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金带街位于哪儿(金带路属于哪个街道)

郎朗 惠州是一座像G大调一样的城市

大家好,如果您还对金带街位于哪儿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金带街位于哪儿的知识,包括金带街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惠州历史文化街区金带街惠州市金带街隔步行街多远金带街位于哪儿

一条街,可以看到一座城,一座城,可以浓缩在一条街。

金带街 惠州风情和历史的 活化石

金带街,建于明洪武22年(1389年),长约300米,宽约4米,宛如一条金色的飘带,东接水门街(西枝江),西连环西路(平湖东门),是惠州5处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

落日的余辉,将圆形拱门上的三个鎏金大字——金带街,映照的如熔金一般,闪闪发亮。

600多年来,时光流转,老街,是城市最真实的印记,很多人为了找寻曾经遗失的美好,都会去这个城市的老街走一走,而惠州的金带街就是这么一条隐于闹市的老街,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

金带街既是商街,又是学馆,街内遍布袖珍小店,学院祠堂,家族故居,名人故事,生意兴隆,书声琅琅,从金带街著名学馆“宾兴馆”里走出来考取进士6人,举人78人,是一条商贾云集、文人荟萃的历史文化老街,有功成名就,金带围腰的寓意,同时有着“东江华侨统一战线”的历史荣光。

金带街处于桥西旧城闹市,东临西枝江,可一览西枝江汇入东江的壮美,西接西湖东门,可游历著名的苏堤、孤山,尽享湖光山色,出则繁华,入则宁静,吸引着众多的游客观赏工艺字画,古玩玉石……。

在这里,虽然没有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灯红酒绿,但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挽一帘幽梦,许一世倾城,小小街区以历史人文、古董玉器、工艺艺术,融汇保留着数百年来惠州人生活的优闲和温馨,在家里的百年老店做生意,在家门口喝茶、唠嗑,细碎悠闲,传统的街坊生活方式,原汁原味的市井生活,在金带街里能真切感受到。

精品收藏,古玩鉴赏,商学传家,一物一世界,寻趣味,沉心情,品生活,在惠州的老街中极负盛名和价值,是游客必到的“打卡地”。

年代久远,铅华落尽,累累斑痕,满目苍夷,破旧的老门,斑驳的墙体,脏乱的地面,凌乱的“三线”……。

金带街已无力向人们诉说那曾经有过的繁华兴盛,而是如何掩饰那捉襟见肘的凋敝衰落,走在那段仅1米宽,深幽的小巷,青石板上发出叮咚的回音,让人回味,什么叫怀旧,什么叫沧桑。

在惠城区全力打造城市会客厅,创建全国文化名城工程建设推动下,精心设计,修旧如旧,古街老巷,又见青砖、黛瓦、白墙,金带街将重现雕梁画壁,古色古香,灯笼高挂,旗幡飘扬,生意兴旺。

一间间精致的小店,在店主们精心装饰,经营下,如一朵朵盛开的鲜花紧挨着,店虽小,但玉噐、瓷器、字画、古董摆放的很讲究,所有的空间都被充分的利用,门口栽种的花卉,和着茶汤,花香和茶香在狭窄的空间里特别的浓郁,氤氲着缕缕清香。

我虽不懂古玩玉器,但喜欢那琳琅满目的古董瓷器、工艺字画里散发出来的文化氛围、古朴韵味、恬淡闲适,倾听岁月镌刻在这里面的故事。

金带街以浓厚的人文特色、珠光宝气、岁月静好,受到游人的喜爱,吸引着游客放慢脚步,驻足停留。

公交线路:5路,全程约1.3公里

1、从金带街步行约610米,到达荔浦风清站

2、乘坐5路,经过1站,到达平湖门站(也可乘坐8路、17路、19路、7路、21路、11路、10路、209路、15路)

3、步行约290米,到达惠州商业步行街

金带街位于东江西岸,建于明代洪武二十二年(1389),明代以前是惠州城外的居民点。现街道长300米,宽4米,东接水门路东城墙,西联西湖的西城墙,犹如一条带子,故名金带街;也有传说原街中埋有金带,故名金带街。是惠州九街十八巷之一,第三个说法是苏轼捐出御赐的金犀带所建。

金带街黄氏祖居

金带街黄氏祖居

金带街是惠城区有名的古街道,建于明代,而54号的黄氏祖居修建年代与古街相当,是金带街最著名的门户。祖居的建筑风格为传统二进式结构,院子里还有一口明代水井,在古民居中有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古井,实属罕见。水井栏用红沙岩隽刻而成,经数百年磨损,依然不见裂缝。住在附近的居民说,这口井常年有水,且水质良好,清澈见底。

来到金带街中段的叮咚巷,此巷只有约1米宽,巷子两边为几十米的高墙,两人要同时过必须侧身行走,人在这里行走时能发出叮咚响的回声,特别是穿木屐或硬底鞋,响声更清脆怡人,所以这里名为叮咚巷。

