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说卦传·万物类象

风水是 看 出来的吗

大家好,关于说卦传·万物类象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十万物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说卦传·万物类象文言文万物为我所用不为我所有世间万物文言文

乾第一

说卦 告诉我们八卦所蕴含的万物类象,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钥匙

1.乾为天:象形取象,三画皆奇。太极生两仪,则天地造分。清轻之气升而为天,所以天之气纯阳不杂。重浊之气降而为地,故坤三画皆偶而类地。乾性健,古人认为天是健行不止的,天行健不是指天的形体,而是天的功用。天行健是指昼夜更替,四时更迭,永不停息。天行不息,则物生不止。

2.乾为圆:取象天圆地方。圆者,徧也,天行周而复始,周转之义。天行而仁,地静而理。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曰幽而圆曰明。明者,吐气者也,是故火曰外景;幽者,含气者也,是故水曰内景。景,光也。外景者,光在外。内景者,光在内。

3.乾为君:会意取象。乾于人也为君,乾为首,万物之始也。君者,人之首也,故为君。

4.乾为父:取象两仪。用乾卦来模拟阳气,用坤卦来模拟阴气。乾坤始交而生震兑,乾坤再交生坎离,乾坤不交生巽艮。乾健,震动,坎陷,艮止,乾生三子,自动而陷而止,健德渐失;坤顺,巽逊,离丽,兑决,坤生三女,自逊而离而决,由顺而刚,顺德渐失。乾为主,父者,家之主,故为父。

5.乾为玉:转注取象。先天艮与后天乾同舍西北,艮为石,乾为阳,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转艮注乾,故为玉。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6.乾为金:取象卦象。乾三画皆奇,纯粹而坚,故为金。

7.乾为寒:取象卦气,乾居西北,主立冬、小雪、大雪三个节气。乾主立冬,故为寒。

8.乾为冰:取象卦气,坤卦之后,乾兑属秋冬,兑,居西方,主秋分、寒露、霜降三个节气;乾,居西北,主立冬、小雪、大雪三个节气。后天八卦乾临兑坎之水,遇寒则成冰。所谓履霜坚冰至,故兑为霜,乾为冰,连属则有雪、雹、霰的取象。

9.乾为大赤:转注取象。先天乾与后天离同舍南方,离为红色,乾为大,转离注乾,乾为大赤。赤是阳之色,兑在西,为日落。兑后序乾,回光返照,如火烧云,其色大赤。

10.乾为良马、为老马、为瘠马、为驳马:趋时取象。乾性刚健,其象为马,亦是时物,旺相良马,休囚老马,死绝瘠马,极旺驳马(驳马有牙如锯,能食虎豹,取其至健也。)。

11.乾为木果:假借取象。乾为圆满,结果之象,乾性坚,为硬壳,坚果,荔枝,椰果,象橘之属,故为木果。

12.乾为龙:取象卦德。阳生于下而极于上,故飞龙在天。阴生于上而极于下,故牝马行地。龙飞天上,变化自在,马行地上,驯服于人。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故乾以龙繇,坤以马象。称龙者,假象也。天地之气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龙之为物,能飞能潜,故借比君子之德,故为龙。

13.乾为首:取象阳始阴终。阳者,开也;阴者,闭也。夫阴阳之道,阳夫阴妻,阳君阴臣,阳唱阴和,阳乘阴承。犹月体无光,日照生明,若夫阴处阳先,月蔽日体,食日之圆。阴阳其和,终始其义。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故为首。

14.乾为衣:错综取象。坤象布,其位下,着于下身之布为裳,乾错坤,故为衣。

15.乾为言:转注取象。先天乾与后天离同舍南方,言为心声,动而显明者也。离为心,阳显明而乾行健,转离注乾,故为言。

坤第二

1.坤为地:象形取象,三画皆偶,体象纯阴,故为地。

2.坤为母:错综取象。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乾坤生六子,乾为父,坤错乾,故为母。

3.坤为布:会意取象。坤者,直方大。纵者为经,横者为纬,纵横交错见其方,穿梭不停成其大。地为方,布亦方,故坤为布。

4.坤为釜:会意取象。天覆地载,坤性藏,地为载,故为釜。

5.坤为吝啬:错综取象,易以阳有余而阴不足,阳常饶而阴常乏。乾阳富饶有余则慷慨,坤错乾,故为吝啬。

6.坤为均:错综取象。乾为圆,为徧。坤错乾,故为均。今亦或作旬。旬与均音义皆略同。易以阳施而阴受。均,平徧也。旬,徧也,言阴均也。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7.坤为子母牛:会意取象。坤为牛,坤为母,故为母牛;乾为父,坤错乾为子,故为子牛。子母牛谓子牛与母牛也。坤为牛者,兼牝牡而言,此又分举之,母牛即牝牛;子牛即童牛,牛犊也。坤者,性情柔顺,生养万物,故为子母牛。

