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全才祖冲之,中国历史的意外瑰宝

历史胡辣汤39 他天生口吃,又穷又囧,却因撩妹成功而人生开挂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全才祖冲之,中国历史的意外瑰宝,以及祖冲之八字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歌颂祖冲之的词或联赋!100分狂追+!快来答啊!!全才祖冲之,中国历史的意外瑰宝歌颂祖冲之的词或联赋!100分狂追+!快来答啊!!

【对联】亦称楹联,我国传统上特有的文学体裁,与汉字有密切关系,其主要特点是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诗词欣赏

【春联】指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例:一元复始/万象更新

【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例:琴和瑟静/花好月圆

【寿联】为祝贺生日而作的楹联。例: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挽联】系由挽词演变而来,用于哀悼死者的楹联,例:哭公只有泪/提笔竟无言

【灯联】指贴挂在灯上的联语。例: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

【言志联】悬于书房、卧堂等环境表示主人家抱负等楹联。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名胜联】指专为某一名胜古迹撰写、镌刻的楹联。例: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杭州冷泉亭)

【行业联】专为行业特点所撰写的楹联,起着行业广告的作用。例:虽然毫末技艺/却是顶上功夫(理发)

【交际联】指人们用作酬赠交谊的楹联。例:人生得一知已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书画联】指题写在绘画作品上的联语。根据画面上的内容题上切合画面的楹联。

例:未出竹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李苦禅题竹)

【四声】四声与平仄关系密切,平仄包括了四声

1.古音四声分平、上、去、入(例句:天、子、万、福,详情请参考王力《诗词格律》)

2.今音四声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例句:妈、麻、马、骂)

【平仄】古人作诗区分汉语声调的一种术语。仄通[侧],即不平之意。

1.古音平仄:其中将“平”归划为平声调,“上、去、入”三声全部划分为仄声调

2.今音平仄:“阴平、阳平”俱归划为平声调,“上声、去声”俱归划为仄声调

【对仗】上下联两个词语之间的概念相当,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节奏相称、平仄相当。

例:黑/白长/短男/女天/地

【正格】无绝对定义,大致可用二点说明(专指联格)

1.严格要求用字的平仄合符格律,对仗工整协调,上下联相应词句成对

2.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不相同者

【变格】亦无绝对定义,用三点说明(专指联格)

1.不过分强调平仄、工仗的楹联

2.对联每边最后两句的句脚平仄相同者

3.无情对、当句对等等一般视为变格

【短联】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四至十一字的联语

【长联】亦无硬性规定,一般指上下联字数各达十二字或以上的联语

【片玉】只有上联而长时间无下联的称为片玉(参看绝对),举二例如下

1.食包包食饱:酒楼联,同时加入[叠字]、[反复]、[转类]、[拆拼]、[顶真]几个技巧。

转类:由一个字由一类活用到另一类。如第一个包作名词,第二个包作动词(保正)

2.鹅儿不食草菓:一医师联,“鹅儿不食草“为药名,“草菓“又是药名

【合壁】或称“双壁”,指将“片玉”之联对上。

【绝对】对联中所谓的“绝对”有两重意思:

1.指对联在技巧上用词上空前绝后的好,甚至无与伦比的地步。

2.谓之联中的出句奇巧新颖到无人对出的地步,常被人称为绝对(或称片玉)

【正对】亦叫同类对,宽对,指上下联的内容基本相同,互为关联,互为补充

例:宝剑锋从磨励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反对】指上下联的内容相反,亦称工对,它们互相映衬,形成对比,造成楹联强烈艺术效果。

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串对】亦称流水对。即上下联意思顺承,把一个意思分成两句话来说,联贯而下的联语

例: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自对】亦称当句对,指对联中的字词句,不仅上下联相对仗,而且上联和下联自身之中(句中)也存在对仗。

例:桂馥兰芬,水流山静/花明柳媚,月朗风清(其中桂馥兰芬与水流山静相对,亦与花明柳媚相对)

【无情对】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字面上)对仗工整,而内容上(意义上)却并不相关,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

例:庭前花始放/阁下李先生三星白兰地/五月黄梅天

【合掌】联律禁忌之一,指上下联中内容词性雷同,平仄雷同,意义雷同。概念雷同

例:碧/翠,白/素红/赤孤/独中国/神州

【孤平】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平声字

例: [山]静似太古

【孤仄】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只有一个仄声字

例:花重[锦]官城 [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

【三平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平声

例:报得[三春晖] [注:假设此句作为对联时]

