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道家中级大戒于天仙戒(道教天仙大戒300条)

重回古代,见证道教第一女方丈传戒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解答道家中级大戒于天仙戒这个问题的一些问题点,包括天仙大戒也一样很多人还不知道,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析分析,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还望您关注下本站哦,谢谢~

本文目录

道教的主要戒律有哪些受三坛大戒必须会背什么道家中级大戒于天仙戒

道教主要戒律

重回古代,见证道教第一女方丈传戒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1)想尔九戒: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2)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篆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为八戒。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失一则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律。

(3)九真戒: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人九天,轻慢者堕入九地。《道法会元》卷二0称,“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克臻妙道。”据《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称,此戒内容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淫,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谓: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策,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4)初真戒: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介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

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律,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①初真五戒:初真真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人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每人道者,必须牢牢领会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淫。

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后来发展成“八戒”。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匠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飞不得耽着,以作倡伎。

②初真十戒: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四戒者,不得淫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入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切苦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

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③女真九戒:王常月在初真戒后面,还加上了女真九戒,作为道姑信女修持之戒,九戒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

道教经书上讲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经地狱之若,精进修道,则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5)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篆,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授中极戒。

(6)天仙大戒: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总称为“三坛圆满天仙大戒”道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戒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

(7)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斋日,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

道教的斋日有十直斋日、八节斋日、三元斋日、四始斋日、三会斋日。

①十直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王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

②八节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③三元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④四始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⑤三会斋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这些斋日是持戒做斋的特定时间,斋日里必须严格持戒、护戒,这样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净心感,化世人。

⑥违戒的处罚:违戒谓受戒道士违背所应受持的规戒条律。破戒谓道士受持规戒后重又违犯规戒。对违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统一规定,后来各宫观以清规作为处罚的标准,现在基本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直至催单(开除)。

⑦现行主要斋日:现在各全真庙宇中的斋日与传统定制有些变化,十方丛林主要以农历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日等作为斋日,子孙庙里还以传统定制斋日为主。

道教主要仪范

(1)早晚功课:

早晚功课是全国现有两大派全真、正一派的早晚必修课。早晚课约起于南北朝以后。住观道士每日卯酉二时上殿作课,诵念香赞、开经偈、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以及《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等经,唱赞礼拜,一是修真养性,二是祈祷崇拜,三是坚定道心,四是为了体现宫观道风的管理。早晚功课现在各常住都按传统定制早晚上殿。

(2)全真传戒:

传戒,又称开期传戒。指从开坛传戒到传戒圆满的整个过程。道士出家,初人道观者为道童,在于孙庙拜师学经,等到了十方丛林开坛传戒之时,子孙庙的师父便荐其赴丛林受戒。

道教全真传戒,是从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真传戒仪范。清顺治年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在北京白云观首次公开设坛传戒。他承袭全真派戒法科仪,讲说《初真戒》、《中级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圆满大戒”。王常月说:“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传戒时,戒坛一般分为三期进行。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负责,称为“传戒律师”,又谓传戒本师。

传戒期间经过“考偈”:受戒弟子分清名次,按《千字文》次序排号,传戒圆满后,编人《登真箓》。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以为凭据。

(3)正一授箓。“箓”通常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功法术的牒文。正一道士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无效。

道士受箓之后,箓牒中拔付受篆者有护身将帅,协助受箓者在主持斋醮时,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未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受箓”的意义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人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道士受箓后,颁发给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之法职,名所录之神界,以通达神灵。简称为“职牒”。

三坛大戒是全真道授受传承的根本戒律,由于受戒道士须经一百天戒期,故又称“百日圆满三坛大戒”。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见传统戒律戒目繁多,不便道士遵行受修,于是就统一制定了初真、中极、天仙三坛大戒,作为全真道授受戒律的范本。早期的三坛大戒是单传秘授的,一直到了清初,全真龙门七祖王常月才一改旧制,公开传授三坛大戒。初真戒内容有三皈依戒,积功归根五戒,初真十戒,女真九戒。学道之士,若不求戒为师,持戒为命,即是不明性理,不遵大道之人。而三皈依戒,是天地之枢纽,神仙之根基。积功归根五戒,是持身之本,持法之根。道士受持三皈五戒无虞,才可受初真十戒。女真九戒是为女道士制定的戒条。中极戒内容是中极三百大戒,共三百戒条。其中有不得观看妓乐;不得持人长短;当忍人所不能忍、当断人所不能断、当容人所不能容等规定。天仙大戒共有二百七十戒条,即二十七个十种不可称量。这二十七个十种不可称量,据说是天仙初祖孚佑帝君所传。它们按智慧、慈悲、含忍、行功、修心、善业、精进、饰身、遣情、普心这十种要义排列。

