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北京四合院和山西大院的异同

师法醇王府,沿袭北京院落文化,西四环竟然藏着这样一处国风院落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北京四合院和山西大院的异同,四合大院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四合院为什么取名“四合院”,何谓“四合”除了北京以外,还有哪些省份拥有四合院的建筑北京四合院和山西大院的异同

顾名思义,四合院就是东南西北四面建房,合围出一个院子,院子的外墙又组成了胡同的边墙。院内北房为正房,东西两侧为厢房,除大门外,没有窗户或通道与胡同相连。四合院里宁静、封闭,是老北京的传统住宅。

北京四合院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散落在市区的名人故居和王府一般都是比较正宗的四合院,如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近年来北京的高楼大厦越建越多,四合院已经不多见了,现在只有在二环路里还有两片较完整的四合院区,以后怕是只能在电视剧里一睹它的面目了。

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其历史已有三千多年,西周时,形式就已初具规模。

山西、陕西、北京、河北的四合院最具代表性。

四合院的典型特征是外观规矩,中线对称,而且用法极为灵活,往大了扩展,就是皇宫、王府,往小了缩,就是平民百姓的住宅,辉煌的紫禁城与郊外的普通农民家都是四合院。

四合院的大体分布为大门、第一进院、大堂、第二进院、书屋、住宅等,两侧有厢房。各房有走廊,隔扇门相连接。对地表所存民居的了解,必将使民居的文化弘扬并发展下去。

北京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北京四合院作为老北京人世代居住的主要建筑形式,驰名中外,世人皆知。

首先,它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据元末熊梦祥所著《析津志》载:“大都街制,自南以至于北谓之经,自东至西谓之纬。大街二十四步阔,三百八十四久巷,二十九巷通。”

其次,四合院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一家人和美相亲,其乐融融;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此外,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图案,寓意“福寿双全”;以花瓶内安插月季花的图案寓意“四季平安”;而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或颂山川之美,或铭处世之学,或咏鸿鹄之志,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

住房面积约200平方米,占地约400平米。如果是二进,三进甚至更大的四合院,面积就更大,二进不会小于600米平米,三进不会小于900平米,当然这还是指一般标准而言。实际上,中国四合院是没有标准的,按照1986年以后国家农村宅基地批复的标准,一家的宅基地,是不能超过2分6厘的,合成面积是,173.333平方米。厢房和南房组成,四面合拢,方方正正,所以称为“四合院”。这种“四合”的院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宫殿、官署、寺庙以及各地民居中都普遍使用。

房屋尺寸多少?,最近住宅公园发了不少四合院的设计都火了,看来现在是越来越多人喜爱传统的中式建筑了,在说两进四合院之前小宅先来和大家科普科普真正的四合院是什么样的。加上两个明堂各两米,共四米。总算应该是32*10米,320平米,大该半亩吧。这已经算最小的两进四合院了,如果开间大占地面积大。要想气气派派的两进四合院得按一亩地算咱们国家农村居民实行是集体无偿提供的宅基地,是严格的一户一宅制度,这个宅基地面积,全国各省大小不同。宅基地最大的省份一户宅基地也就300平米。

没那么高追求的话,宽度最小可以做到18米,再小,就不能做完整四合院了,减少一个厢房,只能做成L型的房子,加上围墙的围合也能形成庭院,姑且称之为三合院吧。可大可小,根据你实际面积。合理按比例分配。面积小就建一进制。各尺寸得根据你实际面积,环境。出入。对于这个尺寸,之前我有给过粉丝设计一款四合院,尺寸40*48的。

北京四合院

所谓四合,“四”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崐一个“口”字形。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北京四合院从平面布局到内部结构、细部装修都形成了京师特有的京味风格。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位。房间总数一般是北房3正2耳5间,东、西房各3间,南屋不算大门4间,连大门洞、垂花门共17间。如以每间11-12平方米计算,全部面积约200平方米。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敞,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

山西大院

中国民居建筑,向有“北在山西,南在安徽”之说。皖南民居以朴实清新而闻名,晋中大院则以深邃富丽著称。在山西,元明清时期的民居现存尚有近1300处,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当数集中分布在晋中一带的晋商豪宅大院。现在被列为山西十大名胜之一的乔家大院,是在1986年底经重修后开放的。此后,陆续又有祁县渠家大院、太古曹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等出现在山西省旅游名胜行列之中。