8.坤为大舆:会意取象。天覆地载,坤性藏,坤为大,地为载,故为大舆。坤乾皆可为车,坤多主公共汽车或空车、货车。乾多主专车、高档车、重车。

9.坤为众:象形取象。坤卦画最多,故为众。

10.坤为文:会意取象。坤为众,众则杂,物相杂曰文,故为文。文,纹理也,纹理坤象,文化离象。

11.坤为柄:转注取象。先天巽与后天坤同居西南,巽为长木,坤为基,转巽注坤,故坤为柄。乾为头,坤错乾,故为柄。乾为气之始,坤为形之生。是以乾曰资始,坤曰资生。坤者,前后相续也,人持柄与物相连,故为柄。

12.坤于地也为黑:会意取象。坤为纯阴,阴则暗,故为黑。坤为地者,与天对举而言,此又分举之,坤曰资生,地之肥沃者,坤之象也,故于地也为黑。

13.坤为牝:错综取象。乾者阳也,为杜。坤错乾,故为牝。

14.坤为迷:错综取象。乾者阳也,为明。坤错乾,故为迷。

15.坤为方:错综取象,圆者动而不静,阳之道也,方者止而守常,阴之道也,故曰天圆而地方。乾者圆也,坤错乾,故为方。

16.坤为囊:指事取象。坤为布,其功藏,藏物之布,故为囊。

17.坤为裳:指事取象。坤象布,其位下,着于下身之布,故为裳,

18.坤为黄:性情取象。黄为中之色,五行为土,性温顺。天地玄黄,坤性顺而属土,故为黄。

19.坤为帛:会意取象。坤为布,整体而言,此又分举之。帛,丝织之布,质地柔顺,坤之象,故为帛。

20.坤为浆:转注取象。先天坤与后天坎同舍北方,坎为水,坤性容,转坎注坤,故为浆。

震第三

1.震为雷:象形取象。阴阳相薄,感而为雷,激而为霆。震一阳欲上,二阴欲下,上两阴象云,一阳动而在云下,两相激荡,犹雷震发。震为动,凡雷作亦动万物,故为雷。

2.震为龙:龙,生物之主,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震值春分,生物而长,故为龙。

3.震为玄黄:象形取象,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譬喻阴阳交接,故玄黄生于天地交感而动,天玄而地黄,震得乾阳而在坤体,为天地相杂而成,故为玄黄。

4.震为旉:转注取象。旉,花之方开。先天离与后天震同舍东方,离为花,震为初生,故为旉。下阳象花蒂,上阴象花瓣,其性动,故震为花苞方开之象。旉,敷之古字,花开则展,引申为铺陈遍及之意。震为春,春时草木皆生,遍布四处,故为旉。

5.震为大涂:会意取象。涂,即途也。震为动,为足,足所以动于其上者,道路也;为长故为大,大路为人与车马行动之道,故震为大涂。

6.震为长子:取象生成顺序。乾坤始交而生震兑,乾坤再交生坎离,乾坤不交生巽艮。先天以生成序,后天以性情序。震一索而得男,震为动,其究为健,与乾相似,故为长子。

7.震为决躁:会意取象。震半兑,故为决;躁,疾也,震为疾,故为躁。

8.震为苍筤竹:会意取象。震下一阳象竹节,上二阴而虚,中空而有节,故为竹;苍筤,青也。苍筤竹,初生之竹也,震为春,万物始生,故为苍筤竹。

9.震为萑苇:象形取象。萑苇,蒹葭也,根茎丛生,拔节而动。震上虚下实,象萑苇根实而茎空也。

10.震为善鸣:指事取象。震健行,故为马。震为雷,雷作声,故为鸣。

11.震为馵足:会意取象。震为马,为足。震为阳卦,阳贵左,阴贵右。易以上易知,而初难知,是以上为首,初为后。馵,马后左足白也,易以阳白而阴黑,震一阳在下,故为馵足。

12.震为作足:会意取象。作足,谓双举,震为决躁,为足,故为作足。

13.震为的颡:易本无形,由微及著,故气从下生,以下爻为始也。故初为首,上为后。震为首,一阳在初象额头,故为的颡。

14.震为反生:象形取象。稼,禾稼也,即草本植物。薯豆之属为反生,震一阳在坤体,阳实为果,坤土象地,果在土下,故为反生。

15.震究为健:会意取象,究,极也。震为长子,乾交坤一索而得,其性相似。震,动也,及其动极,则为健矣。乾为健,震得乾初阳,阳生于下而成于上,震阳在下而上息阴,故终为乾卦,是以震动以乾健为归,故究为健。