中极戒和天仙大戒是全真的三坛大戒是的后两戒中极大戒:(包含300条戒律)

第一戒者。不得杀害一切众生物命。

第二戒者。不得啖食众生血肉。

第三戒者。不得饮酒。

第四戒者。不得啖五辛。

第五戒者。不得绮语两舌不信。

第六戒者。不得恶口骂詈。

第七戒者。不得以未得妄言为得。未证妄言为证。

第八戒者。不得窥窥妇女。稍生淫念。

第九戒者。不得窃盗人物。

第十戒者。不得妄取人一钱以上物。

第十一戒者。不得图谋一切人物。

第十二戒者。不得横求人物。

第十三戒者。不得恚怒师长。

第十四戒者。不得背师恩爱。

第十五戒者。不得嫉贤妒能。

第十六戒者。不得不忠其上。

第十七戒者。不得罔略其下。

第十八戒者。不得欺罔老幼。

第十九戒者。不得欺诳同学。

第二十戒者。不得嫉妒同学。

第二十一戒者。不得轻慢弟子。

第二十二戒者。不得嗔恚弟子。

第二十三戒者。不得视弟子遍颇。

第二十四戒者。不得溺爱弟子。

第二十五戒者。不得说人过恶。

第二十六戒者。不得轻慢老人。

第二十七戒者。不得富厚忘师。

第二十八戒者。不得口是心非内怀阴恶。

第二十九戒者。不得贪利入已无厌。

第三十戒者。不得多积财物不思散施。

第三十一戒者。不得私蓄刀杖兵器。

第三十二戒者。不得身带刀杖兵器。

第三十三戒者。不得豢养六畜。

第三十四戒者。不得鞭打六畜。

第三十五戒者。不得有心践蹋虫蚁。

第三十六戒者。不得观玩钓弋以为娱乐。

第三十七戒者。不得上树探巢破卵。

第三十八戒者。不得羡慕富贵希图逸乐。

第三十九戒者。不得用金银器食饮。

第四十戒者。不得营谋身后厚葬体骨。

第四十一戒者。不得以食物投水火中。

第四十二戒者。不得烧败成功现物。

第四十三戒者。不得埋藏器物。

第四十四戒者。不得贪着滋味。

第四十五戒者。不得以粗物易人好物。

第四十六戒者。不得訾毁人物为恶。

第四十七戒者。不得自誉己物为好。

第四十八戒者。不得妄作书与人

第四十九戒者。不得投书谮人。

第五十戒者。不得以书字器物投埋秽处。

第五十一戒者。不得求知军国事务。

第五十二戒者。不得占卜军国事务吉凶。

第五十三戒者。不得评论国事。

第五十四戒者。不得设权变谋。

第五十五戒者。不得无故见王侯贵人。

第五十六戒者。不得数往来富贵之家。

第五十七戒者。不得妄说天时指论星宿。

第五十八戒者。不得习天文星相占卜等艺。

第五十九戒者。不得向北小便。

第六十戒者。不得便溺虫蚁上。

第六十一戒者。不得便溺生草上。

第六十二戒者。不得便溺人所食水中。

第六十三戒者。不得笼罩鸟兽。

第六十四戒者。不得惊散栖伏。

第六十五戒者。不得无故采摘花草。

第六十六戒者。不得无故砍伐树木。

第六十七戒者。不得以火烧田野山林。

第六十八戒者。不得冬月发掘地中蛰藏。

第六十九戒者。不得偏众独食。

第七十戒者。不得择美食。

第七十一戒者。不得预世间婚姻事。

第七十二戒者。不得破世间婚姻事。

第七十三戒者。不得观看妓乐。

第七十四戒者。不得持人长短更相嫌恨。

第七十五戒者。不得闻人恶事猜疑百端。

第七十六戒者。不得泄人阴私。

第七十七戒者。不得妄求窥人书疏。

第七十八戒者。不得夺人暗室中火。

第七十九戒者。不得避众独行。

第八十戒者。不得与女人独语独行。

第八十一戒者。不得男女群居。

第八十二戒者。不得与女人同食交错衣物。

第八十三戒者。不得亲教女人。

第八十四戒者。不得说人亲长过恶。

第八十五戒者。不得面誉世人阴毁善人。

第八十六戒者。不得隔壁探人家室。

第八十七戒者。不得误以毒药投诸水中。

第八十八戒者。不得疏宗族亲异姓。

第八十九戒者。不得阿党所亲。

第九十戒者。不得教人落子伤胎。

第九十一戒者。不得教人轻离家室。

第九十二戒者。不得因公报怨。