【三仄尾】联律禁忌之一,指五言或五言以上句子中末尾三字俱为仄声

例:推窗[引月卧]

【重字】联律禁忌之一,分为几点说明

1.同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

例:“法[界]“对“世[界]“

2.异位重字:指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

例:陶匠抟泥,掌中[观]果/樵夫[观]弈,梦里入槐

3.异位互重:比较特殊,允许适当使用。

例:[万]法[一]心,[空]不异[色]/[一]心[万]法,[色]即是[空]

4.虚字相重:允许适当虚字相重(如之乎者也)

例: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切】楹联写作专用术语,指撰联时上下联内容完全切合客观事实、现象,难以引申移作它处使用。

例: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云(居庸关联/切地)平地忽堆三尺雪/四时长吼半空雷(济南趵突泉/切景)

【叠字法】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的方法。

例: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反复法】指将同样一个字或几个字在楹联中隔句运用或者重复运用的方法。

例:开关早,关关迟,迎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复叠法】指同一联语中,既用复字又用叠字的方法。

例:年年难过年年过/处处无家处处家

【顶真法】又叫联珠法,指上下联为复句的联中,每句句尾词均为下句的句首字词,如同串珠。

1.句与句联珠:例:水[车][车]水

2.词与词联珠:例:水车车[水],[水]随车

【拆拼法】将楹联中的汉字的形体分拆或合拼的方法。

1.分拆:将汉字形体依顺序分拆成若干字。例句:[鸿]为(江边鸟)/[蚕]是(天下虫)

2.合拼:将字与字或字与偏旁部首组合成其他字。例句:(八刀)[分]米]<粉>/[千里][重[金]<钟>

3.复合:将分拆与合拼同时使用的技巧例:孔<夫>子,孟<夫>子,(二人)皆<仁>者也

【加减法】将某副楹联出于特殊需要增加或减去一些字词或笔划组成新的楹联方法

1.加字:例:门对千根竹/家藏万卷书门对千根竹短/家藏万卷书长

2.减字:例:流水夕阳千古恨/春露秋霜百年愁(挽联)流水夕阳千古/春露秋霜百年(婚联)

【设问法】一种将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楹联方法

1.设问作答:例: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贪官!

2.设问求答:例: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居后,小子本儒人,不敢在前!不敢在后!

3.设问不答:例:磨砺以顺,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谐音法】一种利用字词同音的特点,便联语语意双关,能作出表面意思与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

例: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利用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利用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

【多音法】利用汉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一个字在联中音调变化的方法

例:好[hao上声]读书不好[hao去声]读书/好[hao去声]读书不好[hao上声]读书

例:长[chang阳平]长[zhang上声]长[chang阳平]长[chang阳平]长[zhang上声]

行[hang阳平]行[xing阳平]行[hang阳平]行[hang阳平]行[xing阳平]

【同音异字】把一个或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运用于联语中的一种方法

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例:[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例:[嫂扫]乱柴,呼[叔束]/[姨移]破桶,叫[姑箍]

3.同音异字间用:例: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漏字法】在特定场合下,在联语创作中故意漏写某字,借助漏写的字表达创作主旨的一种方法

例:未必逢凶化/何曾起死回 [故意隐吉,生二字,来嘲讽叫吉生的庸医]

【制谜法】使创作的楹联能表达某种特定的意图,在楹联中不直说而隐寓于上下联语的方法

1.联中隐物:例:万顷波涛乘骑过/不胜将军弃甲逃[上意指“海马”,下意指败将(酱)]

2.联中隐事:例:雄鸡、鲤鱼、猪婆肉/香菇、木耳、曲子耙[都是温补的“大发”食品,意指开门大发]

3.联中隐物指事:例:数声吹起湘江月/一枕招来巫峡云[上指笛、下指梦]

【两读法】一种利用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经过精心构思,造成两种读法不同,联意相反的方法

例: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注:相传此联为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人所作,店主人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因而大为不悦,祝微笑对他说你读错了,应该读成: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回文法】使联语上下顺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的一种写作方法。

