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秦桧遗臭万年长跪不起,他的孙子却流芳百世,受人尊敬,是谁呢(秦桧的遗嘱是真的吗)

一个名垂青史,一个遗臭万年,居然没想到他们是一家人

其实秦桧遗臭万年长跪不起,他的孙子却流芳百世,受人尊敬,是谁呢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长跪不起,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秦桧遗臭万年长跪不起,他的孙子却流芳百世,受人尊敬,是谁呢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长跪不起会有什么副作用秦桧遗臭万年长跪不起,他的孙子却流芳百世,受人尊敬,是谁呢1976年皮定均追悼会上,一人在遗像前长跪不起,大喊:我来晚了

很多人会选择跪膝法来调理腿脚,说这种调理的方法比较有效果,而且也不会那么辛苦,跪不但可以静心,而且还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等好处很多人会选择跪膝法来调理腿脚,说这种调理的方法比较有效果,而且也不会那么辛苦,跪不但可以静心,而且还可以达到修身养性等好处长时间的跪地对膝盖的损害特别大,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导致骨关节炎,也容易因为跪地影响下肢循环而出现脚麻等症状。

祖孙两人,一个卖国求荣一个为国捐躯,卖国者遗臭万年至今还跪着

意见建议: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儿童、骨质疏松、下肢静脉回流不畅、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糖尿病的中老年患者以及膝盖有损伤的人员都不适合跪膝法。

也许是受到我们流传了千年的文化影响,许多人在处理事情上多少会从沾亲带故的角度思考。假如自己的祖辈是英雄倒是幸运了,但是如果有一位羞于见人坏事做尽的长辈,那么自己再有才艺也很难有机会出头。可是历史上就是有一个人能打破这个惯例,他的爷爷是让人厌恶的奸臣,至今他的祖父母都仍旧长跪在地,可是他却可以受人赞扬流芳百世。

想必说到长跪不起,很多人都能猜到了,那个人就是历史上出名的秦桧。说他出名不是褒义,因为他实在是让非常多的百姓痛恨,甚至发明了根据他名字来命名的早餐泄愤。可他最初的时候,并不是这样一个奸佞之人。出生在南京一个县令小家庭的秦桧,受制于家境影响,做一个乡村老师。不过那时还年少,心中装满志气的他并不满足于这样小小的职位,但要求也不高,只希望有几亩自己的地。之所以说他初时并不奸佞,完全是因为下面这一件事。

当时金人已经打到了自家门口,皇朝面临着危机与敌人谈判,很多人都开始害怕。秦桧却没有像他们那样畏惧,依旧坚持上书支持抵御措施、甚至当朝已经有七成的大臣赞同割地,秦桧只是那少数的强硬倔强的官员。不仅如此,他还列出了四条可行的措施,尽可能地减少了宋朝的损失。且不说后来他与这少数人的坚持是否被采纳,单说秦桧此次的表现足以让很多人称赞,假如他一直是这样就不会遭到唾骂了。

可是他的初心并没有与他上升的地位一样一直跟随秦桧,在后来的一次被俘事件中,竟是把最珍贵的气节丢掉了。当时国家的君王和许多大臣包括他都被金人虏走,也不知道经历了什么,在后来居然和金人达成协议。不仅回来的途中油嘴滑舌欺骗人,在宋朝继任的时候暗害了不少忠良名将。我们所知道的其一位忠烈之士就是秦桧害死的,那个人也很出名,他叫做岳飞。虽然这些人的惨死与昏庸的统治者也有些关系,只是造成这场战事失败的主要人物,秦桧更让人记恨。

有这样一位祖父可想而知过得多艰难,秦钜在社会中很难立足,也受尽排挤。在很多年以后,君王仍旧因为金人时不时的骚扰感到烦忧不已。在金撕毁了和平的议书后,准备了充足的兵力向中原开战。正当火烧眉毛,宋宁宗满脸愁容苦于没人可用之时,赵放举荐了一个人让朝臣脸色巨变,这个人就是秦钜。当然,许多人都站出来反对给秦钜领兵,但是在赵放的坚持下,出于对这位跟随多年的老将军的信任,宋宁宗竟是大手一挥任用了秦钜。

许多人都非常不看好这个年轻人,甚至在秦钜赴任的时候,一家子都被百姓指点。他顶着巨大压力,不仅要面对那些感到不服气的士兵,还要应对找茬的人。后来金的主上打听到了秦钜守要塞的事情,派人夜访秦钜,想要让他走前人老路。这位刚强的人不同他的祖父那般在环境中迷失初心,严厉地把那人喝跑了。当秦钜在任上逐渐稳定,开始筹谋行军,出兵的金已经气势汹汹地来到城前。

