏斗以取得食物。这证明类人猿的素质决定着类人猿只能使用棍棒和石头这种简单的生产工具。到了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动物性,有了文化,有了可以耕作的高级生产资料和技术。经过漫长历史发展,人类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又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这每一个经济形态的变化都证明人类素质的提高和进步历程,或者说人类素质的不断提高决定着生产力水平也一级一级的提高。
人类素质学的主要功能和任务,就是认识和剖析人的类素质,并研究提高人类素质,提高人在生产力中的主体性和主导性作用。缩小国家之间、地区之间、民族之间存在的生产力水平差距,促进人类生产力共同发展。这就是人类素质学最大价值和意义。
(2)有助于提高人的生存能力
人类素质学以素质教育为教育观,并建立健全素质教育体系与模式。素质教育完全为人的社会化着想,从名到实,从知识到实践都要考虑到人如何参与社会,如何适应社会。锻炼人的身体素质,提高人的体能。使人能够适应自然环境。训练人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培养人的心理承受力。培养人掌握多方面的劳动技能,训练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素质教育除了培养人的一般社会化生存能力外,还可以根据行业、职业或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人的自卫、自救能力和特殊环境下的应变能力及其他必要的能力。素质教育所培养人的生存能力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前三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和社会需要等三个层次的需求。这也是提高生命质量,追求人生更高价值的基本保障,只有在人取得低层次的生存需求,才可能追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人类素质学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在中国显得尤其重要,因为传统的应式教育只是灌输书本知识,而不是培养综合能力,所以在当代应式教育模式中出来的人才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和未来的发展。学生走出校门要独立闯社会求生存时,马上面临生存危机和困惑。
所以,人类素质学的素质教育就是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3)有利于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人类素质学在于提高人的潜能,当人的潜能得以提高,就扩大了人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减少了许多因自身素质低而带来的生存困难和生活困难所导致的烦恼与痛苦,增添许多人生欢悦和愉快。这本身就提高了生命质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的素质就是人的潜在生命质量,素质低,其生命质量就低,素质高,其生命质量就高。
如果把人的生命质量划分为几个层次的话,那么可以分为身体质量;生活质量;精神质量三个层次。首先,人类素质学注重提高人的身体质量,从胎教、幼教到成人,都注重培养人的身体健康意识,让人自觉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加强锻炼,减少疾病,使身心愉快,当人感受到身心健康,没有疾病痛苦时,就感受到健康是福的愉快。
生活质量是生命质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身体质量的延伸。生活质量的标准是人对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当然,人对物质需求是没有绝对标准的,有的是以豪华、奢侈的消费条件和消费方式。这属于超生活质量类型,这种类型是有悖人的类生活质量的。因为他在满足自己正常或正当需求之外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浪费、腐败和异化。按照类生活的生活质量标准,应该是在满足人的正常、正当需求情况下,感到舒适而不浪费。达到此境界,要靠自身素质的把掌握与控制,一要有一定素质潜能去创造能满足自己正当需求的财富;二要限制奢侈和浪费,限制物欲的无限需求。限制奢侈是靠一种精神,一种高境界的价值观。
精神质量是生命质量的高级形式。也是在前两个层次前提下的更高追求。人要追求生命质量的高级形态--精神质量,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高层次素质。人类素质学在提高人的身体质量和生活质量之后,必然要向提高精神质量方面努力。
全面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是人类素质和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素质学的使命和方向,这是人类素质学高层次价值和意义。
(4)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
人类素质学一方面是提高人的素质,这是为人的全面发展而充实潜能,提供自身素质基本保证,使人在发展过程中具备内在动力要素。另一方面是促进人的素质演化,促使改善社会环境,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竞争、实现价值的机会。
由于社会诸多方面的限制和人的自身素质制约,使人没能实现全面发展。比如经济贫困致使人必须用全部精力为生存而拼搏,不可能有精力或有条件去作其他方面的发展。或者因为人的素质低,没能力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而仅能付出廉价劳动,获取微薄收入糊口,没条件在其他方面发展。可以说:人的素质制约是人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
人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有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也就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所指的高层次需求。人的全面发展与价值实现障碍,除社会因素制约之外(外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素质(内因),以增强自身能量,克服外因的阻力和障碍。
人类素质学研究范畴中,素质演化研究涉及到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的外部因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为排除素质演化障碍,改善社会环境提供参考的理论依据或实践操作思路。当今世界一些国家在为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的社会环境改善上做的比较好。严格来讲这是一个与政治交叉的话题。而人类素质学更侧重人自身素质的提高,通过自身素质的提高去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价值实现。
三、大学生素质的含义和养成
在谈到当代大学生素质的时候,人们通常有两种比较对立的观点,一个是认为大学生青年人中的佼佼者,具有较高的素养;但是,在历史上,我们却不断看到对大学生素质的质疑,包括90年代初中期“大学生道德滑坡”的讨论,而现在这种质疑又有重新抬头的味道,不过是已经赋予不同的内涵了。
其实,大学生的群体是一个被寄予很高期望但是同时自身又存在很多问题的群体。在国外,早在80年代,在高等教育中,就开始了从卓越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这是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人们对“全素质管理”(TotalQuality Management)认识的加强而发展的。在中国,一方面因为我们高等教育的普及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我们传统文化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直到90年代中后期,素质教育才在一片争论声中逐渐走向前台。
但是,这时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已经更多的被赋予了应试教育对立面的含义,而失去了探讨素质教育本身以及素质本身的许多东西。在许多人的理解中,素质教育就是让学生少上课,多进行一些文体活动,学习一下画画、唱歌什么的。这虽然也是素质本身包含的一些内容,但是远远不仅仅是这些东西。素质有他更深层次的丰富内涵。
那么,大学生素质的具体含义或者说构成是什么呢?针对这种构成,我们怎样完成素质的养成呢?
