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请问刘秀走国 这走国是什么意思

人狠话不多的铁帽子大司马吴子颜 云台宿将

其实请问刘秀走国 这走国是什么意思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刘秀走国,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请问刘秀走国 这走国是什么意思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请问刘秀走国 这走国是什么意思刘秀走国趣闻刘秀走国第三部是什么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发迹于河北,故河北许多地方有刘秀的遗迹和传说。“刘秀走国”的故事在老家一带妇幼皆知。但除去片段的神话传说,对其真实历史能弄清楚的人不多。“走国”二字有对光武帝隐讳之意,乍看还以为是“巡视”、“视察”。其实“走”是“逃”,当时的“国”也不属于刘秀。说的是刘秀最倒霉、窘困,落荒逃亡的经历。逃谁呢?逃的是邯郸的土皇帝王郎,并不是传说中的王莽。

此君说 天下乱,您必是真龙天子 主子怒 一派胡言,去大牢思过

西汉末年,王莽篡国,建立新莽政权。暴政与天灾逼得造反的农民、趁势的野心家蜂起云涌,仅河北就有铜马、青犊、五幡、龙来、大枪、高湖几十伙,总人数达百万,有兵的都是草头王。南阳粮商刘秀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公元22年与其兄刘縯加入绿林军,打下宛城,拥载一位容易控制的窝囊废刘玄为“更始皇帝”,继承汉业。公元23年九月攻破长安,杀王莽,定都洛阳。

更始帝的部队分为两派。一派是绿林起义将领;一派是南阳豪族,以刘縯为首。绿林派嫉恨刘縯功高,撺掇更始帝杀死刘縯。刘秀含恨忍痛,不敢服丧,假装无怨无恨,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帝觉着愧疚,拜刘秀为武信侯、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令其持节镇慰河北各州郡。

刘秀乐不得脱离虎口,远走高飞。于是北渡黄河,到达河北。新野的邓禹迎接刘秀,给他出主意说:更始帝没能耐,不会成大事。你要广交天下英雄,做任何事都要顺乎民心,重建汉高祖的威望。现在天下大乱,民心思定,争取到了民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于是刘秀接见郡县长官及乡间名流,解放囚徒,销除苛政,恢复汉官,得到上层人士欢迎。邓先生的一席话确定了刘秀的大政方针,对刘秀的事业起的作用很大。

公元23年底,西汉时封于邯郸的赵缪王之子刘林,将一位算命先生王郎当成汉成帝之子刘子舆,立为天子,一时势力遍及河北,派使臣遍告各郡县,悬赏杀刘秀者封十万户侯。从此,势力孤单的刘秀开始了逃亡生活。

公元24年正月,刘秀刚到蓟州(北京),蓟州的广阳王刘接就起兵响应王郎。城中大乱,传说王郎的使臣到了,命令官员出迎。刘秀所带的一帮人心神惶恐,急忙南逃。沿途不敢进入城镇,要饭充饥。好容易逃到饶阳,冒充是王郎派出的使者。接待的人端出饭菜,这帮人上前争抢,狼吞虎咽,引起接待官员怀疑,试探他们说邯郸军队来了,击鼓相迎。刘秀假装镇定地说:“请邯郸的将军一起来吃饭吧。”接待的人又招呼把守城门的人关闭城门,刘秀等急忙脱逃。十冬腊月,天寒地冻,朔风刺骨,日夜兼行,脸皮冻裂。至滹沱河,车辆陷进冰窟,惶遽中迷失方向,经老者指路,才算到达仅仅剩下的地盘信都(冀州)。信都太守任光出迎,刘秀才得到喘息机会。

刘秀的这段遭遇就叫做“走国”,又叫“王郎赶刘秀”。有的人说成“王莽赶刘秀”,那时王莽已死,那就“郎冠莽戴”了。还有人称“王莽赶萧王”,也不对。那时更始帝还没有封刘秀为萧王。

刘秀到信都以后,手下多数人都认为王郎势力大,在河北已经站不住脚了,不如就依靠信都这点兵,保着刘秀回长安。此时邳彤站出来劝刘秀:这样做,一是会惊动长安一带人怀疑你,人心不安;二是河北兵不愿意离开本土,都会逃散。不如就以信都为基地,攻取周边县城,聚集人马。刘秀听了邳彤的话,逐步扩大地盘,刘植、耿纯各率宗亲子弟也来投靠,队伍达到数万人,打下了中山、卢奴(隆尧西北)、真定、元氏等二十几座县城。邳彤的高见促使刘秀取得成功。

