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灵应宫的简介(灵应宫门票价格)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灵应宫的简介的问题,以及和灵应宫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灵应宫,泰山老奶奶在人间的办公室灵应宫都有哪些神灵应宫的简介

冬日午后,晴朗,清冷,微风。前日听说灵应宫不收取门票,于是约同事去看看。


泰山作为五岳之尊是无人不晓的,泰安城取意国泰民安,城虽不大,却因泰山而闻名天下,泰安城里的灵应宫,不为世人所知,即使住在泰安城的人,也大都没有去过。

从财源街上的办公室走到灵应宫也就十几分钟,顺校场街向南到灵山大街左拐几十米路北即是。来到灵应宫门前,青砖瓦的门顿时显得高大起来,门口左右的红墙上分别横书“道炁长存”和“道法自然”。早就知道该处应是道教圣地,平时走灵山大街时无数次经过灵应宫门口,也无数次看到过这幅横书的对联。因为从没进去过,根据泰安奈河东阳西阴的说法,所以武断的认为该宫既然坐落于泰安奈河以西,里面应该是有关阴间的诸神供奉。

入正门即见门厅下面左右各供两路神仙,根据牌位可以看出左青龙右白虎的意思,东面蕴含生发,西面蕴含敛藏。走过门厅,即进入了安静。两边凌乱的毛竹,无精打采的冬青和其它叫不出名字落了叶的植物在冬天的微风里有点落寞。东西宽眼观只有几十米的样子,南北也不会超过二百米。再往里看,也就是向北四五十米远处有一堵墙,墙中间开一门,隐约发现那个门里面应该是有人的。在这个空间之内东西各有二层古建小楼一座,两座小楼小巧玲珑,每座占地也就十平方左右,高度不过五六米。根据里面的摆设得知东面是钟楼,西面是鼓楼,应契合晨钟暮鼓之意。走近看介绍,可知钟楼修复于一九四三年,鼓楼修复于二零零二年。钟鼓楼的初建年代已无从考证,不过钟楼的地基有明朝的遗迹。我和同事没敢发出一些动静,生怕惊动了这闹市中的安静。看着鼓楼一层摆满了大大小小各种材质的财神像,我轻轻地说了声:“都说请神容易送神难,这不一点也不难吗?你看这些退役了的财神都被送到这儿来集合了”。

北面那堵墙上中间的门口两边一字排开各立了五六座石碑,我和同事本打算以参究竟,走近了,结果什么也看不到,由于年代久远,碑面破败不堪,字迹无从辨认,只好作罢。对于那些残缺的半截断碑,如果没有猜错,一定是毁损于十年文化浩劫。顺青砖路面过门进入第二个进院里,迎面是一座高台,高台北面就是该道场的主建筑“元君殿”,院内还生长着要几人才能合围的古银杏树。看到元君殿才忽然大悟,原来这里供奉的也是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碧霞元君即泰山圣母,是主生之神,这就完全颠覆了我以前对这里的猜想。为给自己原来的妄念赔罪,我把口袋里仅带的三块钱放到大殿前的功德箱里,跪拜了泰山老奶奶,算是心到神知吧。

进大殿时碰到了来这里游玩的仅有的三个年轻人,听口音该是本地人,看年龄像是来祈福早生贵子的。大殿为清式土木古建,红墙绿琉璃瓦,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从殿前的说明可知始建年代无考,现建筑恢复于一九三一年。进入大殿,一副对联映入眼帘:“上德无为而有以为,下德有为而无以为”。大殿里面的正中间供奉的是泰山的诸神之神碧霞元君,左右两边分别是碧霞元君的另外两个化身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这应该与基督教中的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和佛经中所说的三十二相见如来是异曲同工吧。整个大殿只有一位小道士在安静的收拾东西,在我们参观的的时候他一直在轻轻地扫除功德箱前面从香炉里落到案几上的香灰,使我不禁联想到禅语:“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如果岱顶的碧霞祠是碧霞元君在天上的道场,那么这里就应该是她在人间的办公室,这里才更接近芸芸众生,更能体察人间的疾苦,泰山神的领袖在这里可以近距离处理人间所有的俗务。

大殿前的院子正中,建有几米高的崇台。台子几米见方,面积不及一般宿舍楼的客厅大,在台上,可以祭拜诸神,亦可附览院内风物,是古代泰安城的著名景点。崇台虽不高,站在上面依然有居高临下的感觉,面对红墙绿瓦、参天古树,有一种想入静的冲动,自然会想到道德经中最经典的句子:“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经书中描述的是常人修炼入静的至高境界,而作为主宰一方的泰山神,即使不用入定,对于在泰安上演的一切兴衰更替,一定也会悉知悉见吧。

