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12生肖谁是算命先生(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诗)(卜算子·咏梅是什么意思)

天生桃花运非常旺,生肖女孩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12生肖谁是算命先生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12生肖谁是算命先生以及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诗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吕不韦寿命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诗

赢政寿命多长

九首最美的 卜算子 ,算不尽世间无常事,道不完情怀亘古今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首位完成中国统一的秦王朝的开国皇帝。

后人称之为“千古一帝”。姓嬴,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

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故氏赵(先秦时期,姓氏并未统一,男子称氏,女子称姓,故秦始皇叫赵政)。公元前247年,即秦始皇13岁时即王位,公元前238年,即秦始皇21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39岁终于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称帝。

前247年,秦王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亲理朝政,除掉吕、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给自己起名“皇帝”。一生中有功也有过,后人将其与汉武帝并称为“秦皇汉武”。

秦朝寿命为多少年,秦始皇在秦国做了多少年皇帝?

秦朝经历了14年,秦始皇做了11年皇帝。

1、秦朝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王朝虽在历史上拥有巨大影响,但滥用民力,统一仅十四年。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

2、秦始皇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灭六国后,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所以自称“始皇帝”。

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一共做了11的皇帝。

扩展资料:

皇帝称号的由来: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将“皇”“帝”这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作为自己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先秦时期,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后”或单称“皇”、“帝”,如:帝尧、帝舜、夏后禹、商汤王、周文王、周武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吞并六国,统一天下。

嬴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就“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

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嬴政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决定兼采“皇”、“帝”之号,将这两个称呼结合起来称为“皇帝”,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俗称“秦始皇”,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秦始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秦朝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皇帝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是谁,活到多少岁?

1、历史上最长寿的女人:有确凿文件证明的、有史以来最长寿的女人是法国的詹妮·路易·卡门(Jeanne Louise Calment)。生于1875年2月21日,死于1997年8月4日,享年122岁164天。

2、历史上最长寿的男人:是日本人的泉重千代,生于1864年6月29日,死于1986年2月21日,享年120岁237天。

3、目前在世的最长寿的人:一名黎巴嫩名叫哈米达-穆索尔玛尼的妇女的个人文件表明她出生于1877年,今年已经132岁,这使得她有望成为世界最长寿之人。

4、有证书的最长寿的人之一:我国四川省乐山五通桥120岁的杜品华老人,在2002年116岁时,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被确认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人。

5、有证书的最长寿的人之二:2005年,《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宣布当时114岁的波多黎各公民埃米利亚诺·梅尔卡多-德尔托罗为世界上最长寿的人,2006年的8月21日他在位于波多黎各伊莎贝拉镇的家中度过了115岁生日。

6、据说世界上最长寿的人:中国的一位老中医,名叫李清云,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据说他出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享年256岁。

孔子被土匪抓住驳到哑口无言,出自哪里

出自《庄子·杂篇·盗跖》。

原文节选:孔子与柳下季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盗跖。盗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

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万民苦之。孔子谓柳下季曰:“夫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

若父不能诏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则无贵父子兄弟之亲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为盗跖,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窃为先生羞之。

丘请为先生往说之。”柳下季曰:“先生言为人父者必能诏其子,为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听父之诏,弟不受兄之教,虽今先生之辩,将奈之何哉!且跖之为人也,心如涌泉,意如飘风,强足以距敌,辩足以饰非。

顺其心则喜,逆其心则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无往。”

孔子不听,颜回为驭,子贡为右,往见盗跖。盗跖乃方休卒徒于太山之阳,脍人肝而哺之。

孔子下车而前,见谒者曰:“鲁人孔丘,闻将军高义,敬再拜谒者。”谒者入通。

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曰:“此夫鲁国之巧伪人孔丘非邪?为我告之:‘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不然,我将以子肝益昼哺之膳。

’”孔子复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谒者复通,盗跖曰:“使来前!”孔子趋而进,避席反走,再拜盗跖。

盗跖大怒,两展其足,案剑瞋目,声如乳虎,曰:“丘来前!若所言,顺吾意则生,逆吾心则死。”孔子曰:“丘闻之,凡天下人有三德:生而长大,美好无双,少长贵贱见而皆说之,此上德也;知维天地,能辩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众率兵,此下德也。

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称孤矣。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丘窃为将军耻不取焉。

将军有意听臣,臣请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使为将军造大城数百里,立数十万户之邑,尊将军为诸侯,与天下更始,罢兵休卒,收养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

