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越靖王朱瞻墉,为什么一直不就藩

大明王朝276年,86个亲藩之中,有几个是因为无后绝嗣而除国

大家好,越靖王朱瞻墉,为什么一直不就藩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朱瞻墉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越靖王朱瞻墉,为什么一直不就藩和朱瞻墉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越靖王朱瞻墉,为什么一直不就藩朱瞻墉被封为越王,为何却一生未就藩,且又不受重用请介绍一下越王朱瞻墉

朱瞻墉作为宣宗皇帝的亲弟弟,一直未就藩的原因,史书上并未记载,而且关于这位王爷的记载很少,猜测,要么他是犯了什么大错,但宣宗念在一母同胞,网开一面,要么猜测应该是宣宗皇帝留作身边最后的“底牌”,万一有什么事,可作为是最后一道防线。

明越靖王朱瞻墉,为什么一直不就藩,朱瞻基留他在京城做什么

越靖王朱瞻墉,明仁宗朱高炽的第三个儿子,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弟,母亲诚孝张皇后,生于公元1405年,于1424年受封越王,封地在浙江省衢州府。在仁宗朱高炽的十个儿子中,他是唯一一个终生未就藩的成年亲王,一直待在京城,但好像终身也未受重用

一、明仁宗的十个儿子情况一览:

朱瞻基,仁宗长子,明宣宗,母诚孝昭皇后张氏。

朱瞻埈,仁宗次子,母贤妃李氏,生于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封郑王,1428年就藩凤翔府。

朱瞻墉,仁宗三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生于公元1405年,公元1424年封越王,死于公元1439年,终身未就藩

朱瞻垠,仁宗四子,母贤妃李氏,生于公元1406年,公元1421年早夭,年仅15岁。

朱瞻墡,仁宗五子,母诚孝昭皇后张氏,生于公元1406年,公元1424年封襄王,公元1429年就藩长沙府。

朱瞻堈,仁宗六子,母顺妃张氏,生于公元1406年,公元1424年封荆王,公元1429年就藩建昌府。

朱瞻墺,仁宗七子,母贤妃李氏,生于公元1409年,公元1424年封淮王,公元1429年就藩广东韶关。

朱瞻垲,仁宗八子,母贵妃郭氏,生于公元1409年,公元1425年早夭,年仅16岁。

朱瞻垍,仁宗九子,母贵妃郭氏,生于公元1411年,公元1424年封梁王,公元1429年就藩安陆。

朱瞻埏,仁宗十子,母贵妃郭氏,生于公元1417年,公元1424年封卫王,因常年多病,死于公元1439年,年仅22岁,终身未就藩。

从上面可以看出,仁宗的十个儿子除了早夭的和多病的小儿子朱瞻埏没有就藩,其他都正常就藩了,唯独宣宗的同母亲弟弟朱瞻墉终身待在京城。

二、越靖王朱瞻墉一直留京城的猜想

公元1425年5月,明仁宗突然驾崩,此时的太子朱瞻基远在南京。张皇后让朱瞻墉和朱瞻埈同时监国,稳定朝局,等待太子朱瞻基回京继位,这是朱瞻墉唯一被重用的一次。后来朱瞻基亲征汉王朱高煦叛乱,留守京城的重任交给了朱瞻埈和朱瞻墡,“舍弃”了亲弟弟朱瞻墉。至此,在史料上,很少看到关于朱瞻墉的记载,却也一直没让他就藩。

但是史料上没有即没有任何关于他体弱的证据,也没有关于他不守规矩有异心的记载。能力上既然能监国,也不会太差。为什么一直没就藩,却也没受到重用,这就值得人玩味了。要么是犯了不可饶恕的大错,但宣宗念在一母同胞,网开一面,但这种可能性极小,因为没有任何史料有这方面的记载。哪怕是皇帝下令不准记录,但若朱瞻墉真犯了什么错,不可能一点蛛丝马迹都没有记录下来。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作为宣宗皇帝的亲弟弟,时宣宗留作身边最后的“底牌”,轻易不用。但到了关键时刻,他必然是最后一道防线。

明仁宗朱高炽,是历史上口碑很好的一位皇帝。他一生有十个儿子,其中长子朱瞻基、三子朱瞻墉、五子朱瞻墡都是诚孝昭皇后张氏所生。最后朱瞻基继承了皇位,朱瞻墉被封为越王,朱瞻墡被封为湘王,后改襄王。

朱高炽的十个儿子中,朱瞻基继承了皇位,还有三位因早逝未就藩。也就是说,剩下的六个儿子,都应该在一定时间顺利就藩才对。但奇怪的是,最终只有五个正常就藩,而越王朱瞻墉,虽然有了自己的封地衢州府,可他却一生未就藩。

