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西湖的水从哪来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西湖的水从哪里来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西湖的水从哪来和西湖的水从哪里来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西湖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西湖水源是哪里来的西湖的水从哪来西湖作为淡水湖泊,水源主要依靠天然降雨和山间积蓄的泉水。据考证,从西湖周围山间灌注的水源最著名的有8处:1.南涧、北涧—南涧又名流虹涧;2.桃溪;3.胭脂泉;4.金沙泉;5.花港; 6.惠因涧—由赤山之铁窗棂洞,至赤山埠东流入;7.长桥水;8.学士港—位于清波门外。
西湖好看的景点有
湖滨晴雨
湖滨地区保留下来的老建筑主要是民国以后的民居、旅馆、店铺、小别墅等类型。整治中,这一带的风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保持,并赋予其新的内涵。小庭院、小巷、小天井、灰色的两坡顶、骑楼、灰砖墙、檐口、石库门、木门窗等建筑元素都会再现在新湖滨的各个角落。
西湖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
水文特征
西湖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流域内年径流量为1400万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万立方米,水的自然交替为1次/年。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
湖泊水位保持在黄海标高7.15米,±0.05米,最高水位7.70米,最低水位6.92米,高低相差50厘米。库容量约1429.4万立方米。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
湖泊年均湖面降水量562.9万立方米。水系冲刷系数为1.49,当枯水季节闸门封闭时,流速等于0,即使是洪水时期,一般流速也只在0.05米/秒以下。西湖引钱塘江水,量约为1.2亿立方米/年。
地质地貌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邻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岛,西湖群山以西湖为中心,由近及远可分为四个层次,海拔高度从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叠叠山”的地貌景观。
西湖与群山的第一层次相连,与后三个层次的距离,分别为1650米、3450米和5600米,在湖中看山景,仰角在5°以内。
主要景点
1、孤山
孤山位于北侧外西湖中,海拔35米,面积约0.22平方千米,为栖霞岭的支脉,也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孤山东西分别以白堤和西泠桥与湖岸相连,且岛上名胜古迹甚多,因此杭州人将“孤山不孤”,与“断桥不断”、“长桥不长”并称西湖三怪。
2、雷峰塔
雷峰塔原名皇(黄)妃塔,又名西关砖塔,位于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顶上,为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建。
3、保俶塔
保俶塔位于西湖北侧宝石山山顶,由元至明、清,保俶塔六次毁坏六次重建。
4、三堤(白堤、苏堤、杨公堤)
白堤东起断桥,经锦带桥向西,在“平湖秋月”与孤山相接,长约1千米。在唐即称白沙堤、沙堤,其后在宋、明又称孤山路、十锦塘。古时白堤以白沙铺地,后改为柏油路面,两侧广种碧桃翠柳,是欣赏西湖全景和周边诸山的最佳观赏点。
断桥(详见“断桥残雪”)位于白堤东首,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断桥为白素贞与许仙邂逅之处,因而在西湖诸桥中最享盛名。
苏堤旧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麓南山路,北至岳王庙东,横贯湖中,堤长2797米,宽30-40米。
5、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之名源出南宋山水画。南宋祝穆《方舆胜览》、吴自牧《梦粱录》均有记载,当时的文人诗词也多有提及。十景皆傍近西湖或在湖中,最初的十景景目为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湖
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
西湖汇水面积为21.22平方千米,流域内年径流量为1400万立方米,蓄水量近1400万立方米,水的自然交替为1次/年。西湖的湖体轮廓呈近椭圆形,湖底部较为平坦。湖泊天然地表水源是金沙涧、龙泓涧、赤山涧(慧因涧)、长桥溪四条溪流。
湖泊水位保持在黄海标高7.15米,±0.05米,最高水位7.70米,最低水位6.92米,高低相差50厘米。库容量约1429.4万立方米。湖泊平均水深为2.27米,最深约5米,最浅不到1米。
湖泊年均湖面降水量562.9万立方米。水系冲刷系数为1.49,当枯水季节闸门封闭时,流速等于0,即使是洪水时期,一般流速也只在0.05米/秒以下。西湖引钱塘江水,量约为1.2亿立方米/年。
地质地貌
西湖南、西、北三面环山,东邻城区,南部和钱塘江隔山相邻,湖中白堤、苏堤、杨公堤、赵公堤将湖面分割成若干水面,湖中有三岛,西湖群山以西湖为中心,由近及远可分为四个层次,海拔高度从50至400米依次抬升,形成“重重叠叠山”的地貌景观。
西湖与群山的第一层次相连,与后三个层次的距离,分别为1650米、3450米和5600米,在湖中看山景,仰角在5°以内。
水质及人工治理
1949年时,西湖污泥淤塞,湖水平均深度仅0.55米,蓄水量仅300余万立方米。湖底水草遍生,大型游船只能循航道行驶。1950年,国家把治理西湖列入国家投资计划。1951年,杭州市启动疏浚西湖工程,再次全面疏浚治理西湖。
工程于1959年浚工,湖水深度平均达到1.808米,最深处2.6米,西湖蓄水量增加到1027.19万立方米。挖出的淤泥填平昭庆寺、清波公园等环绕西湖的田荡、洼地18处。
六十年代以后,由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不定期排入湖中,西湖水体遭受严重污染。此后,由于湖床泥土冲刷和沉积物的积累,湖水深度又降为1.47米。
1976年,国家拨专款200万元,开始第二次疏浚西湖。1980年后,湖水深度又上升为1.5米。除了疏浚工程,杭州市政府还对西湖湖墈进行了全面整修,完工后总长度达29,800米,为西湖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驳墈。
环湖污水截流工程于1978年开始筹建,1981年建成,分南、西、北三线,埋设污水管道17多千米,建污水泵站10座。西湖引水工程于1985年2月1日正式动工,1986年建成。
引水工程从钱塘江闸口段新建取水泵一座,日取水能力为30万立方米,相当于西湖总贮量的三十三分之一。引水后,西湖水体透明度提高5至7厘米。
2003年,历时四年的新一轮西湖疏浚工程完成,共疏浚346.9万立方米,平均水深由疏浚前的1.65米加深到2.27米,水体能见度明显提高,并重新开挖了被湮没的茅家埠水域,水体容量由934万立方米增至1429万立方米。
西湖水质污染近年来不断加剧,并多次被评为劣V类。杭州市园文局西湖水域管理处办公室主任王力称西湖水质污染的主要问题是水体的富营养化。有观点认为,农业面源污染主要来自龙井茶区的化肥农药污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湖
关于西湖的水从哪来,西湖的水从哪里来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