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四声魔怎么组词(魔怎么组四字词语)

ba拼音一到四声组词

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四声魔怎么组词的问题,以及和摩羯座的魔组词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接下来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迷的组词大全(约50个) 迷的词语解释_迷是什么意思有关汉字的资料一、迷的组词大全(约50个) 迷的词语解释_迷是什么意思

迷的拼音迷的解释迷是什么意思

将 第四声 怎么组词

1、迷字的拼音是mí; 2、迷字的解释:(1)本义:(动)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路。(2)(动)因对某人或某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恋。(3)(名)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球~。(4)(动)使看不清;使迷惑;使陶醉:~航|~误|~宫。

精选部分迷组词的词语造句及词语的拼音和详细解释:

1、迷离造句:这样的故事在今天听来可能不算什么,但在电影刚出品时,人们确实受到了震撼。《情迷六月花》作为一部***片所受的电影审查和那些迷离诱惑的***镜头,直至今日仍旧为人津津乐道。

解释: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恍惚|睡眼~。

2、影迷造句:剧中哈里的饰演者丹尼尔?拉德克里夫对当天出席首映式的所有影迷表示了感谢,他说:“没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你感到高兴的了。”

解释:喜欢看电影而入迷的人。

3、迷路造句:以我天赋来看,做这种梦的原因是昭然若揭的。如果你梦到迷路或是手足无措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也有迷失感或是手足无措的感觉。

解释:2内〖内耳〗。

4、迷路造句:以我天赋来看,做这种梦的原因是昭然若揭的。如果你梦到迷路或是手足无措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也有迷失感或是手足无措的感觉。

解释:2内〖内耳〗。

5、迷津造句:AnnWalker医生指点迷津:经期前周暴躁的心情和水肿困扰着很多女人,实际上在这段时间多摄入镁元素就能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解释:<书>使人迷惑的错误道路(原指渡河的地方,后来多指处世的方向):指破~(点破错误的方向)。

6、迷惑造句:这些化石在今天明显地于对于进化的科学社团是一个很大的迷惑,因为他们不仅仅证明了进化论是正式的,并且看起来推翻了这一论证。

解释:<轻>(1)辨不清是非,摸不着头脑:~不解。(2)使迷惑:花言巧语~不了人。

7、球迷造句:作为一个球迷是一种幸福,因为它把你与童年联系了起来,把你从童年到现在的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联系了起来,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做到这一点。

解释:喜欢打球或看球赛而入迷的人。

8、迷走神经造句:除吸气抑制反射外,肺充气通过迷走神经对呼吸中枢可能产生了另一种作用,其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呼吸周期的改变上。

解释:第十对脑神经,由延髓发出,分布在头、颈、胸、腹等部,有调节内脏、血管、腺体等机能的作用。

9、捉迷藏造句:据中国央视报道,在中国西南部的江西省,一名女孩儿在玩捉迷藏游戏时被困在了两堵墙的狭窄缝隙中,一对救援队员全力以赴,将该女孩儿救出。

解释:(1)儿童游戏,一人蒙住眼睛,摸索着去捉在他身边来回躲避的人。(2)比喻言语、行为故意迷离恍惚,使人难以捉摸:你直截了当地说吧,不要跟我~了。

10、昏迷造句:在150名被感染的患者中只有1名患者会罹患伴随有高烧、头痛、脖颈僵硬、昏迷、失明、麻木、瘫痪等其他症状的严重疾病。

解释:因大脑功能严重紊乱而长时间失去知觉。严重的外伤、脑出血、脑膜炎等都能引起这种症状。

11、迷宫造句:所有老鼠都出现头蛋白神经细胞缠结早期症状

在迷宫中难于找到走出方向。但是,服用尼古丁老鼠比未服用尼古丁的老鼠情况更糟。

解释:希腊神话中称结构复杂的建筑物。现用来比喻错综复杂的结构或布局。

12、入迷造句:但是真正吸引人的是旅馆的设计,无数游泳池、石灰石地坪和浮木构建共同筑就了一片宁静,我如此入迷,以至做了我以前从没做过的事情??在这里多呆了一天。

解释:喜欢某种事物到了沉迷的程度。

13、迷漫造句:通过抽奖方式决定一台大屏幕LCD电视和30GiPod花落谁家之后,观众们还要求继续观看其他的视频。所以在接下来的整个晚上,舞厅的大屏幕上一直上映着视频短片,会场中迷漫着敏捷思想。

解释:漫天遍地,茫茫一片,看不分明:烟雾~。

14、迷糊造句:尽管我还没读过该书,但那个博客自设立以来我就一直在跟踪着,并把其中的内容浓缩为以下这一点:对于如何做男人,他们也犯迷糊了。

解释:<轻>(神智或眼睛)模糊不清。

15、迷雾造句:西方戏剧的起源已经消失在历史的迷雾当中,但似乎在大约2600年以前的希腊,它已经有了我们熟悉的样子,??葡萄酒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

