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王祥卧冰求鱼的故事出自哪里(王祥卧冰成语故事寓意)

荥阳的王祥墓

大家好,关于王祥卧冰求鱼的故事出自哪里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王祥卧冰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王祥卧冰求鱼的故事出自哪里‘王祥卧冰’什么意思王祥卧冰的地方在哪历史上真有这个事情吗

王祥,晋朝琅琊(今山东临沂)人,性至孝。其母早亡,继母朱氏,生子王览。朱氏偏爱亲生儿子,常令王祥干重活、吃糙饭。但王祥对父母孝敬,从不懈怠。

古筝弦动诵人生

父母生病,王祥衣不解带,日夜照顾,汤药必先尝后进。继母要吃鲜鱼,天寒地冻,无处购买。王祥冒着凛冽寒风,在河上脱衣卧冰,冰被暖化了,冰下竟跃出两条鲤鱼,他高兴地拿回家孝敬继母。

这件事,深深地感动了继母。继母死后,王祥悲痛,依礼安葬。王祥对其弟王览,十分爱护,王览对兄长特别尊敬,兄友弟恭,远近闻名,时人把他们的居处称作“孝悌里”。临沂“孝悌里”犹存。

扩展资料:

“卧冰求鲤”中的主人公介绍:

王祥(184年-268年),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

王祥于东汉末隐居二十年,在曹魏,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等职,封爵睢陵侯。西晋建立,拜太保,进封睢陵公。

泰始四年(268年)去世,年八十五,谥号“元”。有《训子孙遗令》一文传世。

王祥侍奉后母极孝,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有“孝圣”之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卧冰求鲤

王祥卧冰求鱼以奉母。比喻子女孝顺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核心规范之一,也是中国人赖以自豪的传统美德。从春秋时期的子路百里负米、汉朝董永的卖身葬父、晋朝王祥的卧冰求鲤,许多孝敬父母的佳话,流传甚广,影响深远,感人至深。

王祥卧冰求鱼最早出自干宝的《搜神记》,讲述晋人王祥冬天为继母在冰上捕鱼的事情,被后世奉为孝道经典故事。《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作者是东晋的史学家干宝。原本已散,今本系后人缀辑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个。

全文(节选)如下:

王祥字休征,琅邪人。性至孝。早丧亲,继母朱氏不慈,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每使扫除牛下。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母又思黄雀炙,复有黄雀数十入其幕,复以供母。乡里惊叹,以为孝感所致焉。

译文如下: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

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

扩展资料:

在《二十四孝》中有一个主题反复渲染,便是感应,孝子的孝行会感动天地万物,并且得到好的回报。

这则故事亦是如此,《卧冰求鲤》的故事再次为孝的感应提供了又一个例证。当然,这些感应的故事大多经过了加工、放大,故不必当真,但是从中可以抽取出一种核心的、合理的智慧,那就是侍奉亲人要顺从、宽容、忍耐,哪怕在刁难、刻薄之下,也能用自己真诚的孝行来化而解之。

王祥(184-268),字休征,琅琊临沂人,西晋大臣。王祥因孝名和功绩被加官晋爵,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寿终八十四岁,其孝名为历代所传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卧冰求鲤

琅琊郡临沂县(今山东临沂),历史上有记录,真的。

典故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解。

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条鲤鱼,王祥喜极,捉住鲤鱼回家供奉继母。

继母又想吃烤黄雀,但是黄雀很难抓,在王祥担心之时,忽然有数十只黄雀飞进他捕鸟的网中,他大喜,旋即又用来供奉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mu4)。

性格特征

王祥作为二十四孝之一,最为人称颂的是他的孝道。王祥生母早死,继母朱氏则对他不好,更常向王祥父亲王融中伤王祥令他失宠;但即使是被命令清理牛粪,他仍显得很恭敬,而父母生病时更衣不解带地照顾和调制汤药。

而丹柰树结果时,继母要求王祥守护果子,而王祥每到风雨来临时,都会抱着树大哭,怕果子会被吹下来。王祥这样供养继母三十多年,到继母死时,王祥更在居丧期间伤心得十分憔瘁,要用木杖才能站起。可见他的孝道,毫不计较继母如何苛待他。

王祥受到时人尊敬,主因都是其德行高尚。朝拜刚升任晋王的司马昭时,荀𫖮对司马昭行拜礼,而王祥则只是长揖,因他认为虽然司马昭是尊贵的晋王、相国,但自己也是魏国三公之一,阶级其实相差不远,不可以动辄拜人,这会损害魏国的威望,亦有损晋王之德。

而王祥死时,吊唁的不是朝中官员就是亲戚和旧官员,没有一个闲杂人等,连族孙王戎都叹说:“太保可谓清达矣!”

扩展资料:

生平

东汉末年战乱不断,王祥带着继母朱氏和异母弟王览到庐江避乱,并在该地隐居二十多年,不应州郡任命。后来,曹魏徐州刺史吕虔征任王祥为别驾,王祥起初坚持不接受任命,但弟弟王览劝他应命,更为他准备牛车,王祥于是答应,吕虔亦将徐州的民事事务交给他处理。

当时盗贼充斥在州境内,王祥鼓励兵士,频频派兵讨伐盗贼,最终使州内安定,亦便利了政策和教化的推行。当地的人都称颂王祥。

王祥后来举茂才,任温县县令,后迁任大司农。正元元年(254年),高贵乡公曹髦即位,因参与司马师废立的计划而获封关内侯,官拜光禄勋,后转司隶校尉。

次年,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在寿春叛乱,王祥随司马师讨伐。战后增食邑四百户,封万岁亭侯,迁任太常。及后魏帝曹髦入读太学,王祥被任命为三老,作为皇帝的老师,教导皇帝为君之道。

甘露四年(259年),曹髦试图推翻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但被贾充指示成济刺杀,朝臣为皇帝举哀,王祥因而涕泪皆流,号哭着说“老臣无状”,令众人面有惭色。

景元元年十二月甲午日(261年2月2日)[2],升任司空,景元五年三月丁丑日(264年4月30日)转任太尉,加侍中。同年,司马昭复建五等爵,王祥封睢陵侯,食邑一千六百户。

次年,晋王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王祥作太保,进封睢陵公,加置七官之职。王祥与何曾和郑冲等人因为年老,很少再上朝朝见,司马炎于是派侍中任恺询问他们对政策的意见。王祥多次要求辞官退休,但都被拒绝;

御史中丞侯史光因王祥长期因病缺席朝议,要求将他罢免,但司马炎称他仍然倚重和欣赏他,而且他亦多次乞求退休,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不应有这个议题。其后王祥再次要求退休,司马炎于是下令王祥在府第中留职和俸禄,又赐多项物品和任命长子王肇为给事中。

泰始四年四月戊戌日(268年4月30日),王祥逝世,享年八十五岁。翌年谥为睢陵元公。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卧冰求鲤

关于本次王祥卧冰求鱼的故事出自哪里和王祥卧冰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鲤鱼的名义,挑起 国鱼 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