正如亚当斯所说,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历史背景,素质的含义是不相同的。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可以将素质划分成以下几个方面,完成这个方面素质的养成,应该说,就会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合格的大学生。
1、自律的能力
自律是指人自我约束的能力。大家知道,人性本身是有许多不好的趋向的,比如懒惰、消极、贪婪攻击等等。很多人都渴望不劳而获的生活,希望不受约束、逍遥自在的生活。有很多时候,人明明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应该或者不能做的,但是就是无法克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行为或者嗜好,从而如毒品上瘾一样,渐渐无法自拔。
我们身边同学中会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有同学非常知道沉溺于网吧,生存于虚幻的精神世界是毫无意义、危害巨大的,但是就是不能克制自己对那种虚幻生活的渴望和虚假的满足感。以至于最后耽误学业,酿成大错。
自律能力的养成需要树立远大的理想,用精神的动力约束精神的惰性,要不断强化自己的善恶、美丑和是非观念,树立正确的向上的信念。要象不能抽第一口烟、不能尝试第一次吸食毒品一样把自己和一些不良的嗜好绝缘。对自己自制你的估计应该是越低越好,千万不能高雇自己的自律能力而去盲目尝试一些危险的东西。
自律能力的养成还有要有一个好的环境,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讲的就是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有一个良好的朋友圈子,一个良好的小环境,会很大的提高你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
2、自我了解的能力
自我了解的能力也就是客观的、全面的分析自己的方方面面特点的能力。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缺点。全面客观的分析自己的优点、缺点,正确的认识自己,是把自己在社会上准确定位的前提和保证。而人只有正确的把自己在周围的生存环境中做一个定位,才会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旺盛的斗志。
自我了解必须学会寻找正确的参照系。把自己放到一个怎样的参照系中去比较,很大的决定了你的比较结果。
还要必须学会正确的对待比较结果,所谓“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我们比较的结果不是为了“死”和“扔”,而是为了找到差距,迎头赶上。如果比较的结果反倒成了自暴自弃的理由,这样的比较还不如不要。
3、适应环境改变的能力
随着世界一天天的发展进步,环境的改变越来越快,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可以说几千年如一日,上辈和下辈之间的生活基本没有变化,加上传统中中国人非战乱、灾祸等原因不愿迁徙,所以环境的改变并不明显。但是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我们周围环境也是日新月异。特别我们今天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要离开故土,到新的环境中生存。其实连我们的大学生活,也是一个全新的环境。
对新的环境的适应能力会严重的影响到人的生存和发展。适应的越快,则发展的越快,适应的慢,则发展的慢,如果不能适应环境,则基本等于不能生存。
适应环境首先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和“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自然表达的不是一种心态。适应环境就要首先克服对新环境的畏惧心里。
其次要有争取主动融合的心态。认真分析新环境的特点,给自己在新环境中一个相对合理的定位,然后积极主动和新环境取得融合,并尽量争取有利的位置,不要被动的被环境所左右。
4、尊重他人的能力
人人都有被别人承认和尊重的欲望。要取得别人的尊重,除了自己要有可以让别人尊重的能力或者品性以外,很重要的,要学会尊重别人。因为首先尊重别人就是一种良好的品德,是获取别人尊重的前提;其次尊重别人是自己获得更大进步的源泉,水满则溢,人满了,就不会进步。不尊重别人的人,很难从别人身上看到优点,也就不会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以提高自己。
要尊重别人,首先要有平等的意识。中国的传统是等级森严,从富有四海的皇帝到三教九流,划分详细,上一个等级的人对下一等级的人根本不屑一顾。现在我们必须破除这种陈旧的意识。学会平等待人,大家分工不同,但人格和尊严是一样的。
要尊重别人,要有善于发现他人优点的意识。没有人所有的方面都会超过别人,这是一个不用证明的公理。一个普通人做的普通的事里面,可能就有你还没有学会的思想或者能力。有了善于发现这些亮点的眼睛,你才会得到学习的机会。同样,只有发现了这些别人的优点,你才能够尊重别人。
5、创新的能力
创新被作为我们整个民族需要提高和发展的能力,重要性自不待言。关于创新能力的论述,已经是连篇累牍,在此不再重复。