金带街陈培基故居

现在,这里繁华落尽,居民大多为老人,留守着古朴和谐的民风。这里商铺大多为杂货店,有一家老字号照相馆。

金带街陈培基故居

在巷子中走,时不时会与挑着扁担叫卖的小贩擦肩而过。墙头不知名的花草和墙角的青苔,似乎向路人显示着它们顽强的生命力,一旁被抛弃的碎裂的门神座则透着历史的沧桑。

名人故居

位于金带街61号。此处原是惠州明代末年摄吏部(礼部)事侍郎杨起元的故居。后家道中落,后裔将故居转卖给惠州籍举人、教育家陈培基。陈在杨的故址上兴建了三进四合院。其结构为前厅、圆拱门,进为大院、二进,天井,两边为书房、后厅、储藏室。建筑中遗存了明代用材,陈在修复时旧物新用,将红沙岩鼓形柱础和圆形柱及六角形柱木质用作圆拱门的支撑。现院中尚存清中期所建的围墙。故居中还保存了“光绪十九年癸巳广东乡试中式四十四名举人陈培基立”夹石一柱,陈培基任官画像一幅。

杨起元(1547—1599),字贞复,号复所,惠城区人,明代著名的理学大师。隆庆元年中解元,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任编修、国子监习业、司经局洗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吏部右侍郎摄吏部、礼部尚书等。

陈培基,字弼介,光绪十九年(1893)中举,曾任永春县令,有政声。东征军东征期间,曾出任惠阳县县长。从其官服中的补子是“雁”推测,陈曾任过四品官。

亮毅陈公祠

位于金带街37号,占地536平方米,为五进式四合院布局,此五进式为惠州少见。此门保存完好,梁架古朴简练,突钮式柱础工艺复杂,左边的五进保存较好,层次分明,为乾隆年间所建。金带街东段大多数为陈姓人,此祠是此处陈姓人的总祠。

陈氏祖居

位于金带街东出口处,门牌为水门路一巷5号,为三进四合完布局。建筑古朴精致,保存了不少的灰塑和壁画。其结构为开东南侧大门,大门西侧前为书房,进为大院,院右为旋厅,再进为三进主体,现左三进保存,右三进先是在抗日时被炸,后改建为楼房。此屋为陈宝华(字虞阶)所建。陈曾于同治年间任高官,从其官服补子是“麒麟”看,此公曾任一晶武官,与时任两广总督瑞麟关系密切,瑞麟曾为陈题书木刻对联一副:“青官苍士左右树,神君仙人高下花”,木刻对联现还悬挂于中厅。其后裔亦是人才辈出,原中国歌舞剧院党委书记兼院长、中国著名音乐家陈紫,中国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渔洋就是他的后代。现陈家尚存数量不少的古字画和古木刻对联。

黄家祠

在环城西路.36号,是归善县(今惠阳市、惠东县、惠城区、宝安县部分地方)黄氏的祖祠。建于清道光壬寅年(1842),后改为黄氏书室。

黄家祠为三进式院落,左侧另有三进配房以小巷侧门联接,建筑总面积1000平方米。一进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大门两侧次间与明间前面各安放一条弓形石枋,枋下两边使用石质角替,枋上承放石狮,狮上置一斗三升斗拱。花岗石大门高峻雄伟,高3.6米,阔2.05米。大门匾额“黄氏书室”四字,楷书、阴刻,每字50X60厘米;楹联“绩著循良第一”、“家传孝友无双”,行书、阴刻,每字25X40厘米,字体俊逸流畅,有较高的书法价值。入门两侧有须座门墩石一对,通高63厘米、通阔54厘米。联接一、二两进的回廊共有三部分组成,中间硬山式屋顶、前后两间为卷棚式屋顶,此种做法既扩大了前天井的深度,又显得富有变化。卷棚廊梁上安放八边瓜棱与梅花斗组成的联合构件承托檩条,此构件雕刻精巧别致,颇具地方特色。廊房横披装修纹饰丰富多样。整座建筑使用布灰瓦,而用绿色琉璃瓦剪边,显得庄重古朴。建筑内雕刻工艺流畅,所刻石狮传神活现、栩栩如生,木构件驼礅,斗子精巧典雅。墙壁上保存了很多绘有古代贤圣的壁画。祠堂中堂原供奉黄氏列祖列宗,每年举行春秋二祭(抗日战争前)。春祭在清明节前,秋祭在重阳节前。

黄氏是归善县的大姓,历代人才辈出,据史料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归善县中举290人,其中黄姓中举18人,清末1人中恩进士。有的族人官至州同、州判、知县、县丞、教谕、千总。至近现代,更是人才辈出,族人任师长、专员、县长不乏其人;教授、总工程师等高级职称者更是人数众多。

黄家祠尚存石碑两方,一为清道光壬寅年(1842)创建祠堂对由黄氏嗣孙、举人、龙门县教谕黄彬撰写的“归邑黄氏建祠序”碑;一为民国十六年(1927)的“添入牌位碑”。此两方石碑是人们研究归善县黄姓人源流、分布、族规族例的很好史料。

该祠1990年7月被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氏祖居

位于金带街54号,占地221平方米,二进式结构,院中左厢房保存一口明代水井,水井栏用红沙岩隽刻而成,经数百年的磨损,已凹凸不平,但保存完好无裂痕。此屋后西南是张屋后门,水井常年不干,井水清澈透凉,现还能饮用。在古民居中保存如此

完好明代古井,实属罕见。

赤坎镇:今日赤坎——赤坎镇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内、开平市中部,距开平中心城区12公里,325国道和珠江一级支流——潭江横贯全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开平的集装箱码头、三埠港客运码头,每天都有600吨级货轮、豪华飞翼船往来营运;全镇总面积61.4平方公里,总人口4.8万人,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共7.2万人,是著名的侨乡。此外,赤坎境内保留有大量的华侨建筑,

关于金带街位于哪儿到此分享完毕,希望能帮助到您。

惠州府城向下一个千年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