”盗跖大怒曰:“丘来前!夫可规以利而可谏以言者,皆愚陋恒民之谓耳。今长大美好,人见而悦之者,此吾父母之遗德也。

丘虽不吾誉,吾独不自知邪?且吾闻之,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今丘告我以大城众民,是欲规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久长也!城之大者,莫大乎天下矣。

尧、舜有天下,子孙无置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而后世绝灭;非以其利大故邪?且吾闻之,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

古者民不知衣服,夏多积薪,冬则炀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然而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

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之后,以强陵弱,以众暴寡。

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

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子以甘辞说子路而使从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

其卒之也,子路欲杀卫君而事不成,身菹于卫东门之上,子教子路菹此患,上无以为身,下无以为人,是子教之不至也。子自谓才士圣人邪?则再逐于鲁,削迹于卫,穷于齐,围于陈蔡,不容身于天下。

子之道岂足贵邪?世之所高,莫若黄帝,黄帝尚不能全德,而战涿鹿之野,流血百里。尧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汤放其主,武王伐纣,文王拘羡里。

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论之,皆以利惑其真而强反其情性,其行乃甚可羞也。

世之所谓贤士,莫若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孤竹之君,而饿死于首阳之山,骨肉不葬。

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谏而不听,负石自投于河,为鱼鳖所食。

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此六子者,无异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离名轻死,不念本养寿命者也。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

子胥沉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谓忠臣也,然卒为天下笑。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

丘之所以说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则我不能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过此矣,皆吾所闻知也。今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视色,耳欲听声,口欲察味,志气欲盈。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除病瘐死丧忧患,其中开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过四五日而已矣。天与地无穷,人死者有时,操有时之具而托于无穷之间,忽然无异骐骥之驰过隙也。

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弃也,亟去走归,无复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诈巧虚伪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论哉!。

鬼谷子到底活了多少岁?

在中国上下5000年中,如果要找出一个最神秘之人,估计非鬼谷子莫属!

2000多年来,兵法家尊他为圣人,纵横家尊他为始祖,算命占卜的尊他为祖师爷,谋略家尊他为谋圣,名家尊他为师祖,道教尊其为王禅老祖。。。总之,鬼谷子学问通天彻地,通晓宇宙奇妙,无所不精无所不会。

由于史书上对鬼谷子的记载,只有寥寥几笔,所以无法得知他的详细生平,但从他的师父和徒弟上看,鬼谷子寿命惊人!那么,鬼谷子究竟活了多久?

《道藏目录详注》中记载,“鬼谷先生,晋平公(公元前532年去世)时期人,姓王名栩,不知何许人,受道于老君。”所谓老君,就是太上老君,老子就是老君爷的第十八世化身!在其他一些传言和记载中,也说鬼谷子的师父是老子!

大家都知道,老子是春秋末期的人物,公元前约571年出生,公元前471年死去!如果鬼谷子的师父是老子,那么公元前471年之时,鬼谷子至少15岁左右了(年龄太小的话,拜老子为师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是大概出生于公元前485年。

需要说明的是,关于老子是鬼谷子师父的说法,并没有非常靠谱的证据。不过,有一点大概可以确定的是,鬼谷子是春秋末期之人,大概范围在公元前530年—公元前470年

然而,鬼谷子徒弟众多,其中有战国的白起、吕不韦、李牧、李斯等人,一共有500多个精英!如果以李斯来看,于公元前约284年出生,公元前208年去世!拜鬼谷子为师时,估计李斯至少应该15岁左右,当时差不多是公元前270年!

也就是说,从鬼谷子拜师,和所收的徒弟李斯来看,鬼谷子活了至少200年,几乎贯穿了整个战国时代!更为可怕的是,即便到了战国末期,也无法知道鬼谷子是不是真死了!

当然,有人说李斯的师父是荀子,和鬼谷子没关系。但白起、吕不韦、李牧和李斯是同时代的人,也差不多可以说明鬼谷子活了至少200岁!

以上这一推论的关键点在于:战国末期的这些人,是不是鬼谷子的徒弟?如果不是,那就另当别论了。如果是,那么鬼谷子就真的太神奇了!

人最多可以活到多少岁?

