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靖海湾度假村要门票吗(靖海湾度假村在哪里)

汕头周边游 惠来网红打卡点 海豚湾营地

大家好,关于靖海湾度假村要门票吗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靖海湾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靖海镇的管辖管区区域惠来县靖海镇地理位置和面积是多少靖海湾度假村要门票吗

靖海镇最新管辖管区有23个社区和乡村,镇区有城东社区,城西社区,南外村,东光村,西外村,北星村,西丰村;镇区乡村有东面的驿后村,北面葛山村形成大靖海镇区;东边有义湖村,后湖村,旧厝村;往西有厚山村,前吴村;西南有资深乡,坂美村,西山村,沫港村,大潭村,月山村,后池村,南山村,其中素有“亚洲第一航标塔”的石碑山灯塔位于坂美村境内,坂美村为镇区内面积最大的自然村。城东社区城东居委辖区范围主要以大中街、北大街为界,东侧划分为城西社区居委范围。居委现有总人口数7793人,总户数1788户,两委干部5人,党员总数46人,社区大部分居民以外出务工、经营谋生为主,年人均纯收入2900元。城西社区城西居委辖区范围主要以大中街、北大街为界,西侧划分为城西社区居委范围。居委现有总人口数6826人,总户数1788户,两委干部6人,党员总数53人,社区代表21人,社区大部分居民以外出务工、经营谋生为主,年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左右。南外村南外村位于靖海城池南外,简称南外,全村总人口数4125,总户数833户,辖区面积98530平方米。村民以渔业生产为主,现有船只60多艘,盛产鳗鱼、鱿鱼等,属靖海镇纯渔业村。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村容村貌有了很大变化,几百米长的海滨长廊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东光村东光村位于靖海镇东南面,是城乡结合部,总人口2643人,总户数523户,区域面积4583亩,耕地面积256亩,林地1500亩,人均收入3002元。修建了村办公楼、文化室、老人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和篮球场等基础设施,全村村道基本实现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的四化建设。2007年荣获市、县先进党支部,县文明村、平安村等荣誉称号。2009年获市文明村称号。西外村西外村创村历史悠久,先民早就在此居住,有未有靖海,先有西门外之说。明朝靖海建城,因村在城的西郊,故称西门外,简称西外。西外村地处靖海镇西南部,全村现有246户,总人口1160人,劳动力415人,外出务工110人,村两委干部5人,支部党员21人。耕地面积70亩,养殖面积130亩,基础产业以种植甘薯、花生和养殖虾蟹为主。北星村北星村位于靖海镇区北面,俗称北社,独立行政村制。历史上沿古城北城门环城墙内居住,改革开放后,大部分村民发展创居北门外。全村共365户,总人口1946人,村两委干部6人,支部党员38人。耕地面积130亩,属旱园地,基础产业以种植甘薯、花生和蔬菜为主,农业生产方式单一,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948元。近年来兴建了村办公楼、老人活动中心和公厕等公共设施。驿后村驿后村是历史悠久的村落,秦汉后就有先民在此居住,村居地处靖海驿站后面,故得名驿后。全村总户数485户,总人口2711人,土地总面积3051亩,种植林业用地1048亩,耕地面积483亩,其中旱园448亩,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兼有少量浅海作业,农业作物主要是种植蔬菜及其他杂粮。自新农村建设以来,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社会和谐安定。坂美村坂美村地处靖海镇西南部,背靠南海,是个渔农并举的行政村,因创乡时位于石碑乡尾,故称阪美。总人口5000多人总面积8000多亩,林地约5000亩,耕地面积800多亩,海岸线长达8公里,沿海滩涂面积1700余亩,经济总体以渔主农次,地广物丰,有紫菜、海胆、孔螺、鲍鱼、对虾等特产。素有亚洲第一灯塔之称的航标屹立在辖区沿海西南部,与粤电风能风机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后湖村后湖村位于靖海镇东北部,属半渔农村,全村总户数299户,总人口数1542人.