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民国四大高僧是谁(民国时期四大高僧)

故事 民国四大高僧 之 太虚大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民国四大高僧是谁,以及民国四大高僧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清末民初4大名僧分别是谁民国四大高僧的辈份民国四大高僧是谁

虚云禅师(1840~1959),俗姓萧,祖籍湖南湘乡县。在现代佛教史上,坚持苦行长达百余年,历坐十五个道场,重兴六大祖庭,以一身兼承禅门五宗,法嗣信徒达数百万众的高僧,唯有禅宗泰斗之誉的虚云。

最值得怀念的33位汉传佛教近现代高僧,个个不简单

弘一大师(1880——1942)为民国中兴南山律学之高僧。浙江平湖人,俗姓李,名广侯,号叔同。出家前,多才多艺,诗词歌赋书画篆刻等,无一不精。出家后,法名演音,号弘一,专弘南山律宗,世人称为弘一律师。

太虚,法名唯心,字太虚,号华子、悲华、雪山老僧、缙云老人,俗姓张,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清光绪十五年十二月十八日(公元1890年1月8日),圆寂于公元1947年,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长安镇,近代著名高僧。1904年,太虚大师十六岁去苏州小九华寺礼士达上人为师,师为取法名唯心。是年九、十月间,士达上人携大师往镇海拜见师祖奘年和尚,和尚为取法号太虚。太虚大师是中国近代佛教改革运动中的一位理论家和实践家。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振兴佛教、建设新佛教文化的事业。

印光大师(1861年~1940年),法名圣量,字印光,号常惭愧僧。俗姓赵,名丹桂,字绍伊,号子任。大师生于清咸丰十一年(西元1861年)十二月三日。系陕西合阳县赤城东村人,幼承庭训,初读程朱书,受其辟佛之影响,系因染病,得阅佛经,始悟前非。渐研内典,方知佛法之广博精深。遂于光绪七年春,时年二十一,毅然投终南山南五台莲花洞,礼道纯和尚出家。勤学功课,读发愿文及净土文,知禅净工夫成就之难易,便决心专修净土,后于湖北竹溪莲华寺偶读《龙舒净土文》,益知净土一法,圆赅万行,普摄群机,遂毕生以弘扬净土为己志。翌年往陕西兴安双溪寺,在印海定公律师受具足戒。光绪十二年,在红螺山资福寺任职,得阅大藏,故有缘增修《净土十要》等要籍。此后,乃往返北京龙泉寺、圆广寺,普陀山法雨寺,温州头陀寺之间,尝自号‘常惭愧僧’以自励。并闭关两期六载。

谛闲法师(1858--1932)浙江黄岩人,号卓三。法师毕生辛勤弘法,诲人不倦,教通三藏,学究一乘,为天台泰斗。对近代佛教有扶衰起弊之功。且梵行高尚,弟子甚众。一生著述宏丰,有《大佛顶首楞严经序指昧疏》等。

民国时期“四大高僧”,个个都是精通佛法之人,博通经籍,可谓是现今之人不可相及的。

一、虚云大师

虚云大师虽说是个“官二代”,自己的父亲在泉州担任知府。在家人的期盼中,一直都希望他可以继承祖上的荣耀,继续入仕途,但是,他并没有倚靠着自己的家庭背景入仕,只是听从着自己的内心,选择了出家。佛学于他而言,就像是涤荡心灵的圣水一般,令人感到自在,最好在终南山脚下,皈依佛门。不仅如此,虚云大师在东南亚一带都是极为有名的,据说虚云大师曾在东南亚一带弘扬佛法,弟子也相当之多。

二、太虚大师

太虚大师出生于1890年1月 8日,因为生活所迫,最终看破红尘万种苦,选择了晨钟暮鼓的生活,长伴青灯古佛。他向来倡导“舍己利人”、“饶益有情”,以引导人们完善品德。他是个极为优秀的人,不仅学识渊博,而且是个有着家国担当之人。太虚大师倡导了佛学的改革,在抗战时期,还曾组织募捐,是一个有着大情怀的大师。

三、印光大师

人们习惯性地称呼印光大师为“莲宗第十三祖。

印光大师在15岁之时初读佛经,随后大悟,皈依佛门。他的一生,真可谓是“菩萨心肠”,自身勤俭节约,对待他人也向来是慈悲心肠,可谓是“菩萨再世”。印光大师虽说在当时极为有名,但是却一直淡泊名利,也极少和人结交,只是自己专心钻研佛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念佛修行。在社会动乱之时,印光大师则会捐出自己的印书款,默默为大家付出,从不求回报。

四、弘一法师

“弘一法师”正是李叔同。他是个极为有才华的男子,学问极高,是个出国的留学生,书画乐理样样精通,可谓是个大才子。只是,这样才华横溢的男子,最后还是选择了青灯古佛,抛却了红尘往事,遗世而独立。弘一大师对于佛法的弘扬,可以说是意义极大的。凭借着自己原有的才学功底,弘一法师在佛学上也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他也创造了很多的佛学经典,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

四大高僧,是海内外公认的德高望重的四位高僧,分别为虚云老和尚、印光法师、弘一法师、太虚法师。

四人皆以大半生之光阴操持苦修,传德布教。功德无量,令世人传颂。其中,弘一法师的一生堪称精彩,其他人皆有可圈点之处。他们的书法,佛韵生动,值得一看。

弘一法师(1880~1942),俗姓李,幼名文涛,又名广平,字叔同,别号息霜,法名演音,别号晚晴老人。

原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早年就学上海南洋公学,从蔡元培受业。擅长书画、篆刻、工诗词。1905年留学日本,入东京美术学校从黑田清辉学西洋画,旁及音乐、戏曲,造诣甚深。1907年,他与曾孝谷等创“春柳社”于东京,主演“茶花女”,又主编《音乐小杂志》。1910年回国,初任上海《太平洋报画报》编辑,加入柳亚子发起的南社。

继至杭州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图画和音乐教师。1918年舍俗出家于杭州虎跑定慧寺,同年受戒于灵隐寺。常往来于嘉兴、上海、温州等地,并闭关著述。1928年入闽,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开元等寺。弘扬南山戒律,曾创设“南山律学院”,并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的主张。卒于泉州温陵养老院。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泉州清源山和杭州虎跑寺分别建塔和设纪念堂。主要著作有《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要略》及《佛学丛刊》、《护生画集》等。音乐作品有《中文名歌五十曲》、《李叔同所作歌曲》、《三宝歌》、《清凉歌》等。

文章分享结束,民国四大高僧是谁和民国四大高僧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三坛大戒进行时 为什么这一庄严盛事在佛门如此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