1.上下联都可以顺读、倒读、联意不变:例:处处红花红处处/翩翩绿叶绿翩翩

2.上下联顺读、倒读,联意不一:例:风送红香花满地/雨滋春树碧连天。天连碧树春滋雨/地满红香花送风

3.下联是上联的倒读:例: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集引法】即摘取或引用别人的诗词曲赋句、碑文、格言、成语等等构成新的意境的创联方法

1.集诗句:例:劝君更尽一杯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前为王维诗,后为李白诗]

2.集词句:例:风吹皱一池春水/浪淘尽千古英雄[前句为南唐冯正中词,后句北宋苏轼词]

3.集格言:例:久病始求药误/衰年方悔读书迟

4.集成语:例:沧海横流,云蒸霞蔚/春风得意,人寿年丰

5.集书名:例:《虎符》《孔雀胆》/《龙种》《凤凰城》

6.集人名:例:孙行者/祖冲之

7.集药名:例:[白头翁][牵牛]耕[熟地]/[女贞子][打马]过[淮山]

【借代法】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借代》中说:“所说事物纵然同其他事物没有类似点,假使中间还有不可分离的关系时,也可借那关系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所说的事物。

例:家有万金不算富/命有五子还是孤 [千金代指一女,万金即十女,女婿算“半个子“则十女有五子]

【双关法】以一个词语同时关顺着两种不同事物的制联方法叫双关法。

例1:虚心成大器/劲节见奇才 [竹器店联,虚心、劲节皆双关]

例2:不历几番锻炼/怎成一段锋芒 [刀具店对联]

【比喻法】用打比方法去制作楹联,最为人们所熟知乐用

例: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拟人法】把某些没有生命力的事物表现成为有生命力的人的语言或行为,借物抒情的方法

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映衬法】创作主题不用正面描写,而是借助旁的事物从侧面或反面去显示出来的一种方法

例:鼠因粮绝潜踪去/犬为家贫放胆眠 [一书生表示家贫如洗之联]

【夸张法】借助丰富的想象,言过其实,以达到某种形象的艺术效果的作联方法

例:吸来江水煮新茗/买尽青山当画屏

【镶嵌法】指将特定的汉字巧妙而自然地嵌入上下联语中的方法

注:镶嵌法范围极为广泛,计有气节、姓字、数字、方位、药名、年号、名称等等不再细论

A.整嵌:将要镶嵌的名称在每一联中占个位置,不能拆开,使其具有整体性。

例:[多闻]正法,以[广目]光/[增长]善根,而[持国]土(四大金刚)

B.横嵌:将要镶嵌的名称,予以分拆后镶嵌于一联之内的方式

C.坚嵌:将要镶嵌的名称,分别嵌于上、下联中的格式。举十例如下:

1.鹤顶格:将所嵌之字,按照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开头位置

例:[桂]子飘香清肺腑/[林]荫夹道悦宾朋

2.燕颔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镶嵌在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二个字的位置

例:丹[桂]虬枝欺鬼斧/琼[林]洞府仗神工

3.鸢肩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三个字的位置

例:喜斟[桂]洒延嘉客/笑饮[林]泉涤俗襟

4.蜂腰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四个字的位置

例:森然八[桂]甲天下/宛尔千[林]隐洞中

5.鹤膝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五个字的位置

例:吟诗共醉[桂]花洒/览胜同披[林]壑风

6.凫胫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六个字的位置

例:此地常招折[桂]手/今朝独有植[林]心

7.雁足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七个字的位置

例:拿云有志攀丹[桂]/射月无弓挂绿[林]

8.魁斗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联之首下联之尾的位置

例:[小]楼一夜听春雨/姐妹花开月月[红] [镶人名小红]

9.蝉联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上联之尾与下联之首语的位置

例:香如兰蕙温如[玉]/[云]想衣裳花想容 [镶人名玉云]

10.碎锦格:将所嵌之字,不拘任何位置分别镶嵌于上下联中

例:[四]壁图书[三]尺剑/半月行[李]一[张]琴 [镶人名张三,李四]

D.递嵌:将一个名称顺序在上下联中横嵌一部分,使上下联横嵌名合称起来才成系统的方式

例:[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E.叠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交叉重叠地镶嵌于联语中的一种方式。