解释:(1)浓厚的雾:在~中看不清航道。(2)比喻叫人迷失方向的事物。

16、着迷造句:每当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淋浴的这段场景使用的技巧程度非同寻常,于是随着成长我开始着迷于电影,因为没有任何其他东西能如此的影响到我。

解释:对人或事物产生难以舍弃的爱好;入迷:老爷爷讲的故事真动人,孩子们听得都~了。

17、迷信造句:但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迷信源自三位一体的基督教信仰:因为靠墙的梯子和墙形成的是一个三角,而“破坏”那种三角是对神明的亵渎。

解释:(1)信仰神仙鬼怪等不存在的事物。(2)泛指盲目的信仰崇拜:破除~,解放思想。

18、迷恋造句:如果对西方来说有什么安慰的话,那就是SVR对西方的“迷恋”是一脉相承自苏联时代的,所以,它所使用的技巧方法就相当明晰了。

解释:对某一事物过度爱好而难以舍弃。

19、迷失造句:以我天赋来看,做这种梦的原因是昭然若揭的。如果你梦到迷路或是手足无措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你可能也有迷失感或是手足无措的感觉。

解释:弄不清;走错(方向、道路等)。

20、迷茫造句:压力的其他情感或者精神症状包括了:焦虑、沮丧、易怒、犹豫不决、迷茫、失去幽默感、脾气暴躁、担忧、紧张、不能集中精力或者记忆力下降。

解释:(1)广阔而看不清的样子:大雪铺天盖地,原野一片~。(2)(神情)迷离恍惚。

21、迷航造句:这家伙确实能很好的掌控节奏,他似乎已从《星际迷航》中得到了升华,所以《超级8》可能会让其JJ的才能继续发光发热,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久请期待那一刻到来吧.

解释:(飞机、轮船等)在航行中迷失了方向。

22、迷彩造句:那天晚上,他穿着沙漠数码迷彩衬衫和裤子,拿了把消声的SigSauerP226手枪,还带了些额外的弹药;另外还有一个驼峰水袋和一些用于增加持久力的能量胶。

解释:军事用语。可能使人产生错觉的色彩。使用迷彩是为了荫蔽自己,欺骗、引诱、迷惑敌人。

23、沉迷造句:当学术团体沉迷于“谁觉得谁有性吸引力和为什么”,大部分科学家都忽视了“不觉得任何人有性吸引力”这个概念。

解释:深深地迷惑。

24、迷途造句:不过它第一次让人的心智脱离了本体,并将心智与其他种种对立起来,这不是让它迷失自我而是向它展现清楚所有的人都曾踏上的迷途。

解释:(1)迷失道路:~知返。(2)错误的道路。

25、迷梦造句: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中国人蒙受***、宰割的历史,也是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奋力向西方学习的历史。

解释:沉迷不悟的梦想。

26、痴迷造句:但是问一问是公平的:问什么我们不成比例缩减对“泡沫事物”的痴迷,向四处的学生挑战??不管他们的邮政编码??以激发他们的革新力和创造力?

解释:形容沉迷的神情。

27、迷惘造句:有时候,在去探望朋友或做义工的路上时,不坊到一到教会或会堂,这应该成为你的一个任务,无论处于失业期间或者是对前途迷惘时。

解释: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

28、戏迷造句:已故我省著名晋剧表演艺术家丁果仙,在她艺术生涯的40多年中,为广大戏迷观众,奉献了一台又一台优秀的戏剧节目。

解释:喜欢看戏或唱戏而入迷的人。

29、财迷造句:而摩羯座是众人皆知的财迷,在生活上勤俭节约和对未来充满计划对摩羯座来说比追求大大小小的愉悦来得重要。

解释:爱钱入迷、专想发财的人。

30、凄迷造句:千年百世的痴恋化作一朵带泪的花瓣,这温柔是风雨交加时山花最后一舞,凄迷而绝艳。

解释:<书>(1)(景物)凄凉而模糊;凄凉:夜色~。(2)悲伤;怅惘。

31、失迷造句:你若看见弟兄的牛、或羊、失迷了路、不可佯为不见、总要把他牵回来交给你的弟兄。

解释:走错(方向、道路等)。

32、棋迷造句:每个人都该记得,曾几何时,马萨诸塞州剑桥市的棋迷们乐于聚集在哈佛园内堂皇的大楼阴影里,在巨大的街边棋盘上下棋。

解释:喜欢下棋或看人下棋而入迷的人。

33、纸醉金迷造句:如果不是在这样一个的时间,这样的一个地点,高桥和彦(音译)看起来简直就像一个在前晚的纸醉金迷后被赶到外面捡破烂找食物的流浪汉一样。

典故: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34、执迷不悟造句:执迷不悟的穆萨维对庭审人员说,当看到纽约世贸中心的废墟上冒出的滚滚浓烟感到由衷地高兴,这令大家惊愕不已。并对所受六项阴谋罪指控供认不讳。