朱瞻墉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同母弟,要说朱瞻基将他留在京城,可能是想重用他,希望得到自己兄弟的帮助也说得过去。但问题是,根据史料证明,朱瞻墉其实并不受重用。

就好比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朱瞻基决定御驾亲征,这时候如果他重视弟弟朱瞻墉,就应该让其监国才对。可是朱瞻基却将监国的重任,交给了二弟朱瞻埈和五弟朱瞻墡,要知道,朱瞻埈并非朱瞻基同母弟,可见朱瞻墉并不受兄长重用。

既然朱瞻基又不重用朱瞻墉,而后者也不会对皇位造成威胁,为何朱瞻基还将其留在京城,不让他去就藩呢?再说放朱瞻墉去就藩,派人监视他,这样不是更加安全吗?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就要看看朱瞻墉的一段经历了。

众所周知,朱棣登基后决定迁都北京,可是朱高炽即位后,又打算迁回南京,于是命太子朱瞻基去南京准备。谁知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突然驾崩了,当时朱瞻基还在南京,准备迁都事宜。

为了稳定朝局,张皇后一面派人去南京接回太子,一面就让朱瞻埈和朱瞻墉同时监国。后来朱瞻基顺利赶回来,继承了皇位,朱瞻墉这次的任务就算圆满完成了。在此之后,他再没有得到重用。

既然朱瞻基已经顺利即位,且又不打算重用朱瞻墉,为何还不放他去就藩呢?其实朱瞻基这样做,才是为了顾全大局,怎么说呢?

当时朱高炽驾崩,张皇后派人去接回太子朱瞻基,可汉王朱高煦得知消息后,就想在路上截杀朱瞻基。虽然最后被朱瞻基识破,但试想一下,如果太子在路上真遇到什么危险,难道张皇后就会让朱高煦登基吗?显然不可能。

所以她让朱瞻埈和朱瞻墉同时监国,其中朱瞻墉还是她的亲儿子,万一太子有什么差池,那么她就可以扶持朱瞻墉登基。到时候不仅群臣会支持,而且朱高煦的阴谋也不能得逞。

同样,朱瞻基即位后,也是这样打算的。他自己多次亲征,加上朱高煦蠢蠢欲动,万一出现问题,都能保证京城有位亲王在。可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何朱瞻基不选择另一个亲弟弟朱瞻墡呢?

其一,明朝是讲究“嫡长子继承制”的,朱瞻墡虽然是嫡子,但他不是最年长的。朱瞻墉虽然是朱高炽第三子,但同时又是嫡次子,如果朱瞻基有事,扶他上位是最合适的。

其二,朱瞻墡“庄重警觉,颇有令誉”,在朝中有很好的口碑,加上他也是嫡子,所以对朱瞻基是有威胁的。就好比后来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俘虏后,群臣就提议拥立襄王朱瞻墡为帝。

只不过他坚持不肯,大家才拥立英宗之弟朱祁钰,可见襄王在朝中的威望。虽说在宣宗时期,朱瞻墡的威望还没有那么高,但让他去就藩,总比让他留在京城安全。

而朱瞻墉就没什么威胁了,加上朱瞻基没有重用他,这样既防住了他,又变相保护了他。朱瞻基驾崩后,由于太子朱祁镇年仅九岁,所以张太后决定,还是继续将儿子留在京城。

当然,朱瞻墉在京城留了一辈子,最后并没有登场的机会。正统四年,朱瞻墉去世,时年三十四岁。

越靖王朱瞻墉:是明仁宗朱高炽第三子,母为诚孝张皇后,是宣宗朱瞻基同父同母的弟弟。

史料未记载他的出生年月,死于正统四年(1439年)。永乐二十二年越王,封地衢州,但未之藩即死,谥“靖”,无后,王妃吴氏殉。

一般藩王在成年(以结婚为准,大婚之后即算成年)后不久就要到封地去,否则就算皇帝答应,诸大臣也会以有违制度而非议。从他未就藩就死而且无后来看,应该是刚刚结婚不久但还没来得及到封地就死,很可能在十八岁左右。

宣宗以仁孝著称,越王更是他的同母弟,宣宗时被赐以昌平庄田,因此看来,宣宗对这个弟弟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因为朱瞻墉在历史上的影响、地位十分有限,他的身份也仅仅是因为皇子而被史册所记录,因此文字相当少。

----------------------------------

越靖王瞻墉,仁宗第三子。永乐二十二年封衢州。未之籓,宣宗赐以昌平庄田。正统四年薨。妃吴氏殉,谥贞惠。无后。

——《明史·卷一百十九·列传第七》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被雪藏的备胎一生默默无闻的越王朱瞻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