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孟子离娄下 ,请帮我翻译

孟子 离娄下 源泉混混 的译文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孟子离娄下 ,请帮我翻译这个问题,请将我训服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服文言文的翻译孟子离娄下 ,请帮我翻译请将我驯服good

1.文言文服字怎么翻译一洗万古凡马空是什么意思

1、服从、服侍。

(会意。甲骨文会意,以手按住某人低头向案,服从、服侍意,金文或讹案为舟,小篆从此。)

2、服从,顺服 [obey;submit(oneself) to]。敌已服矣。

——《吕氏春秋·论威》以一服八。——《孟子·梁惠王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孟子·公孙丑上》当舜之时,有苗不服。——《韩非子·五蠹》授之政,西土服。

——《墨子·尚贤》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季氏》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汉·贾谊《过秦论》3、又如:服听(服从听命);服低(屈服;低头);服杀(折服;倾倒。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服主(轻易服输的人);服属(顺从归属)。

4、佩服;信服;使信服 [be convinced;convice]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服人如何?——《论衡·问孔》5、又如:以理服人;心服(衷心信服);悦服(从心里佩服);服众(使众人心服);服善(佩服、顺从别人的长处);不服输。6、使用 [use]诸侯御荼,大夫服笏。

——《荀子·大略》子弟犹归器,衣服裘衾车马,则必献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礼记·内则》7、从事;致力 [be engaged in]以德就利,以官服事。

——《墨子·尚贤》有事,弟子服其劳。——《论语》肇牵车牛,运服贾。

——《书·酒诰》8、又如:服田(从事耕作,种田);服官(做官);服贾(从商,作买卖);服劳(服事效劳);服休(侍侯帝王宴息的近臣)9、饮用或吞服药物 [take]即作汤二升,先服一升。——《三国志·方伎传》众人…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因问:“常服何药?”——《红楼梦》。

又如:服毒;服饵(服食丹药);服鸩(饮毒酒自杀);服食(服用饮食之物)10、担任;承当 [serve as]若农服田力穑。——《书·盘庚上》11、又如:服劳(服事效劳);服职(供职)12、招认,承认,肯定,认可 [admit]于是傅付许狱,考验首服。

——《三国志·方伎传》13、又如:服过(承认自己的过错);服辩(认罪供状);服词(承认罪责之词)14、穿着 [put on]朝服衣冠,窥镜。——《战国策·齐策》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昨望见妇女犹服夹领小袖。——《资治通鉴》15、又如:服卉(穿着用絺葛制的衣裳);服孝(带孝。

穿孝服);服冕(穿着冕服)16、佩带 [wear]服太阿之剑。——秦·李斯《谏逐客书》17、又如:服玉(佩玉);服媚(喜爱佩带);服剑(随身佩带的宝剑)18、铭记,怀念 [engrave on one's mind;always remember]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之矣。

——《中庸》19、又如:服膺(铭记在心)20、任用 [appoint]忠臣危殆,谗人服矣。——《荀子》21、实行;施行 [carry out]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

——《战国策·燕策一》22、又如:服行(施行,实行)23、执持 [hold]。如:服臧(持着脏物)24、得 [get]明者固能察极,知人之所不能知,服人之所不能得。

——马王堆汉墓帛书《道原》25、使习惯于 [be accustomed to]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楚辞··九章·橘颂》26、又如:不服水土27、承受,忍受,遭受,接受[刑役] [serve]。

如:白起知己前罪,服更后罚也。——《论衡.祸虚》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

——宋·苏轼《超然台记》28、遵从;遵守 [ply with]。如:服习(遵循习尚);服善(遵行善道);服礼(遵行礼法);服度(遵守礼法)29、通“负”( fù)。

负荷;驾驶 [drive]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易·系辞下》再鼓,服辇载粟而至。

——《淮南子·人间》30、又如:服牛乘马(役使牛马驾车);服辂,服舆(驾车);服驯(驾驭车马);服御(驾驶车马)31、通“覆”( fù)。遮盖,掩蔽 [overspread;cover]道逢辇者,以其辇服其道。

——《韩诗外传》32、通“备”(bèi),古代汉语“服”字,去声,读备(今简体字为备)。音近逼,即匐。

1949年以前,京剧扮演主仆者,主人出行,命仆说:‘服马。’即古语遗义,此“服”意即“备”意——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名〉1、衣服,服装[clothes]甘其食,美其服。