这几处晋商宅院可说是将民居建筑文化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山西民居、甚至北方民居的菁华,同时,它也是晋商 500年兴衰史的见证,大院里一砖一瓦、每个细节局部都有晋商文化交织其中。

晋商宅院结构严谨,一般呈封闭结构,有高大围墙隔离;以四合院为建构组合单元,院院相连,沿中轴线左右展开,形成庞大的建筑群,有的构成某种图形样式,取吉祥喜庆的象征意蕴。上面提到的四个大院,占地面积从5000多平方米到一万多平方米。其中王家大院目前开放面积1.1万平方米,这只是当年鼎盛时期大院总面积的1/15。难得的是,这些巨型宅院的建设虽然在几百年间持续展开,但布局设计、工艺技术、艺术风格方面却能保持协调一致、前后统一。

40多年前,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在山西考察古建筑时,深邃富丽的晋商住宅院落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当时的记录中写道:“这种房子在一个庄中可有两三家,遥遥相对,仍可以想象到当日的气焰,其所占地面之大,外墙之高,砖石木料上之工艺,楼阁别院之复杂,均出于我们意料之外许多”,“由庄外遥望,十数里外犹见,百尺矗立,崔嵬奇伟,足镇山河,为建筑上之荣耀。”

先后开放的这四处晋商大院倒是各具特色,交相辉映:

乔家大院完全是城堡式的建筑,院墙高大如城墙,以前更夫行走其上,清脆的梆子,声闻方圆十余里。布局讲究方正和稳定,整座大院结构呈“喜喜”形。

渠家大院在建筑形式上十分讲究。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石雕栏杆院、十一踩木制牌楼和包厢式戏台院号称“四绝”。光是看屋顶的形制就极丰富,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各不相同。院与院之间均有牌楼相隔,随处可见的匾额楹联透露出些许书香之气。

曹家大院充满富贵气度,整体结构是篆书的“寿”字形。主体“三多堂”,取多子、多福、多寿之意,由三座四层的堂楼组成,楼顶还分别建有亭台,这在以平房为主的北方民居中显得尤为突出。

王家大院建在山坡上,远望是海拔2000米的绵山山脉,近处有小河流淌;前后院落每一进都上一高度,极具层次感。院内俯仰可见的砖、木、石雕刻异常精美,建筑构建无不精雕细刻,每个门墩、石础都堪称艺术品。尚在修整中的高家崖、红门堡建筑群气势宏伟,不日即可向游人开放。这些宅院被称赞“汇宋元明清之法式,集江南河北之大成”,从中足可领略传统民居建筑的精妙。

伦理学、民俗学的缩影在建筑中无处不在。大院封闭的整体结构,主次分明、内外有别的房舍布局,都能在封建意识形态的礼制、等级、纲常中找到对应。大院里也有民俗风情的尽情展示:寓意富贵吉祥的装饰图案花样层出不穷,包涵儒家教化内容的传说故事场景无处不在。晋商文化交织其中从地图上不难发现,这些精美恢弘的大院都密集于晋中盆地。

山西地处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物资交换的要冲,加之晋中南地狭人稠,外出经商谋生自然成了许多人的选择;勤俭、诚信、团结的作风,严密、科学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一步步将晋商的事业推向高峰。晋商极少举家迁移至他乡,往往一人在外苦心经营,留家眷在原籍,讲究的是“发财还家盖房置地养老少”。于是便有了那么多奇迹一般的大院,它们的豪华气派是晋商实力最好的证明。也有人从大院高墙深宅的建筑形制中看出了晋商的保守自闭、墨守成规。实际上,营造豪宅的行为本身就是一处致命伤:晋商资本大量流向土地,不利于商业资本向近代资本发展。尽管有着让今人也赞叹不已的经营思想、管理体制,但明清晋商终究是封建商人,遭遇纷乱的时代,衰落不可避免。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北京四合院和山西大院的异同和四合大院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窑洞 土楼 海草房,这些建筑你应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