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最好听的东北二人转,以及听东北二人转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在东北,什么地方能看见正宗的东北二人转、拉场戏东北二人转经典唱段有哪些最好听的东北二人转正宗的东北二人转和拉场戏,笔者认为其实是能上台面的正剧,就是去掉那些荤口荤段子的正剧,但是这些正剧已经不是正宗的东北二人转和拉场戏了。这种地方艺术源于田间地头,是在劳动人民休息之余欣赏的曲艺,避免不了的荤口荤段子,这才是原汁原味的二人转和拉场戏。
现在都在弘扬绿色二人转,能拿上台面的,在电视里能播放的都是正剧。想看正剧,还是有一些地方的。拿我家附近的吉林省,就有长春桃李梅剧院,长春东北风剧场、长春和平大戏院,黑龙江省,哈尔滨地方戏院,还有东北各地的刘老根大舞台。等等很多。
二人转演员阎淑萍,那炳晨
正宗的东北二人转现在几乎很难看到。
东北二人转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植根于黑土地的乡土艺术。它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一个人演的单出头,一类是两个人演的二人转,另一类是多人演的拉场戏。单出头和二人转是一人扮多角,两人的角色还可以互换,因此应该属于曲艺类;而拉场戏,则是一人一角,因此应该属于戏曲类。二人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低迷,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像小品,像相声,像脱口秀,像杂耍,不再是过去那种正宗的二人转了。在一场演出当中,你很少能看到整部的二人转正戏。因此,你指望上各个小剧场去看正宗的二人转,一般是不可能的。
但是正宗的二人转并没有消失。二人转在八、九十年代经过吉林省民间艺术团的改良,出现了许多的经典剧目,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演员,像韩子平、秦志平、郑淑云、李晓霞、董玮、佟长江、闫淑萍等等,都深受二人转爱好者喜爱。《马前泼水》《回杯记》《猪八戒拱地》《大西厢》等都是非常经典的二人转曲目。虽然剧场当中很少能见到正宗的二人转,但这些曲目并没有消失,只要有这些资深的经典二人转演员出场,你就会看到或听到这些曲目的经典片段。
吉林省民间艺术团的老一辈编剧、作曲家、演员们为二人转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想听经典曲目,恐怕只能去找他们吧。
我在辽宁铁岭的县级市工作定居十多年。当地的大戏院借助本山大叔家乡的优势坚持传承二人转。但实际上,真正的二人转正戏已经很难有观众能看懂了。不过好在正戏依然是青年演员的必修课。一般大段的正戏都是在演出正式开始前做热场的。而且还都是经过改良唱腔和内容的。小沈阳的妈妈曾经在《星光大道》舞台上表演过最原始版本的二人转,从伴奏乐器到她的表演形式都很局限。我一个外地人真的是一句听不下去。后来还是坐在评委席的师胜杰给大家介绍了,我才知道这才是二人转。说回铁岭的二人转,当地在去年和今年举办过东三省的二人转嘉年华活动,邀请黑龙江吉林的艺术团一起演出。按照主持人的说法,现在的二人转,东三省各有特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要是没记错的话,黑龙江是扮相漂亮,吉林是注重唱,辽宁是绝活展示。铁岭这边做了两年全国巡演,为了方便观众听懂,会在舞台上搭建大屏幕,演员的唱词都打在上面,配着剧情图片一起看,演出效果还不错
正宗的谁看啊?二人转,如果没有插科打诨,根本没人看。地方戏都是这个下场。
在东北二人转,吉林省梨树县是最正宗的,是二人转的发源地,唱腔表演都是纯正的二人转,拉场戏二人转属四平市的二人转很出名,有300年左右历史,编出了很多名戏。
在辽宁省或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相对来说还是辽宁比较有特色,也就是正宗的二人转。
东北人杰地灵,民间各类才艺人才摩肩接踵,文化局的群众艺术馆就有擅长传统二人转的老师。
舞台上正宗的二人转拉场戏不多见,电视里偶尔有播放,想看正宗的二人转拉场戏还是去网络里搜一搜吧!
长春广源剧场
现在的二人转都是改良版的,正宗的基本都沾点黄,所以很难听到。
东北二人转经典唱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等。
还有《祝九红吊孝》,《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东北二人转,史称小秧歌、双玩艺、蹦蹦,又称过口、双条边曲、风柳、春歌、半班戏、东北地方戏等。它植根于汉族民间文化,属于汉族走唱类曲艺曲种,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三市一盟。
经典唱段还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马前泼水》、《包公断太后》等。东北特色二人转主要来源于东北大秧歌和河北的莲花落。莲花落亦称落子,是北方地区汉族民间的一种说唱艺术,边说边唱,载歌载舞。
东北二人转经典的起源
早期的二人转没有女演员,女子角色全部由男扮女装。音乐唱腔克服单调、贫乏的倾向。在表演上要求做到唱的好听,舞的优美,逗的风趣,扮的逼真,绝活精湛,五功综合,雅俗共赏。将二人转这种东北的艺术推向全国,使更多的人喜欢二人转。
二人转起源并流行于东三省,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由于清末的社会动荡以及战争的缘故,文献记载大多不全,长期以来仅是在民间的流传,具体无从考证。有记载,清道光二年,吉林省怀德县八家子老爷庙的庙会上就曾演出过蹦蹦戏。
最好听的东北二人转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丁郎寻父》等。
二人转的传统剧目有三百多个。其中最好听及影响较大的有《蓝桥》、《西厢》、《包公赔情》、《杨八姐游春》、《丁郎寻父》等。
二人转,又称小秧歌、双玩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流行于东三省、内蒙古东部、河北东北部地区。它属于中国走唱类曲艺曲种,融合了东北秧歌、莲花落、戏曲等曲艺形式。表演形式为一男一女,服饰鲜艳,手拿扇子、手绢,边走边唱边舞。二人转名段有《大西厢》《回杯记》《祝九红吊孝》等,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人转的唱腔特点
唱腔受东北大鼓、单弦、河北梆子影响很大。唱词诙谐幽默,富有生活气息。二人转的唱腔,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共三百多个。唢呐、板胡是二人转的主奏乐器。击节乐器,除用竹板(两块大板和五块节子板)外,还用玉子板,也叫手玉子(四块竹板,一手打二块)。
二人转的表演,有“四功一绝”。四功是指“唱、说、做(或扮)、舞”,手绢、扇子、大板、玉子板等“绝技”。唱词以七言、十言句为主,兼有民歌长短句。说口包括说白和数板,多用韵白,单出头语言风趣幽默,滑稽可笑,做功讲究表演手段和动作,舞功以东北大秧歌为主,同时吸取民间舞蹈和武打动作。
二人转的音乐唱腔极为丰富,素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嗨嗨”之称。其结构为曲牌联缀体,积累的曲牌约有三百多支,比较常见的有五十六支,其中包括胡胡腔、喇叭牌子、红柳子、抱板、三节板、文嗨嗨、武嗨嗨、大鼓调、大救驾、小翻车、哭糜子、大悲调、五字锦、压巴生、靠山调等。
二人转的唱腔音乐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主要曲调;辅助曲调;专腔专调;小曲小帽杂曲杂调。
OK,关于最好听的东北二人转和听东北二人转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