——《老子》八十章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輙羞赧弃去之。——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楚辞·屈原·涉江》2、又如:工作服;服乘(指衣服车马);服养(衣服与食物);服御(指衣服、车马等器物)。又指丧服会仲孺有服。

(有服:有丧服在身。)——《史记·武安侯传》3、事情 [thing]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礼记·学记》4、服丧 [mourning]三年服阙。——《风俗通·十反》服阙,服全椒长。

——《后汉书·刘平传》5、又如:服满(服阙。服丧期满);服制(服丧制度。

按生者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服除(服丧期满);服假(丧假)6、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 [o horses are placed in the middle of four for driving a carrige in ancient times]两服上襄。(上襄:指马头昂举。)

——《诗·郑风》7、通“箙。

2.服在古文中有什么意思

①<;动>;使用;用。《周易·系辞》:“服牛乘马,引重致远。”②<;动>;从事;承当。《论语·为政》:“有事,弟子服其劳。”③<;名>;衣服。《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又】<;动>;穿衣服。《肴之战》:“秦伯素服效次,乡师而哭。”④<;动>;穿戴;穿着。《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窥镜。”⑤<;动>;佩;佩带。《冯谖客孟尝君》:“文车二驷,服剑一。”⑥<;动>;归顺;服从。《季氏将伐颛臾》:“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⑦<;动>;降服;制服。《齐桓晋文之事》:“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⑧<;动>;屈服。《垓下之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又】向……屈服《子鱼论战》:“爱其二毛,则如服焉。”⑨<;动>;信服;佩服。《张衡传》:“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琵琶行》:“曲罢曾教善才服。”⑩<;动>;呑服药物。《林黛玉进贾府》:“常服何药?”

3.文言文攻小服大的翻译

是这篇吗?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4.服留鸟文言文的译文

服留鸟:

晋惠帝永康元年,京师得异鸟,莫能名。赵王伦使人持出,周旋城邑匝以问人。即日,宫西有一小儿见之,遂自言曰:“服留鸟。”持者还白伦。伦使更求,又见之。乃将入宫。密笼鸟,并闭小儿于户中。明日往视,悉不复见。

译文:

西晋惠帝永康元年,京城有人捉到了一只奇异的鸟,没有人能说出鸟的名字。赵王司马伦派人拿着鸟到城里四处向人打听。当天,皇宫西边有一个小孩见到这只鸟后,自言自语地说:“这是服留鸟。”拿鸟的人回宫把这件事报告给司马伦。司马伦叫他再去找那个小孩。这人找到小孩并把他带进宫。司马伦叫人把鸟关进密笼里,然后把小孩关在房子里。第二天早上,小孩和鸟都不见了。

5.文言文的翻译

【原文】

王丞相善于国事。初渡江,帑藏空竭,唯有练数千端。丞相与朝贤共制练布单衣。一时士人翕然竞服,练遂踊贵。乃令主者卖之,每端至一金。

〔述评〕

此事正与“恶紫”对照。

谢安之乡人有罢官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唯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一中者捉之。士庶竞市,价遂数倍。此即王丞相之故智。

【译文】

晋朝的丞相王导善于掌理国政。初渡江时,国库空虚,府库只存数千匹丝绢。

王导于是与朝中大臣商议,每人制作一套丝绢单衣,一时之间,官员及读书人竞相仿效,于是丝价暴涨。王导接着下令管理府库的官员出清丝匹,每匹售价竟高达一两黄金。

〔述评译文〕

这事可以和桓公讨厌紫衣相对照。

另外,东晋时,宰相谢安的同乡辞官回乡,临行前向谢安辞行。谢安问他回乡的旅费可曾筹妥,同乡回答:“手上没有现金,只有五万把蒲葵扇。”于是谢安随手拿了其中一把扇。没几天,士人百姓

6.文言文的翻译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墙并不是不高啊,护城河并不是不深呀,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精良,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啊,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反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从田野中发迹,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高升,胶鬲自鱼盐贩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而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种种行动去阻碍、干扰他的事业,(通过这些)来让他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而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可以使人谋求生存,而安乐必将导致灭亡。

7.服虔匿名文言文翻译

服虔既善《春秋》,将为注。欲参考同异,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

为烈门人赁作食。每当至讲时,辄窃听户壁间。既知不能逾己,稍共诸生叙其短

长。烈闻,不测何人。然素闻虔名,意疑之。明早往,及未寐,便呼:"子慎!