第九十三戒者。不得亲近异类。

第九十四戒者。不得妄聚众人。

第九十五戒者。不得多聚会众饮食狼籍。

第九十六戒者。不得妄受人礼敬。

第九十七戒者。不得与恶人交游。

第九十八戒者。不得夺人所好物。

第九十九戒者。不得自骄自贵。

第一百戒者。不得任性自用。

第一百一戒者。不得怀怨思报于人。

第一百二戒者。不得以秽物戏人。

第一百三戒者。不得怒目视人。

第一百四戒者。不得吐舌向人。

第一百五戒者。不得妄作忌讳。

第一百六戒者。不得希望人物。

第一百七戒者。不得塞井及沟池。

第一百八戒者。不得竭陂池水泽。

第一百九戒者。不得妄入江河中浴。

第一百十戒者。不得以秽物投井中。

第一百十一戒者。不得裸形露浴。

第一百十二戒者。不得热水泼地致伤虫蚁。

第一百十三戒者。不得高声发笑。

第一百十四戒者。不得薄贱人老病残疾。

第一百十五戒者。不得弃薄乞人。

第一百十六戒者。不得恃威势以凌世人。

第一百十七戒者。不得与父母兄弟别门易户。

第一百十八戒者。不得评论师友才思长短。

第一百十九戒者。不得嗔怨师长。

第一百二十戒者。不得轻慢师尊违背盟誓。

第一百二十一戒者。不得轻慢经教法言。

第一百二十二戒者。不得攻击善人。

第一百二十三戒者。不得嗔责善人。

第一百二十四戒者。不得骂人为奴婢畜生。

第一百二十五戒者。不得谩骂使令挞其四体。

第一百二十六戒者。不得快人过失。

第一百二十七戒者。不得快人家灾祸。

第一百二十八戒者。不得敛告烦扰世间。

第一百二十九戒者。不得为世俗人作礼主。

第一百三十戒者。不得为人图山立宅。

第一百三十一戒者。不得占知世间吉凶。

第一百三十二戒者。不得去就背向违道。

第一百三十三戒者。不得倡和词讼官事。

第一百三十四戒者。不得与俗人群党更相嘲毁。

第一百三十五戒者。不得假借人物以为礼赂。

第一百三十六戒者。不得为人作中保契卖交易。

第一百三十七戒者。不得在人中多语参预流俗。

第一百三十八戒者。不得驰骋流俗求竞世间。

第一百三十九戒者。不得与俗庆吊。

第一百四十戒者。不得掩他人功以为己德。

第一百四十一戒者。不得为人往来传送恶言。

第一百四十二戒者。不得多用使令之人。

第一百四十三戒者。不得与兵卒为侣。

第一百四十四戒者。不得与淫佚之家往来。

第一百四十五戒者。不得自炫能医。

第一百四十六戒者。不得轻慢官长。

第一百四十七戒者。不得预世间议论曲直事。

第一百四十八戒者。不得施惠追吝。

第一百四十九戒者。不得游遨无度。

第一百五十戒者。不得登高临下。

第一百五十一戒者。不得乘车载马妄事交游。

第一百五十二戒者。不得择好房舍床榻卧息。

第一百五十三戒者。不得评论人家饮食好恶。

第一百五十四戒者。不得以手搏食残咬众肴。

第一百五十五戒者。不得以荆棘横塞道路。

第一百五十六戒者。不得淫祀神祇以求侥幸。

第一百五十七戒者。不得向神鬼礼拜。

第一百五十八戒者。不得向神鬼咒誓。

第一百五十九戒者。不得裸形三光。

第一百六十戒者。不得妄呵风雨。

第一百六十一戒者。不得不修斋直及斋直不精。

第一百六十二戒者。不得假借财物不还本主。

第一百六十三戒者。不得劝人为恶事。

第一百六十四戒者。不得阻人为善事。

第一百六十五戒者。不得受师经道而称已得。

第一百六十六戒者。不得宗有丧疾怨道怨师。

第一百六十七戒者。不得以经戒传授非人及不依年月。

第一百六十八戒者。不得以意增减经戒。

第一百六十九戒者。不得惊怖老少。

第一百七十戒者。不得妄说灾厄惊惧人民。

第一百七十一戒者。不得笑人顽闇贫穷。

第一百七十二戒者。不得惊惧鸟兽促致穷地。

第一百七十三戒者。不得傲慢三宝轻忽天尊。

第一百七十四戒者。不得遇诸天斋日不礼经忏。

第一百七十五戒者。不得与不孝不悌人交往。

