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陆生楠的冤案始末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陆生楠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陆生楠的介绍陆生楠的冤案始末陆生楠的所下谕旨陆生楠(?~1729),清代广西灌阳县文市镇瑶上村人,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科第七名举人。雍正年间,任江南吴县知县,后改工部主事。因雍正嫌他“倨傲诞妄”、“举动乖张”、“傲慢不恭”,被发往阿尔泰军前效力。在新疆著有《通鉴论》十七篇,雍正斥其为:“其论封建之利,言词更属狂悖,显系诽议时政。”雍正七年(1729年)被绑赴刑场处死。同刑人谢济世则被赦免。
陆生楠祸起文字狱
陆生楠冤案,还得从另一事件说起。
雍正有个心腹,叫田文镜,此人监生出身(花钱买来的官),从州县小吏历练而上,也有人说是雍正做贝勒时从杭州带回来的一个小奴仆,总之是雍正身边的大红人。田文镜瞧不起科甲人员,嫌他们办事缓慢懦弱。当时田文镜任河南巡抚,稍看不顺眼的就上奏弹劾,经常一次就弹劾二、三十人,因为雍正信任他,大量科甲出身的官员接二连三因田文镜的弹劾而罢官,搞得整个河南人心惶惶。雍正四年(1726年)四月,广西巡抚李绂升任直隶总督,路过河南,田文镜循例迎送,以为读书人嘛,无非是些胆小怕事,懦弱无能之辈,便照常言行欺辱,这回田文镜遇到对手了。(李绂,字巨来,江西临川人,清康熙三十八年进士,幼时便有神童称号,又是雍正宠臣张廷玉的门生,没有两把小刷子能以广西巡抚升任直隶总督?)李绂可不是吃素的,当时就忍不住指责田文镜不该有意侮辱天下读书人。于是田文镜便上密疏参劾李绂,说他们这些科甲出身的人在拉帮结派,搞朋党。同样,李绂一进京,就参劾田文镜并为因他而罢官的众多官员鸣冤,雍正事先收到田文镜的密疏,心中有数,对李绂的奏疏置之不理。不过还是派人往河南调查田文镜,调查的结果,并根据某些迹象,雍正反而更加怀疑李绂一伙在搞朋党,而对田文镜更加信任。
谢济世舅舅蒋肇的门生陈学海曾参与调查田文镜,觉得雍正有意袒护田文镜,颇为不满,认为结案不公,跟谢济世说起这事。哪知道谢济世乃血勇之人,见不得奸恶,当时才上任浙江道监察御史十来天,却也忍不“路见不平一声吼”,拍案而起,立即上疏参劾田文镜十宗罪。雍正不高兴了,把奏疏退还,谢济世是个怪人,有一股迂顽之气,坚持上疏,要命的是,谢济世上疏的内容跟李绂一模一样,雍正大怒,便断定他们在搞科甲朋党,将谢济世革职拟斩。九卿、科道会审,刑部尚书励杜讷问:“谁指使你的?”谢济世答:“有两个人。”问是哪两个人?答:“孔子和孟子。”问为什么?答:“田文镜恶名世人皆知,我谢济世自小读孔孟之书,粗识大义,见到奸恶之人,不攻击就是不忠,孔子和孟子教我的。”励杜讷大怒,下令动刑,谢济世受不了,搬出康熙皇帝的庙号来,大叫圣祖仁皇帝,听到康熙庙号,众大臣都要下跪的,谢济世熬刑不过就大叫圣祖仁皇帝,陪审的众大臣赶紧下跪,这一叫,一跪,弄得会审的场面十分滑稽。最后的结果,将李绂革职,谢济世、陆生楠革职并发配新疆阿尔泰。
怎么又把陆生楠扯进去了呢?
陆生楠先是以举人身份被选为江南吴县知县,因为在吴县做知县有政绩,雍正便召他进京汇报工作。雍正查阅他的奏折时,见他用词“倨傲诞妄”,很不高兴,之后引见,又见他“举动乖张”,问他话又默不作声,他给雍正留下了极差的印象。当时工部正好缺一个管水利方面的官,雍正想,陆生楠既然能做好一个知县,或许有些才能,便把他留京补缺试用,让他学习办事,希望他改掉那些“毛病”。过了不久,雍正又引见陆生楠,陆生楠依旧是那样,不卑不亢,言谈之间还让雍正觉得有抗逆的意思,平日召见臣下,哪有不奴颜卑膝,拍马奉承的?雍正大为恼火,转而又想,你陆生楠跟谢济世是老乡,李绂又做过广西巡抚,你们肯定是一伙的,搞朋党,所以才敢这样无礼,简直是无法无天了!于是把陆生楠也革职发配新疆阿尔泰。
在新疆阿尔泰充军,本来也不至于落到斩首的地步。或许是充军的日子太过无聊,也或许是才华、思想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益进,文益奇诡不测”。谢济世越过程朱理学“三纲五常”的正统对《大学》进行批注;陆生楠则以提倡民主反对极端独裁专制的超前思想写了《通鉴论》十七篇文章。驻守阿尔泰的振武将军王锡保邀功心切,派人搜书,上报朝廷对他们俩人进行参劾。雍正相当恼火,认为陆生楠罪大恶极“情无可逭”,并写了一篇冗长的谕旨,选取陆生楠的片言只语一一驳斥。为此事,雍正还将广西在京的官员,特别是临桂四塘的监察御史陈宏谋大骂一番“你们广西边远小省,在朝廷做官的本就不多,可是竟出了谢济世、陆生楠这样的人,可见你们广西的风俗是多么的恶劣”。雍正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下密诏将陆、谢两人在阿尔泰同时绑赴刑场。雍正还玩了一招厉害的,当陆生楠被斩首人头落地时,宣布免谢济世死罪。不过,陆、谢两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生又何欢,死又何惧?事后,有人问谢济世为何临刑时那么从容,他说“论逍遥自在,生不如死;论痛楚,病不如刑。尸解而去,何惧之有?”
