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算命诗句大全2015?求好的古代诗人(算命诗诀注解)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诗人,却写出了大唐第一猛诗

其实算命诗句大全2015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求好的古代诗人,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算命诗句大全2015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关于古代科举考试的诗句和故事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句句求好的古代诗人***诗词

1.关于科举考试的诗句有哪些盛唐衰落却造就了一个伟大诗人,生前无人问津,死后诗句流千古

1.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御笔封题墨未乾,君恩重许拜金銮。——董德《登第报家人》

4.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白居易《及第诗》

5.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唐袁皓《及第后作》

6.家园好在尚留秦,作明时失路人。——常建的《落第长安》

7.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豆卢复《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

8.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钱起《长安落第》

知识延展: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译文: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

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

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

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这首诗当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或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王维与丘为兴味相投,交谊颇深,曾与他有诗唱和。作此诗时王维正在京城做官,对丘为落第表示同情和惋惜,并对自己虽为京官,但无力帮助丘为深表歉意。

2.中国古代朝代科举考试有关的诗句有那些

科举考试悲喜诗

--------------------------------------------------------------------------------

2006年06月14日 10:14

自隋一代开科取士以后,科举考试成了读书人踏入仕途的唯一通路,因为事关荣华富贵,无不梦寐以求金榜题名。然称心如愿的毕竟极少数,也因此有大悲大喜,往往表现了在字里行间。

旧有夸世间得意事,把金榜题名时与洞房花烛夜并列为特大喜事。人逢喜事精神爽,金榜题名者如沐春风,飘飘然得意之至,代表作要数唐孟郊的《登科后》了: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制,新科进士要举行多种显示其荣耀的庆贺活动,其中一项,是游览京都长安著名花苑。诗人陶醉在美好前途中,过去的穷困潦倒也不值一提了。

唐朝诗人王建中举后同样的心花怒放,挥毫疾书:一士登甲科,九族光彩新。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二十七岁考取了进士,是十七名新科进士中最年轻的一个,参加了长安“雁塔题名”后,兴奋得夜难成寝,书写了《登第》诗,自豪之情洋溢: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白居易又有《及第诗》,写的也是题名金榜后的喜悦与意气洋洋:

得意减别恨,半酣轻远程。翩翩马蹄疾,春日归乡情。

唐袁皓《及第后作》,自比蓬莱岛上神仙,又如展翅高空九万里的大鹏,自夸月宫折桂易哉勿难:

金榜高悬姓字真,分明折得一枝春。

蓬瀛乍接神仙侣,江海回思耕钓人。

九万抟扶排羽翼,十年辛苦涉风尘。

升平时节逢公道,不觉龙门是险惊。

宋代的梁灏屡试不第,但他并不气馁,苦读如新,有道是天道酬勤,终于在耄耋之年的八十二岁时中了进士,钦点头名状元,兴奋之余写道:

白首穷尽,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

这位高龄状元真是老当益壮,自称较之传授《尚书》的伏生还年轻八岁,比辅助周文王的开国功臣姜子牙只大了二岁!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逃不出名落孙山的命运,失望与痛苦可想而知。唐时众多考生落榜后不回家,留在京都长安,既为下一次考试作准备,又因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如常建的《落第长安》:

家园好在尚留秦,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这首七律的大意谓:榜上无名感到羞?,回乡恐怕黄莺花草也会嘲笑,所以家园虽好还是留在长安再一年。

豆卢复《落第归乡留别长安主人》诗,也是自感羞愧,只是换了一个无颜面对的对象,意谓借住长安沉浸在忧愁中忘了春天到来,听到莺歌才知柳条发了新芽,年复一年落第后东回家乡,实在不好意思向长安客栈的店主告别:

客里愁多不记春,闻莺始叹柳条新。年年下第东归去,羞见长安旧主人。

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因考场失意而悲泣者大有人在,更有屡试不第年年伤心落泪的,请看钱起《长安落第》:

