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究竟项羽和刘邦谁人品好一些,谢谢

在鸿门宴上,项羽为什么采取无所作为的态度,放走了刘邦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究竟项羽和刘邦谁人品好一些,谢谢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楚楚人品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说要找一个,人品好的男人李商隐真的人品很差吗究竟项羽和刘邦谁人品好一些,谢谢

看到一句话说:

鸿门宴前后项羽与刘邦的政治暗斗,这才是项羽不杀刘邦的真正原因

女人年轻的时候,想嫁给爱情,年纪稍微大一点时,希望能和一个有钱人结婚,后来成熟了才知道,自己要嫁的是人品,是责任,是担当。

的确,爱情这东西太过于缥缈,很容易就会变淡,就会变质,而金钱这东西,男人就算自己有再多,那始终也还是他的,唯有一个男人人品不错,他才能始终都懂得好好对你。

因为一个人品好的男人,他有着自己的做人准则,在感情里,他从来都不会轻易选择一个人,而一旦选择了,他就会懂得好好负责,不会做出一些太过于伤害对方的行为。

找对象,就要找人品好的,一个男人究竟人品好不好,他的行为,会清清楚楚地告诉你。

对感情专一,对前任比较善意。

最近的张铭恩事件,他对胡冰卿告白,还教胡冰卿如何去对付自己的前任徐璐。此消息一经曝出,很多人都在说张铭恩这人不行,说他不该这样对他的前任。

事实上,一个人品好的男人,他不仅不会对感情儿戏,总是经常有着很多的异性好友,他更是不会在分手后,还各种去说前任的坏话,去打扰前任的生活,去要前任不好过。

一个对前任狠心的男人,你最好就别太相信他会对你好。在爱着你的那一段时间,他或许会显得挺友好的,但是一旦分手了,他又何尝不会像对前任那么不好那样,同样也对你很差。

在感情中,但凡你发现一个男人,总有着很多暧昧对象,经常数落着前任,别对他抱有任何希望,赶紧离开他,他现在是怎么对前任的,以后就只会怎么对你。

真正人品好的男人,不管和前任在一起时,彼此之间都发生了些什么,一旦分手了,他都不会再总是去说前任的不是,只会直接翻篇,然后钟情于你,和你好好开始。

他来往的朋友,大都比较靠谱。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时候,了解一个男人,可以看他所处的圈子。

如果他来往的人,都是些游手好闲,有着各种恶习的,那么你不用指望他有多么靠谱,更多的时候,他可能也跟他们一样,并没有什么追求,你根本就指望不上。

若是他身边的人,有着正经的工作,为人很上进,兴趣爱好也很健康,对感情也比较忠诚,很忠于自己的感情和家庭,这个男人必然也并不会太差。

不是一路人,很难成为朋友,他们之间的友情更是很难延续。朋友都很不错的男人,他能和他们成为朋友,这本身也就已经说明了,他自己其实也是个不错的人。

这样的男人,和他交往的时候,你不必有太多的顾虑,可以放心去爱,他是值得信赖,也是会懂得好好珍惜你们之间的感情的。

比较有责任心,做人言而有信。

在和你的相处中,如果一个男人遇到事情时,经常选择逃避,一副很没有担当的样子,跟你说过的话,也只是说完就完了,从来都并不落实,别期待了,他不是一个多好的选择。

没有责任心,总是食言的男人,他此刻就经常各种靠不住,以后也只会是一点都靠不住。

而一个人品好的男人,他或许不会对你说很多的甜言蜜语,但是他却会把对你说过的话,全部都记在心里,然后在以后的日子里,基本上全部都会落到实处。

比起总是跟你说一些好听的,他只会默默地用实际行动关心着你,比如在你饿了时默默地为你准备吃的,在你难受时在你身边照顾着你,在你遇到事情时挡在你的前面。

他给你的感觉,从来都不会是不敢期待,而是很踏实,很放心,只要有他在,你仿佛什么都可以不必害怕。

男人找另一半,娶妻当娶贤,女人找另一半,一定要找一个人品好的。

他可以不必多有钱,不必多有才,不必有多帅,但是他必须要真心,有责任心,品性不错。

一个人品好的男人,他会懂得对你专一,始终不会做出一些太过分的行为,在外他会能够努力奋斗,成绩一番天地,在家他会懂得弯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选择一个人品好的另一半,即使这一生,你们的物质条件并不会多么优越,但是他却也会尽自己所能,去宠爱着你,去给你他力所能及的一切。