王郎的大将李育屯兵在隆尧西边的柏人城。刘秀的前锋到达,受到李育突然袭击,惨败而回,丢失了全部辎重。刘秀收集溃散的士兵,与李育在柏人城外大战,夺回全部辎重。李育退守柏人,刘秀攻城不克(可见当时小小的柏人城多么坚固),引兵向东,占据广阿(隆尧固城)。上谷县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率大将吴汉、寇恂的骑兵部队来会,更始帝也派尚书仆射谢躬来讨伐王郎,刘秀出城拜迎,设盛宴款待。

广阿(再重复一遍:治所在隆尧城北的固城)聚会成为刘秀形势好转的节骨眼儿。于是指挥诸将东围钜鹿,在柏人城东北与王郎军大战。公元24年四月围邯郸,五月拔其城,杀王郎。

更始帝刘玄害怕刘秀势大威胁他的帝位,一面封刘秀为萧王,一面派人诏令刘秀罢兵,与诸将一起回洛阳,许以尽封官爵。刘秀辞以“河北未平”,不入圈套。率诸将在河北南部的钜鹿、馆陶和北部的永乐、徐水、安次、平谷等地消灭了各路起义军。公元25年六月从河北北部返回,在高邑(一说柏乡县北固城)受诸将拥载,于千秋亭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十月进占洛阳,定为首都。结束了历史上的新莽时代,开始了东汉195年的统治。

刘秀,东汉开国皇帝,他落难在河北,发迹也在河北,因此关于刘秀的奇闻异事在河北境内被人们口耳相传,流传甚广。

话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重立国号,施行暴政,加之天灾人祸,民怨沸腾,河北境内的许多绿林军,揭竿而起,攻克都城,杀死王莽。此时刘秀也是绿林军的一支,因其是汉高祖第九世孙,很有号召力,于是拥戴刘玄做了皇帝,称更始帝,刘秀被封为平掳大将军。

这时,邯郸有一算卦相面之人,名叫王朗,诡称是刘氏宗亲,在他人辅佐下称帝,自立为王,号令天下,捉拿刘秀和刘玄。王朗人多势众,为避其锋芒,刘秀不得不北上进蓟州(现在北京)。但是,到了北京,投靠王朗的一些贵族,要诛杀刘秀,刘秀被迫出逃,一路向南,开始了刘秀走国的坎坷征途,演绎出一串串生死大逃亡的趣闻。

刘秀带二百随从,趁黑夜从京城南门出发,一路落荒而逃。过高阳,到达载阳(现在的肃宁)境内,人困马乏,饥肠辘辘,实在走不动了,前面有一小村子。一行人不敢进村,生怕走漏消息,就在村东一个破庙暂歇片刻。这座庙叫玉皇阁,内有一颗古树,树上悬挂一口大钟,钟声悠扬,能传出很远。

刘秀命手下向老乡借些米来充饥,可是,手下人去了很多家,没人肯借。刘秀亲自上门讨要,仍然吃了闭门羹。刘秀大怒道:"这村人如此不懂礼数,有朝一日我当了皇帝,定有好看!”。无奈之下,只能重新启程,不敢耽搁,生怕后面追兵到来。

由于肚内无食,饥寒交迫,人马困顿,在加上是深夜,结果队伍迷路了。转来转去,朦胧中前面出现一条小河,不知水深浅,不敢贸然过河,又不知桥在哪里。一群人正在愁眉不展,无计可施。突然,刘秀的坐骑扑通一声摊在地上,口吐白沫,累死在河边。

后有追兵,前有河水挡道。刘秀仰天长叹:“天不助我也!”。痛哭流涕,拔剑要自刎。手下人苦苦相劝,刘秀才止住悲声。正在危急时刻,忽听不远处,一阵马嘶,深夜里听来异常清晰,走近一看,只见一座小庙,旁边一头石狮子上拴着一匹白马,马身高大,通体雪白,刘秀一见,转悲为喜,解下马缰,翻身上马,也不管水深水浅,一跃下河,夹紧马肚子,游到了对岸。

刚一上岸,只见马身化作一堆淤泥,只剩下一个马头。刘秀暗想:只说你是一匹白龙驹,谁知道你只是一个马头。这就有了现在的两个村名——龙驹、泥马头。

好不容易脱离困境,继续南行。几日来,一路奔波,沿途又不敢张扬,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不少人病了,刘秀也发起了烧。这样下去如何是好?正在发愁之际,前面出现一面旗子,上面一个大大的“驿”字。官兵的驿站,刘秀眼珠一转,计上心来。