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

还有为落榜写下绝命词一死了之的,据清代笔记《冷庐杂识》载,咸丰年间江南乡试,一个浙江山阴(今绍兴)的胡姓考生,在考卷上题写云:

黄土丛深白骨眠,凄凉情事渺秋烟。何须更作登科记,修到鸳鸯便是仙。

未待放榜,这个考生已发疯致死,原因是一次又一次榜上无名绝望到顶。无怪乎古人将科场落第列为人间四大失意事之一:

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3.关于古代科举考试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个秀才,虽才华横溢却目空一切。京城科考自感考的不错而洋洋洒洒。这天在游玩时遇到一个算命先生,便走上前让测测前程。算命先生问:“但不知所算何事?”秀才说:“算我科考的名次如何?”“既如此,请写一字。”先生说完,秀才便挥笔在纸上点了一点。先生看了看这一点画,又看了看秀才说:“由此观之,你有望考取一等。”秀才问:“是一等榜首吗?”先生说:“非也。”秀才急问:“是第几名?”先生说:“暂不便告知,容日后一一道来。”是日,皇榜告示,秀才果然不是一等头名,而是一等最后一名。秀才复向算命先生求教:“我一向文才极好,‘点’是‘文’字之首笔,故而写了一点,如今反成一等末名,请先生明示?”先生侃侃而谈:“点,虽是‘文’字之首笔,但也是‘等’字之末笔呀!先前见你写点时心浮气躁,正应了骄兵必败之古训,故认定你非一等之首而是一等之末。俗话说,一点不可马虎,此言之意,请深思之。”一席话说的秀才膛目结舌,佩服至极。

第二个故事:有个叫李文举的秀才,科考之前曾做一梦:他那漂亮的胡须被人剃光了。于是算了一命,算命先生恭喜道:“你有望高中榜首!”李文举惊问:“何以见得?”算命先生答曰:“‘剃须’者,‘剃髭’也。去年高中榜首者叫刘滋,而今‘剃髭'乃‘替滋’之谐音,岂不是汝乎?”那一年,李秀才果然中了榜首。算命先生之所以这么算,是看到李秀才面相不平,加之其心静如水,谈吐谦躬,必定勤奋好学,日后不凡也。

4.有关唐朝的科举考试的故事

出自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赏析

全诗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新娘打扮得入不入时,能否讨得公婆欢心,最好先问问新郎,如此精心设问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张籍在《酬朱庆馀》诗中答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氏比作越州镜湖的采菱女,不仅长得艳丽动人,而且有绝妙的歌喉,这是身著贵重丝绸的其他越女所不能比并的。文人相重,酬答俱妙,千古佳话,流誉诗坛。

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并在其后得到发展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此诗也是用这种手法写的。

《近试上张水部》这个标题可以帮助读者明白诗的作意,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以希求其称扬和介绍于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平日向他行卷,已经得到他的赏识,临到要考试了,还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

古代风俗,头一天晚上结婚,第二天清早新妇才拜见公婆。此诗描写的重点,乃是她去拜见之前的心理状态。首句写成婚。洞房,这里指新房。停,安置。停红烛,即让红烛点着,通夜不灭。次句写拜见。由于拜见是一件大事,所以她一早就起了床,在红烛光照中妆扮,等待天亮,好去堂前行礼。这时,她心里不免有点嘀咕,自己的打扮是不是很时髦呢?也就是,能不能讨公婆的喜欢呢?因此,后半便接写她基于这种心情而产生的言行。在用心梳好妆,画好眉之后,还是觉得没有把握,只好问一问身边丈夫的意见了。由于是新娘子,当然带点羞涩,而且,这种想法也不好大声说出,让旁人听到,于是这低声一问,便成为极其合情合理的了。这种写法真是精雕细琢,刻画入微。

仅仅作为“闺意”,这首诗已经是非常完整、优美动人的了,然而作者的本意,在于表达自己作为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应进士科举,对于当时的知识分子来说,乃是和女孩儿出嫁一样的终身大事。如果考取了,就有非常广阔的前途,反之,就可能蹭蹬一辈子。这也正如一个女子嫁到人家,如果得到丈夫和公婆的喜爱,她的地位就稳定了,处境就顺当了,否则,日子就很不好过。诗人的比拟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很有典型性。即使如今看来,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