区域面积4280亩,耕地面积432亩,林地2850亩,产业经济以浅海作业和种植水稻、杂粮为主,人均纯收入2530元。借新农村建设契机,建设了办公楼、小学等基础设施,全村村道基本实现了硬底化、亮化。西锋村西锋村位于靖海镇区西面,东与镇区东光村相隔,西与靖海葛山村接壤,南与靖海西外村相隔,北与镇区北星村相隔。1950年靖海区公所(即靖海镇前身)把位于靖海镇区各个片区以方位分为东西南北社,所以西锋村前身即为西社。1950年后因成立农村初级社,才把靖海镇区原各社改为各村,西社改为西锋村一直沿用至今。全村总户数517户,总人口2546人,总耕地面积192.5亩,其中水田54亩,旱园138.5亩,人多地少,年人均收入3749元。前吴村前吴村系靖海一个创乡近6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村(包括宫前二个自然村),距靖海镇区约3公里,居于厚山、沫港村中间,全村总人口3889人,耕地面积800亩,是惠来县著名的侨乡之一。氏族由福建浦田移饶平,定居狮石乡,明沤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县房林濂波偕朱氏携子耿迁迁居建村,因有吴溪过案,故取名前吴,明、清两朝出过进士、举人、武魁二十九人,明正德三年钦赐皇封曲尺祠一座于惠城北门,辈出名人,素有金前吴之称。 1949年解放前夕,前、港、山建乡于此,1983年设前吴乡人民政府,辖前、港、山三村,1986年撤乡建立管理委员会,1999年建制村民委员会。全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盛产的蕃薯亩产普遍万斤以上,在全县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 1995年以来,经过多方筹资修建了办公大楼、戏院、老人活动中心、前吴小学、村道硬底化、绿化、亮化,村级公园、安全饮水工程,排水排污设施等一批公共设施,连年来荣获市、县、镇先进单位、文明村、卫生村、无毒社区等荣誉称号。沫港村沫港村位于靖海镇西南部,距离镇区4公里,属半沙滩丘陵地带,东接前吴村,北临周田镇狮狮石咸水湖,西延荒滩丘陵接周田镇杭美村。全村200户,人口1118人,现有党员17人,村两委干部3人,从事农业生产劳力400人,耕地面积390亩,其中水田240亩,旱园150亩,林地826亩,属靖海镇纯农村。厚山村厚山村位于靖海镇西石湖边,独立行政村制,全村总人口1743人,共333户,两委干部5人,支部党员42人。耕地总面积314亩,其中水田122亩,旱园192亩,基础产业以传统种植蕃薯、花生为主,农业生产方式单一,年人均纯收入2989元。兴建了村办公楼、老人活动中心、戏台和村道硬底化等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三通和村道四化建设。葛山村葛山村始创于宋朝中期,公元一二六五年,东毗邻靖海镇区、西外和驿后村,西至柴桥港,南至西石湖,北至风吹门。全村总人口5150人,主要产业经济以种植农作业和淡水养殖为主。惠来二中位于村东部,始建于1985年,2006年筹资扩建,现高中、初中部学生7000多人,是惠来县东部乃至全县的重点学校之一。位于村西边的普慧岩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迄今有六百多年历史,1995年被县政府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山村南山村位于靖海镇最西面,西与前詹镇港辽村相邻,北与周田镇杭美村毗邻,距镇区8.5公里,属半沙丘陵地带,由南山、虎邦山、石塔三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1992人,总户数362户,两委干部5人,支部党员20人。耕地面积约560亩,其中水田224亩,旱园336亩,林地面积762亩,村民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年人均纯收入2950元。资深村资深村地处靖海镇西南部,东临靖海湾,南隔石碑山,西与坂美村、西山村接壤,北与沫港村、前吴村毗邻,始创于清末民国时期,因村基很低原是山川出海口所形成的淤泥(乌金土),便称为资深,1986年11月设资深村至今。辖区面积4.5平方公里,距离靖海镇区4公里、县城30公里,总人口18222人,是靖海镇第一大村,按村落区域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片区,行政组织设村民委员会,党组织设立党总支部,下设四个分支部,党员人数260人,干部人数32人,其中两委干部15人。