例:[冬]夜灯下,[夏]候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春秋一作四季之春秋,一作书名中的春秋。北西亦然

F.暗嵌:指将要镶嵌之名改变形式镶嵌于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少目]焉能评文字/[欠金]岂可望功名 [镶省,钦二字]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脏受贿,录取不才,故有人作此联讽之

G.对嵌:指在上下联中均重复镶嵌名称的一种镶嵌方式

例:[易君左]闲话扬州,惹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林子超]主席国府,联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

H.单嵌:顾名思义,就是只嵌名称于上联或者下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人自玉堂来,使亦称仙原不俗/神从金马至,[民]能使[富]莫忧贫(镶富民)

I.顺嵌:指将名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镶嵌于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苏东坡]西[游赤壁]/[湖南客]小[住黄州] [镶苏东坡游赤壁,湖南客住黄州]

J.反嵌:指将名称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镶嵌

例:[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K.综合嵌:将上述几种镶嵌方法的综合运用

例:[韩愈]送穷,[刘伶]醉[酒]

[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题韩江酒楼联

注:唐.韩愈:有《送穷文》名篇。晋.刘伶:嗜酒闻名天下。

五代南朝梁.江淹:长于作赋。汉末.王粲:建安七子一,《登楼赋》为其名作

联中运用整嵌和坚嵌两种方法,除用四文豪名字、作品典故外

另不露痕迹兼收了[鹤顶]和[雁尾]格组成韩江酒楼这四个字

【综合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特殊写作手法的综合运用的作联方法,特别见于长联使用

1.用典与镶嵌的综合运用:例:起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

注:上联的“六君子”是中药汤头名。袁世凯在称帝前,杨度等六君子拥他为王,下联的“二陈汤”也是中药汤头名,实际上又指陈树藩、陈宦原为袁亲信,后见大势不妙。又“独立”成了袁的“送终药”。

2.漏字与谐音的综合运用例: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

注:清朝某中堂大人当过明朝官,后投李自成,李失败后又摇身一变,为清朝官吏,时人写一联讽之

上联有意漏写八字,隐含忘(王)八,上联故意漏写耻字,寓“无耻”之意

【结尾声明】以上楹联类知识由于系本人寻章摘句,更加上不少个人浅见,误差之处难免,故只作为参考之用,欢迎广大联友批评指正。

全才祖冲之,中国历史的意外瑰宝

南北朝有一位当代每个中国人都知道的人物,中国有六个月球环形山命名的人物,他的名字为其中之一。

他对历史和人民的作用多过于帝王将相,尽管,在当时,他只是一个助教、县长、朝廷传官。

他就是生活在宋齐交替之际的祖冲之。他乱世角落的一盏明灯。

祖冲之最为我们所熟知的,是他精准地推算圆周率到小数点后六位。

圆周率是圆周长和直径的比例。一个固定点为中心,用一个固定的半径,绕一周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所以,圆圈的周长始终是和半径连在一起的,但是到底1米长的半径可以画出一个多少米周长的圆,没有十分准确答案。

头脑发散一下,眼球虽是球形,大约可以目测点和线的位置长度,但目测出圆的周长差得远,所以,要求出圆的周长,就必须有算法。

数学概念那么多,先人为什么一定要去算圆周率?源于建筑。为什么祖冲之要去算圆周率,因为他祖父是刘宋的大匠卿,就是住建部长。

画建筑图纸时候,不可能每个图都用绳子测量圆的周长,于是,就必须弄个简单的公式换算。祖冲之前不久的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算出了圆周率3.1428,但是这个数还是大了一些,在建筑的实际运用中,还是会有耗材浪费,在建筑大型建筑的时候,按照这个圆周率去设计圆形建筑的话,往往会到最后是个烂尾工程。

于是,天才的祖冲之就为父亲分忧,力争使得圆周率精确,终于得到了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的数据,这个数据已经相当豪华,比后来再重复这项工作的西方人早了800年。

现在,我也是终于知道,为什么中国很多古建筑可靠的原因,理科基础好。

在应用上,这个数值更是可以用于一切和圆有关的测量仪器上,比如漏斗、釜瓮。

我们现在运算圆周率是轻松的,但是祖冲之要算出圆周率,那是有一个相当艰苦卓绝过程的。为什么呢?