朱庆余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由于朱的赠诗用比体写成,所以张的答诗也是如此。在这首诗中,他将朱庆馀比作一位采菱姑娘,相貌既美,歌喉又好,因此,必然受到人们的赞赏,暗示他不必为这次考试担心。

首句写这位姑娘的身分和容貌。她是越州的一位采菱姑娘。这时,她刚刚打扮好,出现在镜湖的湖心,边采菱边唱着歌。次句写她的心情。她当然知道自己长得美艳,光彩照人。但因为爱好的心情过分了,却又沉吟起来。(沉吟,本是沉思吟味之意,引申为暗自忖度、思谋。)朱庆馀是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越州多出美女,镜湖则是其地的名胜。所以张籍将他比为越女,而且出现于镜心。这两句是回答朱诗中的后两句,“新妆”与“画眉”相对,“更沉吟”与“入时无”相对。后半进一步肯定她的才艺出众,说:虽然有许多其他姑娘,身上穿的是齐地(今山东省)出产的贵重丝绸制成的衣服,可是那并不值得人们的看重,反之,这位采菱姑娘的一串珠喉,才真抵得上一万金哩。这是进一步打消朱庆馀“入时无”的顾虑,所以特别以“时人”与之相对。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千年来传为诗坛佳话。

5.关于古代读书科举的古诗词

、唐代朱庆余有一首《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是考前写给水部(唐时属工部)员外郎张籍以探听虚实的。借新婚之后的脉脉情事,把自己比喻成即将拜见公婆的新媳妇,把张水部比喻成舅姑(公婆),表达忐忑心情。张籍回了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把朱庆余比作“越女”,把其诗比作“菱歌”,表明对其才华的赏识。

2、唐代孟郊昔年屡考不中,写下《再下第》:“一夕九起嗟,梦短不到家。两度长安陌,空将泪见花。”后来终于登榜,又写下一首《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3、宋代柳永不第后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4、宋代董德元《柳梢青》“满腹文章,满头霜雪,满面埃尘。直至如今,别无收拾,只有清贫。功名已是因循。最懊恨、张巡李巡。几个明年,几番好运,只是瞒人。”道尽个中滋味。

5、宋真宗赵恒亲自作了一首《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几乎可以看做是为科举考试打广告了。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诗词,另外还有一些“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天下英雄,如我彀中”“皇榜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等名句

6.写出关于我国“古代科举及第后”的诗句

我国“古代科举及第后”的诗句:

登科后

作者: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登科后》是唐代诗人孟郊于贞元十二年(796年)进士及第时所作的一首七绝。

2、此诗前两句将作者过去失意落拓的处境和现今考取功名的得意情境进行今昔对比,突现今朝跃入新天地时的思绪沸腾;后两句说他在春风里洋洋得意地跨马疾驰,一天就看完了长安的似锦繁花,表现出极度欢快的心情。

3、全诗节奏轻快,一气呵成,在“思苦奇涩”的孟诗中别具一格。

1.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

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 1.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