典故:执:固执,坚持;迷:迷惑;悟:觉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35、破除迷信造句:人们开始破除迷信,再也不去拜菩萨求狐仙,再也不相信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了。

典故: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36、扑朔迷离造句:这将有可能与1948年的大选相类似,那次大选产生的候选人令人眩目,而结果更是匪夷所思扑朔迷离??当然,杜威还是没能击败杜鲁门成为总统。

典故:指难辨兔的雌雄。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37、鬼迷心窍造句:不要鬼迷心窍,“不要因为系统停止工作5分钟就去重新培训你的整个开发团队”,Squirrel说道,“相反,你应该根据问题定义出相关的任务”。

典故:鬼怪迷惑住心窍。指对问题认识不清。

38、迷途知返造句:任何大错铸成以前,总会有那麽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让人可以扭转情势,或者迷途知返。

典故: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39、迷魂阵造句:我怀疑我们将永远陷在这森林迷魂阵,也是由于被迷惑了,否则我们全体将被魔鬼变成树或野猪。

典故: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40、迷魂汤造句:我不懂什么迷魂汤忘忧草这类药,但是我知晓无边旷野的许多秘密。

典故: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

有关迷字组词的词语列表迷的组词迷怎么组词迷的多音字组词迷字组词

迷惶、迷或、情迷、迷昏、迷败、茕迷、迷卡、入迷、迷忽、迷露、迷眵、迷路、迷悟、迷鬼、迷留、迷见、迷复、迷暗、迷疑、迷离、迷顿、迷烦、迷错、迷道、迷向、迷藏、迷糊、迷执、迷涂、迷津、迷夺、迷昧、迷茫、迷瞪、迷徒、迷网、迷情、迷骛、迷民、迷愚、迷倦、迷坠、迷目、迷踪、迷乡、迷着、迷山、迷真、迷惑、迷智、迷亡、迷行、迷逆、迷溺、迷澌、迷泥、迷误、迷你、迷风、官迷、迷罪、迷国、迷耳、迷香、迷天、迷蕨、迷彩、迷漾、迷魂、迷径、迷航、迷没、疑迷、淫迷、影迷、晕迷、愚迷、执迷、榛迷、指迷、竹迷、哀迷、掩迷、一迷、尘迷、草迷、沈迷、书迷、顽迷、行迷、宵迷、鹿迷、六迷、迷失、瞀迷、迷性、迷痴、迷漫、迷眩、迷沉、迷漠、迷嬉、迷鸟、迷蝶、迷浊、迷识、昏迷、离迷、乐迷、狂迷、棼迷、发迷、低迷、颠迷、耽迷、痴迷、迷盹、迷瞀、迷希、迷顽、迷闷、迷缠、迷君、迷花、迷回、棋迷、目迷、迷朦、迷悖、迷拐、迷胡、穷迷、球迷、迁迷、歧迷、破迷、萋迷、凄迷、披迷、迷芒、迷蒙、迷梦、迷幻、迷密、迷缪、迷淡、迷媚、迷云、迷蔽、迷却、迷怖、迷团、迷迷、迷川、迷汤、迷烟、迷楼、迷瘴、迷语、迷方、迷宫、迷空、迷背、迷心、蒙迷、迷塞、迷童、迷乱、迷醉、迷意、迷摄、迷狂、迷断、迷邦、迷晦、迷戏、迷信、迷恋、迷迭、迷中、***、迷稀、迷合、迷气、迷关、迷岸、迷登、迷死、迷弄、迷罔、迷窍、迷礼、贪迷、头迷、网迷、系迷、戏迷、色迷、失迷、痰迷、财迷、沉迷、魇迷、舞迷、着迷、醉迷、返迷、鬼迷、歌迷、狐迷、积迷、过迷、明迷、迷谬、迷雾、迷惘、迷月、迷阵、迷眼、冥迷、金迷、迷途、迷滞、迷奚、迷厮、迷阳、迷诱、迷妄、迷头、迷人、迷觑眼、捉迷藏、竹迷日、醉梦迷、笑迷迷、笑迷糊、迷蝴蝶、迷朱碧、迷你裙、迷混药、迷齐眼、迷踪拳、迷魂阵、迷下蔡、阮郎迷、迷乐洞、白迷迷、迷魂洞、迷魂墙、鬼迷心、迷踪艺、笑迷虎、甜迷迷、迷香洞、迷惑汤、迷汤话、东走迷、迷魂汤、***、迷魂局、迷魂寨、撒迷怔、雀迷眼、认影迷头、钱迷心窍、迷离扑朔、破除迷信、目迷五色、目乱精迷、迷空步障、迷离惝恍、迷不知归、迷留闷乱、迷离徜恍、迷里咕咚、迷天大谎、迷离徜仿、迷恋骸骨、迷而不返、迷金醉纸、迷途知反、迷言迷语、迷迷愣愣、迷迷糊糊、迷迷怔怔、迷离恍惚、迷留目乱、鬼迷心窍、迷迷惑惑、一叶迷山、阿忒迷失、指破迷团、云迷雾罩、执迷不悟、执迷不误、云迷雾锁、天台路迷、雾锁烟迷、歇后迷语、心荡神迷、遂迷忘反、遂迷不寤、色胆迷天、神迷意夺、迷伤下蔡、茫然若迷、柳宠花迷、恋酒迷花、金迷纸碎、金迷纸醉、昏迷不省、怀道迷邦、蜂迷蝶恋、沉迷不悟、扑朔迷离、目乱睛迷、迷惑视听、迷魂夺魄、迷丢答都、迷花眼笑、迷离马虎、迷丢没邓、迷留摸乱、迷花恋柳、迷头认影、迷而知返、迷花沾草、迷天步障、迷而知反、迷魂淫魄、迷惑不解、迷人眼目、迷留没乱、迷溜没乱、迷而不反、迷途知返、迷迷荡荡、迷踪失路、打破迷关、惝恍迷离、财迷心窍、抱愚守迷、摆迷魂阵、痰迷心窍、误入迷津、心醉神迷、心醉魂迷、眼迷心荡、遮天迷地、引入迷途、执迷不返、执迷不醒、云雾迷蒙、执迷不反、纸醉金迷、迷途失偶、目眩神迷、官迷心窍、蜂迷蝶猜、当局者迷、迷人的海、昏迷不醒、怀宝迷邦、迷涂知反、迷走神经、迷天大罪、迷途的羔羊