人到底能活多少岁,也就是说,人的自然寿命究竟有多长,这是人人都极为关注的问题,科学家对此做过不少深入研究,现今最具权威的论证是:细胞论:人体自然寿命相当于细胞分裂周期的乘积。

人体的细胞自胚胎开始分裂,平均每次分裂周期为2.4年,可分裂50次以上。因此自然寿命应该在120岁左右。

成熟期论:人类的奉命与哺乳动物的奉命有共同规律,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为性成熟的8倍-10倍,人在14-15岁左右性成熟,因此人的最高寿命应为112-150岁。生长期论:动物中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而哺乳动物的奉命是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为20岁-25岁,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00-175岁。

科学家们从多方面的研究证实,人的自然寿命为120-175岁之间,可实现却并非如此,人要想活到自然寿命的原因是什么呢?大自然用了数百万年的时间创造了人类,与此同时,也给人类注入许多使之衰老死亡的东西,社会的压力、环境的污染、疾病的威胁等等。综合各种自然、社会等致人体衰老、死亡原因后,科学家认为我类要活到自然寿命,首先应从人体自身寻找突破,因为造成人类寿命缩短的原凶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提前老化。

人类只有在延缓衰老方面作出不懈努力,才能活到120岁以上。

人最高活到多少岁?

细胞论:人体自然寿命相当于细胞分裂周期的乘积。人体的细胞自胚胎开始分裂,平均每次分裂周期为2.4年,可分裂50次以上。因此自然寿命应该在120岁左右。成熟期论:人类的奉命与哺乳动物的奉命有共同规律,哺乳动物的最高寿命为性成熟的8倍-10倍,人在14-15岁左右性成熟,因此人的最高寿命应为112-150岁。生长期论:动物中凡生长期长的,寿命也长,而哺乳动物的奉命是其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为20岁-25岁,因此人的自然寿命应该是100-175岁。科学家们从多方面的研究证实,人的自然寿命为120-175岁之间,可实现却并非如此,人要想活到自然寿命的原因是什么呢?大自然用了数百万年的时间创造了人类,与此同时,也给人类注入许多使之衰老死亡的东西,社会的压力、环境的污染、疾病的威胁等等。综合各种自然、社会等致人体衰老、死亡原因后,科学家认为我类要活到自然寿命,首先应从人体自身寻找突破,因为造成人类寿命缩短的原凶是人体内脏器官的提前老化。人类只有在延缓衰老方面作出不懈努力,才能活到120岁以上。最长寿的男人是日本人泉重千代,于1864年6月29日出生于鹿儿岛县德之岛的伊仙町,卒于1986年2月21日,享年120岁237天。他一直工作到105岁。看情况,如果保养得好也许会打破世界纪录。世界上也许没人知道!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陆游(南宋)陆游《卜算子·咏梅》扇面书法

驿外断桥边,②⑦寂寞开无主。③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⑤零落成泥碾作尘,⑥⑧只有香如故。 [1]

概况

【作品名称】卜算子·咏梅①【创作年代】南宋【作者姓名】陆游【作品体裁】词

注释译文

注释①《词律》以为调名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词谱》以苏轼词为正体。又名《百尺楼》、《眉峰碧》、《缺月挂疏桐》等。双调,四十四字,仄韵。②驿外:指荒僻之地驿:驿站,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换马匹休息、住宿的地方。③无主:无人过问④著(zhuo):值,遇。⑤一任:完全听凭。⑥碾:轧碎。⑦断桥:残破的桥。⑧零落:凋零。⑨选自《剑南诗稿》(上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译文驿亭之外的断桥边,梅花自开自落,无人理睬。暮色降临,梅花无依无靠,已经够愁苦了,却又遭到了风雨的摧残。梅花并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艳斗宠,对百花的妒忌与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尘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样散发出缕缕清香。[2]意思:驿亭之外,靠近断桥的旁边,孤单寂寞地绽开了花,却无人作主。每当日色西沉的时候,总要在内心泛起孤独的烦愁,特别是刮风下雨。不想费尽心思去争芳斗春,一意听凭百花去嫉妒。零落凋残变成泥又碾为灰尘,只有芳香依然如故。写作背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是陆游一首咏梅的词,其实也是陆游自己的咏怀之作。上片写梅花的遭遇:它植根的地方,是荒凉的驿亭外面,断桥旁边。驿亭是古代传递公文的人和行旅中途歇息的处所。加上黄昏时候的风风雨雨,这环境被渲染得多么冷落凄凉!写梅花的遭遇,也是作者自写被排挤的政治遭遇。下片写梅花的品格:一任百花嫉妒,我却无意与它们争春斗艳。即使凋零飘落,成泥成尘,我依旧保持着清香。末两句即是《离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的精神。比王安石咏杏:“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之句用意更深沉。陆游一生的政治生涯:早年参加考试被荐送第一,为秦桧所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一群小人所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要经略中原,又见扼于统治集团,不得遂其志;晚年赞成韩侂胄北伐,韩侂胄失败后被诬陷。我们读他这首词,联系他的政治遭遇,可以看出它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所写的梅花是他高洁的品格的化身。唐宋文人尊重梅花的品格,与六朝文人不同。但是象林和靖所写的“暗香、疏影”等名句,都只是高人、隐士的情怀;虽然也有一些作家借梅花自写品格的,但也只能说:“原没春风情性,如何共,海棠说。”(南宋肃泰来《霜天晓角·咏梅》)这只是陆游词“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一面。陆游的友人陈亮有四句梅花诗说:“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写出他自己对政治有先见,不怕打击,坚持正义的精神,是陈亮自己整个人格的体现。陆游这首词则是写失意的英雄志士的兀傲形象。我认为在宋代,这是写梅花诗词中最突出的两首好作品。