16.震为番鲜:假借取象。番,犹繁也,指草木繁育之盛。鲜,明也。震为春,春时万物皆出,其色亮丽,故为蕃鲜。

17.震为玉:转注取象。先天震与后天艮同舍东北,艮为石,震为青,一阳象白,转艮注震,玉色青白相杂,故为玉。

18.震为鹄:转注取象。鹄大于雁,其腹白泽,其翔极高,而善步。震一阳在下象鸟体,两阴在上如羽翼,故震为雁形。先天离与后天震同舍东方,离为鸟,震阳象白而震性行健,转离注震,故为鹄。

19.震为鼓:指事取象,艮为手,震覆艮为击,震为鸣,先天离与后天震同舍东方,离为中空大腹,震为器,转离注震,故为大腹之器。中空大腹,击之能鸣之器,故为缶、为鼓。比初六有孚盈缶,坎六四贰用缶皆取震象。

巽第四

1.巽为木:象形取象。巽一阴在下不动,象根;两阳在上摇动,象枝,后天巽居震后,位东南,得木之余气,故为木。

2.巽为风:象形取象。巽为木,巽为进退,树枝进退摇动,故为风。风是木之精,虫是风之精,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即取蛊卦,巽为金蝉,互兑为脱,上艮为皮、为壳。

3.巽为长女:取象卦序,后天以性情序,坤为顺,巽为逊,与坤最似,故为长女。

4.巽为绳直:性情取象,巽逊至柔,故为绳,受力则直,故为绳直。木工以绳浸墨打直线,故衡诚悬,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故绳墨有约束义,引申为法律。经亦有绳墨义,故巽为经典。

5.巽为工:会意取象。工,巧饰也,像人有规矩也,是绳墨律法之延伸。百工为巧必循法度,古语曰:霜降而百工休,霜降在西北乾宫,乾冲巽,故百工休。巽为工,故为巧。巽卦之先庚三日后庚三日,蛊卦之先甲三日后甲三日,皆为谋划之义。

6.巽为白:转注取象。先天兑与后天巽同舍东南,兑为白,巽为风,风吹尘去则洁,转兑注巽,故为白。另:白,zì,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这个白是自的异体字,它由自分化而出。商代甲骨文本有繁、简二体,繁体鼻身上有二横为饰笔,简体以一横为饰笔;繁体的终端是楷书自,简体的终端是楷书白。甲骨文时代混用,后代几乎只用自,不用白,这与形体容易混淆有关。白作为原初构件与声首,组成了皆、鲁、者、𤽯、智、百等字。自,鼻也。巽为鼻,故为自。

7.巽为长:取象卦气。巽,居东南,主立夏、小满、芒种三个节气,万物皆长,故为长。

8.巽为高:取象卦气,后天巽居东南,立夏之后,气机上行,故为高。坤为平原,艮巽皆高,艮高巽低,艮为山,巽为陵,坎为丘;震兑皆洼,震深兑浅,兑为池,震为渊。

9.巽为进退:性情取象。两阳居上,一阴居下,也是一种稳定的状态。两阳浊于一阳,一阴清于两阴。所以巽不如艮止的彻底,巽为进退,是一种犹豫的性情或状态。巽初六进退,观六三进退,皆取巽象。

10.巽为不果:错综取象。震为决躁,行动果决,巽错震,为不果。乾为圆满,结果之象,巽一阴消去,不果之象,故渐九三妇孕不育取巽象。艮二阴消阳,硕果仅存之象,故剥上九曰:硕果不食。

11.巽为臭。指事取象。臭,通嗅,气也,风散则气至,故为臭。巽为长,五官中鼻最长,故巽为鼻。嗅者鼻之功,故为臭。

12.巽为寡发:错综取象。乾为首,震一阳代乾象头,其上二阴为发,故震为发,巽一阴在下,有剥落之象,巽错震,故为寡发。巽值巳宫,乾值亥宫,天门地户,天干无匹配,鳏寡孤独之象。

13.巽为广颡:象形取象。颡,额也。阳有余而阴不足,巽两阳在上,一阴在下,是上宽下窄之象,故为广颡。寡发、广颡是女人刑克之象,故为孤寡。

14.巽为多白眼:象形取象。离为目,阳为白,阴为黑,上旋变巽,故为多白眼。巽为上白眼,兑为下白眼,小畜九三夫妻反目,即取巽兑反目之象。

15.巽为近利市三倍:指事取象。巽为纸币,巽为高,一阴象本金,二阳象利息,故曰市利。乾为本金,乾生震,故震亦为息。上下三爻,故为三倍。阳有余而阴不足,巽为阴卦,为不足,故为近。

16.巽究为躁卦:会意取象。究,极也,风势极则躁也,桡万物者莫疾乎风。震以先天长子,巽以先天小女,最近乾德,故皆为躁卦。艮以先天小子,兑以先天长女,最近坤德,故皆为静卦。