子慎!"虔不觉惊应,遂相与友善。

服虔擅长《春秋》,要给《春秋》作注。他想参考一下不同的意见,听说崔烈

正聚集门生讲经,就隐匿自己的姓名,受雇给崔烈的门生做饭。每到要开讲的时候,

服虔就到外墙边偷听。后来觉得崔烈的水平不如自己,就渐渐和门生们谈论起崔烈

的优劣来。崔烈听说后,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他早就听说过服虔这个名字,内心

怀疑此人就是服虔。第二天早晨,崔烈来到服虔住处,趁他还没醒,就喊道:"子

慎!子慎!"服虔惊醒,不知不觉就答应了,于是二人成了好友。

8.文言文的翻译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

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

汉文帝刚即位时,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

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

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

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

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

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此后,汉文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是因为被贬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

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赋文这样说:我恭奉天子诏命,戴罪来到长沙任职。曾听说过屈原啊,是自沉汨罗江而长逝。

今天我来到湘江边上,托江水来敬吊先生的英灵。遭遇纷乱无常的社会,才逼得您自杀失去生命。

啊呀,太令人悲伤啦!正赶上那不幸的年代。鸾凤潜伏隐藏,鸱枭却自在翱翔。

不才之人尊贵显赫,阿谀奉承之辈得志猖狂;圣贤都不能顺随行事啊,方正的人反屈居下位。世人竟称伯夷贪婪,盗跖廉洁;莫邪宝剑太钝,铅刀反而是利刃。

唉呀呀!先生您真是太不幸了,平白遭此横祸!丢弃了周代传国的无价鼎,反把破瓠当奇货。驾着疲惫的老牛和跛驴,却让骏马垂着两耳拉盐车。

好端端的礼帽当鞋垫,这样的日子怎能长?哎呀,真苦了屈先生,唯您遭受这飞来祸!尾声:算了吧!既然国人不了解我,抑郁不快又能和谁诉说?凤凰高飞远离去,本应如此自引退。效法神龙隐渊底,深藏避祸自爱惜。

韬光晦迹来隐处,岂能与蚂蚁、水蛭、蚯蚓为邻居?圣人品德最可贵,远离浊世而自隐匿。若是良马可拴系,怎说异于犬羊类!世态纷乱遭此祸,先生自己也有责。

游历九州任择君,何必对故都恋恋不舍?凤凰飞翔千仞上,看到有德之君才下来栖止。一旦发现危险兆,振翅高飞远离去。

狭小污浊的小水坑,怎能容得下吞舟大鱼?横绝江湖的大鱼,最终还要受制于蝼蚁。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支鸮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

楚国人把鸮叫做“服”。贾谊原来就是因被贬来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

赋文写道:丁卯年四月初夏,庚子日太阳西斜的时分,有一支猫头鹰飞进我的住所,它在座位旁边停下,样子是那样的自在安闲。奇怪之鸟进我家,私下疑怪是为啥。

打开卦书来占卜,上面载有这样的话,“野鸟飞入住舍呀,主人将会离开家”。请问鸟啊,“我离开这里将去何方?是吉,就请告我;是凶,也请告我是什么祸殃。

生死迟速有定数啊,请把期限对我说端详。”鸟听罢长叹息,抬头振翅已会意。

嘴巴不能说话,请以意相示自推度。天地万物长变化,本来无有终止时。

如涡流旋转,反复循环。外形内气转化相续,演变如蝉蜕化一般。

其道理深微无穷,言语哪能说得周遍。祸当中傍倚着福,福当中也埋藏着祸。

忧和喜同聚一起,吉和凶同在一个领域。当年吴国是何等的强大,但吴王夫差却以此而败亡。

越国败处会稽,勾践以此称霸于世。李斯游秦顺利成功,却终于遭受五刑。

傅说原为一刑徒,后来却成武丁相。祸对于福来说,与绳索互相缠绕有什么不同?天命无法详解说,谁能预知它的究竟?水成激流来势猛,箭遇强力射得远。

万物循环往复长激荡,运动之中相互起变化。云升雨降多反复,错综变幻何纷繁。

天地运转造万物,漫无边际何浩瀚。天道高深不可预测,凡人思虑难以谋算。

生死的迟早都由命,谁能知其到来时?何况天地为巨炉,自然本为司炉工。阴阳运转是炉炭,世间万物皆为铜。

其中聚散或生灭,哪有常规可寻踪?错综复杂多变化,未曾见过有极终。成人亦为偶然事,不足珍爱慕长生。

纵然死去化异物,又何足忧虑心胆惊!小智之人顾自己,鄙薄外物重己身。通人达观何大度,死生祸福无不宜。

贪夫为财赔性命,烈士为名忘死生。喜好虚名者为权势而死,平民百姓又怕死贪生。

而被名利所诱惑、被贫贱所逼迫的人,为了钻营而奔走西东。而道德修养极高的人,不被物欲所屈服,对千百万化的事物等量齐观。

愚夫被俗累。

9.文言文的翻译

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而正午时离人近。

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其次,同一物体白色的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