村民世代以海洋捕捞为生,渔业生产是村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支柱,经历了世代以风帆渔船捕捞作业为主逐渐向半机械化、全机械化捕捞生产的过程。资深渔港面积7万平方米是国家二级渔港,可容纳300多艘渔船停泊。位于渔港上面有历代抗击倭寇的炮台即石碑山炮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乘着新农村建设东风,筹资兴建了村办公楼、资深小学、集市贸易市场、安全饮水工程及村道硬底化、亮化建设;对渔港进行维修、港池浚深、残留暗礁清除;疏通大潭河资深段,修建排水排污渠道。后池村后池村位于靖海镇西南部,处于半沙滩丘陵地带。全村总户数176户,户籍人口1038人,劳动力436人,外出务工125人,村两委干部5人,支部党员18人。耕地面积272亩,其中水田124.2亩,基础产业以种植水稻、甘薯和花生等为主,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大谭村大潭村位于靖海镇西南部,东西与西山、坂美村相邻,南向沙丘一直延伸至南海,北与周田镇杭美村相邻,距镇区5公里,庵泉公路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总人口2406人,有丰富滩涂资源,拥有林地1500亩,产业以农渔业为主,畜牧业为辅。村民多有浅滩潜水捕获海胆等渔产品技能,是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之一。区域内有小型水库2个,担负农田灌溉。村前有长溪仔横过,途经西山、坂美、资村等村,终出南海,1975年汕头地区驻靖海公社工作团发动全社人民进行整修,后称大潭河。新农村建设以来村容村貌大为改观,修建了环村道、办公楼、学校和卫生站等一批公共设施。西山村西山村位于靖海镇西南部,属沙丘地带,全村总138户,人口788人,劳力322人,外出务工97人,是一个经济落后的革命老区,耕地面积150亩,其中水田80亩,旱园70亩,现有党员16人,两委干部4人。产业经济以传统种植水稻、花生、甘薯、大蒜为主,生产方式单一,年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贫困有58户,贫困人口326人,(其中年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30户,147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数的45.3%和41.4%,民政救助低保户8户,参加合作医疗投保591人。月山村月山村位于靖海镇西部,西与前詹镇港辽村隔界,北与周田镇杭美村相隔。全村总户数242户,总人口1278人区域面积2580亩,耕地面积352亩(其中水田面积150亩,旱园面积202亩),林地面积800亩,属半渔农村,产业经济主要以浅海作业和种植蔬菜、杂粮为主,2009年人均纯收入2850元。借助新农村建设契机,经多方筹资,建设了村办公大楼、文化室、篮球场、村道硬底化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获县文明村、平安村称号。后王村根据历史记载,后王村直到解放后初期原名是厚衡,由于各种原因和潮汕话的谐音,逐渐改写为厚王、后衡,最后成为现用的后王。后王村是一个半丘陵地带,半渔农的村庄,属广东省惠来县靖海镇管辖,行政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3.2公里,拥有耕地面积54.66公顷,总户籍人口现有2875人,从业人员940人(其中外出人员512人),现已基本实现三通,集体经济落后。义湖村义湖村由义湖、草美、前林三个自然村组成,属半丘陵沙滩地带,是纯农业地区,也是县扶贫点之一。行政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1亩,总人口1960人,其中义湖1340人,草美350人,前林270人,外出劳力600人,全村基本实现了三通。旧厝村旧厝村位于靖海镇区东北面,距镇区3公里,面积2.4平方公里,属半沙丘陵地带。1986年12月撤区建镇时,始为独立行政村建制,全村旅居香港等地区300多人,是靖海镇有名侨村之一。村东南面为海湾石风电场,紧邻粤电靖海发电厂,临海0.2公里。全村现有总人口1205人,总户数232户,劳动力550人,耕地面积219亩,林地面积2300亩,基础产业以传统种植甘薯、花生为主,生产方式单一;海岸线长3公里,水产养殖面积200亩,以养虾、鲍鱼、海胆和紫菜等为主,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448元。村现任干部6人,两委干部交叉任职4人,支部党员20人。