他让手下人乔装打扮一般,脸上抹上一些黄土,来到门前高声叫道:“快开门,我们是王朗的部下,追杀刘秀到此!”。守门的一听赶紧把门打开,放一伙人进去。驿站的头头见来者不善,赶忙吩咐人做几桌子好菜好饭,招待刘秀等人。

大家都饿急了,一个个狼吞虎咽,风卷残云,没一会儿,一桌子饭菜,盆干碗净。还没吃饱,又叫驿卒添了一些。看着一伙人如此吃相,驿站的头目心生疑窦,越看这伙人越不地道。于是大喊一声:“皇帝使者驾到!”。刘秀手下大惊失色,一个个面面相觑。只有刘秀泰然自若:“来得好,一起来吃!”。

好不容易骗过了驿站头目,此地不可就留,刘秀吩咐手下赶紧上路。一个个扬鞭催马,烟尘滚滚,眨眼不见了踪影。正然走着,突然一队王朗的官兵不知从哪杀来,刘秀等人仓促应战,直杀得昏天黑地,鲜血淋漓。刘秀的人马被官军冲散,自己的马也死了,孤身一人落荒而逃,后面官兵一路追杀,一定要置刘秀于死地。

刘秀正慌不择路,远远看见一个老农正在犁地,来到近前,扑通跪倒,祈求老农救命。老农见此人,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眉宇间透着坚毅,恐不是凡人。于是一个响鞭,打在牛屁股上,只见那牛四蹄蹬开,身子前倾,浑身用力。老农弓背弯腰,使劲把梨头深深按进土里,地里出现一个深深的犁沟,正好能躺下一个人。他让刘秀躺在里面,上面盖上黄土。

追兵到了,不见刘秀踪影,就一个老农在悠闲地犁地,上前盘问,老农随便一指,官兵顺着老农指的方向疾驰而去。刘秀在土里憋得难受,忽然感觉什么东西在鼻孔附近蠕动,瞬间感觉呼吸通畅了许多。听到追兵走了,刘秀赶紧从土里爬出来,顺手把鼻孔上的东西两手一扯,分为两截,狠狠地扔到地上,定睛一瞧,原来是一只蝼蛄。

刘秀猛然想起,是这只蝼蛄在鼻子附近钻了一个洞,让自己得以顺畅呼吸,要不是它,自己可能就被憋死了。于是赶忙从地上捡起段为两半的蝼蛄,用一根细木棍串起来,说也奇怪,那只蝼蛄转眼恢复原样,完好如初。刘秀大难不死,对老农是千恩万谢,日后定会报答。刘秀当了皇帝后,并没有忘记老农,册封老农为“犁地大王”,赏土地一百垧,这是后话。

再说刘秀手下的几员大将邓禹、冯异、王霸等人,奋力杀敌,冲出包围。可不见了刘秀的踪影,身边的士兵也所剩无几。几个人泪如雨下,平时刘秀对自己的手下情同手足,肝胆相照,弟兄们也誓死效忠。现在刘秀不知是死是活,能不伤心吗?无奈几个人抹一把眼泪,一路打听寻找刘秀的下落。

一行人一路打听,毫无刘秀的消息。这天来到一个小村子,一打听这个村子叫芜蒌亭(现在肃宁、献县、饶阳交界一带),坐落在滹沱河旁边。又累又饿,大将邓禹前去讨饭,好不容易讨来一些麦饭(豆粥),刚要吃,突然,一个中年妇女匆匆跑来,说在滹沱河旁边看见一个陌生人,昏死在过去,浑身是血,手里有兵器,说不定就是他们要找的人。几个人一听,顾不上吃饭,赶忙来到河边一看,果不其然,正是要找的刘秀。

原来刘秀告别老农,临走前,老农告诉他去信都(今衡水冀州),要在芜蒌亭村附近过河,那里水浅,水流不急。刘秀再次感谢老农,挥手道别。一路讨饭,来到芜蒌亭村滹沱河边,因过度疲劳,肚中无食,身上还带着伤病,急火攻心,昏死过去。

一见此景,邓禹几人又是掐人中,又是灌水,慢慢的刘秀苏醒了。刘秀又喜又悲,搂住众人抱头痛哭。看到刘秀身体如此虚弱,邓禹赶忙拿出刚讨的一点点麦饭,让刘秀吃下。这就是后人说的,萧王麦饭的故事。