当太阳初升时,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格外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是否此时的太阳较早晨离我们近些呢?也不是。

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等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

同时,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温度的凉与热,并不能说明太阳距离地面的远与近【译文】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注释】弈:下棋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通国:全国。

之:的。善:善于,擅长。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使:让。

诲:教导。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虽:虽然。

之:指弈秋的教导。鸿鹄:天鹅。

援:引,拉。缴:本课指带有丝绳的箭。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之:他,指前一个人。

俱:一起。弗若:不如。

矣:了。为:谓,说。

与:吗。曰:说。

非:不是。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其:他,指后一个人。然:这样。

《学弈》选自《孟子•告子》。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邹国人(现山东邹县)。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

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

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等七篇。这段古文共有4句,有三层意思。

第一句是一层意思,指出弈秋这个人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这句话为下***了铺垫,因为“名师出高徒”。

他教的学生本该都是高手。第二层(第二、三句)却出现了一种不和谐的现象:弈秋教的两个学生,其中一个专心致志,把弈秋所教的话完全记在心里;另一个虽然在听,心里却在想着也许就有天鹅飞来,想着要拿起弓和带丝绳的箭去把它射下来。

结果虽然一同学习,后一个比前一个却是远远比不上了。第三层(最后两句)是自问自答:是不是后一个比不上前一个聪明呢?我可以说:完全不是。

联系第二层可知,后一个只因为他不肯专心致志地学习才落后的啊!只有四句话,却层次分明地讲明白了不专心致志便学不好本领的道理,文言文的简洁精炼由此可见一斑。——读《学弈》有感我学过不少篇课文,从这些课文中,我认识了舍己救人的蒙古猎人海力布,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淳朴、憨厚的少年闰土,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学弈》一课中所讲的故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全国最会下棋的弈秋同时教两个人下棋。但是他们的学习态度却不同:一个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而另一个人却“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然是与同伴一起学,但却心不在焉。

同时学棋,三心二意的人永远不如专心的人学得好。这个短小的故事,给了我多少启迪呀!其实,我以前就是一个干什么事都不专心的人,常常是干这件事还想着另一件事。

有时候,心里像长了毛刺,总不能脚踏实地地学习,生活中的我得到了许多教训。记得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睡醒觉,赶紧写起老师布置的作文来。

但却一边写一边用眼睛瞧着桌上的小闹钟,一看到了三点十分,便“啪”的一下放下手中的笔,伸手拿过收音机,迅速拨到交通频道,顿时传出播音员阿姨悦耳的声音:“下面请听蔡依林的《消失的城堡》……”嗬,太棒了!我哪能错过这样的良机,顺手将作文扔到一边,抱起收音机就听起来了。听,她优美的声音:“记忆飞走了……我要孤单的思考……真的很好……再也不需要,消失的城堡……”我被陶醉了,还学着唱。

忽然妈妈推门进来,见我唱的如此入迷,就说:“做功课的时候,又听音乐,能把功课做好吗?”我一吐舌头,冲妈妈做了个鬼脸,抓起笔就又匆匆忙忙地写起作文来。心里却嫌妈妈来的不是时候。

第二天,老师指着作文本说:“你读读作文,连句子都不通!”我一看,觉得作文中的话好像在哪听过。怎么连歌曲里的“记忆飞走了”都写在作文里面啦?哎,都是我自己学习不踏实呀!这样做多么像《学弈》中那个三心二意学下棋的人哪!他一边学下棋,一边想射下天鹅;我一边写作文一边想听歌曲,不专心致志,没有毅力,怎么能学到本领呢?著名画家达•芬奇说过:“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

这句话说得多么好呀!那个三心二意学棋的人,是不如别人聪明吗?不是,是因为他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刻苦学习的精神。我经历的这件事,不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离娄下(一)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舜生于诸冯①,迁于负夏②,卒于鸣条③,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④,卒于毕郢⑤,西夷之人也。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⑥行乎中国,若合符节⑦。先圣后圣,其揆⑧一⑨也。”