17.巽为杨:会意取象。杨,木之柔者,近水而易长,冠昂扬成荫。巽为木,为高,其性柔,故为杨。

18.巽为鹳:转注取象。先天兑与后天巽同舍东南。兑为口,为池,巽为长,转兑注巽,为长嘴涉禽。鹳,大眼之禽,可观天气,仰鸣则晴,俯鸣则阴。风行于地,游走八方,万物靡不被之,有观光之象,故为鹳。

坎第五

1.坎为水:会意取象。坎性下陷,而居坤体,地中下陷必有水,故为水。

2.坎为沟渎:转注取象。先天坎与后天兑同舍西方,兑为穴,坎性陷,转兑注坎,故为沟渎。

3.坎为隐伏:会意取象。阳为光明,阴为幽暗。坤为幽,坎性陷,一阳隐居于坤体之中,是光明掩盖于幽暗之象,故为隐伏。坎居正北,为万物之所归,劳卦也,其象为藏,故为隐伏。

4.坎为矫:会意取象。坎者水也,水者准也,故有律法之象也。水之流有曲直。(以开水浸煮)曲木令直,谓之矫。直木令曲,谓之。矫,有塑造、培养之义。蒙初六利用刑人,刑即塑造之义,取象坎之矫。

5.坎为弓轮:象形取象。阳直象弓弦,阴曲象弓身,弓之象也;阳刚象箭头,阴柔象箭羽,矢之象也;半曲为弓,全曲为轮,亦即是矫之义,故为弓轮。

6.坎为加忧:取象卦气。坎居正北,主肾而抑心气,肾主恐而心主忧,既恐又忧,故为加忧。

7.坎为心病:取象卦气。坎为病,坎居正北,主肾而抑心气,故为心病。

8.坎为耳痛:取象卦气。坎为病,坎居正北,主肾而属耳,故为耳痛。

9.坎为血卦:会意取象。水流于地,如血周于身,故为血卦。

10.坎为赤:会意取象。是血卦之延伸。坎为血,故为赤。

11.坎为美脊:象形取象。一阳居中,内坚外柔,故为美脊。

12.坎为亟心:会意取象。坎为加忧,故为亟心。

13.坎为下首:会意取象。乾阳藏于坤阴之中,乾为首,坎性陷,故为下首。震为主,其性起,故为仰头,坎次之,其性陷,故为下首,艮反震,则为臣,故为俯首。

14.坎为薄蹄:会意取象。坎为劳卦,其性陷,马劳则蹄陷,故为薄蹄。

15.坎为曳:会意取象。曳,困顿也。坎为劳卦,马劳则困顿,故为曳。

16.坎为多眚:假借取象。坎三画皆失位,乃有错误、否定之义,故为多眚。

17.坎为通:转注取象。先天坎与后天兑同舍西方,兑为穴,坎性陷,水之行地,陷穴成孔,水滴石穿,无所不通,转兑注坎,故为通。

18.坎为月:错综取象。离为日,坎错离,故为月。月者水之精。

19.坎为盗:会意取象。坤为暗夜,阳象强梁,坎为隐伏,一阳入于坤中,强梁藏于暗夜,故为盗。

20.坎为坚多心:象形取象。心,纤也。坚多心者,木坚而多小刺。一阳居中,外柔内刚,故为坚多心。

21.坎为宫:象形取象。宫,环绕也。一阳入于坤阴,围绕之象,故为宫。宫自围绕言之,则居中谓之宫,坎一阳居中,故为宫。居处相通谓之宫,坎为通,故为宫。

22.坎为律:会意取象。坎为水,水为平准,引申则象法度,故为律;巽为绳直,引申则为法律,取其绳墨之义。坎巽皆象法度,巽重规矩之象,而坎重公平之义。

23.坎为可:会意取象。坎为通,故为可。

24.坎为栋:象形取象。栋,中也。坎一阳居中,象主梁居屋之中也,故为栋。

25.坎为从棘:会意取象。坎为桎梏,为蒺藜。囚执之处,以棘丛环绕而禁之也,故为从棘。

26.坎为狐:转注取象。先天坤与后天坎同舍北方,坤为迷,坎为陷,转坤注坎,坎为疑惑。狐性疑,故为狐。

27.坎为蒺藜:象形取象。坎一阳象藤蔓,二阴象尖刺环绕,故为蒺藜。

28.坎为桎梏:性情取象。坎为陷,陷则不能动,故为桎梏。

离第六

1.离为火:取象性情。上阳不动,中阴欲降,下阳欲升,若即若离。离性附丽,内暗外明,如火附物而生,故为火。

2.离为日:会意取象。离为火,其象明,久明似日,附于天而悬,故为日。

3.离为电:会意取象。离为火,其象明,暂明似电,附于雷而发,故为电。

4.离为中女:取象卦序。乾坤再交生坎离,故为先天中女;离柔在中,故为后天中女。

5.离为甲胄:象形取象。内阴外阳,以其刚在外也,故为甲胄。

6.离为戈兵:转注取象。坤为文,乾错坤,故为武。先天乾与后天离同舍南方,乾为武,离为附,转乾注离,为戈兵。戈兵是甲胄之延伸,战火相联,甲本戈兵,故凡有鳞甲(如龙、蛇、鱼等),皆应戈兵。鱼、蛇入王宫,则有臣子起兵造反之象。