6、动脑和实践能力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大脑,发达的大脑使人类成为万物灵长。但是善于不善于使用自己的这个最大优势,大家却各不相同。古人的说法叫做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善于动脑子,善于思考问题的人,往往能在生活中掌握主动。
但是只动脑,不动手也是不行的。在当代大学生中,这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初中等教育中,我们的学生学习到了一大堆的理论,却没有学习到怎样把这些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但是当我们工作以后,绝大多数是靠实践说话的,一个工作给了你,不是看你知道不知道,是看你干不干得了。所以如果我们高等教育把只动脑不动手的毛病延续下去,是十分有害的。现在不是说,我国最缺的,不是科学家,而是拥有精湛工艺的高级蓝领嘛。
另一方面,只有在动手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和解决更多的问题,有些时候,是不干不知道,一干吓一跳,想当然的东西,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验证。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是克服懒惰和不屑的思想,然后积极投身到实践的过程中去。在我们的大学生活中,老师会安排很多的生产实习活动、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大家一定要积极参加。
7、团队合作的精神
团队合作的精神,早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尤其是大型企业在选择人员时考察的重要指标,不具备这种精神的人,被绝然排除在企业团体之外。自从人类的社会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过渡到工业社会以来,越来越多的工作必须靠合作来完成,特别是今天,几乎所有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和发明创造都要靠很多人的合作来完成。盖茨是一个优秀的软件工程师,但是没有他手下成千上万个也许没有那么优秀的工程师,不会有现在得到微软帝国。一个人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
团队精神必须在实践中培养,应该说,学习是一个比较独立的活动,有些时候,可以不通过别人的合作而做好这件事情。所以,我们大学生更要注意这个问题。要培养团队精神,就需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8、个性和独立的思维
个性一词,曾几何时,几乎成了一个贬义词,直到现在才转回本意。当然个性并不是指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或者那只是肤浅的个性,真正的个性,是指独立而健全的思维和不屈服的精神。拥有个性的人,都应该是高智商和高情商的人。
个性的重要性我们中国人认识的很晚,而且认识的不足。传统的中国统治者,在实行统治时用的是“愚民政策”,是让老百姓不明白,所以有焚书坑儒的事情。统治阶级垄断了知识,老百姓的脑子不灵光了,更谈不上个性,所以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同时也形成了整个社会的盲听、盲从和盲目崇拜。其实文化大革命就是这样一个悲剧的续写,当几亿人的独立思维被一个人的思想所取代时,不出问题才是奇怪的。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了知识经济的时代,不管怎样的统治者,再想垄断知识是不可能的了,培养独立思维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成为稳定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当大多数人都有独立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并勇于坚持自己的观点的时候,我们的社会还会出问题吗?
9、专业技能
在任何时代,掌握一些专业技能,是生存和发展的必须。要在社会分工中找到一定的位置,专业技能必不可少。掌握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往往也决定了你在社会分工中的位置。
专业技能当然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得到。
10、终身学习的习惯
终身学习概念的提出,实际上是为应社会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从一个世纪开始,人类知识的总量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着,新知识出现的周期越来越短,特别是在一些新兴行业如IT业,他的从业人员如果一刻放松学习,可能很快就会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甚至在一些传统的行业,这种现象也表现的越来越明确。
从这种意义上,终身学习不仅是一种良好的习惯,也成为一种不被社会发展淘汰的基本要求。拥有了终身学习的习惯,也就拥有了不断更新自身知识储备的能力,拥有了与时俱进的资本。
关于什么是养成素质和九世养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