他会是你很好的依靠,会给你一段不错的感情和人生。

《旧唐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意思是李商隐忘恩负义,品行恶劣。说这段话的人是令狐陶,他的父亲就是有大恩于李商隐的令狐楚。令狐陶的这段话中,透着对李商隐深深的憎恶。那令狐陶为什么这么恨李商隐呢?这还要从李商隐的身世说起。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有“凌云诗才”之称。他的诗构思奇丽,文字优美,他的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尤其令人动容,被后世广为传诵,但他也有许多诗写得隐晦迷离,还多以无题为名,让人难以理解。

李商隐身世凄苦,一生际遇不济,在感情和仕途上都屡受挫折,最终英年早逝。

李商隐自称其家族有皇室血统,却一直不被承认。他的父亲李嗣只是一个县令,为官廉洁,家中清贫。李商隐自幼聪颖,“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然而李商隐九岁时,父亲就去世了。身为长子,父亲去世后,家中的生活重担就无情地压到了这个孩子的身上。从此李商隐就开始了“佣书贩舂”的生活,就是以给人抄书和舂米为家里赚取生活费,养活生病的母亲和襁褓中的弟妹。但是他没有被艰苦的生活压垮,反而利用抄书的机会练出了一手漂亮的书法。李商隐的堂叔是个饱学之士,在他的指导下,李商隐勤奋学习,不几年就有了丰富扎实的学养。

唐朝皇室奉道家始祖老子李耳为祖先,因此崇奉道教,曾在科举中专设“道科”。李商隐十六岁那年,为了改善家境,决定应考“道科”求取功名。为此他特地上玉阳山学道,在那里,他遇到了生命中第一个女人宋华阳。因为崇信道教,唐朝皇室成员都热衷修道,杨贵妃就有“太真”的道号。宋华阳就是一个在山上修道的公主侍女,李商隐与她谈诗论画,一见倾心。然而,宋华阳毕竟是公主的侍女,李商隐又是个穷书生,道教的清规戒律也不允许他们在一起,正当他们如漆似胶时,却不得不分离。李商隐为此写下了《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当然,那首《无题》中的这两句才真正反映了这段感情的铭心刻骨: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李商隐下山后,就去了当时的一线都市洛阳谋发展。在洛阳,李商隐显现了他的绝世才情,写下了《才论》、《圣论》两篇文章,震动了洛阳文坛。文坛领袖白居易看到这两篇文章后,拍案叫好,夸李商隐是文曲星下凡,甚至说:“我死之后,来世能做李商隐的儿子就知足了!”后来李商隐果然把第一个儿子取名“白老”,却是个傻子,这时白居易已经去世,他要是知道自己转世做了个傻子,不知该做何想。

在白居易推荐下,李商隐去拜谒了当时的政要令狐楚。令狐楚不但身居高位,还是唐朝骈文第一大家。

令狐楚见到李商隐之后,对这个年轻人极为欢喜,简直如获至宝。他聘请李商隐当他的幕僚,还对他着力培养,让他和自己的儿子令狐陶一起读书。

李商隐原来受堂叔的影响,喜好古文,轻视骈文。令狐楚就劝他说,古文虽好,但毕竟还不是主流,如若你想在科举乃至仕途上有所作为的话,还得重视骈文,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教你。从此,李商隐便跟令狐楚悉心研修骈文。