7.离为大腹:象形取象。如妊身妇,胎婴附母而生,合附着义,故离象孕育。离中虚能容,故为大腹。引而申之,离为大腹之容器。

8.离为乾卦:转注取象。先天乾与后天离同舍南方,转乾注离,离为乾卦。乾为天,离为日,故有天子之象。故乾为君,离性附,故有王公之象。

9.离为鳖,为蟹,为蠃,为蚌,为龟:象形取象。蠃,通螺,释文谓京房作螺。离之形,外刚内柔,蚌埠之象也。离为雀,本为鹂。古人认为雀入大水为蛤,雉入大水为蜃。小曰蛤,大曰蜃。皆介物,蚌类也。蛤、蜃是由禽类化生之物,如同蛹化为蝶。

10.离为科上槁:转注取象。科,空也。木既中空,上必枯槁。先天离与后天震同舍东方,震为木,离中空而炎上,转震注离,故为科上槁。树木上稿,必依下截未枯者而存,合附着义。

11.离为牝牛:会意取象。离为坤之女,坤阴居中,故离得坤之性。坤为牛,故离亦为牛。牝,畜母也。坤曰牝马,离曰牝牛,义皆取其柔也。坤曰牝马,牝马利在行远;离曰牝牛,牝牛利在生息。坤资生,离为火,火生土,牛土性也,有生息不已之象。柔处内而履正中,牝之善也;外强而内顺,牛之善也,故为牝牛。

艮第七

1.艮为山:性情取象。阳居上,止而不能再升,二阴居下,止而不再降,所以艮德止,而象山。一阳在两阴上,犹山顶为阳,其下深蕴阴质。

2.艮为径路:转注取象。先天震与后天艮同舍东北,震为大涂,艮为山,山间之路为小径,故为径路。

3.艮为小石:会意取象。坤艮皆属土,坤柔艮坚,艮为山,二阴消阳有剥象,山岩剥落则化为石,故为小石。

4.艮为门阙:象形取象。艮形象门,门者,所以止出入也,艮性止,故为门。

5.艮为果蓏:转注取象。木实曰果,草实曰蓏。有核曰果,无核曰蓏。先天艮与后天乾同舍西北,乾为果,艮为山谷,桃李瓜瓞皆出山谷也,转乾注艮,故为果蓏。

6.艮为阍寺:会意取象。阍,掌守中门之禁也;寺,掌内人之禁令也。艮为门,其性止,掌门禁以止出入者,故为阍寺。

7.艮为指:会意取象。艮性止,止则固,固则执。震为足,艮反震,故为手,手之功为执,手之用在指,部分以代整体,故为指。艮为自,主我,震反艮,故主尔。艮为指,一切指示代词,均取艮象,唯我尔对举,取艮我震尔。

8.艮为狗:会意取象。艮为门,故为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故为狗。艮纳丙,其数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故曰,狗,斗精之所生也,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艮为狗,兑为羊,艮错兑,故狗独处,羊群居。艮为门,狗看门,故为狗。

9.艮为鼠:会意取象。门牙曰齿,磨齿曰牙。艮为门,故为齿。鼠,善啮,以门齿见长,以部分代整体,艮为齿,故为鼠。

10.艮为黔喙之属:会意取象。黔地多山,故黔喙者,山中禽兽也,虎豹之属,鹰隼之类,皆以利齿坚喙为长。艮为山,故为黔喙之属。

11.艮为坚多节:拟议取象。艮形凸,象结节,艮性坚,松柏之属,故为坚多节。

12.艮为鼻:象形取象。自者,鼻也。甲骨文山字类自字,艮为山,故为自。鼻者,始也,艮为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故为鼻。艮为山,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渊,故为鼻。

13.艮为虎:会意取象。艮纳丑寅,寅为虎,虎为山中之王,艮主山,故为虎。

14.艮为狐:会意取象。狐喜山林,死则首丘,艮为山,坎为丘,故艮坎皆为狐。狼狐搏物,皆以虚击孤,狐从孤省。艮为独,狐性孤,故为狐。

兑第八

1.兑为泽:象形取象。乾坤交而生六子,震得乾之神,坎得乾之精,艮得乾之气;巽得坤之神,离得坤之精,兑得坤之气。得乾坤之神者,承乾坤之性,乾健而震动,坤顺而巽柔;坎得乾之精,离得坤之精,得乾坤之精者,行乾坤之用,阴阳互为体用,所以乾为离,而坤用坎,火为太阳之精,水为太阴之精;艮巽得乾坤之气,得乾坤之气者,肖天地之形,艮象天,兑象地,笠以写天,盘以喻地,艮是笠象,兑是盘象。天覆地载,兑得地之气,象地之形,故为泽。