【释字义】

①诸冯:地名,相传在今山东荷泽以南。

②负夏:《史记•五帝本纪》谓舜“就时于负夏”,约在今山东滋阳以西。

③鸣条:所相当的今地不详,《史记•五帝本纪》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则其地当在南方。

④歧周:即“岐下”,周族的发祥地,周先祖古公亶父始迁于此,至文王未年才改迁于丰。歧下即今之岐山,在陕西歧山县东北。

⑤毕郢:朱熹《集注》云:“近丰、镐,今有文王墓。”按,《史记•鲁周公世家》云:“周公在丰,将没,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朱熹似即据此而言,据此,其地当在今陕西西安附近。

⑥得志:得行其志。与此卷“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意同。或,得又通德。《说文》:“志,意也。”

⑦若合符节:符、节是古代的一种信物,中分为二,双方各持一半为凭,相合无误以表示身份或传达命令。

⑧揆:朱熹《集注》云:“揆,度也。”

⑨一:《说文》:“惟初大始,道之于一。造分天地,分成万物。”用以指道,也指德。《德道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指无形无名的道派生出来的混沌之炁。《淮南子》》:“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无敌之道也。”

【释经义】

孟子说:“舜出生在诸冯,迁居到负夏,逝世于鸣条,是东方边地的人。周文王出生在岐周,逝世于毕郢,是西方边地的人。地方相隔一千多里,时代相差一千余年,但他们的道德治世的思想得以在中土实施,则如同符、节吻合那样一致。无论是在先的圣人还是在后的圣人,他们把握的根本之法都是一样的,就是道一。”

离娄下(二)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子产①听郑国②之政,以其乘舆③济人于溱④洧。

孟子曰:“惠而不知为政⑥。岁十一月⑦徒杠⑧成,十二月舆梁⑨成,民未病涉也。君子平其政,行辟人⑩可也。焉得人人而济之?故为政者,每人而悦之,日亦不足矣。”

【释字义】

①子产:即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亦作“子美”)。郑国贵族,曾在郑简公、定公时(公元前565—前514年)执政二十多年,实行改革,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

②郑国:周中期所封的诸侯国名,其始封国君是周宣王的弟弟,西周未年东迁至今河南境内,前375年为韩所灭。

③乘舆:指子产自己所乘坐的马车。

④溱:水名,源于今河南密县东北,东南与洧水汇合为双泊河,东流入贾鲁河。

⑤洧:水名,源于河南登封以东,东流至密县与溱水汇合。

⑥惠而不知为政:只知布施小恩小惠,不知实施道德之政。按,在《论语》的《公冶良》、《宪问》篇中,孔子亦以“惠”来评价子产。可参看。

⑦岁十一月:孟子所称的月份大多是周历,周历建子,故其十一月相当农历的九月。

⑧徒杠(jiang江):《说文》:“杠,床前横木也。孟子徒杠,其引申之意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云:“独木者曰杠。”据此,徒杠即简陋的独木便桥。

⑨舆梁:孙奭《孟子正义》云:“舆梁者,盖桥上横架之板若车舆者。”朱熹《集注》云:“《夏令》曰‘十月成梁’,盖农功已毕,可用民力,又时将寒冱,水有桥梁,则民不患于徒涉,亦王政之一事也。”

⑩行辟人:辟同“避”。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有专人开路清道,要行人回避。

【释经义】

子产主持郑国的政务,用自己的座车在溱水、洧水边载他人过渡。孟子说,“子产只知道布施恩惠,但却不懂得用道德治理国政。十一月搭好路人的便桥,十二月搭好行车的梁桥,民众渡河就不会为难了。君子以仁德整治好自己的政务,外出使行人避道都没有关系,怎么能一个个人去满足呢?因此,治理国政的人去使每个人感到愉悦和满意,那连时间也不够了。”

离娄下(三)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①;君之视臣如土芥②,则臣视君如寇雠。”

王曰:“礼,为旧君有服③,何如斯可为服矣?”

曰:“谏行言听,膏泽④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⑤。此之谓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⑥之,又极⑦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⑧。寇雠何服之有?”