但是面临着兵力悬殊的窘境,即便这位将军极力地把指挥做到最好,带动大家的气势,城门依旧被击溃。虽然他已经在此前派人回长安向朝廷求助,可是已经太晚。作为带头将领,秦钜面前有着说不完的敌人,可他丝毫不畏惧。当他伤痕累累,几乎举不起武器时,手下不忍想让他带着少部分人突围。要抛下百姓回去请援兵再战其实也未尝不可,但是秦钜却倔强地想要和这个城市共存亡。后来感到自己气数已尽,因为不想被俘,他决绝地冲向烈火中。

这个与自己祖父完全不一样的人就这样选择为国牺牲了,仅仅只有三十六岁。他所带的知府及其一家也如同他一般刚烈,家主选择自刎,儿子在战中死去,家眷投河。虽然战败,但是传到宋宁宗和群臣耳中无不觉得震撼,也改变了他们对秦氏的偏见。秦钜所上任州的人为纪念他,在各地都立了专门的庙。同时,宋宁宗也感受到了这位青年的忠心,为他的庙赐了两个字,褒忠。

世事无常,真的让人没想到的一个这样刚强倔强的将军,居然会有一个狡猾阴险的祖父。正如赵放反驳群臣的偏见那样,看人只看到他双祖父母的奸佞。虽然一个人的性格也会受到血缘影响,但毕竟在不同环境下这个影响其实也是可以消除的,秦钜不久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1955年人民解放军首次评定军衔,当时担任福建军区副司令员的皮定均按照资历应该被评为少将。但当毛主席在审阅上报名单的时候,却破格批示:“皮有功,少晋中。”

就这样,皮定均被授予忠君爱国军衔,这既是毛主席对皮定均在中原突围中战功卓著的极大褒奖,也是对他南征北战、屡建战功的充分肯定。

抗日战争胜利后,皮定均担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第1旅的旅长,该旅以打恶仗和营长著称,因此也被大家称为“皮旅”。

1946年6月,蒋介石集结30万兵力将中原军区部队6万人围困在一处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蒋介石决定在7月1日发起总攻,并在48小时内一举歼灭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

在如此危急的关头,毛主席下令:“用最快的速度突围,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于是中原军区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决定在6月26日晚分成南北两路向西突围。

王树声等人率领第一纵队;李先念和王震等人则率领第二纵队,他们抢在敌人发动总攻之前冲过平汉线,并向西进行战略转移。与此同时中原军区决定让皮旅向东行动,给敌军造成主力部队向东前进的假象,从而掩护主力部队向西突围。

6月24日下午,王树声向皮定均下达命令:

王树声顿了顿继续说:“皮旅的几位领导干部等会每人准备一套便装,关键时刻可以换装。”王树声十分清楚以7000人掩护5万多人的任务有多么危险,所以他这句话一出,皮定均等人脸色突变。

皮定均心知肚明,为了中原部队突围大局,“丢卒保车”是无奈之举,但“保车的同时能不能不丢卒”呢?因此皮定均在接受任务后,一面思考如何部署部队出击,一面思考完成任务后,部队的生存问题,如何才能创造奇迹。

当晚,皮定均命令部队向东、东南和东北方向假装做出行动的准备,前沿部队则继续加固工事,给敌人一种防御的阵势;同时还抽调出一批部队,趁着黑夜向西悄悄移动,第二天又大摇大摆地向东前进,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准备突围的假象。

而皮定均这一举动也成为误导敌军,令他们认为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正向东突围,随后敌军一直在东线加强戒备。

直到26日,敌军终于发现中原军区的主力部队正朝西快速移动,他们这才反应过来自己上当了。于是气急败坏的敌军分别从东、南、北三个方向向皮旅发起猛烈的进攻。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皮定均并不害怕,而是冷静地指挥部队迎战。这天下午,皮旅收到了一则令人激动的电报:“主力部队已经全部越过平汉线!”这一电报也意味着皮旅顺利完成组织交代下来的任务,那么皮旅下一步该怎么办呢

中原军区原本想了三个方案:一是向西追军力部队;二是在原地打游击战;三是向东突围,前往苏皖解放区。

皮定均经过研究最终决定向东突围,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26日晚,皮定均利用狂风暴雨,命令部队快速撤出阵地。为了迷惑敌人,不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向,皮旅先是向西追随主力10多公里,然后悄悄返回,向东进发。

次日上午,十几万的敌军向西紧追,此时此刻藏在树林里的皮旅6000多名指战员都能感到地面在震动。就这样,皮旅的战士们在树林里躲避了一天一夜。

由于电台和中原军区失去联系,于是皮定均直接和延安总部取得联系,电波传来毛主席的指示,而且重复了很多遍:“快走!快走!”