汕头周边游 惠来网红打卡点 海豚湾营地

靖海镇在惠来县境东南沿海。镇政府驻地距惠城23.5公里。属沿海丘陵地带。面积49平方公里。2008年常住人口81021人。加上靖海电厂上万员工与惠来二中上万学生,人口超过10万。海岸线长22公里(分靖海港和靖海湾),是惠来县主要渔产区之一,惠来三大中心镇之一。

镇情概况

港口设施

全镇有机动渔船263艘,总动力1.2万马力。年海洋捕捞量约5000吨。近岸海域多礁石,盛产友龙吓、靖海石象,靖海,象城,

鲍鱼、鳗鱼、紫菜、石班、海胆等名贵特产。沿海岸有镇办盐场1个,村办盐场2个,合计盐田2405公亩,年产原盐1544吨。镇境内有海港2个,靖海港,是省进出口物资历装御点。港池水域面积50平方米,可容纳船舶约800艘;资深港,渔港港池可供200~300艘渔船停泊避风。沿海沙滩从1956年起开始种植木麻黄树,至1987年已形成绿洲(靖海镇靖海湾绿洲度假村)。

基础设施

全镇耕地1.36万亩,其中水田5468亩,主种稻、薯;盛产大蒜,年产3000吨。有镇办工业15家,主要产品有渔网、胶丝、塑料制品、水产品。有县立完全中学1所--惠来二中(宝喜高级中学),镇办初级中学1所(靖海镇中学),小学15所,幼儿园20所,卫生院1所,影剧院1座。敬老院一个,老人俱乐部四个。镇区由九大社头组成。有靖电大道,工业大道,宝喜大道,大中街,奄泉路,环城路,新兴街等主要道路。镇区有城,为明代靖海千户守驻御的驻地,历代为惠来重点城镇。因地形状似大象,故又有“象城”之称。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靖海镇地处惠来县东南海隅,距离惠来县城26公里,境内多是山地,镇区背枕丘陵,面向南海。

象崮驮古城,固有象城之称,靖江通湖海,固有靖海之名。可谓古之象城,今之靖海。此外,还有卵洲,靖江城和城之别称。靖海在唐、宋之时,已有渔民居住。元顺帝(公元1333—1368年)时,大坭都后表楼十八乡村民因受海盗侵扰迁徙至此。小坭十八乡和石碑乡部分村民迁徙入资深。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置靖海千户守御所。属潮州卫,设千总一名,额旗军一千一百二十一名。首任千总奚福聚。嘉靖二十八年,朝廷饬旨建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3年),划归惠来县,时靖海所辖原大坭都和酉头都一部分。1948年靖海解放之前,整个葵阳关外的东区均属靖海镇管辖。解放后区域建置变化较多,1986年撤区建镇,辖二个居委会,一个渔民委员会和二十二个村民委员会。靖海(所)建城于明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历经13年建成。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重修,雍正五年(公元1927年)再修。靖海镇所在地形如倒鼎、中央突起、四周较低。城高一丈四尺,城垣长五百零一丈。东西南北四城门由十字形街道贯通。城门均有瓮城及城楼。城墙内外两边以条石垒砌而成,中夯土。城墙布满垛口,垛上有望孔,城西为跑马道。四城门上分悬石刻牌匾:东曰“表海胜概”,西曰“靖海安澜”,南曰“化洽趋虞”,北曰“莱钥永固”。南城门及城墙1952年建狮石湖水闸时被拆除,东北面的城墙及城楼至今尚存。象山一脉驮滨城,湖海连江心接京;兵扎边彻骨那惜系海,南疆国域写英名。靖海所历来是粤东地区海防前哨,屯兵要塞,惠来县之门户。至今,还有历代遗留的军事设防或遗迹。如位于靖海湾两侧,明代建造的南北炮台。北炮台称靖海炮台,南炮台称资深炮台,各有火炮八尊,营房18间。北炮驻专防千总1员,台兵47名。南炮台驻专防外委1员,台兵18名。在北门城外建村已831年的驿后村村南,曾建有“武陵驿”,驿站前面“驿前宫”依然存在。东门城外有“军校场”的旧址。还有从靖海城经驿站通往潮阳的部分“古石灰官道”。在靖海城东北面约五华里处,还有清代时建造的,古烟墩“峰火台”等。由于靖海形似半岛,构成汕头至汕尾东西海城的转折点,为各类船只航海必经之道。在靖海镇附近约6公里处的坂美村海边上,是清光绪年间由英国万国公司建造过国际航海灯标一座,称“石碑山灯塔”。原塔高120英尺。此塔1932年由国民党政府接管,1942年拆毁,1948年复建。塔高改为110英尺。解放后1954年由人民政府复修,塔高33米,是南海最高灯塔。该塔1986年5月改装英国旋转聚光灯头,射程18海里。有诗云:石碑山下卷浪峰,巨塔雄威穿碧空,闪闪银光千里,指点迷帆映彩虹。具有迄今建所已638年的靖海所和建城483年的靖海城,比惠来县分别早155年和25年,这足以说明,靖海城堪称惠来称之古城,靖海所堪称粤东之滨海古镇。