2.兑为少女:取象卦序。一阴得于坤之终,兑为后天小女,故为少女。

3.兑为巫:转注取象。祝,从示,从兑省。兑本祝字,以言交神也。先天坎与后天兑同舍西方,坎为通,兑少女,转坎注兑,以言语感通天地,故为巫。

4.兑为口舌:会意取象。兑为锐的本字,锐,芒也。兑一阴践二阳,易以阳大阴小,故兑为下大上小,前利后宽,锋芒之义而刀剑之形。刀剑锋利,物当之则有缺口,故兑为缺、为口。以手争用刀剑,以言争用口舌,口舌犹刀剑也,兑为刀,故为口舌。

5.兑为毁折:取象卦气。兑值仲秋主杀,果蓏之属则附决也,槁秆之属则毁折也。兑为刀,兑形缺,故为毁折。

6.兑为附决:性情取象。一阴必降,两阳欲升,是必欲动者。所以兑为附决,附决是脱离之义,秋季万物成熟欲脱落也。兑,一阴在上,不如震两阴重,两阳在下,不如震一阳轻,所以其动不如震,而震为动。兑值仲秋,瓜熟蒂落。果实落地是兑,叶子落地是巽。巽为陨落,也的夭折之义。叶子落地,多起忧思之心,故为巽。果实落地,多生收获之心,故为兑。巽为忧,兑为悦。

7.兑为刚卤:取象性情。乾健,震动,坎陷,艮止,乾生三子,自动而陷而止,健德渐失;坤顺,巽逊,离丽,兑决,坤生三女,自逊而离而决,由顺而刚,顺德渐失。刚者,地不柔和;卤者,地不生物。刚卤者,失坤顺之性,兑为泽而远坤,地因水泽所停而咸卤也,故为刚卤。

8.兑为妾:转注取象。先天兑与后天巽同舍东南,巽为妻,兑为悦,妾以容悦夫,妾之从妻犹娣之从姊,故为妾。

9.兑为羊:会意取象。兑卦之形,与羊字类似,羊性刚鲁,善触喜决,兑远坤顺,性刚鲁而附决,故为羊。

10.兑为常:转注取象。离为日,坎错离,故为月,先天坎与后天兑同舍西方,坎为月,兑形缺,转坎注兑,兑为弦月,不化者往复,月缺复盈,循环不已,恒常不化,状若不死故为亘。亘,从二从月,为恒之本字,故月之神为嫦(本为姮,因避汉文帝刘恒讳,改为嫦),故为常。

11.兑为辅颊:错综取象。巽为颡,兑覆巽,故为辅颊。

1.世间万物非我所有,为我所用出自哪里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

原句是: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意思是况且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各的主人,倘若不是属于我的,即使是一分一毫我也不会去取用。

赤壁赋作者:苏轼朝代: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敬酒,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文章,歌颂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徘徊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儿越过苍茫万顷的江面。

(我的情思)浩荡,(我的情思)浩荡,就如同凭空乘风,却不知道在哪里停止,飘飘然如遗弃尘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进入仙境。这时候喝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舷,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迎击空明的粼波,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涯那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按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思慕,像是哭泣,又像是倾诉,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听了落泪。

苏轼的容色忧愁凄怆,(他)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吗?(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苍翠,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延绵千里,旌旗将天空全都蔽住,在江边持酒而饮,横执矛槊吟诗作赋,委实是当世的一代枭雄,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的水渚上捕鱼砍柴,与鱼虾作伴,与麋鹿为友,(我们)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我们)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颗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没有穷尽。(我想)与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我)知道这些不可能屡屡得到,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不断流逝的就像这江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但是最终并没有增加或减少。

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令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这是造物者(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大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客人高兴地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

菜肴和果品都被吃完,只剩下桌上的杯碟一片凌乱。(苏子与同伴)在船里互相枕着垫着睡去,不知不觉天边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

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元丰五年,苏轼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

1.文言文中哪些词语是指世界万物

【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注释】①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

亡,逃亡。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

③负——用背驮东西。④椎(chuí)——槌子或棒子。

⑤况(huàng)然——形容钟声。⑥遽(jǜ)——急速。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道理】:钟声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堵住耳朵就消失了;世界上的万物也都是客观存在,不因为你闭上了眼睛就不复存在或者改变了形状。

这则寓言故事虽然简短,但却形象而生动地阐明了一条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客观存在的现实不正视、不研究,采取闭目塞听的态度,这是自欺欺人,终究会自食苦果的。