二、有关汉字的资料

「汉字」是记录汉语(中文)的形意文字。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唯一流传至今的形意文字,推估可追溯至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东亚多国语言借用。

汉字一词本身可能为日语传回汉语的回归词,但时代已久。在清朝前期,政府官方文字是满文,当时已用汉字一词称呼中国传统的文字。更之前的古代中国,因为没有与他国区分的必要,多称呼为「字」或「文字」。直到目前为止,台湾负责文字政策的教育部,仍不使用汉字这个词,而称之为「国字」,例如《国字标准字形表》等。不过在民间以及其他非文字政策掌管单位的民间机构,已逐渐使用汉字一词。此外也有「中国字」这样的称呼。

汉字的特点有以下几项:

字根组字:以本身即有意义的869个声母及265个形母的象形字为字根(大陆称部件),组成各种汉字。参考汉字的字形与编码第三页

表意:承上,字根本身表义,多个字根合成新义,且空间的配置对字义有影响。(朱邦复先生的字易即是探讨此)

兼容并蓄:各语言、各领域应用可以六书基本规则,可贴近自身领域、地域所需组出所需要之字。

书同文:汉字本身不完全表音,不同方言、甚至语言,仍可书同文,以文意、字义来互相了解。

独有的文化如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等。

甲骨文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系统之一。其中,古埃及的圣书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已经失传,仅有中国的汉字沿用至今。

传说中,汉字起源于仓颉造字。黄帝的史官仓颉根据日月形状、鸟兽足印创造了汉字,造字时天地震惊——「而天雨粟,鬼夜哭」。从历史角度来看,复杂的汉字系统不可能由一个人发明,仓颉更可能在汉字的搜集、整理、统一上做出了突出贡献,所以《荀子‧解蔽》中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有观点认为《周易》中的八卦对汉字形成有较大影响,但支持者甚少。

原始文字

文字发明前的口头知识在传播和积累中有明显缺点,原始人类使用了结绳、刻契、图划的方法辅助记事,后来用特征图形来简化、取代图划。当图形符号简化到一定程度,并形成与语言的特定对应时,原始文字形成。

1994年,湖北杨家湾大溪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上170多种符号中,部分特征与甲骨文有较大类似之处。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形成过程推定到距今6000年以前。此外,山东大汶口出土的陶器上的象形符号,西安半坡彩陶上的几何符号,河南贾湖距今8000年前龟甲上的几何符号等,都可能是原始文字形成中(或形成前)不同阶段的表现。