作品鉴赏

这首《卜算子》以“咏梅”为题,咏物寓志,表达了自己孤高雅洁的志趣。这正和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颐)以莲花自喻一样,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陆游曾经称赞梅花“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绝俗,出于众花之上,可是“如今”竟开在郊野的驿站外面,破败不堪的“断桥”,自然是人迹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了。从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园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长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应有的护理,更谈不上会有人来欣赏。随着四季的代谢,它默默地开了,又默默地凋落了。它孑然一身,四顾茫然——有谁肯一顾呢,它可是无主的梅呵。“寂寞开无主”一句,作者将自己的感情倾注在客观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语,这句已是情语了。日落黄昏,暮色朦胧,这孑然一身、无人过问的梅花,何以承受这凄凉呢?它只有“愁”——而且是“独自愁”,这与上句的“寂寞”相呼应。驿外断桥、暮色、黄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凄风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层。“更著”这两个字力重千钧,前三句似将梅花困苦处境描写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风和雨”似一记重锤将前面的“极限”打得崩溃。这种愁苦仿佛无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达高潮,然而尽管环境是如此冷峻,它还是“开”了。它,“万树寒无色,南枝独有花”(道源);它,“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杨维桢)。上阕四句,只言梅花处境恶劣、于梅花只作一“开”字,但是其倔强、顽强已不言自明。上阕集中写了梅花的困难处境,它也的确还有“愁”。从艺术手法说,写愁时作者没有用诗人、词人们那套惯用的比喻手法,把愁写得像这像那,而是用环境、时光和自然现象来烘托。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蕙风词话》)就是说,作者描写这么多“景物”,是为了获得梅花的“神致”;“深于言情者,正在善于写景”(田同之《西圃词说》)。上阕四句可说是“情景双绘”。让读者从一系列景物中感受到作者的特定环境下的心绪——愁。也让读者逐渐踏入作者的心境。下阕托梅寄志。梅花,它开得最早。“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已);“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谓)。是它迎来了春天。但它却“无意苦争春”。春天,百花怒放,争丽斗妍,而梅花却不去“苦争春”,凌寒先发,只有迎春报春的赤诚。“苦”者,抵死、拼命、尽力也。从侧面讽刺了群芳。梅花并非有意相争,即使“群芳”有“妒心”,那也是它们自己的事情,就“一任”它们去嫉妒吧。在词中,写物与写人,完全交织在一起了。草木无情,花开花落,是自然现象。其中却暗含着作者的不幸遭遇揭露了苟且偷安的那些人的无耻行径。说“争春”,是暗喻人事;“妒”,则非草木所能有。这两句表现出陆游性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崚傲骨。最后几句,把梅花的“独标高格”,再推进一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前句承上阕的寂寞无主、黄昏日落、风雨交侵等凄惨境遇。这句七个字四次顿挫:“零落”,不堪雨骤风狂的摧残,梅花纷纷凋落了,这是第一层。落花委地,与泥水混杂,不辩何者是花,何者是泥了,这是第二层。从“碾”字,显示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的凄惨境遇,这是第三层。结果呢,梅花被摧残、被践踏而化作灰尘了。这是第四层。看,梅花的命运有多么悲惨,简直不堪入目令人不敢去想像。读者已经融入了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情感中。但作者的目的决不是单为写梅花的悲惨遭遇,引起人们的同情;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仍是铺垫,是蓄势,是为了把下句的词意推上最高峰。虽说梅花凋落了,被践踏成泥土了,被碾成尘灰了。“只有香如故”,它那“别有韵致”的香味,却永远“如故”,仍然不屈服于寂寞无主、风雨交侵的威胁,只是尽自己之能,一丝一毫也不会改变。即使是凋落了,化为“尘”了,也要“香如故”。末句具有扛鼎之力,它振起全篇,把前面梅花的不幸处境,风雨侵凌,凋残零落,成泥作的凄凉、衰飒、悲戚,一股脑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正是“末句想见劲节”(卓人月《词统》)。而这“劲节”得以“想见”,正是由于该词十分成功地运用比兴手法作者以梅花自喻,以梅花的自然代谢来形容自己,已将梅花人格化。“咏梅”,实为表白自己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首咏梅的杰作。[1]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词人。汉族,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其作品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2]