【释字义】

①国人:朱熹《集注》引孔氏说云:“国人,犹言路人,言无怨无德也。”

②芥:《说文》:“菜也。”《集韵》:“小草。”

③为旧君有服:服指丧服,赵注云:“臣为旧君服丧服。”《仪礼•丧服》云:“以道去君而未绝者,服齐衰三月。”

④膏泽:即恩惠。

⑤收其田里:田里指禄田和居宅,朱熹《集注》云:“三年而后收其田禄里居,前此犹望其归也。”

⑥搏执:犹言搜索拘捕,赵注云:“搏执其亲族也。”

⑦极:赵注云:“恶而困之也。”朱熹《集注》云:“极,穷也,穷之于其所往之。”

⑧寇雠(chǒu):寇,强盗。雠,仇的异体字。

【释经义】

孟子告诉齐宣王说:“君主看待臣属如同手足,那臣属就看待君主如同腹心;君主看待臣属如同犬马,那臣属就看待君主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属如同尘土和草芥,那臣属就看待君主如同强盗和仇敌。”

宣王说:“礼制规定,臣下要为以往事奉过的君主服丧,君主怎样做才能使人为之服丧呢?”

孟子说:“劝谏被接纳、进言被听从,仁德恩惠布施及民众;因故要离去,君主派人引导他离开国境,并派人先期前往他所要去的地方;离去了三年不回来,才收掉他的禄田和房屋,这叫做三有礼。这样,臣属就会为之服丧了。现今做臣属的,劝谏不被接纳、进言不被听从,仁德恩惠遍及不了民众;因故要离去,君主就扣押他,并派人到他所要去的地方为难他;离去的当天,就立即收掉他的禄田和房屋。这叫做强盗和仇敌。对强盗和仇敌还有什么礼德可言?还有什么丧可服呢?”

离娄下(四)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①,则大夫②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

【释字义】

①士:古为四民之一,《汉书•食货志上》:“士、农、工、商,四民有业;学以居位曰士。”士在商、春秋、战国时期为最低层的贵族阶级。春秋时,士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有的食田,有的以俸禄为生。春秋末年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

②大夫:古代统治阶级,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因此为一般任官职者之称。

【释经义】

孟子说:“没有罪名而处死士人,大夫就可以离去;没有罪名而杀戮民众,士人就可以迁徙。”国君多行不义,则众叛亲离。

离娄下(五)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①。”

【释字义】

①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王修养仁德、义德,具备高度的德性,那么在他的教化下,仁义之德播于天下。仁德在五行为木,在五脏为肝;义德在五行为金,在五脏为肺。仁德具备则宽容待人,慈爱万物;义德具备则正气充盈,明断是非。

【释经义】

孟子说:“国君有仁爱的德性,慈心爱物,以仁德感化天下就没有不仁爱的人;国君有正义的德性,正直不阿,以义德感召,国家就没有不正义的人。”

离娄下(六)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非礼之礼,非义之义①,大人弗为。”

【释字义】

①非礼之礼,非义之义:礼德在五行为火,在五脏为心;义德在五行为金,在五脏为肺。礼德具备则心火光明,朗照周边,热爱他人;义德具备则正气充盈,明断是非,勇猛无畏。非礼非义者就如同没心没肺,谁愿意去作为?

【释经义】

孟子说:“不符合礼德规范的礼,是非礼,非礼暗昧心火;不符合义德规范的义,是非义,非义自损正气。有道德修养的人是不会去做的。”

离娄下(七)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中①也养②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③。”

【释字义】

①中:《说文》:“内也。”《德道经》:“多言数穷,不如守于中。”引申为内修道德品性,守于中道,不偏不倚,能够居于太极中央的人。”

②养:养育、教化。朱熹《集注》云:“谓涵育熏陶,俟其自化也。”

③其间不能以寸:谓中间容不下一寸,言距离相近。

【释经义】

孟子说:“内修德性而居中的人,能用自己的德性光明来养育和教化没有德性而无法居中的人;有德能贤才的人,能用自己的德性能量来养育和教化没有德性能量的人。所以人们乐于有德能的父兄。如果有德光者不嫌弃暗昧,和光同尘,光明朗照;有德能者不嫌弃愚钝,化愚为贤,转迷为醒。那么道德品行好与不好之间的差距,简直容不下一寸。”

离娄下(八)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人有不为①也,而后可以有为②。”

【释字义】

①不为:无为。无思无欲,没有后天欲望和杂念状态下的作为。

②有为:后天私心杂念状态下的作为。

【释经义】

孟子说:“人只有处于先天无思无欲状态下的无为,然后才可以做到无为而无所不为。”

离娄下(九)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言人之不善①,当如后患何?!”