清代文字狱不是开玩笑的,相传,金庸的族祖查嗣庭在江西任正考官,无意出了个“维民所止”的考试题目,有人就参劾他咒雍正断头,雍正将其凌迟处死,仍不解气,又将他的尸体拿来杀戮示众,死了都不放过,查家年满十六岁的全部捉拿斩首。可见清代文字狱到了什么地步?正规的史书是不敢谈陆生楠的,知识分子早就毛骨悚然,哪敢轻易下笔,论述时事。野史比较大胆一点,不过也不敢留下大名。
雍正针对陆生楠所下谕旨
(原文):陆生楠由广西举人部选江南吴县知县,朕览其履历奏折,前惟颂圣浮词,中间不过腐烂时文,无一语近于直言规正,亦无一事切于国计民生。而倨傲诞妄之气,溢于言词。知其人必非醇谨,及至引见之时,举动乖张。朕将伊折内之语诘问数条,陆生楠总默然不能对,但闻朕教训。转多愤懑之色。彼时将伊扣缺,令以主事试用。盖以其人或小有才,令其在京办事学习,以冀悛改也。后伊改授工部主事,引见时,不惟毫无敬畏,且傲慢不恭。显然逆抗,形于词色。夫主事职列部曹,外任知县,历俸多年,或卓异行取,始得升补。而陆生楠以边方举人筮仕之初,即膺兹职,尚何负于伊,而伊竟敢怼及君父乎?伊系广西人,平日必有与李绂、谢济世结为党援之处,故敢如此。是以将伊革职,发往军前与谢济世同时效力。
(译文):陆生楠由广西举人部选江苏吴县知县,我看了他的履历奏折,前面是歌颂孔子的空话大话,中间是一些不值一提的腐烂文字,没得一句是稍微中规中矩的,也没有任何关系国民生计的内容,而且字里行间语气狂妄怪诞。陆生楠必定不是厚道谨恭之人。当我引见他时,见他举动乖张。我又拿他奏折里面的话问了几句,他总是沉默不语答不上来,听了我的训话,他还转而显出愤懑的神色。那时工部缺个官,我授他工部主事试用。因为我看他或许有点才华,让他留在京办事学习,希望他能改正。之后正式授他工部主事,再次引见时,他不但对我毫不敬畏,而且态度傲慢不恭,言语之中竟有抗逆之意!你陆生楠身为朝廷命官,在外省做过知县,吃朝廷俸禄多年,因为政绩突出,才把你调升到京城补缺。你丫的陆生楠,以边远省份的举人,刚刚入仕做官,就授你工部主事,难道我还对你不住?而你为何竟敢对我如此的不恭敬?你是广西人,平时必定跟李绂、谢济世结为朋党,所以才敢如此大胆。因此我要将你革职,发配新疆阿尔泰与谢济世一起在军队里效力。
(原文):以上皆陆生楠论断通鉴中语,朕指出数条如此。陆生楠生当盛世,服习诗书,身叨乙榜,赴选朝官。非若曾静之僻处深山旷野,不知天高地厚,冥顽不灵之人也。且观其人,未尝不小有才。谓宜感恩戴德,勉恩报效,而乃怀不逞之邪心。于进身筮仕之时,肆无稽之横议;于政教修明之日,对越大廷,则暴戾恣睢之气,形于词色;远逐边塞,则猖狂怪诞之说,任意发舒。其意专以摇惑众心,扰乱政纪为务。朕实不知其怨望何自而生,愤懑何自而积。此真逆性由于夙成,狡恶因之纷起。诚不知天命而不畏,小人中之尤无忌惮者也。陆生楠罪大恶极,情无可逭。朕意欲将陆生楠于军前正法,以为人臣怀怨诬讪者之戒。著九卿翰詹科道,秉公定拟具奏。
(译文):以上都是陆生楠《通鉴论》中的话,我选取几句进行了驳斥。陆生楠生在大清盛世,读过诗书,身受乙榜进士的待遇,赴京选官。不同于那些僻居深山老林而不知天高地厚、顽冥不化的人。我看你多少是有些才华的,你就该感恩戴德,报效朝廷啊,你反而心怀不轨之心。在刚刚入仕做官的时候,大肆发表无稽之谈,议论朝政;在朝廷政教修明的大好形势之下,对抗朝廷,言谈暴戾乖张;发配到边疆之后,没人管,就更加无法无天了,任意发挥邪说怪论。有意蛊惑人心,扰乱政纪。我实在搞不懂你的怨气从何而来,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积压?难道天生就有逆性,所以狡恶之心纷纷不绝。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而无所畏惧,小人之中最肆无忌惮的人。陆生楠罪大恶极,不可宽恕。我要将陆生楠于军前正法,让心怀怨气乱讲话的官员们引以为戒。命九卿、翰詹、科道秉公拟定陆生楠罪名出具奏书。
关于陆生楠的冤案始末和陆生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