编辑本段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注释;毛泽东手迹《卜算子·咏梅》

①冰:形容极度寒冷。②丛中笑:百花盛开时,感到欣慰和高兴。③犹:还。④俏:俊俏:此处既能表现梅花的俏丽,又能表现革命者面对困难坚强不屈的美好情操⑤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译文;风风雨雨把春天送走了,漫天飞雪又把春天迎来。悬崖已结百丈坚冰,但梅花依然傲雪俏丽竞放。虽然美丽但不与桃李争艳比美,只是把春天消息来报。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之时,她却在花丛中笑。[3]作品鉴赏该词是毛泽东读陆游同题词,反其意而作。写于1961年12月,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梅花,在中国文人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由于审美情趣的差别、吟咏时心绪不一,他们笔下梅花的风姿与味道却各异其趣。梅花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咏不绝的主题。宋代林和靖,这位赏梅爱梅的大隐士就有不断吟唱梅花的诗篇。以“妻梅子鹤”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谓爱梅之最的文人了。毛主席在这里所据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的确与陆游所写大相径庭。陆游写梅花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引来群花的羡慕与嫉妒。而主席这首诗却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时代革命者的操守与傲骨。中国写梅之诗不计其数,大意境与大调子都差不多;毛主席的确以一代大诗人的风范,出手不凡,一首咏梅诗力扫过去文人那种哀怨、颓唐、隐逸之气,创出一种新的景观与新的气象,令人叹为观止,心服口服。毛泽东这首词前有引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表明了创作契机。“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词的起句就以健笔凌云之势,表现出了与陆游明显的不同的胸襟与气魄。“风雨”、“飞雪”点出了四季的变化,时间的更替,“春归”、“春到”着眼于事物的运动,既给全篇造成了一种时间的流动感,又为下边写雪中之梅作了饱历沧桑的准备,词句挺拔,气势昂扬。接下来“已是悬崖百丈冰”一句,描绘出寒冬中梅花严酷的生存环境。但就在逼人的环境和险恶的氛围中,竟然“犹有花枝俏”。“悬崖”表明环境是如此险峻,“百丈冰”显示出寒威如此只酷烈,而梅花就在这冰凝百丈、绝壁悬崖上俏丽地开放着,一个“俏”字,不仅描画出梅花的艳丽形态,更兀现了梅花傲岸挺拔、花中豪杰的精神气质。作者笔下的梅花充满着自豪感,坚冰不能损其骨,飞雪不能掩其俏,险境不能摧其志,这和陆游笔下“寂寞开无主”、“黄昏独自愁”的梅花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结合毛泽东这首词的写字背景看,作者如此地刻画梅花的形象,是有深刻的政治寓意的。那时正值中国遭受三年自然灾害,原苏联领导人有挑起中苏论战,对中国施加政治上的、经济上的、军事上的压力,内忧外困,共和国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是悬崖百丈冰”正是那时政治环境的象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写这首词本是托梅寄志,表明中国共产党人的决心,在险恶的环境下决不屈服,勇敢地迎接挑战,直到取得最后胜利。虽然“已是悬崖百丈冰”,但“犹有花枝俏”--中国共产党就是傲霜斗雪的梅花。就是那俏丽的“花枝”。年复一年,风雨送春归去,但漫天大雪又将春天迎了回来。哪怕县崖峭壁上结下百丈冰棱,面对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独秀,傲然挺拔。诗人当然也依古训,以诗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这“高天滚滚寒流急”的严峻当口(即:当时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争),诗人以隆冬里盛开的梅花勉励自己,劝慰他人,应向梅花学习,在如此险峻的情况下,勇敢地迎接挑战,去展示自己的俊俏。诗人这个“俏”字用得极好,梅花从未出现这的形象就在这一个字上出现了。这是喜悦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胜利者的形象,当然这不仅是诗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诗人自己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形象。