李商隐天资聪慧,骈文上手奇快,没多久,李商隐的骈文水平已经和令狐楚不相上下了,令狐楚倍感欣慰,觉得孺子可教。从此令狐楚几乎走到哪就把李商隐带到哪,逢人便讲李商隐的大才。史料记载,令狐楚听到有人夸奖李商隐,就会欣喜若狂,若是有人诋毁李商隐令,狐楚就会大发雷霆。令狐楚对李商隐已经到了偏爱的程度,他对李商隐的关心甚至超过了对儿子令狐陶的关心。令狐楚临终之前留下两个遗愿,一是给皇帝上的谢恩表一定要让李商隐写,二是墓志铭一定要让李商隐写,可见他真是把李商隐当儿子了。

虽然得到了令狐楚的青睐,可是李商隐的仕途却并不顺畅,他一连参加四次科考,都没有考中进士,而学问不如他的令狐陶却早就考上了。郁闷之中,他给令狐陶写了一封信,说到:“尔来足下仕益达,仆固不动”,失落之情溢于言表。

令狐陶接信后,四处奔走,上下呼吁,终于,李商隐在第五次考试中得了进士。正当李商隐高兴地期待着美好前程时,却传来了噩耗,自己的大恩人令狐楚病危,希望能看李商隐最后一眼,当李商隐匆忙赶到后,令狐楚才含笑而去。

令狐楚的去世令李商隐失去了依靠,在晚唐那种黑暗社会里,没有人提携是难以进步的。料理完令狐楚的丧事后,李商隐去参加  博学鸿词科考试,果然没有入选,他对仕途也失去了信心。可是一段感情却不期而至,可谓官场失意,情场得意。

在表哥李让山家里,李商隐遇上了一位对他万分仰慕的柳枝姑娘,面对楚楚动人的柳枝姑娘,他动心了,与姑娘约好了幽会的日期。然而佳期来临之日,他却因事无法脱身,负约了。等他事毕急忙赶去时,姑娘已经离去,此后他再也没有见过柳枝。

第二年冬,李让山突然顶着漫天大雪赶来,告诉他柳枝已经被豪门娶为小妾了。李商隐闻讯懊悔自责不已,一连写下五首《柳枝》诗,只是已经于事无补,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李郎是路人。正如他诗中所写“柳枝井上蟠,莲叶浦中干。锦鳞与绣羽,水陆有伤残。”

由于得不到官职,就没有薪水,可是家中却有老母姊妹要养,于是他去做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幕僚。王茂元很欣赏他的才华,就将自己的漂亮女儿嫁给了他。这样李商隐的生活就有了转机,命运之门似乎又为他打开了。然而,福兮祸所伏,他所踏进的那扇门里也潜伏着危机。

当时,牛李党争如火如荼,朝中官员都要站队,谁也不能置身事外。他少年时的朋友、恩人的儿子令狐陶身处牛党,后来还成了牛党领袖;而李商隐的岳父却是李党成员,双方正呈水火之势。令狐陶对李商隐不与有大恩于他的自己同一阵营,却做了李党大员的幕僚和女婿,不能容忍,指责他忘恩负义。这才有了《旧唐书》中“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这段话。从此李商隐因为品行不好,被千夫所指,在史上落下了骂名。

李商隐很快就付出了代价,开成三年(838年)春天,他参加授官考试,结果在复审中因品行不好被除名。

一年后,他再次参加授官考试,终于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却只被派了个县尉。但这样的小官远不能实现他的政治抱负,而且由于他为人正直,在工作中处处受到排挤,所以他就挂冠而去,回到了京城。

本来,依仗岳父的势力,只要安下心来,徐图发展,李商隐是有可能逐步升迁的。但这时李商隐的老母亲去世了,按照惯例,他不得不离职回家守孝三年。这意味着年届而立的李商隐只能放弃跻身权力阶层的最好的机会。而他闲居在家的三年,正是李党集团最辉煌的时期,李商隐却无奈地错过了。