2.人生哲理的文言文

皓夜无眠,抚衣复出,登台观月瞻星晨,观得眸间热星陨落;感慨如潮涌拍岸心头;静夜虽安,万物皆眠,唯有圆月,明星,清风,甘露;轻扮无声,然观者有升;乃待无眠之心诉者,泣耳;寒意入骨心先觉,钝气侵髓难倾心;故吾今登台拜诉,并非无眠,实则仕途无冕;前程未卜;心趣不全;尚不熟进退轮回之道;不解沉浮盛衰之理;特祈皓月星空;以物言启之;以安其心;夜虽覆黑,盖天下之大,乃无情,然星月皱出,以其微末之光,唤复万物;虽如针逝大海般愚力,但悦有情;此等微烁之光,非照探世人之行,实则是芙图于祈志者也,微亮之诉,实则无诉,无声,然之精韵却纵之天地间,无声无息;非等闲者可赋之其华彩也,也非弄世之顽所尽知也;今临拜夜;纵忆千秋;风云征途,悲欢离合,旦夕祸福,不甚叹之;其乾坤全难避晦昼夜之目耳;此间束,皆溶际这一幕黑茫之中,万物皆动,唯昼夜不挪,此间轮回交替,阴阳换错;虽无声哑然间一撅千里,却实掌浩瀚乾坤;茫茫坤宇,综错杂章;尚如若能引目,烁其昼日之光,何为;旷夜莽莽亦无声;乞之;然夜之灵气速渗透于心;默答然:若欲在昼亮之日,浪潮之颠;峰峦之崖;博取众眸;亦难亦易;世间万物如朝云变幻,无常无忌,岂是人意可知;岂能荣慕之心;史世赐人,皆为水;逝后为土;安有余奢;为何却有食餐之别;衣着之分;高低之贱;贫富之理;勿觑天时;勿觑地理;勿觑人和;此皆为人之过也;何叹天呼;绵夜甚深;夜复一夜,日复一日;可问;汝世何年;汝逝何月;汝食何日;吾闭目;自溶于夜;冥冥之夜;只露听;嗅;触;敏四觉感思之,然悟其自然乾坤之浩瀚,方融入其中,自残;深感自身之渺茫;微弱身躯;泛泛之年;素素之容;然何耐其住,历史长河之一缕秋风则而逝之;可悲可叹;入其间万念俱灰,入其间贫富皆贫;入其间黑白皆淡;入其间生死无忧;入世本无余富;贵之则视年华;唯能耀眼历史,夜幕之光亮者星宿也,敢问君愿垂帘于幕夜万代瞻仰;还是随风逐际于万里风沙荆棘;此皆在于血肉之心,问世何求,血肉之身;入世何为;非天命所能佐佑也;人如夜;夜如人;唯夜才能让众生探得世外之浩瀚;唯夜才能让众生孕掘出无尽之光芒;夜之潜,人之潜也;夜之大;思之大也;可叹如此深沦之美景,往往被世人弃之梦外;可惜可怜;我之观属尚浅;有待高人瞑灵;今此拜夜;夜静其深;虽无一语一言;天地以皓我心;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愚人泽以金为金;寓人泽为万物为欣;道不同,志不通;夫复何求啊。

