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佛教中的七圣财是什么

修行 学佛人有七大 财富 ,看看你有几个

大家好,关于佛教中的七圣财是什么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七圣财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七圣财的介绍七圣财什么意思如何解释佛教中的七圣财是什么

又作七财、七德财、七法财。谓成就佛道之七种圣法。即信、戒、惭、愧、闻、施、慧等七者。以其所持之法能资助成佛,故称为财。“信财戒财舍施财,闻财惭财有愧财,智慧财为七圣财。”信心、清净的戒律、发放布施、广闻博学、在上师三宝前有惭知愧、具有智慧,为圣者佛菩萨们所欢喜的七圣财。(菩萨宝鬘论略记)

佛门慈悲广大,随缘摄受

意思为:七种已经见道的圣人所得到的功德法财。诸经所说的略有不同,宝积经说:「云何圣财?谓信、戒、闻、惭、愧、舍、慧。如是等德法,是谓七圣财。彼诸众生不护此故,名极贫穷。」法句经说:「信财戒财,惭愧亦财,闻财施财,慧为七财。」报恩经说:「七圣财为信、精进、戒、惭愧、闻舍、忍辱、定慧。」

《法句经》记载,出世间的法财有七种,称为七圣财,亦即圣者的财富:

一、信仰

《华严经》:“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信仰是一切善行的根据,我们能对佛法生起信仰,自然能够依照佛法所指示的去行善,自然能够引导人生的正确目标,获得无上的利益。因此,佛经譬喻信仰如手、如杖、如根、如船、如力、如财。

二、听闻

学佛要听闻正法才能契入佛道,所谓“以闻思修入三摩地”,因此学佛第一步要“多闻熏习”。而闻法要有“如地植于种,如器受于水,应离三种失”的心态,不能用轻心、慢心,不能有成见、邪见,更不能有妄想杂念,应该用深心、虔诚心、恭敬心、谦卑心、柔软心、清净心、稀有心闻法,才能受用。

三、精进

凡是正当、有益于人我的事,努力去做,就是精进。经云:“在家懒惰,失于俗利;出家懈怠,丧于法宝。”懒惰懈怠是人生的大病,因此应该常行精进以对治之。

四、持戒

戒是一种轨范、规矩,是行为依循的准则,譬如火车的铁轨,能将我们的身心导入道德的正轨,迈向涅槃解脱的大道。戒的根本精神是不侵犯,只要不侵犯而利益别人,就是持戒,这就是佛教止恶行善的根本精神。

五、惭愧

自惭而不造诸恶,于不善法心生羞愧,是为惭愧。《佛遗教经》说:“惭耻之服,无上庄严。”能够惭愧自己有所不知、有所不能、有所不足、有所不净,道德、人格才能升华。

六、布施

将自己所有分享他人,就叫布施。例如,对贫病无依的人,给他饮食、衣服、医药、金钱等,称为“财施”;将自己的技术、才能、经验传授给人,让别人明理,获得智慧,称为“法施”。此外,不要加诸别人痛苦、害怕,进而帮助他远离一切忧怖,称为“无畏施”。

七、定慧

摄心不散,照了诸法,是为定慧。定是慧体,慧为定用,两者如金与器、灯与光、水与波,相辅相成,不即不离。学佛的人常生清净心,自然定心而生慧,慧中而有定,有了定慧才能解脱生死,因此,学佛要福慧双修、定慧等持。

信仰佛法本身就是财富!世间的财富有限、有量、有漏,而且终有消失的一天;唯有出世间的圣财,才能永存不灭。因此求财当求七圣财。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佛法中那些教你发财的方法,法布施出去,增福添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