28日凌晨,皮旅6000多人快速向东插到敌人后方;7月3日晚,皮旅抵达大别山腹地吴家店附近。

7月10日皮旅遭到敌军的阻击,前有堵敌,后有追兵,皮定均当即命令1团假装进攻,2团迂回到敌人的侧后方进行强攻,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成功歼灭敌军200余人,打开前进的道路,并于当晚抵达大别山磨子潭。

敌48军一部早就在磨子潭构筑工事,大部队在半夜就可抵达。皮定均得知后当即下令:“在敌军大部队赶来之前,我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从磨子潭东渡淠河。”

3团1营过河占领岸边的制高点,3团的战士们全部过河。由于突然涨水,工兵排三次架桥都未成功,如果继续架桥的话,难免会被敌军追上。

于是皮定均下令战士们下水过河,凌晨1点多,正当大家在紧张渡河的时候,敌军占领了磨子潭正面的大山,用密集的火力对我军进行扫射。率先抵达河东的部队当即和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压制敌军的火力,这才掩护后续部队过河。

皮旅的战士们全部过河后,迅速向东南挺进。侦查员报告:“敌48军主力正从桐城向我军开来。”皮定均听后决定改变前进方向,从东南方改为北方。

7月12日袭占大别山的毛坦厂,敌军正调集3个师和10多个保安团,在皖中平原设置几道封锁线堵击皮旅。

7月19日,皮旅来到津浦铁路,此时敌人早已在津浦铁路沿线的车站部署了大量兵力堵截。皮定均下令折向东南,在石门山附近冲过津浦铁路。

7月20日凌晨,当1团通过的时候,敌军一列装甲火车突然出现截击,并将1团分成两段。在如此危急的时刻,皮定均命令3团控制住东侧的有利地形,并阻击敌装甲列车,2团则以轻重机枪增援。

1团的战士们一边打一边进,最终经过将近3个小时的激战,终于冲过津浦线。皮旅来到明光、三界东北的时候,刚好和赶来迎接的淮南军区嘉山支队胜利会师。

自中原突围以来,皮旅孤军奋战,辗转24个昼夜,历经大大小小23次战斗,最终胜利抵达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原突围的奇迹。

不久后皮旅被编入华中军区第13旅,开始了新的征程。

1947年1月,皮定均担任华东野战军第6纵队的副司令员、第三野战军24军的副军长等职务,还参与了孟良崮、莱芜等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

1952年9月11日,皮定均率领志愿军24军入朝作战,就是在抗美援朝期间,皮定均欣赏并提拔了一位战士——张桃芳。

大家都知道上甘岭战役是中美交战最激烈的战役之一,这场空前惨烈的战役整整持续了43个昼夜,最终我军获得胜利。

1952年,24军的战士们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秘密来到上甘岭阵地。当时敌军仗着他们的“制空权”和火力优势,无视朝鲜人民军和志愿军的存在,竟然在他们的阵地上大摇大摆,装模作样地做体操。

皮定均得知这件事后顿时火冒三丈:“打雷劈了山神庙,牛鬼蛇神都出来作怪了!决不能让他们这么嚣张,我们要将他们打下去!”

进入上甘岭阵地的第18天,张桃芳第一次上阻击台,满腔的仇恨和冲动在他的心里翻涌。但非常可惜的是张桃芳刚一开火就将一梭子子弹给打空了,结果一个敌人也没有打中。

这次的不顺利令张桃芳看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于是他更加刻苦训练,而他的射击本领也很快得到提高,不久就被批准加入狙击组。张桃芳使用的是苏制1944式步骑枪,接下来的狙击,他就打破了自己的记录。

经过统计,张桃芳击发9次,射杀敌军7人,成绩超过了所有老狙击手。到2月底,张桃芳用22天的时间247发子弹,打死了71个敌人,成为全连一号狙击手。

不久后作战处的肖参谋将这件事汇报给皮定均,皮定均听后高兴地说:“是吗?这可是个好消息啊,你马上去找到这名战士,我要亲眼看看他是如何消灭敌人的!”

