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道教也叫“黄老道”,黄帝和老子为何要合在一起称为“黄老”(道教又被称为黄老之学,黄老是指)

黄老道家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道教也叫“黄老道”,黄帝和老子为何要合在一起称为“黄老”,以及黄老道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道教也叫“黄老道”,黄帝和老子为何要合在一起称为“黄老”黄老思想中的“黄”字指的是什么道家学说为何又叫黄老学说

黄老之学是黄帝学派和老子学派的合称。除老庄之学之外道家的最大分支,学派思想尚阳重刚,战国中期到秦汉之际,黄老道家思想极为流行,其既有丰富的理论性,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中国战国时期兴起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黄巾起义和曹操的崛起,是否存在一定的联系和共性

黄老之学始于战国而盛行于西汉时期。司马迁在《史记》里屡以黄老并称。黄老学派的典籍为黄帝书。到东汉时,黄老之术与新产生的谶纬之说相结合,就逐渐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道教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中国传统上为以祖先信仰为主,并且具有儒、释、道三教合流的宗教信仰传统和特点,同时存在其它多种宗教。汉族宗教文化,有“儒道释”三教之说;一般的中国人,在祖先崇拜的基础上,都受到儒、道、释三教思想的影响,称之为中国民间信仰。

其中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汉族传统宗教信仰之一。它渊源于古代的巫术、秦汉时的神仙方术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等。在发展过程中,还糅合了儒家和佛教的某些理论和教规、仪式,形成了十分庞杂的思想体系。黄老道是早期道教的前身。

所谓黄老道,是古代假托黄帝和老子思想的一种宗教,原是一种政治、哲学流派,起源于战国,盛行于西汉。史学界和道教界一般认为道教初创于东汉中叶,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老子五千文》)、《正一经》、《太平洞极经》为主要经典,并自称出于太上老君的口授,造作道书,于是道教逐渐形成。

此后,在道教的发展史上,先后产生了太平道、天师道等数十种宗派。唐宋时期,道教大盛。13世纪以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信奉正一道的道士毋须出家(亦有少数出家者),在家修持,可以结婚,俗称“火居道士”或“俗家道士”。影响最深的便是儒家了,它是先秦时期由孔子所创立,此后长期主宰中国封建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的思想流派。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宗教,即儒教,孔子是教主。

儒在古代是一般学者的通称。不仅“有道术者皆为儒”,而且那些设教传授知识的学者,即所谓“诸侯保氏有道术以教人者”,“乡里教人以道义者”,均属“儒”之行列。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进行公开教学的大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设教讲学,把古代为贵族所专有的礼仪和其他各种知识传播到民间,逐渐形成一个学派,后人称之为“儒家”。

黄老思想中的“黄”字指的是什么?

黄老道是早期道教的开端。“黄”指战国时的黄帝学派(融合道家、神仙家和阴阳家的思想,伪托黄帝著书,《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仙登于天”),“老”指老子,代表道家的老子学说(《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黄老道”意为以黄帝和老子为依托,发扬“道德”思想的一个学派。汉时言道家,多指黄老道,如司马谈之‘论六家要旨’。后来黄学失传,仅存老学,直至1970年代,中国大陆政府在马王堆出土‘经法’、‘十大经’、‘称经’、‘道原经’四经,据信为黄学经典黄帝四经。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田骈、慎到、环渊、接子等人,“皆学黄老道德之说,因发明序其指意。”又载:“河上丈人教安期生,安期生教毛翕公,毛翕公教乐瑕公,乐瑕公教乐臣公,乐臣公教盖公,盖公教于齐高密胶西,为曹相国师。”

汉桓帝曾亲自去陈国苦县和濯龙亲祀老子,由于帝王亲祀,百姓更加崇拜,使黄老学说正式发展成为有宗教色彩的黄老道。

“黄老道”一名最初见于《后汉书·王涣传》:“延熹(公元158年—166年)中,桓帝事黄老道,悉废诸房祀”。这个学派的主要蓍作,有马王堆出土的《黄老帛书》,汉初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的《淮南子》等书。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国古代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阳,有人说又称老聃。在传说中,老子一生下来时,就具有白色的眉毛及胡子,所以被后来称为老子。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与儒家的孔子相比拟,并认为孔子曾学于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个很主要的神仙,被称为太上老君。

籍贯,楚国苦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县)厉乡曲仁里,鹿邑县境内仍有“老君台”遗址。(另一说法是安徽涡阳,老子东太清宫是涡阳一处重要的人文景观,是佐证老子故里在涡阳的重要证据。)

周朝守藏吏,在周朝首都洛阳管理周朝的国家藏书、国家档案,相当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档案馆馆长。

孔子曾向他学习礼法,在现在洛阳仍然有“孔子入周问礼碑”。

老子后西出函关,被关令尹喜求留,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倒骑青牛而去。

末年不知所终,据说到了今天的小亚细亚,同现在的基督教有一定的渊源。不过这是一种传说,缺乏历史考据。

庄子书中载有“老子死,秦佚哭之,三号而出”,有人认为这是老子老死于秦国的证据。

《史记》卷63《老子列传》对老子的事迹已不能确定,将李耳、老莱子与太史儋并列,称老子一百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

一说老子并没有去世,而是到了西域。并对西域人实行教化,这就是所谓的“老子化胡”。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襄楷所上奏章中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说法。《三国志·魏书》:“浮屠所载,与中国老子经相出入,盖以老子西出关,过西域,至天竺教胡,及浮屠弟子合二十有九。”

主要成就

老子的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虽然他的作品中存在许多时代的局限。但是这部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的确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有人曾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圣经是传教士主动翻译的,这部作品则是被许多民族欣赏而自行翻译的。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主要著作《道德经》,也直接叫做《老子》。

思想大要

《汉书‧艺文志》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西汉史学家司马谈〈论文六家要旨〉谓其:“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黄老道是道教史前道派。是方仙思想与黄老之学的结合。

黄老道起名于古代学术上一个主要流派——黄老学,“黄”指黄帝,代表古代“神仙家”和“阴阳家”的思想,“老”指老子,代表道家的思想。“黄老道”一名最早见于《后汉书王涣传》:“延熹(公元158—166)中,桓帝事黄老道,悉废诸房祀”。但黄老学的根源,可追溯到更早之前的春秋战国时的齐国稷下学派,他们都言黄帝,学黄老道德之术,并将传说中的黄帝与老子相配,同尊为道家创始人。至战国秦汉之际,黄帝在社会上的影响已非常大,“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学术界也“百家言黄帝”。黄老学约发展至东汉,成为黄老道。

黄老学说是中国道教的理论基础,黄老道是早期道教的开端。但是,黄老道,并没有什么组织,没有系统的教义,也没有太多的宗教色彩,只是在崇奉黄帝、老子的前提下公认老子是理想的教祖。它尚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应该说,黄老道只是道教的前身。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黄老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