【释字义】

①言人之不善:有道德修养的人莫论人非,但责己过。彰人之长,护人之短。言人之不善就是议论人非,不符合礼德。

【释经义】

孟子说:“有的人总是谈论他人的是非,到时候由此埋下恶果,造成隐患该怎么办呢?!”

离娄下(十)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①甚②者。”

【释字义】

①已:太、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将军之乞货,亦已甚矣。”

②甚:《说文》:“甘也,引申为溺爱。”指过分。《德道经》:“是以圣人去甚、去大、去楮。”讲的亦是同义。

【释经义】

孟子说:“圣人善于居中,平衡阴阳而不过分。孔子就不做太过分的事。”

离娄下(十一)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①,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释字义】

①言不必信:言必信,行必果。常人之所为。大义所在,其信必真,其言必实,不必拘泥于世俗之信。

【释经义】

孟子说:“作为有修养的人,说话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信守,行为不必拘泥于世俗所谓的果敢,惟有以道德的大义所在来引领自己的言行。大义所在,其信必真,其言必实。内心有道德的引领,舍己无为,他的行为和勇气才是真实不虚的。”

离娄下(十二)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①之心者也。”

【释字义】

①赤子:初生的婴儿。《书•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乂(yì),安定。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德道经》:“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指无思无欲的、处于先天无为状态的婴儿。

【释经义】

孟子说:“所谓有道德的君子,心性纯正,无思无欲,五德淳厚,无为无识,没有丧失原本如初生婴儿一般质朴无暇之心。”

离娄下(十三)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养生①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②可以当大事。”

【释字义】

①养生:生,《说文》“进也,象草木出土上。”《素问•天元记》:“气之所施化故曰生。”长养自己的性和命两大系统,接受天地之造化哺育。这里的养生有两种含义:一是自养,二是赡养父母。

②送死:送,《说文》:“遣也。”引申为离别死亡,如《心经》云:“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释经义】

孟子说:“修证性体,养护命宝,赡养父母还算不上大事,惟有超生离死,究竟解脱,才算得上是大事。”

离娄下(十四)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君子深造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②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③。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释字义】

①深造:进入甚深的修养层次。朱熹《集注》云:“深造之者,进而不已之意。”

②资:《说文》:“货也。货者,化也。资也,积也。资者,人之所藉。”引申为取。《德道经》云:“善人,不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其中的“资”与此意同。

③原:同“源”。《说文》:“水泉本也。”

【释经义】

孟子说:“君子深入修养道德,进入高深层次,是希望自己把握自然大道,穷究大道的本原,证得大道的奥秘。得此,则心神安泰,心意纯一而安然不乱。心居中位,自然无为地内修德能、外积善行,则功德深厚。有这样的功德和心性,在显隐阴阳两个方面的作为,可以游刃有余、左右逢源。所以君子希望亲自把握自然大道,穷究大道的本原,证得大道的奥秘。”

离娄下(十五)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①之,将以反说约②也。”

【释字义】

①详说:说,《说文》:“释也。一曰谈论。”朱熹训作“详说其理”,赵注则训为“悉其微言而说之”。

②说约:约,《说文》:“缠束也。”引申为俭约。朱熹训作“说到至约之地”,赵注谓“以约说其要,意不尽知则不能要言之也。”

【释经义】

孟子说:“学识渊博,说理又详尽,这不是知识和智慧的最高境界。真正的学问是简约平常,真正的智慧是自然平朴,所以要懂得回归于无为。”

离娄下(十六)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以善服人①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②,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释字义】

①以善服人:以善德使人强行归服。

②以善养人:以德性自然地长育于人,天施地生慈心爱物。

【释经义】

孟子说:“以善德使人强行归服,未曾能使他人心悦诚服;而用善德来恩育、长养他人,才能使整个天下归服。实施道德教化,天下归心,不能使天下人心悦诚服,却可以成就仁德王道的,还未曾有过。”

离娄下(十七)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

【释经义】

孟子说:“言谈修辞没有内在的德性,言善行非,脱离实际,是为不吉祥。缺失道德内涵的所谓的实质,偏离道德方向的实际,其实都是华而不实的东西,造成这个普遍性的后果是因为贤能的德性被蒙蔽和埋没。”

离娄下(十八)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徐子①曰:“仲尼亟②称于水,日:‘水哉,水哉③!’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④泉混混⑤,不舍昼夜,盈科⑥而后进,放⑦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⑧雨集,沟浍⑨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⑩过情⑾,君子耻之。”