不久后,随着支持李党的唐武宗去世,牛党重新得势,而李商隐恰在此时回朝,处境之险恶可想而知。所谓祸不单行,正当李商隐如履薄冰之时,岳父王茂元去世了,失去顶梁柱的王家很快家道中落,李商隐重又过回以前那种窘迫的日子。

为了养家糊口,他甚至不得不放下脸面去求已经成为牛党党魁之一的令狐绹,请他看在往日的情分上再提携自己一次。

他去拜访令狐绹时,令狐绹不在家,于是他在墙壁上题下一首诗:

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

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委婉地表示希望再续旧日友谊。但狐绹读后大怒,命令手下铲除题诗的墙壁,只是由于这首诗里有他父亲的名字,(“楚”)字,不能毁坏,令狐陶就索性锁上门不看。

无奈之下,李商隐只能重操旧业,转辗在各个府衙里做幕僚。好在他的妻子王氏依然对他不离不弃,这成了他在这世间仅存的最后一抹温情。

为了生计,李商隐不得不四处奔波,夫妻聚少离多,他们却恩爱如初。可是苍天对他如此残酷,妻子王氏不久就因病离他而去了。

收到噩耗时,他尚在汴徐幕府任职,急匆匆地赶回家,妻子已经逝去两日。悲痛欲绝的他此后陆续为妻子写下许多悼亡诗。其中尤其以这首《房中曲》最为感人: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妻子死了,却留下了幼小的一儿一女,为了养育他们,身心已经疲惫至极的李商隐不得不打起精神去给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当幕僚。

前往四川的途中,他写下了《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妻子死了,家就没了,他在诗中称自己是“无家”之人。再也没有人会给他寄冬衣了,在白雪皑皑的大散关,寒夜里偶尔的午夜梦回,又想到了妻子。

主公柳仲郢看李商隐中年丧妻,也十分同情,就把歌女张懿仙赐予李商隐,照顾他生活起居,但他婉言谢绝了。

在蜀中,李商隐渡过了一生中最后也是最孤苦郁闷的时光,这些日子里,他写下了那首著名的《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疑,这首诗也是为亡妻而做的。李商隐一生有过几个女人,不能说感情专一,却是用情很深的。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穷困潦倒中凄冷地离去,无一人前往吊唁。

李商隐一生才华横溢、抱负远大,却时运不济,多次错过关键际遇,可谓像李广一样“数奇”。他的好友崔珏在《哭李商隐》一诗中是这样喟叹的:“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出身卑微的他,努力奋斗过,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为了获得施展雄心的舞台,他不愿错过一切机会,却也因此惹下了忘恩负义的骂名,不禁让人扼腕叹息。

秦汉之交,天下风云激荡,英雄辈出,其中刘邦与项羽最具领导能力,分别吸引了一批英雄跟随。但对比刘邦与项羽的待人风格,却又有违和之处:刘邦经常任性骂人,项羽待人一向恭敬慈爱,但最终结果却是萧何、张良、韩信、陈平、彭越、英布等高人都愿意投奔刘邦,甚至韩信、陈平、英布等属于反叛项羽投奔刘邦,是这些高人“贱骨头”,还是另有玄机?

对于项羽待人风格,时人评价的清清楚楚,算是一个谦谦君子。

陈平评价“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高起、王陵“陛下(刘邦)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韩信评价“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这四人都曾是项羽手下一员,与项羽有过亲密接触,做出的评价比较靠谱。

相比之下,刘邦经常粗暴骂人,只要脾气上来,粗话张口就来,不留情面的骂。

项羽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惊恐万分,郦食其献计重新封立六国后裔,以削弱楚国势力、增加汉军同盟,刘邦一听觉得很好,立即着手执行册封六国的大印,但张良听说之后一针见血指出,分封六国之后,中原大地必将四分五裂,陛下同谁一起夺取天下呢?于是刘邦对郦食其破口大骂“竖儒,几败而公事!”

