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道家五行学说(道教 五行)

揭开 五行 学神秘面纱 中国人千年情商与智商的荟萃

其实道家五行学说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五行学说,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道家五行学说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阴阳五行说”是谁提出来的道家五行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阴阳五行说”是诸子百家当中阴阳家这个派别提出的学说,代表人物有邹衍。阴阳五行说由谁提出的,并无从考证。但是可以确定的是这个学说的很早就有了,并不是某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众多学者的看法融汇贯通而成。接下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件事的看法。

五行是如何得来的

第一个方面,邹衍是阴阳家的代表人物,但是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非常深远。由于没有具体的文献可以考证,春秋前就有了非常朴素的五行说,西周末年也有五材说。有很多人说是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可是《黄帝内经》当中并没有明确谈到阴阳五行,阴阳五行应该是在邹衍之前融合,到邹衍这里是推广应用。

第二个方面,阴阳五行学说贯穿了古代的科学理论体系。古人认为,世界是在阴阳二气的推动下发展变化,此消彼长。而且认为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相克相生。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发明家,在研究事物的时候,都采用了这种理论。阴阳五行学说几乎贯穿了我国古代的所有文化发展。

第三个方面,阴阳五行学说在道家思想中得以体现。现在我们在道家还可以看到太极八卦图,在周易里也可以看到阴阳五行说。因为我对古代的神秘学非常感兴趣,所以也会留意。

以上就是我对此事的看法,阴阳五行说并不是具体某一个人提出来的,追溯起来非常久远,也没有具体文献可以考证,而邹衍是汇集了先人的思想,融会贯通,再根据这个理论议论朝堂之事,因此比较有名气。个人观点,望采纳。

黄老两家的主要论著分别为《黄帝内经》和《道德经》,前者《黄帝内经》是中华养生学的源头。在《黄帝内经》里,这种道家的阴阳、五行等核心思想体现得非常充分。我在此整理了道家五行学说,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道家五行学说介绍

阴阳就是万事万物间互相对立、互相消长的法则,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万事万物都不外乎一阴一阳的互变作用,动与静,天与地,日与月,男与女,雌与雄,都统统可以纳归为阴阳的范畴。

最早的宇宙为混沌一片,那时的地球像一个鸡蛋的蛋黄一样,大气在外面包裹着,犹如蛋清。等到后来混沌初开,乾坤始奠,天与地便分开,所谓清者上升,浊者下沉,于是乾坤乃立,阴阳乃成。正所谓,太极生两仪(阴、阳),两仪生四象(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象生八卦(乾、坤、离、坎、巽、震、艮、兑),一系列的关系便由此产生。

五行,也是道家的一个核心思想,五行,即金木水火土,金,代表固体的性能,如大地。木,代表生发力量的性能,如草木,具有极强的生命力。水,代表冻结含藏的性能。火代表生发的力量。土,是万物立足的基础。五行,与阴阳的思想一样,是道家的重要思想之一,用在天文上,说明天体太阳系统五星的代号;用在地理上,说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用在气象上,说明春夏秋冬四季的状态;用在*医药上,即木代表肝,有生发的功能;金代表肺,有坚固之意;水代表肾及大小肠,有含藏之意;火代表心,有生发的功能;土代表脾胃,具有中和之性。而五行也是相生相克的,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顺势而相生,相隔则相克,过去找对象都要看看双方五行是否相合,看来也不无道理。

了解了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就会明白中医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原因。例如,一个人感冒咳嗽,一定是肺部出了问题,因为肺属金,所以就要想办法增加金的力量,因为土生金,可以从扶助土开始做,土属脾胃,所以要想治疗感冒咳嗽,就是同时调理脾胃,并顾及到肾水及大肠。

事实上,金(肺)出问题,一定会连累到土及水,所以肺有毛病,胃气就会不适,肾气也会受到影响。中医正因为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所以可能通过头痛医脚的反其道之法来达到治病的效果。

此外,还有天干和地支的观念,也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思想,他们又与阴阳五行互相作用,对自然万物产生着影响。

天干有十: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代表了地球本身的能量,与天干交互作用,形成了天地间变动的法则。十二地支代表一年十二个月,一日中的十二个时辰,同时也代表十二个不同的年代,十二地支与十天干配合,每六十年循环一个周期,称为六十一甲子。

道家五行遁术

(1)逃遁术

逃遁,即人在危险时运用神奇法术逃生的方法。古代著名的逃遁术有“五行遁术”,是道教法术的基本修炼课。“五行”即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最流行的观念之一,许多神秘主义的法术都与五行观念结合。初入道教练习法术的道士,要在五行中选一种来修炼。练成后,有神奇的逃生功能。古书是这样描述的:

金遁术:第七级法术。危难时,触摸金属物体,即时逃脱到方圆三百里内有金属物体的地方再出现。据说一天只能使用一次。使用后生命垂危,不能抵御任何攻击。重伤者使用此术虽能逃脱,但也会马上死去。

行金遁时,从农历庚辛日酉时焚香,闭口,舌顶上腭,口念咒语:“西方庚辛,太微玄真,内应六腑,化为肺神。见于无上,於于丹田,围护我命,用之神仙。急急如律令敕!”