【释字义】

①徐子:即本书《滕文公上》篇中提到的孟子弟子徐辟。

②亟:数也。

③水哉,水哉:此句与《德道经》“上善若水”的赞叹颇为相似。

④原:《说文》:“水泉本也。”

⑤混混:《说文》:“混,丰流也。”盛满之流。

⑥科:通窠。坑坎。《太玄经》:“从水满科,不自越也。”赵注、朱熹均训为“坎”,即洼地。朱熹《集注》云:“言其进以渐也。”

⑦放:赵注云:“至也。至于四海者,有原本也。”

⑧七八月之间:周历的七八月,相当于农历的五六月。

⑨浍:《尔雅•释水》:“注沟曰浍。”朱熹《集注》云:“田间水道也。”

⑩声闻:朱熹《集注》云:“名誉也。”

⑾情:赵注训作“实”,即实际。

【释经义】

徐子说:“孔子多次对水加以赞誉,说:‘水呀,水呀!’水有什么品德可取呢?”

孟子说:“从源头流出的水滚滚向前,昼夜不停,注满了低洼又继续向前,一直奔涌到海洋。有本源的东西就是这样,源头活水,源远流长,孔子所取的水的品德就是这一点。倘若没有本源,虽然七、八月间,雨水多时沟渠都满了,而它们的干涸是立等可待的。所以,华而不实的名声也是这样的,名声超过了实际,君子觉得可耻。”

离娄下(十九)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①,庶民去之,君子存之②。舜明于庶物③,察于人伦④。由仁义行,非行仁义⑤也。”

【释字义】

①几希:赵注云:“无几也。”

②庶民去之,君子存之:庶民,众民。此句与《德道经》“上士闻道,堇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颇为相近。“庶民”和“君子”对于仁义道德的取向是不同的。

③庶物:万物。《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张衡《东京赋》:“阴阳交和,庶物时育。”

④人伦:由道德所维系的人际关系。

⑤非行仁义:赵注云:“非强力行仁义也。”

【释经义】

孟子说:“人之所以不同于禽兽,差别其实很细微,它就是仁义。不同的是,普通人把它丢弃了,君子把它保留了。舜有道德,他用内心德性的光芒朗照万物,洞察人伦。所以他舍己无为,自然依从仁义行事,不是去强行推行仁义。”

离娄下(二十)原文及释义

【经原文】

孟子曰:“禹恶旨酒①而②好善言③。汤执中,立贤无方④。文王视民如伤⑤,望道而未之见⑥。武王不泄⑦迩,不忘远。周公思兼三王⑧,以施四事⑨,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

【释字义】

①恶旨酒:旨酒,美酒。《诗•小雅•正月》:“彼有旨酒,又有嘉肴。”《战国策魏策二》云:“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曰:‘后世必有以酒亡于国者。’”在道家、佛家中都有戒酒一说,亦是恐酒乱心性,使人迷失于道佛。

②而:而,读为如,古字通用。

③好善言:书曰:“禹拜昌言。”

④立贤无方:赵注云:“惟贤速立之,不问其从何方来。”朱熹则谓:“惟贤则立之于位,不同其类也。”焦循《正义》云:“惟贤则立,而无常法。”

⑤视民如伤:朱熹《集注》云:“民已安矣,而视之犹若有伤。”

⑥望道而未之见:朱熹《集注》云,“道已至矣,而望之犹若未见。”

⑦泄:赵注训为“狎”,即亲近的意思。

⑧三王:赵注云:“三代之王也。”朱熹《集注》云:“禹也,汤也,文、武也。”

⑨四事:指以上四位君主的行事。

【释经义】

孟子说:“禹嫌恶美酒而喜好善言,成汤坚持居中之道,起用贤人只看人的德性而不拘一格。周文王善待民众如同他们遭到了伤害,他盼望归附大道,专心致志,道已在望,却仍然像还没见到它那样精进。周武王不轻慢亲近的人,不遗忘远离的人。周公想修养夏、商、周三朝帝王的道德,来实施禹、汤、文、武的功德。如果有不符合道德的地方,抬头思考,夜以继日;有幸豁然开朗,得道坐忘,不知不觉已迎来日出。”

抱歉,我无法提供此类信息。

这个短语“请将我驯服”在中文里有可能是指“请对我温和点”“请对我文明点”或者“请对我礼貌点”等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他人,避免使用不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来伤害他人的感情或尊严。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孟子离娄下 ,请帮我翻译和请将我训服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孟子 中的思想精髓,大智慧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