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佛教中的三有是什么意思(佛学中的三有指什么)

人有下辈子吗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佛教中的三有是什么意思的一些知识点,和三有是什么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佛教三有指什么佛教中的三有是什么意思佛学(佛教)中三有是什么意思

佛教三有就是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

醍醐灌顶是什么意思 浅谈藏传佛教密宗

1、欲界:五趣杂居地就是欲界的贪心;

2、色界: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就是色界的贪心;

3、无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就是无色界的贪心。

扩展资料:

佛教三有的其他解释:

1、解释一

指欲有、色有、无色有︰与‘三界’同义。‘有’系因迷而得的迷果。三界即是迷界,故称为‘三有’。《菩萨善戒经》卷一︰‘欲界、色界、无色界三有。

《大智度论》卷三︰‘三种有︰欲有、色有、无色有。云何欲有?欲界系业取因缘,后世能生亦是业报,是名欲有。色有、无色有亦如是,是名为有。

2、解释二

指有情一生的三部分︰即生有、本有、死有。生称为生有;从生到死之间称为本有;死称为死有。此说不立中有,与小乘有部宗等所立之‘四有说’不同。根据《异部宗轮论》所载,小乘的大众部、一说部、说出世部、鸡胤部、化地部等,主张此‘三有说’,以为在死于此、生于彼之际,即使时与处相隔,其间亦无一有。

3、解释三

有漏的异名︰有漏是三有之因,为其所依,系其所摄,故名为三有。

4、解释四

指数论外道所立的善成有、性得有、变异有三者︰《金七十论》卷中(大正54·1255b)︰

5、解释五

(一)因善成就,(二)由自性成就,(三)从变异得。因善成就者,如迦毗罗仙人初生共四德生︰(一)法、(二)智、(三)离欲、(四)自在。是四种德因善得成就,故此四德依善成就有。何者自性成就?自性成就者,如皮陀传说,昔时梵王生有四子,一名娑那歌,二名娑难陀那,三名娑那多那,四名娑难鸠摩罗,此四子已具足具事有身。

十六岁时四有自然成,谓法智离欲自在,譬如见物藏自然而得。此四物不由因得故,故说自性成。变异得有者,师身名变异。因师身故弟子恭敬亲近听闻得智慧,因智慧得离欲,因离欲得善法,因善法得八自在,是弟子四德从师身得,故说变异得。

此三有相当于佛法所说的等起善、生得善、加行善,若为四德所熏习,则轮转于梵天等处。反之,若为四非法所熏习时,则轮转于兽道等恶处。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三有

佛教中的三有是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各随所作善恶之业。即感善恶之报。因果不亡。故名为有。(六道者。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也。)

一欲有谓欲界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各各随其业因而受果报。故名欲有。

二色有谓色界四禅诸天。由昔修习有漏禅定。报生此天。虽离欲界粗染之身。而有清净之色。故名色有。(四禅诸天者。初禅天。二禅天。三禅天。四禅天也。)

三无色有谓无色界四空诸天。由昔修习有漏禅定。报生此天。虽无色质为碍。而亦随其所作之因。受其果报。故名无色有。(四空诸天者。空处天。识处天。无所有处天。非非想处天也。)

扩展资料

(一)欲界

欲界是一个佛教用语。佛教把世界分成欲界、色界、无色界,合称三界。从六趣本身,又将天、人、阿修罗称为三善趣或三善道,将地狱、饿鬼、畜生称为三恶趣或三恶道。

(二)色界

色界此界,远离食、色之欲,但还未脱离质碍之身,所谓色即有质碍之意。虽无欲,却仍有形,有相,有物质的世界,即色界。

(三)无色界

与欲界、色界共称三界。即指超越物质之世界,厌离物质之色想而修四无色定者死后所生之天界。谓此界有情之生存,固无色法、场所,从而无空间高下之别,然由果报之胜劣差别,则分为四阶级,即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等四空处,故又称四无色、四无色天、四无色处、四空天、四空、无色界诸天。

无色界为三界之一,又称无色天。“色”是质碍的意思,无色就是没有质碍,即指超越了物质世界的束缚,所得到的自由状态。无色界没有物质现象,只剩下受、想、行、识四种生命特性。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有

三有是三界的别名。

三界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界,义为类别。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色、无色等不同果报而建立的。

扩展资料:

佛法讲缘起、业感、因缘果报,世间相莫非如此一般。佛教发源于印度,曾经盛行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正是有缘的众生,业力感召,与佛陀共聚在同一时代,蒙佛教化,应度者皆已度脱,未度者皆已种下得度因缘。

佛陀降生示印度,整体的教团教法风行在印度及东南亚,长达一千五百多年的岁数,于是又被回教侵凌,及婆罗门教的渗透,佛教也就逐渐消失于印度,佛教在印度便成为历史上的圣迹,这段因缘,佛法称之为缘起缘灭,亦称业感,乃至因缘果报。世界相是如此,佛去亦必如此。

OK,关于佛教中的三有是什么意思和三有是什么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佛教中所说 三藏 的三个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