因为中国古代的算术是没有很大基础,都是自成系统的算法。

尤其南北朝时期,没有阿拉伯数字、没有负数、没有无穷等基础的现代数学概念,也就是说没有牛顿那样有巨人肩膀上,很多数值都是在已有的简单符号基础上的推算,这个推算如果是布衣百姓去进行,了无生趣。

那时的百姓,基础要用的天干地支都可能算不清楚,就是说,今天是什么日子,过了几天日子,今天是我在世界上的用第几天了,他们可能不知道,连生辰八字的查看和记录都需要仰仗专门人物或机构。

发达的地方,可以有黄历在官府、大户,可以前去查一查时间,但是天下多变,官府混乱了,那完了,“不知今时是何世,无论魏晋”的事情就发生了,小老百姓要求算个生辰,定个吉时就只能求助于在街上算命(算命分摸骨、勘穴、算术等流派,这里是算术流派)算得准的老汉了。

江湖术士在古代很大一部分是卖时间为生的,很多时候,他们故意说得模糊,将数学推算演变成了一种神秘学说。

说多了,现在看看祖冲之算圆周率的有关情况吧。

素材:一个是朝廷颁发的度量单位(以前度量单位是以皇帝意志为准,以长度为例,叫几个人走十步,取他们的平均值,然后赋予一个数据,大约几步等于一米,再以皇帝名义颁布,并在官府放一个尺子,让大家拿个绳子去量好,用于自己家用)。二个是有一根根寸长的方形或扁形小棍子(这些棍子是原始的算筹,那个时候还没算盘,也不会用笔计算公式、更不会用数字表达十进制的概念,只能用不同的算筹,表达不同的数字概念)。三个是有一根笔。四个是有一堆记录算的过程的纸。五个是加减乘除的符号供参考,九九乘法表为主要辅助。这就是祖冲之所有约莫可以准备的素材。

凭借以上,要算出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那真正需要仔细反复运算,反复记载,其中思想只要一断片,那之前的工作就会像魏延误闯诸葛亮军帐一样,瞬间烛灭。

所以,我说算这个运算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而祖冲之是一个沉得下心的人,是一个稳重睿智的思考者,是民科的典范人物。

上面是祖冲之的最大贡献,但他是全才,是因为他不仅仅有这个贡献。

祖冲之还纠正了历法,这个贡献在当时来说,甚至比圆周率的作用更大。

南北朝是中华天文学的重大突破时期,本人对古代怎么看天文星相不很懂,只能以自己的理解思维做个解释。

在知识并不像现在一样爆炸的中古,人们对世界的未知充满想象,屈原的《天问》就代表了古人对世界找不出答案的一系列幻想。如西王母、神女、湘妃等角色和銮驾驱车、老虎鼓瑟、凤凰来仪等场景。

大地,苍天就在眼前,古代也并不总是只有像屈原那样漫天想象的人,也有努力去寻求真知的人,至于解答成什么样子,那是智者见智。但是,这种人在每个时代总得要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下面本人自述己见,简单撩清中古以前,中华人认知自然世界的关键和脉络。

一、日月。

中国对日月的起源和作用不是很有争议,即他们是神仙的化身,他们是代表无上神的意志来照看人间的,日、月本身笨拙,经常受到乌云、雷电等的压迫,可能是一个低等的神仙,也可能是一个被大神驱使的动物,甚至是一个被神兽拖着走的大火轮子。同时,他们规律有常,给人间以光明,是善的化身。但总体来说,他们在人神之中的地位不高,从两小儿辩日事件就知道,华夏的人间拿日月和别的相比,根本没当回事,这和国外有所不同。

二、星辰。

星辰比日月重要,这是中华天文学的不同处,因为中国觉得,星辰比日月难懂,比较神秘,有时又有流星、彗星、星云等,古人对它的兴趣多于日月。

在猜想之中,有时难免想当然地赋予星辰以人性的光辉,比如牛郎织女、银河鹊桥、七仙女星等。

最受关注的当然是七大行星。

记得小时候有课文叫《数星星的孩子》,古代的人在数星星的时候,他们发现,有几颗行星运动的幅度最大,且十分具有规律性,于是他们对这几个行星十分注意,并赋予了他各种寓意:金星=太白、启明、长庚;木星=岁星、太岁;水星=辰星;火星=荧惑;土星=镇星,等等。

