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清代的杨府君是什么人(杨府是什么意思)

魏故宁远将军广乐太守柏仁男杨府君之碑 带碑额 杨翚碑 杨宣碑 拓本 拓片,清或民国拓本

今天给各位分享清代的杨府君是什么人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杨府殿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南白象杨府殿是不是道教清代的杨府君是什么人鲸头杨府殿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杨府爷是温州本土俗神体系中最具影响力的地方神之一,其庙宇遍布各地,朝拜者络绎不绝。根据杨府爷信仰集中的不同地域,我们可以将位于海岛、近海或临江之地的杨府爷庙划分为一个区域,称之为“临海(江河)信仰区,其中又以洞头渔港、瑞安碧山以及苍南江南坪等地的杨府庙最具有代表性。此外,在山地平原地区,如瑞安市桐浦、碧山、陶山等地也存有十分广泛的杨府爷信仰,我们可以称之为“山地平原信仰区”。

魏故宁远将军广乐太守柏仁男杨府君之碑 带碑额 杨翚碑 杨宣碑 拓本 拓片,清或民国拓本

关于杨府爷的生平及来历,在诸多地方文献中均有记载,如:

《光绪乐清县志》载:“神姓杨名精义,唐太宗时人,生十子,俱入山修道。一夕拔宅飞升,同登仙籍。由此着灵,海祷辄应。

《苍南县志》曰,杨府爷在瑞安陶山修炼,与七子拔宅飞升。“杨老爷传说唐时人,姓杨名精义,又传曾在海上拯救渔民,击退贼云云。”

《洞头县志》中记载道,能在海上救苦救难的神灵,如妈祖,尤其受崇敬。杨府爷也成为驾船驱海盗、救苦难的神。

鲸头杨府庙的《杨府上圣始祖庙碑志》中记有:“(杨府爷)千百年来,道法弘扬、神威远布、灵著海筮、祈祷辄应、声溢东南、福庇万家”

类似记载在温州各县杨府庙的碑志上多有记述,其集中呈现出杨府爷最为原始的信仰职能——水神或海神。

杨府爷信仰及其神职

图为瑞安陶山第二十八福地福泉观内所供奉的杨府爷

杨府爷神职之一:护卫渔事的海神

杨府爷最初是护卫渔事的海神。温州地处东海沿岸,海边居民多以渔业生产为主。在科技落后的过去,渔民们便借助民间信仰来祈求出海平安、渔猎丰盛,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关于杨府爷显圣迹济民救苦的传说。如瑞安境内就流传着一则《大显神威杨府王,东海救民保安康》的民间故事,记载了人们在对海洋束手无策时求助海神杨府爷的神奇传说。

相传在清朝末年时,瑞安鲍田前池村靠近东海的村民大部分都是以捕鱼为业。据说有户姓池的渔民,父子一家三人扬帆出海捕鱼时,在海口不远处突遇狂风恶浪,船被卷起一丈多高,只见霎时间,桅杆被狂风折断,父子三人有沉舟海底、葬身鱼腹之险。三人无计可施,正在绝望之际,突然想起杨府爷巡海救民之事,即仰首对空呼喊“杨老爷救命”。此时,船舱中早已满是积水,船头也已经斜倾到海里。三人呼喊救命的声音还没有落下,突然间海面风息浪平,三人同时看到杨老爷熟悉的脸孔(因该村杨府庙里奉有杨府爷神像)出现在半空中。见此情景,三人拼命对空拜谢。杨老爷现身不多时,天空中竟然红日高照,海面再无半点风浪,船身即刻又浮出水面,舱中积水全无。父子三人不但平安得救,他们还捕捞了满舱鱼虾。上岸后三人把所捕之鱼全部贩卖,用所得钱财备办隆重供品及福礼到杨府庙焚香点烛,朝拜祭请杨府圣王,以谢其威灵显赫、神通广大、有求必应之救命大恩。杨府爷显圣的故事传扬开之后,各地前来朝圣的香客络绎不绝,杨府庙的香火鼎盛至极。

杨府爷信仰及其神职

杨府爷作为温州的开拓神、地方神,自然具有浓厚的水神性,因而温州地区将他作为水神、海神祭祀,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作为水神、海神的杨府爷,其信俗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围绕划龙展开的。如苍南鲸头的杨府殿,每年春节至元宵期间都会在该庙附近乡村举行大型民俗活动——“划太平龙”(即“划太平龙船”),借此盛事来为一方水土祈祷太平。再如在苍南、平阳等地区,还有配合划龙、舞龙灯、划龙舟、唱“娘娘词”时进行的说唱活动——参龙。参龙师身披大红绸,一边击鼓一边高唱七言一句的参龙词,词的内容多为祈求神灵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安康的吉祥语。