皮定均不是一个轻易相信传言、办事极其认真的人,他大事从不马虎,小事却抠得很仔细。皮定均抬头望了眼天空,叫住刚要离开的肖参谋,说:“你回来,我还有件事要交代你去办。”

肖参谋一时摸不着头脑,疑惑地问:“军长,您还有什么任务没有交代?”

皮定均没有说话,而是转身从睡觉的铺板下方拿出一双崭新的皮靴递给肖参谋,并说:

肖参谋不肯接过皮靴,他说:“军长,这双皮靴可是志愿军总部特意发给军首长的,咱们军一共就两三双,您这双给了他,您穿什么?”

皮定均沉默了一会,感慨地说:“一个战士抱着枪在冰天雪地里打狙击,他们更需要这双皮靴。这皮靴军首长能穿,战士也能穿,没有战士,哪来的军首长?好了不要啰嗦了,快去吧!”

张桃芳的实力毕竟摆在那里,因此他也获得了皮定均那双皮靴的奖励。不过张桃芳获得皮靴后不舍得穿,而是放在身边保存。张桃芳说:“我这样做不是因为节俭,也不是不怕冻伤了脚,而是将皮靴当成珍贵的纪念品,这样才能激励我继续杀敌报国!”

部队转入夏季反攻战役后,皮定均来到张桃芳所在的8连视察,这次他是有备而来的,他想亲眼看看“神枪手”张桃芳。此时的张桃芳已经被提拔为排长,还带出了一帮神枪手。

皮定均和肖参谋来到连队找到了张桃芳,他当场就要对张桃芳的射击技术进行考验,但非常不巧的是敌军的阵地离得很远,那么该打什么来证明自己的技术呢?

就在这个时候肖参谋看到天空中飞过一群麻雀,便说:“军长,那就让张桃芳同志打麻雀和小鸟吧。”

皮定均点点头说:“也行,不过这可比消灭敌人还要困难呢。”

张桃芳听了皮定均的话,毫不犹豫地来到一片草丛中隐蔽起来。大概一刻钟后,只听几声枪响,紧接着几只麻雀和小鸟从空中掉了下来。

肖参谋连忙跑过去查看,兴奋地报告:“报告军长,张桃芳用6发子弹打下4只麻雀,1只小鸟!”皮定均对张桃芳说:“张桃芳,来来,让我看看你用的是什么枪。”

张桃芳将缠满布条的枪递给皮定均,皮定均左看右看,也没发现什么新奇的地方,不管怎么看都是一支普通的苏制骑步枪。皮定均说:“不管怎么看,还是很普通嘛。不过我这次也没白带枪来,肖参谋,将吉普车上的那支步枪拿过来奖给他。”

皮定均口中的枪是“莫辛纳甘”枪,这种枪比普通步枪还要厉害,精准度自然也更高一些。这是国家慰问团送到朝鲜战场的特殊礼物,每个军只有一支。

张桃芳得到这支枪很是高兴,回到连队后马上到一处偏僻的地方开始试枪,四五百米的距离,基本上是指哪打哪,百发百中!

后来我军提早得到了美军三师准备撤退的消息,张桃芳当即带领冷枪排早早地埋伏在一处山坡上。只要敌人开始行动,冷枪排就开始扫射,一时间就撂倒了10几个敌人。

由于冷枪排的战士们隐蔽得非常好,敌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子弹是从哪里飞来的。但只要他们一动,必定是一阵冷枪,这也将敌军给打火了。

敌军顾不上炮火掩护,也不讲究什么战法和战术,直接出动一个连的兵力包抄过来。不过由于我军早有准备,出动一个营的机动兵力实行反包抄,于是我军取得最终的胜利。

皮定均对部队有才能、有特长的人一直都是牢牢记在心中的,他总是将人才当成好苗子来培养。

1953年共青团中央在北京召开会议,24军得到了一个名额,可以代表24军的战士们参加。

大家要知道这个名额可是非常珍贵的,是一次学习的机会,皮定均没有一丝犹豫地对72师师长康林说:“这个名额就给你们师214团的张桃芳,这个年轻人是很不错的,是块好苗子,将来的发展想必也会不错的!”

张桃芳临去北京前,皮定均找到他,想要和他谈一谈。张桃芳接到这一通知也是有些紧张的,因为他不知道军长要找自己谈什么。谈思想?到了北京要谦虚、谨慎,说话做事不能给24军丢脸,还是问我消灭了多少敌人?