吃过东西,刘秀有了一些精神。这时一个士兵来报,追兵离此地已经不远,要赶紧过河。可滹沱河水面宽阔,眼下没有船只,河水封冻要等后半夜,时间来不及了。刘秀吩咐王霸看看河水是否封冻。王霸近前观瞧,只见河水滔滔,滚滚东流,何来封冻?但为了安慰大家,王霸回来后诡称河已封冻,大家来到近前一看,河水竟然真的封冻了,王霸心里暗暗称奇:天下竟有这等怪事!

来不及多想,大家抬着刘秀慌忙过河,刚走河中央,只听后面的冰面咔咔作响,轰然坍塌,一行人心惊肉跳,快步来到对岸。回头再看,河水依旧是波涛翻滚,哗哗流淌,冰面全无。这时对面追兵已至,望着滔滔河水,无可奈何。这段历史有文天祥写诗为证:过了长江与大河,

横流数仞绝滹沱。

萧王旧事今何在,

回首中天感慨多。

萧王指刘秀,旧事,就是指刘秀渡滹沱河的事。当时文天祥被押解京城,路遇滹沱河,想起萧王在此之落魄,在看自己,心中感慨油然而生。

闲言少叙。一路上,虽历经磨难,九死一生,但都有惊无险。不知不觉离信都已经不远。这天,来到一个不知名的村子,一行人等口渴难耐,看到一口水井,却没有汲水的工具,大家暗自着急。刘秀走到水井前,见井口呈八角形,井水清澈。刘秀把手中长枪插入井中,口中念叨:“天要助我,就让我扳倒这水井,让众人解渴,好奋勇杀敌,成就我的霸业!”。

说完,只见手中长枪,东摇摇西晃晃,双臂用力,喊一声:“倒!”。那水井真的倒了,井水哗哗流淌,甘冽无比,人喝足了水,浑身精神,马喝足了水,一声长啸,四蹄乱舞,浑身有劲儿。

众人正要赶路,突然,东南方向,烟尘滚滚,遮天蔽日。不好,恐追兵赶到。大家做好了厮杀准备。果然,一队人马来到近前,为首一人,身材魁梧,浓眉环眼,手持亮银枪,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此人翻身下马,作揖行礼道:“信都太守任光前来迎接大将军!”。原来此人正是信都太守任光。他听说刘秀被王朗追杀,于是,亲点两千人马北上,迎接平掳大将军刘秀。刘秀一见,心花怒放,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从此刘秀走国的逃亡经历到此结束。

在信都,邓禹、冯异、王霸等人辅佐刘秀,招兵买马,招贤纳士,又得到药王邳彤、耿纯鼎力相助,与王朗在昆阳决战,大获全胜,又先后消灭诸路绿林军,成就了霸业,当上了东汉开国皇帝,翻开了历史新篇章。这正是:

刘秀走国多蹉跎,

河北名人贤士多。

助力萧王称霸业,

东汉盛世开先河。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发迹于河北,故河北许多地方有刘秀的遗迹和传说。“刘秀走国”的故事在老家一带妇幼皆知。但除去片段的神话传说,对其真实历史能弄清楚的人不多。“走国”二字有对光武帝隐讳之意,乍看还以为是“巡视”、“视察”。其实“走”是“逃”,当时的“国”也不属于刘秀。说的是刘秀最倒霉、窘困,落荒逃亡的经历。逃谁呢?逃的是邯郸的土皇帝王郎,并不是传说中的王莽。

西汉末年,王莽篡国,建立新莽政权。暴政与天灾逼得造反的农民、趁势的野心家蜂起云涌,仅河北就有铜马、青犊、五幡、龙来、大枪、高湖几十伙,总人数达百万,有兵的都是草头王。南阳粮商刘秀自称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公元22年与其兄刘縯加入绿林军,打下宛城,拥载一位容易控制的窝囊废刘玄为“更始皇帝”,继承汉业。公元23年九月攻破长安,杀王莽,定都洛阳。

更始帝的部队分为两派。一派是绿林起义将领;一派是南阳豪族,以刘縯为首。绿林派嫉恨刘縯功高,撺掇更始帝杀死刘縯。刘秀含恨忍痛,不敢服丧,假装无怨无恨,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帝觉着愧疚,拜刘秀为武信侯、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令其持节镇慰河北各州郡。