清明上河图---配图诗八首(上)文/完美(图一)青山隐隐碧水长,故国神游意彷徨。

孰料筝绳拴不住,千年一梦到汴梁。(图二)瑶池仙境正陶醉,丝竹声起在耳旁。

初到贵地难分辨,谁加新人谁家王?(图三)你方歌罢我登场,戏台虽小牵肚肠。芸芸众生千百态,喜怒哀乐汇一堂。

(图四)樯橹轻摇勤撒网,锄镰并举紧插秧。春风初染上河岸,渔樵耕读各匆忙。

(图五)湖光山色连一体,神韵无限入池塘。千舟百舸竞相渡,恍若江南鱼米乡。

(图六)才听纤夫号子响,又见流水向东方。演兵场中观战马,石拱桥上看春光。

(图七)莫问哪处笙歌起,谁管巷陌走牛羊。舟船停摆缘何故,原是瓦肆酒旗黄。

(图八)三教九流皆劳碌,兵学僧道农工商。城门出入求生计,身上衣服口中粮。

塞北雪老师赠玉繁荣鼎盛汴京坊,疏水航船好埠商。八作五行临市面,七情六欲本平常。

择端墨笔嵌贞美,长卷春秋藏苦伤。民泰国强龙凤舞,勤劳致富酿琼浆。

雨点老师赠玉宋时汴梁贼热闹,一条大河京城绕。完美睹图情澎湃,诗韵八阙随手飘。

吟就夹岸繁荣地,咏尽水上舟帆摇。隽永描绘旧日景,浪漫升华图情娇。

铁蝴蝶赠玉青山碧水尽相望,熙攘人群入城墙。街头小巷走马车,亭台楼阁飘华帐。

文艺老师雅和(图一)手释长卷话汴梁,宋末美景醉心房。一缕思绪随风远,千载追忆梦中藏。

(图二)远帆静泊听溪唱,晨阳初露染山岗。京郊车马碾新绿,踏青归来抚心伤。

(图三)台前台后谁为将,戏里戏外谁是王?鼓乐催人精神爽,谢幕方知身暖凉。(图四)登高远眺百舸忙,一片河山沐春光。

田野青青梨花绽,牧笛声声绕柳塘。(图五)桥涵相牵连各庄,车马络绎市井昌。

岸边垂钓勤撒网,绣绢换来口中粮。(图六)人烟稠密漕运旺,纤夫号子传四方。

虹桥见证百年史,巷深老店溢酒香。(图七)佳人粉黛着彩妆,帘动笙歌美娇娘。

亲眷别去声渐远,彩楼欢门唤新郎。(图八)陆路便捷连三江,城里城外可通航。

骆驼缓步轿先行,西域贡品入高堂。 hgzdb老师雅和(图一)阅尽清明画卷长,美轮美奂是何方。

汴梁水邑匆匆客,误把酒坊作未央。(图二)孤帆急棹水中忙,晨起皇都暮至乡。

娱乐锦城无眷恋,凡心早盼美娇娘。(图三)昼想秦淮夜汴梁,遥闻丝竹乐未央。

台前台后皆羁客,休管衙门谁是王。(图四)百舸争流竞短长,孤村旭日沐晨光。

洛阳百户千家外,万朵牡丹入宦房。(图五)长虹飞架惠城乡,跃马扬鞭运货忙。

谁道官城多趣事,穷人依旧话凄凉。(图六)汴水如斯玉带长,皇都漕运遍城乡。

千年老店声名在,别样醇醪百样香。(图七)大宋笙歌秦汉腔,风飘竹乐入池塘。

宫廷喜奏西江月,宫角相闻泪断肠。(图八)五湖玉带襟三江,千里京杭碧水长。

天下转漕吴越地,王朝丝路起钱塘。毛毛赠玉中华大国神州,国之瑰宝无数,毛毛才疏识浅,耳闻能祥少睹,昔日窥得一斑,今朝欣观诗图。

远山近水天林,舟桥鞍马驿路,城郭画栋雕梁,寺院戏楼商铺,亭台水榭曲径,清明时节扫墓。达官显贵才子,车轿鱼樵挑夫,梨园卖艺杂耍,佳人侍女村妇,兵勇商贩走卒,北宋京都风俗。

