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什么是行星,什么是恒星(什么是行星什么是恒星区别在哪)

为什么行星和恒星都是圆的,很重要原因是万有引力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什么是行星,什么是恒星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什么是行星,什么是恒星的知识,包括行星是什么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什么是行星行星是什么意思什么是行星,什么是恒星

出自大名鼎鼎的维基百科:

探秘 亦真亦幻的魔幻太空

行星,又称惑星,是自身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的天体。一般来说行星需要具有一定的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以至于它的形状大约是圆球状,质量不够的被成为小行星。但请注意,科学界至今并没有对行星作出一个科学上的定义。随著一些具有冥王星大小的天体被发现,“行星”一词的科学定义似乎更形逼切。历史上,行星的名字来自于它们的位置在天空中不固定,就好像它们在行走一般。太阳系内的肉眼可见的5颗行星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在史前就已经被人类发现了。后来人类了解到,地球本身也是一颗行星。望远镜被发明后,人类又发现了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20世纪末人类在外星系统中也发现了行星,现在已有近百颗太阳系外的行星被确定。

行星是指绕着太阳运行的天体,且自身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线。它们通常是比较大的天体,由固体和气体构成。在太阳系中,共有八颗行星,从太阳开始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其中,四颗内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离太阳较近,密度较高;四颗外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离太阳较远,体积和质量都很大。

行星是研究宇宙、天文学和地球科学的重要对象,通过研究它们的性质、运行规律和成因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的演化和地球的起源。此外,行星探测任务也是现代航天技术的重要领域之一,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开展探测计划,以便更深入地探索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他宇宙天体。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颗球型发光等离子体。

具体介绍:

行星:

行星通常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恒星:

恒星是由引力凝聚在一起的一颗球型发光等离子体,太阳就是最接近地球的恒星。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见的其他恒星,几乎全都在银河系内,但由于距离遥远,这些恒星看似只是固定的发光点。

历史上,那些比较显著的恒星被组成一个个的星座和星群,而最亮的恒星都有专有的传统名称。天文学家组合成的恒星目录,提供了许多不同恒星命名的标准。

扩展资料:

恒星数量:

天文学家对宇宙中恒星的数量一直有不同的估算。最著名的一个说法是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在他的著作《千亿的千亿》中提出的一个猜测,认为宇宙中有1000亿个星系,每个星系有1000亿个恒星。

而据此天文学家又进一步推测各星系恒星数量约为1000亿的一万亿倍。美国天文学家彼得·范·多昆和天体物理学家查理·康罗伊对来自星系的光强度分析后认为大约有3X1023。

搜寻系外行星方法:

1,天体测量法:

天体测量法是搜寻太阳系外行星最古老的方法。这个方法是精确地测量恒星在天空的位置及观察那个位置如何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如果恒星有一颗行星,则行星的重力将造成恒星在一条微小的圆形轨道上移动。这样一来,恒星和行星围绕着它们共同的质心旋转。由于恒星的质量比行星大得多,它的运行轨道比行星小得多。

2,视向速度法(Radial Velocity):

视向速度法利用了恒星在行星重力的作用下在一条微小的圆形轨道上移动这个事实,目标是测量恒星向着地球或离开地球的运动速度。根据多普勒效应,恒星的视向速度可以从恒星光谱线的移动推导出来。

3,凌日法:

当行星运行到恒星前方的时候,恒星的光芒会相应减弱。光芒减弱的程度取决于恒星和行星的体积。在恒星HD 209458的例子中,它的光芒减弱了1.7%。天文学家用凌日法发现了恒星HD 209458的行星HD 209458b。

4,脉冲星计时法:

通过观察脉冲星的信号周期以推断行星是否存在。一般来说,脉冲星的自转周期,也就是它的信号周期是稳定的。如果脉冲星有一颗行星,脉冲星信号周期会发生变化。

5,重力微透镜法:

用重力透镜效应来发现行星的方法。比如行星OGLE-2005-BLG-390Lb就是用这种方法发现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行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恒星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什么是行星,什么是恒星和行星是什么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宇宙中存在大量不受任何恒星约束的 孤儿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