这些行星一般是按规律出现的,如果哪一天规律不准了,或者被一些东西给掩盖了,那就会有一些预言出现,尤其是对金星、火星异常时候的预言,出奇得多,这方面对占星有兴趣的朋友知道的更多,本人也就胡乱说个大概。

三、宇宙观。

南北朝时期天文的很大变化是,天文司对整个宇宙的看法由盖天说转到了浑天说。

有人曾考证,盘古开天地这个传说的历史由来,最早应该在东晋时期,盘古这个神在主流的神话演绎里面是没有的,他是中途嫁接过来的神,与佛教、拜火教等创世主概念的传入十分有关系,这个盘古的神也真好成了浑天说蔓延开来的佐证。

以前中国以为“天圆地方”,到了南北朝,虽然也还是“天圆地方”,不过地下面有东西了,被注入了气体、液体等元素,于是,有了这种解释,人们就是生活在了一个充满元气、能量等的多姿多彩的世界,整个世界犹如人本身的身体,由各类元素组成。

那为什么那个时候的中华,会慢慢接受浑天说的这个观点呢,这除了当初天官设计的浑天仪准确测试了日食、月食以外,还有就是,这种学说能将历法上的时间进行稍微准确的分割和解释。

中国人测算时间,与太阳、月亮紧密相连的,并与周易很是相关。

八卦图原就是一个时间推算图,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古老华夏民族,最开始用竹竿计算太阳影子的变化,然后,这一带的人将影子的长度,定点同比例地一排排地刻在墙上面。

日复一日。几十年后,有人再去回顾分析这些影子长度记录发现,由太阳造成的影子长度十分有规律,有时候长、有时候短。

再进一步分析就是,影子长的时候,会是天气寒冷、河流结冰、树叶枯黄;影子短的时候,会是日照凶猛、黄河奔腾、鸟兽栖荫。

于是,有脑子的人,就干脆把墙推倒,按照影子长短的循环周期,制作了一个八卦盘,将长短的记录缩写一下,并最后大致分为八大块,八条主线。

再到后来,他们又发现,还可以用日影即是八卦的规律,指导农耕生产。于是,这就有了四个季节与人民生活生产的关系。

而这四季按规律来算,大概可以分为360天左右(4×9)。

在四季之中,有见识的人又围绕月亮的阴晴圆缺,继续认真地将24个月亮变化的关系镶入进了360天,月亮一个圆缺变化周期简称一月,并且由最有权力的人宣布,哪个时期的月亮是朔,开始了一年农耕精确到了每个月。

依此类推,为了以文字记录的形式计算360天,历代又创造了天干地支。60天干地支反复倒腾和轮回,一年是天干地支共轮回6次。

以天干地支轮回为基础,很多数据性的东西就一目了然了,很多时间的关系也就理清楚了,而很早主要负责管理、记载并理清这些数字与时间关系的,就是当地祭司,在村里面也可以叫做巫觋。

但是,以上算法是理想状态下的算法,真正的地球、太阳,由于引力的影响,根本不可能360天准点轮回,于是,360天的时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微调。

而这个工作就是浑天说模型所解释的:天体运行还要受到水、气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它不会按时。而同样,按照浑天仪的演示和解释,很多的天文现象得到验证,一年的迟早问题也被解释通了。

于是,中古又形成了一个兼顾太阳系行星运转的一个严密浑天计算体系,虽然不是很科学,但是,居然也在计算上无大纰漏,浑天仪的算法统治了中国后来的几千年。

祖冲之就是在浑天说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明历》,他认真统计并算出了每年太阳直射同一个点上面的时间差别,然后综合大数据,提出了391年144闰月的新闰法。

通过360天再加几个闰月的算法,太阳的直射又定点回归了原来的位置,然后,他定义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1481日。

这个发现,对当时中华历法是一次准确的勘误,尽管不很精确,但已经是一次重大的历法改革。

可惜的是,当时这个历法并没有被采用,是他儿子祖暅后面争取才被采纳的。

祖暅也相当优秀,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在天文、算术方面对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也做出了很大贡献,他首个提出了球体的等积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这个原理发现比西方数学家早了1100多年,现在在微积分领域,经常见到这个原理的运用。