泰山之神一定见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功勋大帝秦始皇,率文武大臣封禅泰山时,多么的声势浩大。然登至五大夫松下,突然雷电交加、风雨骤至,即便贵为天子,也被天气的突变搞得狼狈不堪。难道这是神灵对那个强大王朝的启示?可惜高傲的始皇帝不知道“焉知非祸”的道理,帝国在其后没多长时间的轰然崩塌就导致了:“秦人不暇自哀”。然后就是不断的“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以使后人复哀后人”的循环往复。

泰山之神也一定看到,宋朝那一年,朝廷在山下的岱庙摆下擂台,作为擂主的擎天柱一时无敌,久久未逢敌手,在得意忘形之际,一个纹身美少年从水泊梁山翩然而至,他乘一叶扁舟,从东平郡水泊入汶河转奈河过下河桥至上河桥,登陆后顺现在的东岳大街奔岱庙,跳上擂台,施展自己谙熟的相扑术,在高大威猛的擎天柱面前以静制动、游刃有余,只几个回合就寻了一个破绽将不可一世的擎天柱干净利落地扑下擂台,用一个漂亮的完胜给自己的泰安之行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后在朝廷诏安之时,这个号称浪子的燕小乙以一个华丽的转身与朝廷彻底决绝,挑着一担金子怀揣着君王的特赦令浪迹江湖。从此,宋朝的江湖少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浪子,谁能说这不是燕青“功遂身退、道法自然”的大智大勇。

泰山之神一定还会看到,老佛爷的那个叫安德海的小太监。一众人马招摇过市,住宿于山下泰安城洼子街,小安子当时虽违反律令却不可一世,在权利和财富不断膨胀之后,不管是多么的飞扬跋扈,还是被山东巡抚依法逮捕至济南,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留下千古骂名。多年后,从洼子街平地而出的几家大户,也充分印证了安德海在被捕之时仓皇投金银财宝于水井的事实。小安子的故事应是“富贵而骄、自遗其咎”的经典案例。

在神灵的注视下,发生在泰山脚下的故事太多太多。

站在崇台上,享受着灵应宫的安静。思考着灵应宫的圮废重建,兴衰荣辱。我竭力想看的远一些,可是院外什么也看不见,即使是没有雾霾,被高楼建筑遮挡的视线也不会走的太远,环视四周的红墙,大殿的绿瓦,院内的古树、衰草。仿佛看到的只有自己,其实我们连自己也看不见。看见自己太难了,道德经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们哪里有自知之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我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攫取多少金钱,要钻营多高的职位,要贪占多大的房子,要垂涎多豪华的汽车,我们要的太多太多,我们不知道的也太多太多,我们看不见自己的精神家园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作为浩瀚宇宙中的一介微尘,在这一刻,我真想安静下来,气定神闲、跏趺而坐。如果能打通任督二脉,悟到点什么该多好。

内祀碧霞元君等像,清咸丰年间曾将天书观“九莲菩萨”、“智上菩萨”铜像移于殿内,民国五年的火灾毁殿,铜像多有熔毁。后“九莲菩萨”与“智上菩萨”铜像被分别置于斗母宫与红门宫。

泰山灵应宫灵应宫位于泰安城西南隅,蒿里山东,系碧霞元君的下庙。南北长约150多米,东西宽约40余米,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是泰山碧霞元君上、中、下三庙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建筑群。山门南临灵山大街,单檐卷棚歇山顶,砖石结构,拱形门,面阔5.25米,进深 7米,通高6.9米。山门内东西两侧原有钟鼓楼,现仅存东侧钟楼,为单间方形两层卷棚硬山顶,边长4.6米,东西两面各开一门,木制楼板,东有石阶。

正殿建在方形石台阶上,五脊硬山顶,上覆灰陶筒瓦。五架梁八檩带前廊,5间,面阔21.5米,进深12.75米,通高6.75米。

禅房位于正殿东侧,五脊硬山顶,3间,面阔6.35米,进深4.55米,通高6.75米。

禅房前有台,高2.9米,东西长11.4米,南北宽9.6米。中开一拱形洞门,高2米,宽2.29米,过门洞可至正殿。现存建筑保留了明末清初的风格。

关于灵应宫的简介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