编辑本段旅游资源

枕山面海的靖海镇,山海晖映,景物宜人。辖区内有峰高入云,朝暾暮霭的“刚警凌云”,有泉水清甘,取携不竭的“君子泉甘”;月夜皓魄,沉波垂丝的“南潭钓月”;有巍然尖耸,苍秀宜人的“尖峰挺秀”;有古树萧疏,野花芳馥的“大坭宿雨”;有状似陨星,巨石高叠的“叠石呈辉”;有峭石嶙峋,神威可畏的“将军山峙”;有烟笼四野,荷锄叱犊的“北野耕烟”。除此,还有好多正在开发等待开发的风景胜地。诸如“海角明珠”、“绿野金滩”、“狮湖映月”、“后表奇石”等都将是令人流连忘返的胜地。地形呈西南走向的靖海,海岸线长达22公里。海湾石与石碑山形成靖海崎角,中间凹入构成湾阔水深的天然海湾,金砂银波的海水浴场。靖海湾与石碑沃外,礁石纵横,堪称惠来县“东土屏藩”、“门户锁钥”。著名旅游景点有:客鸟尾石笋海滨度假村(浴场)石碑山灯塔古城墙(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普惠岩等等

编辑本段经济发展

渔业经济

得天独厚的靖海湾,滋生了优良的靖海港和资深避风塘,结成兄弟渔港,是惠来县两大海洋渔业捕捞基地之一。历史悠久的南门外延绳放钓作业,资深的拖风、扫莲作业,都享盛名。鳗鱼、石斑、鲨鱼和鱿鱼、乌贼、虾米分别为两地著名渔产品。由于海岸线长,沿岸礁石众多,是龙虾、鲍鱼、紫菜、海胆的生长地,于是靖海便就成了珍稀海产品的产地。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汕头日报”、“羊城晚报”均有“靖海话鲍鱼”、“靖海话龙虾”以及“靖海话豆”的专题特写报导。靖海大门

海运业

靖海港除渔业以外,海运也十分发达,贸易鼎盛。清康熙二十六年,在靖海设立海关挂号处,后改设为海关常关旧址还存。明、清时期,大型木制商船经常航行苏杭二州,对方也有商船到达靖海,往北载红糖、薯粉,往南丝绸、布料和日用工业品等。抗日战争时期,靖海商船改航香港等地,大蒜、红糖等农副产品和水产品、食盐向来是靖海出口主要产品。

经济历史

靖海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1956年—1957年,由省水产厅投资40.7万元,地方自筹3万元,在资深湾(石碑沃)建成一个4万平方米,可供200—300艘渔船停泊的避风塘。从此,靖海渔民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 1970年秋,惠来县成立了“治理靖海港工程指挥部”动员靖海全镇人民和田心、仙庵、周田、前詹等各乡、镇(时称公社)的劳动力,苦战了三年的时间,对靖海港进行治理。共投放义务工日80万个,资金74万,新挖航道1260米,并在沃仔咀开凿宽60米,深5米的新港门。1981年进行续建,疏浚港口的深度,贯通和浚深港口至狮石湖水闸的新旧航道并砌石护堤。从此一条长2960米,宽120—188米呈东西走向的新帆道,面积达50平方米的新港地便诞生在古城的东南面。整治后的靖海港口门基本保持着低潮水深3.5米,涨潮水深5米的深度,还配建码头、仓库和供水供电设施。整个港地可容纳各种船泊800艘以上,是粤东沿海避台风的最优良港口之一。