张桃芳觉得肯定是这样的,于是在去皮定均住处前,他从床底取出当年那双皮靴。自从皮定均奖励给张桃芳“莫辛纳甘”步枪后,每当他打倒一个敌人,就会将弹壳装进皮靴中,现在靴子内已经积攒了不少的弹壳。

当张桃芳来到皮定均的住处时,皮定均正在看地图,他一转身就看到拿着皮靴的张桃芳,十分疑惑地问:“你将它背来干什么?”

张桃芳回答道:“军长,我想您比我更需要它!”张桃芳刚说完就将皮靴放在桌子上,而靴子内的弹壳也发出一丝声响。

皮定均有些好奇的问:“这里面是什么?”“子弹壳。”

“你装子弹壳干什么?”还没等张桃芳解释,肖参谋就将他的想法向皮定均做了解释。

皮定均恍然大悟的说:“那你这皮靴里面有多少弹壳了?”“211颗!”

皮定均想了想,说:“你打死了211个敌人是很不错的,但你要去北京开会了,需要带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数字去向党中央汇报。这样吧,你给我打死214个敌人,刚好是你们团的番号,怎么样?”

张桃芳激动地说:“好!我一定不会辜负军长对我的期望!”

不久后张桃芳就代表24军前往北京开会,当他从北京回来后,上级又挑选优秀干部到军官学校深造,于是他又被皮定均推荐,成为其中的一员。

皮定均一直没有忘记以张桃芳为骨干办射击教导队的事情,但让他去军校学习,这对干部的一生来说是个重大的转折点,前途也会更加开阔。尽管皮定均内心有很多不舍,但他还是推荐了张桃芳。

最遗憾的是,当张桃芳离开部队的时候,皮定均刚还外出开会,因此他们没能肩上最后一面。

尽管皮定均和张桃芳不在一个地方工作,但他对张桃芳的关心还是只增不减的。

某天皮定均在家里观看1964年全军大比武纪录片的时候,他突然发现毛主席和罗瑞卿正在接见一个特等射手,身边还站着一位教官,这位教官站在靶场上大声介绍特等射手:“他用40秒钟,40发子弹,在100米的距离上,打中40个半的靶身!”

皮定均一下就认出这位教官就是张桃芳,他十分激动地对家人说:“快看快看,这个教官就是张桃芳,他是我们24军出来的人呢!果然前途一片光明啊!”

皮定均担任兰州军区司令员期间,张桃芳已经是某部师职干部了,他念念不忘皮定均对自己的知遇之恩,几次想要去拜访老首长。但非常可惜的是当时部队战备紧张,皮定均又忙于大西北的战备检查,常常在边境线上奔波,就这样两人没能见面。

1976年7月7日早上,皮定均带着工作人员乘坐汽车离开福州军区司令部,准备乘坐飞机飞往闽南的漳州。上午10点多钟,飞机降落在漳州机场,皮定均一行人下机稍作休息,同时等待机场办理放行手续。

这天漳州附近的天气不是很理想,前方航线的层云底高只有400米。但皮定均等人乘坐的飞机性能比较好,而且按照规定的层云底高只要300米,也具备了飞行的条件,所以经过反复商量和研究后,漳州机场决定放飞。

飞机起飞后,以每小时240公里的速度正常飞行,然而20分钟后,地面和飞机的无线电联络突然中断了。机场调度员有了不好的预感,他紧握话筒不停地呼喊,但不管他怎么喊,对方也没有任何回应……

部队和地方上的有关部门知道后立即派出人员进行寻找,最终在海拔580米的灶山的480米处,找到了飞机的残骸。飞机上13人全部遇难,其中包括皮定均以及他的长子皮国宏。

这位老兵一边磕头,一边号啕痛哭道:“老军长,您的兵,狙击手——张桃芳来看您了!您找了我这么久,我也找了您这么久,没想到我们还没能见上一面就阴阳两隔了,老军长……”

没错,这位嚎啕大哭,在皮定均遗像前长跪不起的老兵就是张桃芳,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老军长就这样走了,而他没能在皮定均生前拜访对方,也成为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2007年10月29日,张桃芳逝世,享年77岁。虽然皮军长和神枪手的故事结束了,但我们将永远铭记他们!

关于秦桧遗臭万年长跪不起,他的孙子却流芳百世,受人尊敬,是谁呢,长跪不起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同样是爷孙两人秀书法,一对流芳百世,一对恐要遗臭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