一、杨府爷的多重身份

杨府君,又称杨府神、杨真君,民间也称杨老爷、杨大爷、杨府爷,皇封“杨府侯王”,又称“杨府上圣”。[这里为了书写一致,统一为杨府爷。]目前对于杨府爷的前身到底指谁,至今尚无准确的定论。其生平事迹、生卒年月亦不详。据明代姜准《岐海琐谈》、明万历《温州府志》卷四《祠祀》、光绪《永嘉县志》、刘绍宽编纂的民国《平阳县志》卷四十五《神教志二》等地方县志以及1985年在瑞安碧山龟岩村发掘的残碑上记载,认为杨府爷的身份是杨精义,而据中国民间文学集成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县卷和苍南县卷中的相关故事传说可知,杨府爷的身份是白羊精、公鸡精。然而,在温州相关区县中有些杨府庙祭拜的却是杨家将中的杨令公、杨延昭和杨文广。

关于杨府爷出现多重复杂身份的现象,有资料阐述与唐宋以来福建移民于温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公元1166年,温州发生特大海溢,死伤无数,使得当时温州人口急剧萎缩。为使灾后的温州得以重建,地方政府下令福建移民于此。此时福建移民虽接受杨府爷信仰,但终不能脱去本族群信仰的烙印,他们部分地置换了杨精义的身份,将与福建有关的杨文广《平闽十八洞》给附会上去,使当地的杨精义一转而成为了杨文广。另外,来自北方的移民来到温州后,由于不能直接用北方的文化和信仰来取代温州的杨府爷信仰,因而只能借助杨府爷身份增加杨府爷与北方正统文化之间的联系,如强化其作为杨家将身份的内涵,来提升北方人文化的地位,由此也使得杨府爷信仰的边界和内涵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移民导致的环境变化而引起的文化失衡,又在以杨府爷信仰为中介的整合下,走向了一种新的平衡。

二、杨府爷的多重神职

杨府爷不仅身份呈多源性特征,其神职亦呈现多元性流变,从最初被当做名人祭拜转变为具有护卫职能的水神和海神,最后又具有庇佑农业、商业、官运、学运、健康和子孙等的多重职能。

(一)护卫渔事的海神

温州地处东海沿岸,海边居民多以渔业生产为主。在科技落后的过去,渔民们便借助民间信仰来祈求出海平安、渔猎丰盛,杨府爷作为温州的开拓神、地方神,自然具有浓厚的水神性[来自林亦修教授《人神互动——温州杨府爷信仰研究》一文],因而温州地区将他作为水神、海神祭祀,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文化。

作为水神、海神的杨府爷,其信俗活动的主要形式是围绕划龙展开的。如苍南鲸头的杨府殿,每年春节至元宵之间都会在该庙附近乡村举行一个大型的民俗活动“划太平龙”(即“划太平龙船”),它是鲸头杨府殿春节期间最基本的一项活动,整个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祈祷地方太平。再如流行于苍南、平阳等地配合划龙、舞龙灯、划龙舟、唱“娘娘词”时进行的说唱——参龙。参龙师身披大红绸,一边击鼓一边高唱七言一句的参龙词,词的内容多为祈求神灵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百姓安康。

(二)调剂风雨的农业之神

在山地平原地区,由于民众多以农耕种植为主要生产方式,因而杨府爷的神职功能也发生了变化,成为了调剂风雨的农业之神。山地平原地区杨府爷信仰活动都以祈求农业丰收、地方太平为主,表现出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之间不同的需求,有一定的功利性。其信俗活动主要有:

1、拦垟福

瑞安市桐浦、碧山、陶山等地每年在农历五月十八会举办一场“拦垟福”祭祀仪式活动,其祭祀仪式及其所祀主神就是杨府爷。“拦”就是拦住,“垟”是田垟,“福”是福气。“拦垟福”,就是请农业之神杨府爷拦住田垟上的各种虫病和灾害,确保农业丰收、地方太平、民众幸福。举办“拦垟福”祭祀仪式正是基于生产与生活需求的实际功效,目的为了通过祭祀让杨府爷降伏虫害、保佑合社田垟丰收,人口平安。

2、坐刀轿

“坐刀轿”是最具有神秘气息和特色的杨府爷祭祀活动。坐刀轿,就是让杨府爷的“童子”坐在布满刀子的轿子里,其赤脚板始终不离刀刃,不时起立舞动一些动作,全身重量都在两脚刀刃上。也有没有安装刀子的,为平轿,称“桌轿”,即在光滑的八仙桌面让四位“童子”各赤脚站立一顶,四周无依无靠,全凭脚板与桌板的着力。站在刀轿和桌轿上的“童子”,要始终摆着双臂打着令剑及法器,而且不论迎神队伍走在平地还是山路,起立坐着都要挥洒自如。从这项祭祀活动中,我们可以确定它是人民群众在长期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一项绝技和习俗,通过表演“坐刀轿”,不仅体现了祭祀的娱神功能,也表达了民众对杨府爷的崇敬与寄托。