这个“俏”包含了多少层深刻的含义啊,积极进取、永不屈服。下片,作者把梅花喻为报春的使者,进一步热情礼赞。英国诗人雪莱在《西风颂》中唱到:“严冬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严冬中怒放的梅花,正是报春的最早使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这种无私无欲的品性,使梅花的形象更为丰满。最后,作者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作结,将词的境界推向更高一层。春天来临了,人间充满了柔和温暖的气息,悬崖上终于山花烂漫,一片绚丽。梅花以自己的赤诚迎来了灿烂的春天。原来一枝独秀,傲然挺拔的梅花,没有丝毫的妒意,却很欣慰安详地隐于烂漫的春色之中。“丛中笑”三字,以传神之笔写出了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的喜悦,特别是“笑”字,写出了梅花的神韵--既谦逊脱俗、又豁达大度的精神风采,极大升华了词的艺术境界。在陆游的原词中,梅花是遭“群芳妒”的,与众花是对立的,且以“香如故”自命清高,表现了他孤芳自赏、离群索居的情绪。该词的结尾,突出梅花“丛中笑”的风度,从自喻的角度看,内含是他的人格志趣的外化物;再进一步引申,则表现了共产党人斗争在前,享受在后的崇高美德和奉献精神。这首咏梅词,结构精致和谐,在塑造梅花形象时,上片重点写背景,以背景反衬对象,使梅花具有铮铮铁骨和挑战精神;下片则浓墨重彩写对象,突出梅花甘愿隐于百花之中的情操,使梅花具有明媚开朗至刚无欲的品格。一个“俏”字,成为过渡的桥梁,使词的境界浑然天成。[4]写作背景其一: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写于1961年12月。在当时,正值反华高潮、三年自然灾害,这时国内有些人对社会主义前途丧失信心,年轻的共和国处于极度危险的境地。其二:毛泽东喜欢雪,那漫天飞舞、让世界纯洁美好的雪。在杭州,这样的雪景并不常见。巧的是,毛泽东1953年底第一次到杭州时,这里竟飘下了一场几十年不遇的大雪。 1961年11月,毛泽东又一次来到了杭州。虽然已是冬天,但南方的天气并不太寒冷。不知为什么,诗人毛泽东又想起了雪,也想起了雪中的梅花。被古代诗人反复吟咏过的梅花,或孤独清高,怀才不遇;或孤芳自赏,顾影自怜。再写梅花,脱俗不易,超越更难。然而,在毛泽东的笔下,终于以前所未有的格调和时代精神,为梅花创造一种空灵淡远而又热烈绚美的意境,豁然开了一个新生面--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首《卜算子•咏梅》,是毛泽东晚年诗词的代表作。在诗人毛泽东心目中,这梅魂梅骨,梅趣梅神,不正是在多事之秋,那些始终有骨气、有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战士应有的风采吗?梅花与雪的故事还没有结束。依然是冬天的季节,1962年12月26日毛泽东生日那天,诗人又作《七律•冬云》以言志--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政治气候和自然气候,在诗人的心海上,俨然架起了一座桥梁,一点就通。梅花与冰雪,在诗人的心曲中,仿佛藏伏着一根共振的丝弦,一拨就响。这首《冬云》的意境,无疑是一年前的《卜算子•咏梅》的延续和发挥。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湖南湘潭人。其主要著作收入《毛泽东选集》(五卷)、《毛泽东文集》(八卷)。

编辑本段郭沫若《卜算子·咏梅》

晨见梅花愁,今见梅花笑。本有东风孕满怀,春伴梅花到。风雨任疯狂,冰雪随骄傲。万紫千红结队来,遍地吹军号。作者简介郭沫若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清光绪十八年九月二十七日(1892年11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汉族,原名郭开贞,字鼎堂,乳名文豹,号尚武。笔名沫若、麦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鸿、羊易之等。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中文名:郭沫若别名:郭开贞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出生日期:1892年11月16日逝世日期:1978年6月12日。

编辑本段刘克庄《卜算子·咏梅》

作品原文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好了,关于12生肖谁是算命先生和关于卜算子咏梅的诗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小学金牌语文老师 史上最奇妙的10首诗 古人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