但十分可惜的是,自从总明观在南齐被撤销后,太学只专攻其余三家学说,南方像致力于算术、阴阳的人才凋零,有天分的人也改行了,颜之推有说,“算术,江南此学殊少,唯范阳祖暅精之”。

中华科学历史的发展进程又一次进入了超级缓慢的隧洞车道。

祖冲之的全才还体现在机械制造方面。

祖冲之改造了指南车。指南车是中国特有发明,据说黄帝时期就有,只是在历史变迁中间忘了师徒传承,没有保留原技术;而祖冲之凭借上古残篇记载,重新设计、装卸,又大概恢复了指南车的本来面目。

祖冲之将水碓和水磨结合,发明了水碓磨。这东西被祖冲之发明出来之后,农民可以利用自然水利,反复做功,磨面粉可以多次磨,舂米也可以在小区域内实现,这对农业发展十分有好处,而之前发明改良这个的杜预,已是几百年前。

祖冲之设计了千里船、木牛流马。这两个现在看不见实物,千里船应是水轮驱动的船,这个的发明对南朝水上作战有帮助,也可以实现粮食的快速调度运输;木牛流马则是古代有轨木车,这个发明现在也没有了图纸。

祖冲之制造了欹器。这个现在有类似的实物,大概是一个定时器,也是一个警醒人做人的器具,不再探究。

祖冲之在文学上还有成就,和地震学家张衡一样。祖冲之的传记就是被安排在传记《文学》里面。

其实,只要祖冲之学过汉字,懂得韵律,凭他在实践中的心得,随便编排一些文字,都比腹中空空的文学大家都有底蕴。他搞建筑,要接触建筑工人、江湖历史;他搞历法,要接触农民、天地江河;他搞工具,要接触农田水利、实地战争;他搞稀奇古怪的研究,要接触传说的鬼怪故事等等,这些人生阅历,够他写出讲不完的故事,他的文学造诣,在当时估计可以秒杀大片孤芳自赏的人群。

现在对祖冲之之所以全才做个总结。

一是政治经济大环境的推动。

封建社会,农耕民族比游牧民族在推动历史发展上更具有创造力,往往游牧民族灭亡一个农耕封建王朝,历史学家都认为,这是历史的退步,不仅是扼杀了一个先进的封建制度,而更有可能的扼杀像祖冲之这样的人才,使得农耕文明的延续断层。

比如我们历史上的耕田利器、引水装置、测震装置、风雨预报、笔墨纸砚、纺织机器、布帛衣物甚至铁器、煤炭的发现推都是在农耕社会才会出现的杰作。最厉害的游牧民族——蒙古也不过在中西方之间起到了文化传播作用,在推进人民科技进步、民生发展成就上几乎为零,加上他们的屠杀,他们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就可以说为负数了。

祖冲之生活的南朝,其土地是一个需要推进农业的新土地,以前的刀耕火种的野蛮种植方式要改变,南方依山傍水的种植优势需要利用,但,这需要理论系统性的指导,也需要一些实际的发明,所以才有祖冲之等人去致力于研究这些东西。

二是领导力,南朝重视教育。

这是老生常谈,在文中反复说过,宋齐初期最高领导,注重发展农业、注重往北扩张领土,所以,需要新武器和粮草运输,所以他们才重视教育,培养专项人才。

祖冲之就是专项人才。由于祖冲之父亲是朝廷建筑师,他的少年聪慧早被外人所知,刘宋孝武帝在祖冲之20多岁时候,就派他到当时总明观任职。这就是萧道成的那个学堂,只不过萧道成是学生,他是老师。

祖冲之在这里兼了文史、阴阳先生,同时还在浩瀚的书海之中学习天文历法、算术建筑等,当时刘宋刘昱热衷于木工,祖冲之也出了力气的,萧道成则对他的木牛流马、千里船、指南车等战争用具十分感兴趣,在战场上也运用了这些东西。

所以,在萧道成当了皇帝之后,他更加重视教育,对这些教育学府的扩大予以了专款专用的项目资金,于是乎,祖冲之有了身份、有了钱财、有了天下人的赞许,全才就这样呼之欲出。

有了当初南朝学术的重视和自由,才有祖冲之这样的人才横空出世,这也算是历史的幸运。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夏朝还神秘的朝代,若被证实存在,中国历史绝不止五千年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