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谁知道客家围龙屋的特点是什么

旅游小镇,你知道这些规划要点和发展趋势吗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谁知道客家围龙屋的特点是什么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围龙屋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谁知道客家围龙屋的特点是什么围龙屋是什么名句围龙屋的历史起源

特点

客家传统民居丨客家人的心灵家园

以土楼、围龙屋、殿堂式围屋为代表的客家传统民居,类型不一,风格有异.然而,其坚固性,安全性,封闭性,以及合族聚居性,则是它们突出的共同特点.

1.坚固性

现在的福建、广东一带的圆形、方形土楼,一般都有200-300年乃至500-600年的历史.它们历经风雨洗刷,强烈地震,台风袭击,至今安然无恙,巍然屹立在丛山峻岭之中.

如此坚固的民居,与精心选择屋址,科学的设计,用料及施工方法分不开.现仅从土楼的建筑材料和施工方法作一些说明.

土楼的墙壁,下厚上薄,厚处有的竟达1.5米.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铁混凝土似的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据《永定县志》记载,1918年发生大地震,白天柝柝有声,历时20分钟,夜里继续震动,但土楼始终挺立无恙.

2.安全性

历史上,客家本是中原汉人,他们南迁至闽粤赣边区山区后,为防止土著和盗匪的打劫及猛兽的袭击,他们建造的土楼、围屋,皆防范严密,甚为安全.

例如,宛如古城堡似的土楼,一、二层不设朝外的窗子,或只开设枪眼似的细长石窗,三楼四楼和每个房间都有朝外的大窗,既利于采光,流通空气,又成了了望敌情和向外射击的枪孔.土楼大门的门框,门槛都是条石,门板厚约10厘米.有的大门上斜挖了几个嵌有竹筒的护门孔,倘有土匪攻门,可往下射击和浇开水.有的土楼大门还安装了防火水柜、水槽,若来犯之敌放火烧门,只要一按开关,水便顺门而下,以灭火护门.土楼本来已坚固异常,但为防万一,有的土楼还夯筑了夹墙.万一外墙被炮火轰开,土楼仍有夹墙支撑,安然无恙.土楼内有各种齐全的生活设施:设于天井的深水井,是被围困时的水源,楼内有砻、碓等加工粮食的设备.这一切都使匪敌久攻不下.至于那些四角建有高耸碉楼的“四点金”,更是领盗匪望而却步.

3.封闭性

客家民居,不论土楼还是围屋,五凤楼,里面的每一个房间,厅堂,天井,都以走廊,巷道,楼梯相通,住户生活方便.然而,它们对外则是全封闭的.土楼一般只开一个正门一个后门,或一个正门两个侧门,围屋,围龙屋的各横屋,半环形围屋,皆设有门楼.万一有盗匪打劫,只要把门一关,便封闭得严严实实的.

4.合族聚居性

客家土楼,围龙屋,五凤楼等,一般都规模庞大.永定“承启楼”有300多个房间,面积5376平方米.“遗经楼”有五层楼,面积10336平方米,光是厅堂便有51个.难怪日本一位建筑学教授看了永定土楼后写道:“这动人的客家土楼,与其说是一幢庞大的住宅,不如说是一座小城市”.

如此庞大的民居,正是为了适应聚族而居的特点.“承启楼”最多时曾住80户,600多人.家乡罗氏围龙屋,有300多个房间,为罗氏50户人家,350人所共居.住户虽多,但由于房间、厅堂、天井也多,能以厅堂及天井和若干房间组成一个个生活小单元,又令住户各各得其所,显得幽雅,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土楼、围屋的“心脏”——祖宗祠堂.这里是族长聚集各户家长议事的地方.逢年过节,合族的每家都挑着各种供品,到这里祭祀祖先.男儿娶亲,须在祠堂拜天地,叩祖先,宴宾客.闺女出嫁,向列祖辞行后,方可罩上盖头,踏着象征团圆的大圆匾出阁.老人谢世,祠堂成了举哀发丧的灵堂.就这样,一座祠堂将合族融洽地凝聚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开门见山围龙屋,好风光,

倚山面水竹绕墙。

严冬暖,酷暑凉,

厢廊厅井好堂皇。

客家族,源远长,

迁自中原颍水旁。

历千辛,经万苦,

穿州过省到南方

在两晋至唐宋时期,因战乱饥荒等原因,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南迁,历经五次大迁移,先后流落南方。由于平坦地区已有人居住,只好迁于山区或丘陵地带,故有“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之说。当地官员为这些移民登记户籍时,立为“客籍”,称为“客户”、“客家”,此为客家人称谓的由来。为防外敌及野兽侵扰,多数客家人聚族而居,形成了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士围楼、四角楼等,其中以围龙屋存世最多和最为著名,是客家建筑文化的集中体现。

梅州围龙屋始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地带或斜坡地段建造围龙屋,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他们的居住地大多在偏远,边远的山区,为防止盗贼的骚扰和当地人的排挤,建造了营垒式住宅,形式有两种:一:砖瓦结构。二:特殊土坯结构:在土中掺石灰,用糯米饭,鸡蛋清作粘稠剂,以竹片,木条作筋骨,夯筑起墙厚1米,高15米以上的土楼。普通的围龙屋占地8亩、10亩,大围龙屋的面积已在30亩以上,建好一座完整的围龙屋往往需要五年、十年,有的甚至更长时间。一间围龙屋就是一座客家人的巨大堡垒。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厨房、大小厅堂及水井、猪圈、鸡窝、厕所、仓库等生活设施,形成一个自给自足、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关于谁知道客家围龙屋的特点是什么,围龙屋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深圳1月 12月游玩指南,绝对值得你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