木遁术:第六级法术。危险时通过触摸树木,即时逃脱到方圆三百里内有树木的地方再出来。一天只能使用一次。必须要触摸活的树木。

水遁术:第四级法术,比较低级的遁术。水遁者,跳入水中,可转瞬间逃到方圆一百里内的任何通水的地方。一天只能使用一次。三天不从水中出来,会永远困于水中,成为水族一类,不能还原人形。

火遁术:第八级法术。触火便可以逃走,由方圆三百里内的任何有火之处逃出。一天只能使用一次。入火和出火时会受到火焰烧伤,可能造成死亡。三天不从火中逃出,会回到原地,死于烈火焚身。

土遁术:最常用的法术。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描写了种种遁术的神奇,其中土遁最为常见。杨戬打不过对手时往空中扬一把土,口念咒语,就遁行无迹了。这种土遁术,姜子牙、李靖、哪吒等都会使用。土行孙的名字就与土遁术相关,他使用的是土遁的高级法术——地行术。他可以钻入土下,日行千里。

民间法术中,五行遁术还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即烧符服用。有金遁符、木遁符、水遁符、火遁符、土遁符。遇到危难时,根据当时当地的环境与物体,急服一种符,即可实行一种遁术,逃离困厄。

(2)隐遁术

隐遁术,即隐身或隐物。春秋战国时期的隐身术,汉代史籍上已有记载。刘向《列女传》记载:齐宣王酒宴中,女子钟离春曾给齐宣王表演了隐遁术。钟离春说:“我很喜爱身遁之术”。齐宣王说:“隐身之术,是我一直希望看到的,请你表演一下吧”。语音刚落,钟离春身体忽然看不见了,齐宣王不禁叫好称绝(3)。这就是遁术的一种:隐遁术。

道教中有“九遁术”,是道教功法之一,又称“九宫隐形术”。“九遁”,即九宫遁,是较“五行遁形术”更为高级秘密的功法。宋代《云笈七签》记载:九宫中有隐遁变化之法。《道家·七步尘技·神道门》中传有此类隐形秘诀:“九宫遁,八卦行;中无依,太虚隐。成诸术,必忘形,天地假,一炁真。成变化,妙通神。(4)”

奇门遁甲,是道家多种法术的汇集,多用于占卜与预测,但其中包括许多隐形术的内容。《后汉书·方术列传序》中已提到过“遁甲”,唐李贤注:“遁甲,推六甲之阴而隐遁也。”《遁甲符应经》卷上《遁甲总序》第一:“古法遁者,隐也,幽隐之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善于使用隐遁术。与妖魔鬼怪打斗时,他会突然隐身无形,转瞬间又站在了对手的身后,打它个措手不及。孙悟空还常用隐遁术,进入妖魔鬼怪的洞穴之中进行侦察,他看得见妖怪,妖怪却看不见他。

几个世纪以来,一直有关于人类隐形的记载。古代欧洲的魔法师们用药草和仪式来追求隐形状态。在印度,胜王瑜伽的学徒向老师学习如何获得超自然力量,例如将自己隐形。瑜伽大师中有一位确能够隐形,隐形后学徒们看不见他的身体。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文图拉有一个案例,详细记录了一名家庭主妇坐在沙发上隐形了十分钟,她的丈夫在屋里四处寻找,却看不见她。但她看得见自己的丈夫。