3.世上万物无一完美,求关于“不全”这方面的古文或诗

【二风诗·治风诗五篇·至仁】元结(古有仁帝,能全仁明以封天下,故为《至仁》之诗二章四韵十二句)猗皇至圣兮,至惠至仁,德施蕴蕴。

蕴蕴如何?不全不缺,莫知所贶。猗皇至圣兮,至俭至明,化流瀛瀛。

瀛瀛如何?不虢不赩,莫知其极。【微之宅残牡丹】白居易残红零落无人赏,雨打风摧花不全。

诸处见时犹怅望,况当元九小亭前。【咏尹字(颋幼年,有京兆尹过父瑰命咏尹字)】苏颋丑虽有足,甲不全身。

见君无口,知伊少人。乐物吟物有声色气味,人有耳目口鼻。

万物于人一身,反观莫不全备。天命无不全,人事每自伤。

寒鸡空在栖,缺月烦屡瞰。其言苟可取,庞杂不全纯。

举之不全,听之不圆。闻道田家日夜愁,黄云白雪不全收。

古来全忠不全孝,世事至此甘滂沱。大巧大巧工夫本不全,清光凿破未教圆。

岂无妙补苍穹手,修满冰轮送上天。一从落尘埃,六翮翦不全。

圣贤得贫力,吾恨不全贫。沁园春说与学人,火无斤两,候无卦爻。

也没抽添,也无作用,既无形象,不必烹炮。件件非真,般般是假,着意作工空谩劳。

君知否,但一切声色,都是讹肴。见闻知觉俱抛。

直打并、灵台无一毫。更休言炉灶,休寻药物,虚灵不昧,志力坚牢。

神室虚闲,灵源澄静,就里自然天地交。全真辈,苟不全真性,劫运宁逃。

人生怕不全孝义,圣明世岂相弃。不全其美继迹非无人,意象莫不全。

境佳不全外,情至寓真缘。愁比春还早,宵来梦不全。

瓶罍虽久罄,意气不全消。【同前】春隰荑绿柳。

寒墀积皓雪。依依往纪盈。

霏霏来思结。思结缠岁晏。

曾是掩初节。初节曾不掩。

浮荣逐弦缺。弦缺更圆合。

浮荣永沉灭。色随夏莲变。

态与秋霜耋。道迫无异期。

贤愚有同绝。衔恨岂云忘。

天道无甄别。功名识所职。

竹帛寻摧裂。生外苟难寻。

坐为长叹设。璧月璧月迢迢出暮山,素娥心事问应难。

世间最解悲圆缺,祗有方诸泪不乾。六经残缺幸可考,百氏纵横谁复忧。

古砚歌神娲蹭云补天去,遗下一圃苍黑天。千年万年乾不得,长逞盘古青紫烟。

玉不剖天天化石,石内星精有馀魄。琱光发炯成禹壁,海王川后轮玄液。

帝青呵雾坤低湿,匣月不开太阴泣。破天残缺无人补,一穴丝丝漏春雨。

空藏老石磨今古,补天何时与天语。古碑残缺不可读,远人爱惜未忍磨。

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对人生的重新思考:自“古”以来,世上便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人的一生中有欢乐必有悲苦,有团聚必有离别,就好比月亮也会遇到阴、晴、圆、缺。

有人说这是苏轼对人生哲理性的思索,他意识到了事物的残缺性和两面性。婉约派李清照的诗尤以“残”为绝,在下收集到的有:禁幄低张,雕栏巧护,就中独占残春。

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断香残香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和友人伤歌姬】温庭筠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

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春草妒婵娟。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

缺 quē【形】(形声。从缶(fǒu),夬(guài)声。

缶,瓦器。“夬”也有表意作用。

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本义:器具破损)同本义。

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imperfect;implete〗缺,器破也。——《说文》入休乎缺甃之崖。

——《庄子·秋水》周室既微,载籍残缺。——《汉书·艺文志》既破我斧,又缺我斨。

——《诗·豳风·破斧》又如:墙缺了一块;缺落(破损剥落);缺啮(折角,破损);缺坏(破缺损坏);缺触(残缺剥蚀);缺唇(又叫“缺嘴”,上唇缺损。一名兔唇);缺圮(残缺倒塌)缺 quē【形】(形声。

从缶(fǒu),夬(guài)声。缶,瓦器。

“夬”也有表意作用。水缺为“决”,玉缺为“玦”,器缺为“缺”,都有破损之意。

本义:器具破损)同本义。引申为缺漏而不完整〖imperfect;implete〗缺,器破也。

——《说文》入休乎缺甃之崖。——《庄子·秋水》周室既微,载籍残缺。

——《汉书·艺文志》既破我斧,又缺我斨。——《诗·豳风·破斧》又如:墙缺了一块;缺落(破损剥落);缺啮(折角,破损);缺坏(破缺损坏);缺触(残缺剥蚀);缺唇(又叫“缺嘴”,上唇缺损。

一名兔唇);缺圮(残缺倒塌)缺 quē【动】短少;缺乏〖lack;beshortof〗缺王道之仪。——《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于此微缺然。

——清·袁枚《祭妹文》又如:缺盐;缺。

4.讲万物都有其规律的古文诗句有哪些

1.春来万物柳,叶叶是离愁。——紫静仪《送顾启姬北上》

春天来临,万物都复苏了,秋去叶子凋零是离愁。

2.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暂移——蔡文姬《胡笳十八拍》

世界万物都有盛有衰败,只有我的痛苦怎么也驱走不了。

3.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杨万里《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此时虽大地回春,万物欣欣向荣,但人却老了;每年过了社日,燕子才飞回来。

4.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程颢《秋日偶成》

世间万物都是自己生成的,四季春去秋来,有生长也有凋零,这和人是一样的。

5.天地犹一马,万物一指同。——李松大师《醉义歌》

天地好像是一匹奔跑的马,万物都是在一时间的。

6.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已觉悟如今的选择是正确的,而曾经的行为才是迷途。

规律gui lv

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

有节奏的;不是杂乱的

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系,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谓整齐而有规则。另有马哲中的规律:亦称法则。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具有普遍性的形式。规律和本质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规律=真理:这个世界任何物质都受规律约束,彼此对立又互相联系。规律与共产主义:基本原理:通过规律的唯一性,统一世界人民的意志,通过这种手段来达到解放。

文章分享结束,说卦传·万物类象和十万物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八卦阵图形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