刘秀乐不得脱离虎口,远走高飞。于是北渡黄河,到达河北。新野的邓禹迎接刘秀,给他出主意说:更始帝没能耐,不会成大事。你要广交天下英雄,做任何事都要顺乎民心,重建汉高祖的威望。现在天下大乱,民心思定,争取到了民众,就一定能取得胜利。于是刘秀接见郡县长官及乡间名流,解放囚徒,销除苛政,恢复汉官,得到上层人士欢迎。邓先生的一席话确定了刘秀的大政方针,对刘秀的事业起的作用很大。

公元23年底,西汉时封于邯郸的赵缪王之子刘林,将一位算命先生王郎当成汉成帝之子刘子舆,立为天子,一时势力遍及河北,派使臣遍告各郡县,悬赏杀刘秀者封十万户侯。从此,势力孤单的刘秀开始了逃亡生活。

公元24年正月,刘秀刚到蓟州(北京),蓟州的广阳王刘接就起兵响应王郎。城中大乱,传说王郎的使臣到了,命令官员出迎。刘秀所带的一帮人心神惶恐,急忙南逃。沿途不敢进入城镇,要饭充饥。好容易逃到饶阳,冒充是王郎派出的使者。接待的人端出饭菜,这帮人上前争抢,狼吞虎咽,引起接待官员怀疑,试探他们说邯郸军队来了,击鼓相迎。刘秀假装镇定地说:“请邯郸的将军一起来吃饭吧。”接待的人又招呼把守城门的人关闭城门,刘秀等急忙脱逃。十冬腊月,天寒地冻,朔风刺骨,日夜兼行,脸皮冻裂。至滹沱河,车辆陷进冰窟,惶遽中迷失方向,经老者指路,才算到达仅仅剩下的地盘信都(冀州)。信都太守任光出迎,刘秀才得到喘息机会。

刘秀的这段遭遇就叫做“走国”,又叫“王郎赶刘秀”。有的人说成“王莽赶刘秀”,那时王莽已死,那就“郎冠莽戴”了。还有人称“王莽赶萧王”,也不对。那时更始帝还没有封刘秀为萧王。

刘秀到信都以后,手下多数人都认为王郎势力大,在河北已经站不住脚了,不如就依靠信都这点兵,保着刘秀回长安。此时邳彤站出来劝刘秀:这样做,一是会惊动长安一带人怀疑你,人心不安;二是河北兵不愿意离开本土,都会逃散。不如就以信都为基地,攻取周边县城,聚集人马。刘秀听了邳彤的话,逐步扩大地盘,刘植、耿纯各率宗亲子弟也来投靠,队伍达到数万人,打下了中山、卢奴(隆尧西北)、真定、元氏等二十几座县城。邳彤的高见促使刘秀取得成功。

王郎的大将李育屯兵在隆尧西边的柏人城。刘秀的前锋到达,受到李育突然袭击,惨败而回,丢失了全部辎重。刘秀收集溃散的士兵,与李育在柏人城外大战,夺回全部辎重。李育退守柏人,刘秀攻城不克(可见当时小小的柏人城多么坚固),引兵向东,占据广阿(隆尧固城)。上谷县太守耿况、渔阳太守彭宠率大将吴汉、寇恂的骑兵部队来会,更始帝也派尚书仆射谢躬来讨伐王郎,刘秀出城拜迎,设盛宴款待。

广阿(再重复一遍:治所在隆尧城北的固城)聚会成为刘秀形势好转的节骨眼儿。于是指挥诸将东围钜鹿,在柏人城东北与王郎军大战。公元24年四月围邯郸,五月拔其城,杀王郎。

更始帝刘玄害怕刘秀势大威胁他的帝位,一面封刘秀为萧王,一面派人诏令刘秀罢兵,与诸将一起回洛阳,许以尽封官爵。刘秀辞以“河北未平”,不入圈套。率诸将在河北南部的钜鹿、馆陶和北部的永乐、徐水、安次、平谷等地消灭了各路起义军。公元25年六月从河北北部返回,在高邑(一说柏乡县北固城)受诸将拥载,于千秋亭即皇帝位,改元建武。十月进占洛阳,定为首都。结束了历史上的新莽时代,开始了东汉195年的统治。

好了,关于请问刘秀走国 这走国是什么意思和刘秀走国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宦官与外戚消亡,皇帝失权,是东汉走向灭亡开启三国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