渔业发展

港口的建设带动了大吨位机械化渔船的大发展。截至2007年,全镇拥有大小机械化渔船272艘,总吨位5977吨,渔船的机械化电信化和导航化保障了渔民、渔船的安全,促进了渔业生产新的发展。解放后,靖海渔民特别是南门外村放钓作业的渔民在渔业生产战线上谱写了一曲曲的壮歌。远征“仔礁”,征服“恶鲨湾”,开避深海新渔场的事迹。曾以报告文学的体裁在全国性刊物“萌芽”上发表,誉载粤海、名扬全国。正是:风萧萧兮浪排空,壮士励志捣鲨宫;任凭征途多险恶,“恶鲨湾”上逞英雄。

狮石湖开发

狮石湖原是惠来县东区的大咸水湖,面积约平方公里。集关外的学地水、径口水、大山水港。狮石湖两岸河议,塘泊星罗棋布,北面是关外平原京陇洋。筑狮石湖水闸之前,湖水咸淡交融,每天二次潮汐的涨退,大湖的吐纳,循环往复,自然成了冲刷河道河港口泥沙的动力。湖畔是西门外和葛山村的大片盐田。历史上这两个村生产海盐的专业村。湖西南的后山、前吴、沫港三村是靖海镇主要粮食产地。湖内盛产优质溪蟹、大闸蟹、沙虾和各种淡水鱼,可称鱼、米、盐综合产地。

水利建设

一九五二年,如有利防潮排涝,县水利局在江湖连接处筑坝建闸—“狮石湖水闸”。公社化大跃进年代,在湖的中间垒筑二道土坝,进行围湖造田,逐步改变了狮石湖和周边原来的生态环境条件。2006年为了更有利排涝和航道的畅通,重新进行改造和扩建。狮石湖畔的盐田改除后,镇(公社)在后表滨海红土地带建造万亩盐田,又恢复靖海镇的盐业生产。

生态建设

在靖海与资深之间笔架山下至靖海湾边纵横数公里的沙滩上,过去是寸草不生的沙漠。日来沙烫脚,雨来水浸脚,令人举足生畏。1958年,政府组织全镇干部、群众进行培土植树,种上了大片木麻黄。建立了绿洲林场。同时,修通靖海至资深的公路。从此结束了靖海东南两地群众往来不再坐船摆渡,烫沙浸脚的历史。此外,又在后表建了后表林场,沿海全部基本绿化,这不仅改变了沿海荒山野滩的自然环境,也为靖海居民提供了不少的燃料。

编辑本段城镇建设

城建

古镇象城从解放到2005年,经历了半个世纪之后,各方面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可是城镇面貌却贸然依旧,一直未能产生较大的变化。相比之下,大大落后于县内其它几个老城镇。尤其城内城外羊肠小道,交通闭塞,老城旧貌、残缺不堪。好多客居外地的靖海人都为此感叹伤心。正是:曾为葵阳标骄史、却落沧夷叹非非。2006年,镇政府换届之后,以陈局为书记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股东风,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大刀阔斧地着力改造旧靖海城的面貌。在城的东北面修复的城垣,让古城重光。在城西大道入口处竖起三门四柱大石牌坊,显示“河清海晏”。在城南倚狮石湖“安澜亭”前,置象征“象城”标志的大石象。使古镇“名象城,不似象城”,变成名副其实的象城。现在的狮石湖之滨“玉象明标志,边城壮景光”。已成人民休闲、怡情的好去处。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在环城的边沿开避和铺筑了三道水泥马路,并在湖畔河边竖栏植树,立杆张灯,构建成滨海长廊,使古城的面貌和交通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今日的靖海城真正是焕然一新,旧貌变新颜。不管是当地居民,或是外方来客,均有触目异光的感觉,谐是赞不绝口。靖海乡民以五言藏头诗一首,以表敬意:靖海西片全景