(3)搬运术

搬运术是遁术的一种,即不用手或工具,将另处空间的实物转瞬间搬运到此处空间,也可将此处空间的实物转瞬间搬运到另处空间。《西游记》中的妖怪,可以搬运一栋房屋在荒郊野外,引诱唐僧一行进入。孙悟空可以搬运大水,淹没妖怪的洞穴。古代关于“崂山道士”的小说中,道士们在墙上画酒得酒,还可以饮用。又画一个女人,变成为真女人歌舞,为道士饮酒助兴,这都是搬运术。小说中还描写小道士向老道士学习穿墙而过的法术。穿墙而过,也可以视为遁术之一种,就是将自己本人搬运到墙的另一边。道家与道教中有五鬼搬运术,又称“五鬼运财术”,是一种求财秘法。它运用符咒法术驱使五鬼来帮忙运财,将别处的钱财宝物搬运到自己这里来。此法运用者多为风水大师,能调用东西南北中五方生财鬼,及三界内的亡魂行事,在符咒法力的施压下,召唤而来,调运钱财宝物。

“五鬼运财术”多见于中国旧小说,常描写五个小鬼不启门户,不破箱柜,而取人之财物。现代经济学中,将空手套白狼的行为也称为五鬼搬运。如果银行指着多发钞票来刺激经济,比如美国在金融危机中加印美元,媒体上常称之为施展“五鬼搬运法”。

有的行法者硬性用法,强令五方鬼魅亡灵行事。有的行法者友善相约鬼灵,协助运财。后者对于行法者及求财者均有利,前者硬性强为则危险性很大,一旦五鬼抗法不从,会给求财者带来伤害,或使求财者财来又遁去。道家认为,命中有偏财运者,用此法可谓如虎添翼,钱财会排山倒海而来,挡都挡不住!命中无偏财运者,不可贪图大财。得财大小,因人而异。普通百姓,学会五鬼运财法,可以小钱不断,常有意外惊喜。但是钱财不能太大了,太大了,恐怕消受不起,反受其灾。行五鬼运财术,行法者要多行善积德,求财者得到财物后,更要行善积德,将功德回报五鬼,令他们早日超生和解脱。德行不好之人,得此遁术,发财不少,但必然危机四伏,常遇飞来横祸。

杨德贵演示的遁术,与上述三种遁术相比较,接近于搬运术,尤其与五鬼运财术有相似之处。一则两者都属于道家法术,二则两者都主要搬运钱财宝物,三则两者都运用符咒为主要手段,四则两者都对行法者与求财者有严格的行善积德的要求等等。

五行学说为中医哲学思想五行理论在医学上的应用,用来解释人体生理病理,及疾病的病因病机等,为中医基础学术理论。

指五行在医学应用,发展为一种中医的学术理论。它主要是以五行配五脏为中心: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肾水。基本内容:

1、在五脏为中心的基础上,通过经络以联系全身,说明人体的整体性,并通过自然现象的观察与医学实践联系到五方、四时等,说明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2、用五行的生、克和相侮、相乘等理论以阐述五脏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关系,与阴阳学说贯通一起,可以认识到一些防治疾病的道理。随着医药学的发展,内容有所丰富,观点也有所更新,故中医学的五行学说,便与哲学上的五行日趋分离,日渐为脏腑相互关系所更替。这种脏腑相关学说指导临床诊断与治疗,行之有效。

因此医学上的五行学说与逐步趋向唯心的古代哲学上的五行不同,不能相提并论。但中医的五行学说也受历史条件的限制,以五行通套一切,故不免有某些牵强附会,脱离实际的内容。应在医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过程中,批判地继承。

扩展资料:

五行学说在生理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五行特性类比五脏的生理特点,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以生克制化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等几个方面。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点:五行学说将人体的五脏分别归属于五行,并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如木有生长、升发、舒畅、条达的特性,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通气血,调畅情志的功能,故以肝属木。火有温热、向上、光明的特性,心主血脉以维持体温恒定,心主神明以为脏腑之主,故以心属火。

土性敦厚,有生化万物的特性,脾主运化水谷、化生精微以营养脏腑形体,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金性清肃、收敛,肺具有清肃之性,以清肃下降为顺,故以肺属金。水具有滋润、下行、闭藏的特性,肾有藏精、主水功能,故以肾属水;

2、构建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五行学说除以五行特性类比五脏的生理特点,确定五脏的五行属性外,还以五脏为中心,推演络绎整个人体的各种组织结构与功能,将人体的形体、官窍、精神、情志等分归于五脏,构建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病理系统。

同时又将自然界的五方、五气、五色、五味等与人体的五脏联系起来,建立了以五脏为中心的天人一体的五脏系统,将人体内外环境联结成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

3、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联系:五脏的功能活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五行学说不仅用五行特性说明五脏的功能特点,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即五脏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五行学说

文章到此结束,如果本次分享的道家五行学说和五行学说的问题解决了您的问题,那么我们由衷的感到高兴!

从出生日期看五行缺什么,出生五行缺什么查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