汉朝建立之后,陈豨造反,自立为代王,刘邦率军征讨,来到邯郸之后,问部下周昌赵地有什么可以委派的将领,周昌领来四人,结果刘邦破口大骂:“竖子能为将乎?”

秦末汉初时期群雄之一,后来投靠刘邦的魏豹评价,“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髃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即便对待诸侯、重臣都如同骂奴隶一样骂,一针见血的指出刘邦待人风格。从高起、王陵、魏豹等人评价之中还可以看到,除了骂人之外,刘邦还“慢而侮人”,总之刘邦品性看似低劣。

既然刘邦品性低劣,项羽仁而爱人,为何两人命运截然相反,高人不断投奔刘邦而舍弃项羽呢?笔者认为,刘邦看似“品性低劣”,但随后刘邦的举动却让高人叹服,而项羽看似仁而爱人,但只是自傲自私让高人缺乏出头机会。

上文谈到的郦食其,遭到刘邦粗口之后,有什么结局呢?刘邦骂了郦食其一顿之后,把准备册封六国贵族的大印销毁了,而郦食其既没有被剁了,又没有挨打,也没有降职或冷藏,一切回到郦食其献计之前,继续从事奔走游说的本职工作,最后在齐王暴怒之下慷慨就义。

说到底,刘邦是一边骂一边自己扛错。对于员工来说,出了一个馊主意,挨一顿骂,不很正常吗?只要不是性格扭曲怪异之人,遇到刘邦这样的处置办法,相信都不会有什么不满。

除了勇于扛错之外,刘邦还勇于改正错误,虚心接受正确建议,让高人心悦诚服,笔者说四个例子。

其一,刘邦带领反秦义军进入咸阳之后,立即开启吃喝玩乐的潇洒模式,纸醉金迷,飘飘欲仙,但当樊哙张良骂了刘邦一顿之后,立即接受正确意见,封闭秦宫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又义正言辞的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赢得咸阳秦人的信任。

其二,还是上文的郦食其,初见刘邦时,刘邦非常无礼,“沛公方踞床,使两女子洗足”,郦食其也不用拜礼,只是拱拱手说,“你既然立志要推翻暴秦,就不应该这么傲慢接待长者”,刘邦一听之后,立即摄衣谢之,“延上坐”请郦食其上座。

其三,韩信投奔刘邦之后,仍是不得重用,甚至差一点被处死。夏侯婴向刘邦推荐,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气的韩信负气而去。萧何再向刘邦推荐韩信,告诫刘邦夺取天下非韩信不可,于是在萧何劝诫之下,刘邦立即认错,给韩信举办了一个豪华的大将军上任典礼。

其四,白登之围前,娄敬(刘敬)高呼匈奴有陷阱不可北伐匈奴,刘邦一怒之下将他押在广武。白登之围后,刘邦回到广武,立即特赦刘敬,诚恳的当面认错,封二千户,为建信侯。对于娄敬建议与匈奴和亲,并徙六国后裔和强宗豪族十余万人至关中等建议,刘邦一一采纳。换一个帝王,可能为了面子就把娄敬给杀了,比如白起预言伐赵会失利而不该伐赵,果不其然,最终秦昭襄王恼怒成羞而逼其自杀。

可以说,刘邦虽然脾气不好,经常骂人轻慢别人,但勇于扛错又知错立改,有容人过错、容人正确却打了刘邦脸的建议之量,该赏就赏毫不犹豫,很多名人评价刘邦“豁达大度”原因就在于此。

相比之下,项羽尽管仁而爱人,但“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项羽喜欢重用提拔亲戚,对于陈平、韩信等外人不予重用,或者是“积而不能赏”,吝啬给外人匹配功劳的爵位,以至天下高人不愿待在项羽手下。因此,遇到刘邦这样的对手,项羽失败已是必然,没有必要为项羽遗憾。

关于究竟项羽和刘邦谁人品好一些,谢谢和楚楚人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刘邦赢了,项羽败了,为何后人更加崇拜项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