对于杨府爷与刀轿之间的关系,目前尚不能说出其所以然,能知道的仅是每当杨府爷要出巡,必备此轿,据说这是他的“武轿”。

鲸头位于苍南县云岩乡境内,距县城东9.8公里。若从县城水路沿横阳支江向鲸头进发,一路但见连绵翠峰倒映于滢滢碧水之中,舟行江上,如入画中,不亚于桂林漓江之游。

鲸头风光素以山清水秀、涧幽石奇、庙宇众多、建筑宏伟见胜,分中心景区、瑞岩景区、广福景区、曲水景区和果园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自然景观有灵岩七洞、进士洞、观音洞等洞穴景观和炼丹岩、登仙门、鲸鱼冲天、雷打岩等岩石景观以及铜钱坑双瀑布、白岩瀑布等瀑布景观,九龙岗和笔架山等峰峦景观。

人文景观有建于唐咸通年间的瑞岩寺、宋代广福寺和双塔、宋熙宁七年的杨府殿以及龙隐寺、“二战”革命遗址——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庵基堂等。尤其是民间信仰胜地杨府殿(民间神),飞檐重彩、巍峨壮观。我国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和谢云(苍南人),分别为之题写了“杨府殿”和“灵岩古殿”匾额。

杨府殿里奉祀的杨府爷是一位传说人物。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志》载:“神姓杨,名精义,唐时人。子十人,登仕籍,七子偕隐,修炼于瑞安之陶山。拔宅飞升,事闻,三子皆挂冠归,寻仙亦去。”杨府爷是东南沿海最著名的神祇之一,有庙五百多座,其中鲸头杨府殿是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殿宇,来自浙江、福建、广东、台湾、香港、澳门、江苏等地的香客络绎不绝,尤为商人和渔民所尊崇,影响力仅次于海上女神妈祖。

杨府殿今有上下两殿,上殿据说始建于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为石制三间小殿,面对龙虎溪深谷,占地仅50步,依偎于鲸山半坡悬崖之下。这里有个灵岩古洞,传说是过去杨府爷游方至此居留修道之所,至今留有炼丹岩遗迹。因香火日盛,至清光绪年间,又在上殿下坡增建五进新殿,称为下殿。每年有香客几十万人,平日经济负担香烟缭绕,灯火日夜辉煌,春节时香客朝拜进入高潮,整个杨夜大殿彻夜不眠。1990年因香火太盛而失火,烧毁了后两进,当地群众又集资三百万元进行大规查勘修建。现殿址面积8500平方米,正殿供奉杨府爷和戏曲《杨家将》人物杨令公、佘太君夫妇及其孙杨文广塑像。两侧为杨府爷十个儿子“十大元帅”像,两厢碑廊上首,特别塑有两头白马和两只帆船,暗示杨府爷在陆上和海上的威力。殿内还设有二十八灵圣,形态各异,十分灵验。

出杨府殿后,山高、路陡、岩险、水激,一条无所依傍的小径险峻如鱼背,通向众山拥抱的龙隐寺,因寺在庵基山上,又称庵基堂。1928年6月19日,中共浙江省委特派员王屏周、林海在这里召开平阳、瑞安、永嘉三县50多人的联席会议,策划了三县农民武装大暴动,组织3000名农民武装攻打平阳县城,最后失利。寺共两进,内有“十殿冥王”等壁画。

附近丛林中还有进仙寺、风仙道观,周围山景奇异,瀑布飞泻。平白岩瀑布边有1939年庵中老道为方便游客欣赏瀑布而出资兴建的梅雨楼,浙南近代教育家、龙港白沙人刘绍宽题写的梅雨楼碑文尚存。另有登仙门、鳄鱼冲天、雷打岩、落霞双甄等诸多景点。下山不远即三峰村广福寺。

广福寺双塔建于宋景祐年间(1034-1037年),系楼阁式实心砖塔,高约7米,塔身六面五层,斗拱结构,均有壶门;塔檐棱角层叠挑出,檐下有斗拱承托,塔顶为宝瓶状。1983年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苍南县政府拨款进行维修。

广福寺曾有异僧景南,据说能以手呼云唤雨,坐化时莲香满院,徒众在其身体上上漆立真身像顶礼膜拜。元至元年间,广福寺为兵火所毁。至民国时有名僧谛印,本村人,俗家姓黄,19岁时落发玉苍山法云寺谛闲法师门下,通诗文,善讲经说法,同情革命。解放后回广福寺住持,躬身自给,死后寺院再次倾圮。现经重修的广福寺由山门、大雄宝殿、观音阁、厢房等建筑构成四合院,其中观音阁构造精美别致。寺内有宋神宗年间打造的石缸两个,上刻“元丰辛酉”字样,沉积着浓厚的人文底蕴。

三峰村九龙岗的滑草场,可说是为人们提供新型户外休闲活动的综合旅游场所,融飞瀑和峰林于一体,站在泳池观台可观飞瀑。滑草场2002年建成,长120米,上宽86米,下宽95米,总坡度约30米,总投资630万元,其中90%来自当地村民集资。这种引自美洲的草皮柔韧性强,耐磨,滑起来如滑雪,御风而行,人喻之为“草上飞”。据说此种活动场所,整个浙江仅两家。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清代的杨府君是什么人和杨府殿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清朝康熙时期中国是不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