第一百七十六戒者。不得矫称自异号为真人。

第一百七十七戒者。不得信外道杂术邪见。

第一百七十八戒者。不得衣物盈余不散穷人。

第一百七十九戒者。不得阻人念道。

第一百八十戒者。不得假托经师欺诈来学。

第一百八十一戒者。不得望人礼敬。

第一百八十二戒者。不得窃写人经戒。

第一百八十三戒者。不得荣饰衣服华丽。

第一百八十四戒者。不得身不洁净而上高座。

第一百八十五戒者。与人同行当让人以前。

第一百八十六戒者。与人同学夏亲执爨。

第一百八十七戒者。与人同学冬亲汲水。

第一百八十八戒者。与人同食当食其粗。

第一百八十九戒者。与人同食当食止己前。

第一百九十戒者。与人同学当敬胜己先觉。

第一百九十一戒者。与人同学住当任人处分。

第一百九十二戒者。与人同学当念教不懈。

第一百九十三戒者。与人同学当请问先进。

第一百九十四戒者。人施恶于己不得有怨。

第一百九十五戒者。乞化得食祝愿主人得福一切饱满。

第一百九十六戒者。与女人共语不得正视面容含笑相对。

第一百九十七戒者。与人同渡不得争先择地。

第一百九十八戒者。失物不得猜疑同学。

第一百九十九戒者。失物当委运自悔多罪。

第二百戒者。多疾病当恭己自责念改往修来。

第二百一戒者。当忍人所不能忍。

第二百二戒者。当断人所不能断。

第二百三戒者。当学人所不能学。

第二百四戒者。当容人所不能容。

第二百五戒者。所至之处必先问贤人善士当亲依之。

第二百六戒者。所至之处必先问其禁忌。

第二百七戒者。凡入人家必先问其家中尊长名讳。

第二百八戒者。人有谤己当精修大道勿忧闷以损精神。

第二百九戒者。学无经业精神浮散真想不通。

第二百十戒者。身不洁净魂魄离人。

第二百十一戒者。有心则天真高逝魔官不服。

第二百十二戒者。有家则三毒不灭三真不居。

第二百十三戒者。有身则众欲不去精思无应。

第二百十四戒者。当栖心静寂万虑俱息。

第二百十五戒者。当委志虚无内外洁白。

第二百十六戒者。当灭识见然后真人现。

第二百十七戒者。当念菜食为常一志清俭。

第二百十八戒者。当念先度人后度己身。

第二百十九戒者。当念居山林幽静精思至道。

第二百二十戒者。当念安贫读经行道无倦。

第二百二十一戒者。当念烧众明香流芳诸天彻魔境界。

第二百二十二戒者。当念在贤众中听受妙旨。

第二百二十三戒者。当请受三洞宝经勤身供养。

第二百二十四戒者。当念立功度人终劫不倦。

第二百二十五戒者。当念报师友本德终劫不怠。

第二百二十六戒者。当念国中清净王化太平无有不道。

第二百二十七戒者。当念邻国有道各守境界。

第二百二十八戒者。当念祝愿百姓令常安全。

第二百二十九戒者。当念万物为先不但祷祝己身。

第二百三十戒者。当念敬鬼神不谄不慢。

第二百三十一戒者。当念远外术禳魔之道。

第二百三十二戒者。当念远声色歌舞之术。

第二百三十三戒者。当念远离觋妖妄之人。

第二百三十四戒者。当念崇本守真一志无移。

第二百三十五戒者。当念口不违心心不负形。

第二百三十六戒者。当念信守经戒无有疑贰。

第二百三十七戒者。当念无求无欲清白守贞。

第二百三十八戒者。当念心无异想惟空惟寂。

第二百三十九戒者。当念家家安宁咸无苦痛。

第二百四十戒者。当念世间忧危之人罪系苦恼咸得消释。

第二百四十一戒者。当念天子圣明宏道皇家日盛。

第二百四十二戒者。当念台辅贤良常保有道。

第二百四十三戒者。当念天地日月风雨雪霜以时。

第二百四十四戒者。当念父母养我因缘。

第二百四十五戒者。当念七祖父母咸升天堂。

第二百三十六戒者。当念我师早得升度。

第二百四十七戒者。当念天尊放白毫相光济度三涂咸得光明。

第二百四十八戒者。当念同志辅相教导令入正道。

第二百四十九戒者。当念不违其口所诵之文。

