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什么是润笔费(润笔费又叫什么)

书法这 六难 ,你克服了吗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什么是润笔费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什么是润笔费的知识,包括润笔费是什么意思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什么是润笔费“润笔”到底是什么意思文人为何要用润笔这个词“润笔费”是什么,是古代文人的外快生计吗

润笔费指代书画家卖字画所得到的报酬。更为人所知的意思是:请人撰文、写字、作画的报酬。一直以来,收取润笔乃文雅之事。

启功的润笔费收据上的字迹,也是如此精妙,字字洒脱,率真自然

古代人们用毛笔写字,但使用毛笔之前,通常会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这样毛笔较容易吸收墨汁,写字时会感觉比较圆润。因此,毛笔泡水这个动作就叫“润笔”。后来“润笔”被泛指为请人家写文章、写字、作画的报酬。

“润笔”一词出于北周时期郑译与杨坚之间发生的小故事。

润笔最开始是指用水将毛笔泡开,这样蘸墨书写会有更加圆润的感觉,后逐渐演变为情人书写、作文、作画的报酬,是古人的一种雅称。

润笔一词最早见于《隋书·郑译传》,有人说戏说郑译为皇帝写诏书的时候笔干了,郑译回答说“不得一钱,何以润笔”,意思说就是做这个工作不赚钱,怎么能够笔势圆润,后来人们逐渐用润笔来代指请人书写的报酬,渐渐引申到书法、画作领域。

古人之所以将报酬称作润笔,是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论语·里人》中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后孟子将这一概念深化变为“君子不言利而利自来”,被后世儒学者断章取义为“君子不言利”,其实孔子和孟子从不摒弃利益,而是强调不能利令智昏,后人曲解颇多。

儒学者不言利,要保持清高的形象,所以卖字画就得有一个文雅的称谓,“润笔”一词就被广泛应用,甚至书写官方文书也是如此。自唐朝以后,文人售卖字画、替人撰写碑文都已经称谓常态,润笔之资颇为丰厚,尤其是那些在文坛扬名立万的人,一字千金也不算虚言。

润笔除了文雅之外,还能够表现出求书画作品之人的一些尊敬姿态,毕竟古代士农工商中,文人列第一位,其他人都要放低姿态,如果上门直接谈钱,穷酸书生或许会忍耐,其他文人就会觉得受到了莫大侮辱,直接赶人也不为过。

除了正常的书写字画之外,润笔还成为官场行贿的一种手段,古人做官都需要经过科考扬名,书画诗文都在考核的范围内,所以这些官员一本文学素养都算不错,甚至被人追捧成为文坛巨擘,攀附的人就借用这一点,请高官书画,给予巨额的润笔费,其实就是变相的行贿,但是有了润笔的外衣就成了一件文坛雅事。

润笔费的含义

看过《康熙微服私访记》的人或许会记着《卖官记》中,有这样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片段:某知府,将自己手里面的官职,按照权力大小,进行风雅颂似的拍卖。有人出钱3000贯,就吟诵出了“可怜白发三千丈”,还有人为了买官,甚至出了“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价钱。当然,这仅仅是一种艺术的夸张与讽刺。说明了知府一方面想捞钱,另一方面却装清高,诉之以诗歌来表达。

同样的意思,润笔费实质上就是古代文人用写字、画画赚取的酬劳或报酬。古代的文人,以安贫乐道的品格为精神追求,内心深处不喜欢金钱这样的字眼,因此对于写字或画画所赚取的酬劳,称为润笔。这个润笔,因为对方给与的方式不用,称呼也有差异。

例如,赠送的物品,称为润笔物;赠送的银钱,则称为润资。唐朝时期,文人们一律将“润笔”称为:义取;而到了宋代,文人们通过字画所获取的钱财,又称为惠香,到了明代又有了利市的说法。其实,就是一个博取的彩头罢了。古代的很多书法家,穷困潦倒时,也会以卖字画作为外快,添补家用。

润笔看似无偿,但是对于大家来说,那就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目前在中国很多人都很喜欢贾平凹的字。尤其是一些面馆、书店等,均以能请一幅鬼才平凹的字为一生的幸事。于是乎,这个润笔费就被市场呼呼的扇呼了起来。

90年代初的时候,一4平方尺字大约也就500元。截止目前,贾平凹的字,一个就要40000元。润笔费,已经将鬼才造就为巨富。当然,至于其他人,或许4元一个,也没有人要。毕竟,贾平凹不是一般人。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润笔费 是什么,是古代文人的外快生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