但是,商朝以后的汉字和这些几何符号是否一脉相承?这个问题还在争议中。许多学者提出,这些符号不一定是汉字的前身,甚至不能绝对肯定是文字符号。

从象形到表意

泰山封山刻石,相传为李斯所书从甲骨文到小篆,汉字经历了从象形文字到意音文字的发展过程,字形逐步脱离事物的具体形象。这一时期的汉字称为古文字。

商周时期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在已发现的4500多个甲骨文单字中,目前已能认出近2000字。与甲骨文同期,青铜器上铸造的文字称为金文或钟鼎文,西周时期的《散氏盘》、《毛公鼎》具备很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李斯在大篆和六国古文的基础上,进行规范和整理,制定出了小篆作为秦朝的标准书写字体,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小篆呈长方形,笔划圆润流畅。

小篆解决了各国文字间出现大量异体字的情况,「书同文」的历史从此开始。文字的统一有力促进了民族间文化传播,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和中国的统一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文字史所罕见。

汉字的发展经历了许多不同的演变。初期汉字系统的字数很少,大量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可以更精准的表述,以及因应随历史发展不断增加的新事务,就以字根组合的方式,来细化组出大量的字出来,使得文书上可以可记载的越来越精密。例如说,最早海上的交通工具就只有:「舟」一种;但演化到现在,除了舟以外,还有「舨、艇、船、舰」等不同小大规模与形制的「舟」,这使得记载为文时,只要看一个字,我们就知道指的是那一种「舟」,这样辨识理解的效率非常高;反过来,以组词的方式就还要看过前后文(或短或常)才能判断正确的意义,较缺乏辨识效率,但方便口语沟通(汉字同音字太多,听觉不易辨识,解法一为组词,二为如韩日语数音为一字:「里」发音为海

里)。

造字

在秦始皇统一汉字后,汉字的数量应时代需要不断地增加,新造的字不断出现:

隋文帝杨坚原为随国公,但因「随」字的「辶」有不稳定之意,故去掉「辶」,而造「隋」字作为国号。

唐朝时,武则天根据「日月当空」之意而造字「曌」(同「照」字)作为她的名字。

五代刘岩取「飞龙在天」之意创了自己名字内的「龑」字。

在近代,由于大量西方知识的涌入,也造了许多字。例如随着「Beer」传入中国,如何用汉字表达是一个问题,最初译为皮酒,后觉不妥,于1910年左右创造了「啤」字——译为「啤酒」。为了表示英制的单位,还造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呎(英呎)等。不过这些多音节的字在1977年7月20日大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标准计量局发出《关于部分计量单位名称统一用字的通知》中被淘汰,在大陆地区已不再使用,但港、澳、台等地仍可见到。

现代汉字形成

小篆笔划以曲线为主,后来逐步变得直线特征较多、更容易书写。到汉代,隶书取代小篆成为主要书体。隶书的出现,奠定了现代汉字字形结构的基础,成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汉代以后,汉字的书写方式逐步从木简和竹简,发展到到在帛、纸上的毛笔书写。草书、楷书、行书等字体迅速出现,不仅满足了公文和日常需要,还形成了浓郁东方特色的书法艺术。古代印刷术发明后,出现了用于印刷的新字形宋体,在现代又陆续出现了黑体、仿宋体等字形。

造字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

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

形声

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字根,结合不同的属性字根,可合成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样的发音(也有的只有声母一样),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

会意

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转注

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妇」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

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但后来被假借当作「也是」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总结以上六书,前四项,「造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汉字的结构

汉字由一个或以上的字根、在特定的空间、配置在一个正方块内而组成,因此有方块字的别称,从结构上来看,汉字有以下特色:

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讯息,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一个汉字乃由四百多个表意象形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

一个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中文的铀字,就是近代为了表现一种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如同样是「心跟亡」的合体,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导致不同含义;文字右边有「乂」这个字的部件,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对左边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发现),如果右手上面拿东西就变成「攵」,有这个字根的,几乎都是攻击性或是用暴力达成某件事,例如攻、败、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汉字书法)

汉字有各种不同的书写方式,即有不同的字体;不同的字体,汉字的字形不一样。

规整的字体(如楷书、宋体、隶书、篆书等)书写下的汉字是一种方块字,每个字占据同样的空间。汉字包括独体字和合体字,独体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体字由基础部件组合构成,占了汉字的90%以上。合体字的常见组合方式有:上下结构,如「笔」、「尘」;左右结构,如「词」、「科」;半包围结构,如「同」、「趋」;全包围结构,如「团」、「回」;复合结构,如「赢」、「斑」等。汉字的基础部件包括独体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是笔划。