第二百五十戒者。当念勤服气断谷为不死道。

第二百五十一戒者。当念勤求长生昼夜勿倦。

第二百五十二戒者。当念勤避嫌疑勿恃恩情亵狎。

第二百五十三戒者。当念勤避患难勿苟贪世荣。

第二百五十四戒者。当念勤避凶人勿弃背朋友。

第二百五十五戒者。当念我宿命因缘根断。

第二百五十六戒者。当念我胎根已绝不复世生同缘种亲。

第二百五十七戒者。当念我生树已枯神合太无无数之劫体道合真。

第二百五十八戒者。当念洞观十方无所隐藏。

第二百五十九戒者。当念三涂路塞地狱长休。

第二百六十戒者。当念清气养神弃诸肥滋。

第二百六十一戒者。当念常存三宫真人子丹。

第二百六十二戒者。当念处世和光不矫于俗。

第二百六十三戒者。当念持三宝经戒常诵不辍。

第二百六十四戒者。当念守雌抱一肃若对神。

第二百六十五戒者。当念登仙度世利济群生。

第二百六十六戒者。当念师友同学共成道果。

第二百六十七戒者。当念亲见真仙高道修行法事。

第二百六十八戒者。当念圣王治世海外稽首乘风向化。

第二百六十九戒者。当念食天厨自然之膳无饥渴之想。

第二百七十戒者。当念与天真共对淡然无为。

第二百七十一戒者。当念仙童玉女来侍法筵。

第二百七十二戒者。当念东游青林东华。

第二百七十三戒者。当念南游大丹南华。

第二百七十四戒者。当念西游安养西华。

第二百七十五戒者。当念北游碧罗北华。

第二百七十六戒者。当念游东北方。救百姓男女。

授其劝戒度入东北之门。使得入无为之场。

第二百七十七戒者。当念游东南方。救百姓男女。

授其劝戒度入东南之门。令得与道为因。

第二百七十八戒者。当念游西南方。救百姓男女。

授其劝戒度入西南之门。令得入无为之道。

第二百七十九戒者。当念游西北方。救百姓男女。

授其劝戒度入西北之门。当得升入至真之场。

第二百八十戒者。当念遨游洞天阆台昆仑。

第二百八十一戒者。当念游至斋堂。讲肄圣道明解渊微。

第二百八十二戒者。当念游上清金阙。礼见真人太上。

第二百八十三戒者。当念游玉清七宝宫礼三元天尊。

第二百八十四戒者。当念游玉清丹霞宫礼太上二十四高圣。

第二百八十五戒者。当念游太上玉京。七宝流霞台荫盖玉林。

礼太上天尊十方。大圣终劫复始。

第二百八十六戒者。当念游紫云宫。礼洞真三十九高圣。

第二百八十七戒者。当念游三十六天黄金宫。礼天帝君。

第二百八十八戒者。当念游九天黄金晖宫。礼无上至真。

第二百八十九戒者。当念游诸天宫宅。与真人问道论经。

第二百九十戒者。当念游六天七宝宫。观见大魔王。见我籍已入仙品。出离泉曲部。

第二百九十一戒者。当念游日月宫殿。光明焕赫。礼见日月王。饮以日月华金液之浆。

第二百九十二戒者。当念游大梵天流景宫。礼四天帝王。听诸天诵咏清绝雅妙。

第二百九十三戒者。当念游请天七宝林。返生灵香。

流芳逆风。闻三千里外狮子飞龙鸣啸其列。

第二百九十四戒者。当念游诸天浴池。安坐莲花之上。

香洁自然流溢。诸天池百天池。皆如一处。人人快乐。

第二百九十五戒者。当念游诸天阙。听钧天乐。无世间想。

第二百九十六戒者。当念游十方外天。礼大圣像无上正真人。

第二百九十七戒者。当念游下方无极金刚天宫。礼诸元老真人。

第二百九十八戒者。当念游天地名山隐宫洞室。礼圣众先得道人。

第二百九十九戒者。当念隐密天真。名讳不出于口。

第三百戒者。行戒不犯。犯即能悔改。往修来劝人奉受。天仙大戒的内容太长了请楼主自己百度很容易找到

关于本次道家中级大戒于天仙戒和天仙大戒的问题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解决了您的问题,我们非常高兴。

道家第一福地 茅山 没有奇门遁甲,有三大怪象,至今无人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