靖江饰古城,海陬展娇姿。镇南置玉象,政绩拓坦途。府首重文物,立坊标金书。人心齐踊跃,民庶歌丈夫。

电厂

随着靖海电厂的兴建,靖海的未来将是一幅繁荣昌盛、艳丽悦人的图景。计划总投资400多亿元的惠来(靖海)火电厂,首期工程已投入资金63亿元,完成2×60万千瓦发电机组的建设,并正式并网运营。与火力发电厂结伴而来的靖海石碑山风电场已投入资金7.46亿元,安装风机167台,并全部投入运营。年发电总量可达2500多万千瓦时。靖海湾周边的海滩荒地,到处揭杆而起,风车林立。中石油项目码头,货柜码头,以及即将开工的投资4亿多元的粮油厂,饲料厂。一个正在建设和发展中的能源基地必将带来更多项目的建设,给靖海的经济发展带来可喜的腾飞。正是:碧水清波靖海湾,风能火电结亲缘。天灯千盏映瀚海,沉睡古城焕星光。

编辑本段人文教育

明朝

靖海历史悠久,地灵人杰。自宋至今,文风鼎颂,人才辈出。明清时期,靖海城内书院,书轩林立,各乡村也各创办书房塾学,发展教育,根据史料记载,明朝时中举人的有陈琮,陈尚志,中贡生的有史益修,周继授,胡明汉,胡辉,周尚文,胡文奎,王建康,艾师锡,陈君赐,柴子等一批士子。此外,还有监生资格的例监,胡道光,胡澍,可称文士之盛世。惠来二中

清代

清代时中举人的有胡玉赞、陈振生、马功显、胡涵中、曾希潜、柯日新。中贡生的有胡东陛、胡世忠。还有史延珍拨元,中德邻中岁贡,戎世芳中恩贡元,曾锦华中副贡,后又中优贡元。中例贡的有林荣厉、林鹏、胡友信、奚鼎新等。武将有蔡应举、刘任、胡道光、马文镐、林浚明、林贵、史书堂、戎浚、胡清远、胡深、郑世漳、胡开文、黄钦朝、黄钦惠、黄钦英等。

民国时期

民国时,靖海虽然没有中学,但以靖海中心小学(前身靖海书院)为摇篮的学校,也培养出好多有识之士。在民国时期显露头角的有将官辜国华,校官后又任湖南汝城县县长的奚一侯,有当过两任惠来县长的林公任,有当过两任潮阳县县长少将胡公木,还有任过短期惠来县县长方德明等。靖海素来是惠来县书法摇篮之一,学书习画,凤气盛。在这方面有成就者历代皆有。如清代雅儒岁贡史德邻所书“西来寺”三字,铁笔银钩,气势磅礴。贡元曾锦华所书“敦复轩”一匾,结构严紧、圆润秀丽。都很有欣赏价值。民国期间,靖海书法更盛。有风靡潮汕地区的林公任、胡佩珊(隶书),风靡福建漳州的陈问冉(知礼)、元邦枢、奚昌及擅长指书指画的戎三石。此外,还有书法造谐较高的史国义、奚昌欣、林国权、元邦清、辜志文、戎介生、辜武强(国画),以及能书能刻的林声雄、林庆雄、柯修养等等。现在又涌现一批开始崭露头角,在市、省、全国青少年书画竞赛得奖的青少年书法爱好者,后继有人,长盛不衰。

解放后

解放后,靖海中心小学教育事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1950年11月开设“惠来县人民中学惠来分教处”,1952年春改为“惠来中学”,1953年3月又改为“惠来第二中学”。1958年9月招收首届高中一年级学生,并发展成为初、高中具备的全日制完全中学。1986年为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又增办“靖海镇中学”。靖海一带的学生,大多数天性聪明,勤学好练,不管过去或现在,学习尖子较多。1965年惠来二中高中毕业生46人,参加高考,便有33人,考进各类大学,其中12人被录取进全国重点大学。历届参加高考成绩突出的靖海藉学生均不稀罕,新一代的文人学士遍布全国各地、各行各业。如解放前于靖海中心小学毕业的林铝龙,靠本身的天资和努力而成为武汉大学的讲师、教授。有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留校任教的讲师、教授、导师明史学家林铁军。有在医学界显有盛名的广州肿瘤医院党委书记、专家教授戎铁华。还有深圳原南头医院院长奚明声,广州中山医科大学教授导师蔡荣武(已逝)等等。有退休前曾任海军军械研究所长、高级工程师林雨涛,有领取国务院特殊薪贴的高级工程师林科杰。还有好多在教育界、科技界享有盛名的教师和科技工作者。有在党政机关工作的厅级干部,汕尾市市委书记戎铁文,在广州军区海军基地工作军级干部林永青。还有好多县、处级干部和部队团级干部,难以一一枚举。此外还有闻名于宗教界,原毕业于中国佛教学院现任广州光孝寺年轻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主席释明生,是继领南著名高僧靖海人宋超月之后的又一佛门名僧。真是人才济济、层出不穷。可以深信,具有良好基因、百姓同居的靖海人,将会在新世纪的大好形势下,在这片得天独厚历史悠久的热土上发挥更大的光和热。正是:蓬莱岂止山东外、南疆邹鲁靖海隅。