书写汉字时,笔划的走向和出现的先后次序,即「笔顺」,是比较固定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内,先外后内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不同书写体汉字的笔顺可能有所差异。

读音

汉字是多种方言的共同书写体系,每个字代表一个音节。中国大陆现今以普通话作为标准读音,普通话的音节由一个声母、一个韵母及声调确定,实际用到1300多个音节。由于汉字数目庞大,因而有明显的同音字现象;同时还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称为多音字。这一情况在不同方言中有一定差别,但在汉语中是普遍存在的。

汉字虽然以表意为主,但并非没有表音成分,最常见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来词的音译,比如沙发。此外,还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词,如(一命)「呜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还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别是该国国内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国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线,比如「Bush」绝不能音译成「不死」。

由于汉字自汉朝到20世纪似乎没有经过多少变化,汉字没有直接表现汉语发音的变化。必须进行专门的研究才能推测它们在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发音。

有学者认为,汉朝之前,一个汉字发音为两个音节,次要音节和主要音节,类似今日的韩、日语。详见上古汉语。

汉字在日语中的读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往往一个字有很多读法,原因来自中国不同时期传入日本的发音。

在朝鲜语中则大致为一字一音,没有训读。

受日本影响,其他汉字使用国后来也使用了一些多音节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仑)、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陆地区由于官方废除已基本不使用,台湾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读若法和直注法。读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来注音,许慎的说文解字就采用这种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读若准」。

直注法就是用另一个汉字来表明这个汉字的读音,如「女为说己者容」中,使用「说者曰悦」来进行注音。

以上两种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没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过于冷僻,这就难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袜音韈」等。

魏晋时期发展出了反切法,据传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响。汉字的发音可以通过反切法进行标注,即用第一个字的声母和第二个字的韵母和声调合拼来注音,使得所有汉字发音都有可能组合出来。如「练,朗甸切」,即「练」的发音是「朗」的声母与「甸」的韵母及声调所拼成。

近代以来,又发展出了汉字形式的注音符号(俗称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号仍是台湾教学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国大陆最为广泛使用的是汉语拼音。

由于汉字以本身表义为主,注音方面较为薄弱。这个特性使得上下千年的文献,不至于产生如同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世界一样,用字措辞太悬殊的差距,但也造成推断古代声韵的难度。例如「庞」从「龙」而得声,但今日北京话前者读「páng」,后者为「lóng」。如何解释这样的差异,就是音韵学所探讨的课题。

汉字与词语

汉字是汉文组成的最小单位。

语素是汉文表意的最小单位,类比于英语的「词汇」和「词组」的总称。绝大多数汉字可以独立构成语素,比如「我」,类比于英语中的单一字母构成的词汇,比如「I」。现经白话文大多数词语都是由两个以上的汉字构成的,不过,和英语中「词汇」和「字母」的关系不同,语素的意思往往和其中各个汉字独立构成语素时的意思有相关性,因此相当程度上简化了记忆。

词语包括语素和若干个语素形成的短语。

汉字的高效率,体现在几百个基本象形字,可以合成表示天上地下的各种事物的上万汉字;几千个常用字,又可以轻松组合出数十万词语。

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准确掌握这数十万词语的搭配形式和用法也成了一种负担。汉语常用词汇约为几万条,总词汇量约有百万条,虽然从数量上来说显得有些令人望而却步,但由于大多数汉字构词法的表意性,要基本掌握并非遥不可及。因此,仅就词汇而言,其学习难度并不高;相比之下,掌握同样数量外文词汇的记忆强度则要大得多。

而从古文的角度来看,用字本义,比起五四白话文运动以降过度依赖词语,会来的精确且有效率,例如朱邦复先生就提畅精确使用汉字的复古作为。

汉字的数量

汉字的数量并没有准确数字,日常所使用的汉字约为几千字。据统计,1000个常用字能复盖约92%的书面资料,2000字可复盖98%以上,3000字时已到99%,简体与繁体的统计结果相差不大。

历史上出现过的汉字总数有8万多(也有6万多的说法),其中多数为异体字和罕用字。绝大多数异体字和罕用字已自然消亡或被规范掉,除古文之外一般只在人名、地名中偶尔出现。此外,继第一批简化字后,还有一批「二简字」,已被废除,但仍有少数字在社会上流行。

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曾经是收字最多的一部书。

另外有些字典收字也较多,如清朝的《康熙字典》收字47035个;日本的《大汉和字典》收字48902个,另有附录1062个;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个。20世纪已出版的字数最多的是《中华字海》,收字85000个。

在汉字计算机编码标准中,目前最大的汉字编码是台湾的国家标准CNS11643,目前(4.0)共收录可考证之繁简、日、韩语汉字共76,067个,但并不普及,只有在户政系统等少数环境使用。台港民间通用的大五码收录繁体汉字13053个。GB

1803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现时最新的内码字集,GBK收录简体、繁体及日语、韩语汉字20912个,而早期的GB

2312收录简体汉字6763个。而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字集则收录汉字20902个,另有两个扩展区,总数亦高达七万多字。

初期的汉字系统字数不足,很多事物以通假字表示,使文字的表述存在较大歧义。为完善表述的明确性,汉字经历了逐步复杂、字数大量增加的阶段。汉字数量的过度增加又引发了汉字学习的困难,单一汉字能表示的意义有限,于是有许多单一的汉语意义是用汉语词语表示,例如常见的双字词。目前汉语书写的发展多朝向造新词而非造新字。

汉字的影响

衍生字

汉字书写体系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源文字之一,在汉字的影响下,还产生过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古壮字(方块壮字)、古白字(方块白字)、古布依字(方块布依字)、字喃等文字。但它们都因各种原因而消亡,而汉语中的女书,如今也无几人能识。日语的假名(仮名)在创制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汉字字形的影响。

此外如蒙古文、满文、锡伯文等也是在汉字书写方式和书写工具的影响下,将从右向左书写的源自阿拉米文字的书写方式改为从上到下书写,文字的结构也随之有所变化。

汉字文化圈

汉字是承载文化的重要工具,目前留有大量用汉字书写的典籍。不同的方言、甚至语言都使用汉字作为共同书写体系。在古代日本、朝鲜和越南,汉字都曾是该国正式文书的唯一系统,因而汉字在历史上对文明的传播分享有着重要作用。

由于汉字和发声的联系不是非常密切,比较容易被其他民族所借用,如日本、朝鲜和越南都曾经有过不会说汉语,单纯用汉字书写的历史阶段。汉字的这个特点对于维系一个统一的汉族——一个充满各种互相不能交流的方言群体的民族——起了主要的作用。

汉字对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形成了一个共同使用汉字的汉字文化圈,在日本和朝鲜半岛,汉字被融合成它们语言的文字「汉字(かんじ)」和「汉字(한자)」。直到现在,日语中仍然把汉字认为是它们书写体系的一部分。在朝鲜,已经完全不再使用汉字;在韩国,汉字的使用在近几十年来也越来越少。但是由于朝鲜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词汇,并且重音现象严重,所以在需要严谨表达的场合时仍然会使用汉字。虽然在通常情况下人名、公司机构名称等均使用韩文书写,不过大多数的人名、公司机构均有其对应的汉字名称。

日本

汉字于公元3世纪经朝鲜半岛辗转传入日本。二战后日本开始限制汉字的数量和使用,颁布了《当用汉字表》及《人名用字表》等,其中简化了部分汉字(日本新字体),不过文学创作使用的汉字,并不在限制之列。日本除从中文中传入的汉字外,还创造和简化了一些汉字,如「辻」(十字路口)、「栃」、「峠」(山路)和「広」(广)、「転」(转)、「働」(劳动)等。详见:日本汉字。

朝鲜半岛

公元3世纪左右,汉字传入了朝鲜半岛,朝鲜语曾经完全使用汉字来书写。1444年,朝鲜世宗大王颁布《训民正音》,发明了谚文与汉字一起使用。现在的大韩民国虽禁止在正式场合下使用汉字,并停止了在中小学中教授汉字,不过汉字在民间仍在继续使用,且可以按照个人习惯书写,但是现在能写一笔漂亮汉字的韩国人越来越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于1948年废除了汉字,仅保留了十几个汉字。详见:韩文汉字。

越南

公元1世纪汉字便传入了越南,越南语也曾完全使用汉字做为书写用文字,并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字喃,但是由于书写不便,汉字仍是主要的书写方式。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了汉字,使用了称为「国语字」的拼音文字。现在的越南文已经看不出汉字的痕迹了。详见:字喃、字儒

汉字民俗

中国许多民俗都与汉字有关,例如:

射虎:就是猜灯谜,也叫打灯虎,与汉字有着密切关系。旧时的射虎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文人射虎,谜面深奥谜格复杂多样谜底多为四书五经中的原句;一类是市井灯谜,谜面谜底均很通俗。射虎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合体字:中国民间常将一些带有吉祥含义的短语合写为一个字,以祈求吉祥,常见的合体字如「招财进宝」、「双喜」等。

合体字「孔孟好学」谐音字:华人喜欢利用汉字的同音特点用谐音字取吉祥之意,比如蝙蝠的「蝠」谐音为幸福的「福」,走兽的「兽」谐音为长寿的「寿」。

九九消寒图:中国北方地区的一项民俗在每年数九的季节写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个双钩字,这九个字每字九划,从冬至开始每天根据天气为一个笔划填充颜色,到数九结束完成全图。