编辑本段名人介绍

戎铁文男,汉族,1952年10月生,广东惠来靖海人,197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7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戎铁文

1972.07—1975.06,惠来县靖海公社西丰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公社党委副书记,路线教育工作队队员、组长(1974.12吸收为国家干部); 1975.06—1976.06,惠来县兵营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1976.06—1980.0,6惠来县委副书记兼神泉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 1980.06—1981.10,惠来县委常委兼团县委书记; 1981.10—1984.04,惠来县神泉公社党委书记、惠城镇委书记; 1984.04—1986.08,惠来县委常委; 1986.08—1991.12,惠来县委副书记、县长; 1991.12—1993.05,惠来县委书记; 1993.05—1993.10,揭阳市委常委; 1993.10—1998.08,揭阳市副市长; 1998.08—2002.08,揭阳市委副书记; 2002.08—2002.11,汕尾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党组书记; 2002.11—2004.05,汕尾市委副书记,市长、党组书记; 2004.05—2004.07,任汕尾市委书记; 2004.07,任汕尾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10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10届人大代表。省第9次党代会代表。林永青林永青是惠来近代以来的第二位将军,也是目前惠来在军界最高级别的官员.林永青

他是靖海人的骄傲,也是惠来人的骄傲。林永青将军的发展史,折射出靖海人顽强奋斗的精神面貌,他的发展史,对后来人来说,也是一种启发,一种引导,我又幸见过林永青将军两次,生活中的他,非常的简朴,生活中的他,是那样的平易近人。林永青,1999年12月海军广州基地副司令员2001年12月任海军南海舰队副参谋长,2007年出任海军后勤部部长,海军少将军衔。

林宝喜

男,1931年出生,祖籍惠来县靖海镇前吴管区。现旅居香港,任香港宝景实业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宝光电器金属塑胶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慈云阁董本局永远董事,惠来县政协委员,揭阳市政协委员。林宝喜

林宝喜先生,1962年赴香港定居。他积极支持家乡发展经济,1984年至1992年在惠来县投资2000万港元,创办惠来县家用电器厂,工缴费居全县之首, 1988年改为合资企业“惠来县家用电器实业有限公司",曾获广东省“三资企业‘金匙奖’"。林先生爱国爱乡,热心家乡公益事业,1980年至1995年,先后捐资修建惠来二中、靖海前吴小学、镇卫生院,修路造桥和捐款救灾,捐资总值人民币1138.4万元。 95年至2008年又先后捐资修建惠来二中高中部《宝喜高级中学》·宝喜大道等等。。。正所谓:在惠来慈善事业中,西有林世铿,东有林宝喜。释明生俗家姓名林宏生,男,1960年9月出生,汉族,靖海镇南外人。现任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反邪教协会理事、中国外交协会理事、广东省反邪教协会副会长、广东省佛教协会会长、珠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佛山市佛教协会会长、广州光孝寺方丈、珠海普陀寺住持、佛山仁寿寺住持、海南南山寺监院等职务。释明生

不需要。

不需要用门票。离县城相对较远,30多公里,而且没有公共交通可到达,所以绝大多数来这里的游客基本上都是自驾。

不收门票,但需要20块的停车费。

靖海湾度假村要门票吗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靖海湾、靖海湾度假村要门票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汕头周边游 惠来网红打卡点 海豚湾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