花鸟字:一些民间艺人用一些花卉和禽鸟的图案拼写成汉字,近看细节是一些花鸟划,远看整体却是一幅字,这种字划结合的艺术形式被称作花鸟字,是一种多彩花鸟虫鱼组合书法。在中国,只有在春节庙会中,和一些节日集会中才可以看到。花鸟字在英美等西方国家也成为一种街头艺术。早期的鸟字划大多写的是一些吉祥话语,以祈求吉利,现在在庙会见到的鸟字划则以书写顾客的姓名为主,购买者的目的也由祈求吉祥逐渐转变为猎奇。

汉字艺术

梁启超的书法作品汉字独特优美的结构,书写的主要工具——毛笔有多样的表现力,因而产生了中文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而篆刻是和书法相关的艺术,用刀在石材上雕刻出篆字作为印章。

组字

汉字历史上是不断在组新字的,目前所见的各种汉字必非一口气完成在某一年代,而是应时代需要渐渐发展成今的面貌。例如:「人」这个字商朝就有了,凹凸这二字则是在唐朝的时候才出现。

此外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用字需求因而组字。例如传统国乐在记谱上会用到减字谱、工字谱,台湾政府各专门机关也有各自的特有用字:如户政用字等等。

组字往往比组词在表意上更有效率,但组字组的太复杂又适逢变成常用字的话,就会衍生简化的努力。

简化

楷书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汉字书写复杂;传统印刷更复杂。所以自古以来就已经有许多的简字,但多半是人民私下使用,正式的文书仍然是用正体字,而虽然活版印刷是中国人发明的,但由于汉字的结构特性,活版印刷帮助有限。

近代,处于强势地位的西方文明开始进入东亚,整个汉字文化圈的各个国家中纷纷掀起了学习西方的思潮。当中有人坚持汉字的传统,但亦有不少人鼓吹放弃使用汉字。这些鼓吹放弃汉字运动的立论「汉字落后论」,内容为:跟西方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是繁琐笨拙的,因为汉字不能透过打字机书写,而必须使用巨型的排版房的铅字,也就是说汉字已成为教育及信息化上的瓶颈。就此,许多使用汉字国家以政治推行的方式,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汉字简化,甚至还有完全拼音化的尝试。日本的完全使用假名方案以及汉语多种拼音方案的出现都是基于这种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1956年1月28日发布《汉字简化方案》,1964年5月审定通过《简化字总表》,1986年经少量修订后重新发表,一直在中国大陆使用至今。1977年,曾公布《第二批汉字简化方案(草案)》,发布「二简字」,试用一段时间(约八年)后因为字形过于简单且混乱而于1986年正式宣布废除。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分别发布了同《简化字总表》相同的简化字表。

日文、朝鲜文也有各自的汉字简化。

拉丁化

近四百年来,西方人和华人本身都提出了很多汉字的拉丁化方案,主要包括:

威妥玛式拼音(1867年)

邮政式拼音(1906年)

国语罗马字(1928年)

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1931年)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

粤语拼音(1993年)

通用拼音(1998年)

现在,汉语拼音方案是使用最广且被联合国接受的汉字拉丁化方案。

「汉字落后论」的说法存在了很长时间,认为汉字是教育及信息化瓶颈,并有「汉字拉丁化」甚至废除汉字的推动行为。现在一般认为汉字也有突出优点,初始学习难度虽大,但掌握常用字后不存在类似海量英文单词的继续学习问题,且其表意特性也能充分调动人脑的学习能力。在计算机输入问题基本解决后,「汉字落后论」及「汉字拉丁化」已实际上逐渐被大多数人抛弃。

异体字整理

除了造字以外,另外还有许多异体字。他们是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但写法不同的字。有的是因为历史缘故,有的是名人造字,如“和”与“龢”,“秋”与“秌”和“龝”等。

中国大陆于1956年公布整理异体字表,废除了大量异体字,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恢复了部份异体字。如“於”曾被当作“于”的异体字废除掉,但在1988年发表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又恢复成为规范字。另外,不同地区对异体字的取舍有所不同,例如:韩国就以汉字各种异体字中最早出现的样式为标准写法。所以,在韩语汉字的标准中,取“甛”而不取“甜”、取“幇”而不取“帮”、取“畵”而不取“画”。

在台湾,也有所谓的异体字,例如“台”与“台”、“体”与“体”,此外还有数字的异体字:一、二、三、四相对的是:壹、贰、叁、肆(后面这4个用在票据书写用途,以提高人为窜改的困难度)。

四声魔怎么组词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摩羯座的魔组词、四声魔怎么组词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哦。

唉第四声怎么组词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