绘之广全深细,才疏焉能道足,感谢完美辛苦,使我一饱眼福,但愿和谐社会,人民更加富足。

2.写一句赞美清明上河图的句子

《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人心中,不仅仅是一幅风俗画卷,

人们已不再停留在它出色的艺术成就和传奇色彩上,

人们也不再和历史价值的评判上众说纷纭或莫衷一是,

《清明上河图》已成为世界艺术创作绝好的榜样,

《清明上河图》已成为其他艺术门类绝佳的素材,

《清明上河图》也成为艺术创作取之不竭的泉源,

《清明上河图》激发起人们无限的创作热情和欲望。

《清明上河图》的传奇、故事、玄妙、充满了遐想。

3.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

题《清明上河图》南街瓦肆隐芦笙,北舍莲花鸭味浓。

(1)龙金桥畔喧嚣涌,(2)汴河两岸杨柳风。丹青始作择端倡,(3)后世临摹慕仇英。

(4)散人村歌扬古韵,雏凤犹胜老凤声。(1)莲花鸭:宋时东京(开封)名吃。

(2)龙金桥:宋时东京(开封)名桥。(3)择端:宋画家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4)仇英:明代画家,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明四家”,曾临摹《清明上河图》传世。清明节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天邑汴梁春色敷,清明品鉴上河图。

八方玉帛财用足,百货丰殷旷世无。影落虹桥人鼎沸,篷张舟楫浪花浮。

精微尽在毫芒内,写就繁华帝王都。

4.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清明上河图》有以下诗句:1、京都元夕作者:元好问朝代:金朝诗文: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释义:游人穿着华丽,妆容华贵,儿童看着灯火玩闹嬉戏,我又是在干什么呢?我也在游人欢乐的笑语气氛之中。

2、玉京曾忆昔繁华作者:赵佶朝代:宋朝诗文:玉京曾忆昔繁华。万里帝王家。

琼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

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释义:回忆汴京往昔的繁华,万里山河都属于帝王之家。

奢华的宫殿园林,弦管笙琶的声音日夜不断。花城早已是空寂无人、萧索冷落,虽然身处黄沙漫天的胡地,那繁华如春的汴京仍然时常萦绕在梦中。

家乡在何处,怎么忍心听到那羌笛吹奏凄凉彻骨的《梅花落》。3、汉上繁华作者:徐君宝妻朝代:宋朝诗文:汉上繁华,江南上物,尚遗宣政风流。

绿窗朱户,十里烂银钩。一旦刀兵齐举,旌旗拥、百万貔貅。

长驱入,歌台舞榭,风卷落花愁。清平三百载,典章人物,扫地俱休。

幸此身未北,犹客南州。破鉴徐郎何在,空惆怅、相见无由。

从今后,梦魂千里,夜夜岳阳楼。释义:南宋时期汉水至长江一带十分繁华,许多人才都保持着宋徽宗时的流风余韵。

绿窗朱户。十里之内全是华美的房屋,元兵一到,刀兵相接,旌旗挥舞,数百万蒙古军长驱直入,歌舞楼榭瞬间化为灰烬。

清明太平的三百余年,制度文物被毁灭的干净彻底,一切都没有了。幸而自己没有被舞北去,还客佳在南方。

分别了的徐郎你在哪里?只有自己独自惆怅,和徐郎也没有理由可以想见了。从今以后,只能魂返故乡,与亲人相会。

扩展资料:鉴赏:从《清明上河图》可以看出几个很有特色的艺术特征:这幅画用笔兼工带写、色彩淡雅、不同的一般界画,即所谓的“别成家数”。构图采用鸟瞰图的方法,真实、简洁地描绘了当时汴京东南角的典型区域。

作者采用传统的手卷形式,通过“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画面长而不冗余,繁而不乱,严密紧凑,一气呵成。

画中所描绘的景物,从宁静的田野到浩渺的河流,再到高耸入云的城郭;从船上的人到街边摊贩展示的商品,再到市场上的标语,丝毫不失。在画面中,穿插着各种各样的情节,组织的错落有致,同时也很有趣。

5.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诗句

题《清明上河图》

南街瓦肆隐芦笙,知

北舍莲花鸭味浓。(1)

龙金桥畔喧嚣涌,(2)

汴河两岸杨柳风。

丹青始作择端倡,(3)

后世临摹慕仇英。(4)

散人村歌扬道古韵,

雏凤犹胜老凤声。

(1)莲花鸭:宋时东京(开封)名吃。

(2)龙金桥:宋时东京(开封)名桥。

(3)择端:宋画家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4)仇英:明代画家,与沈周、文征回明、唐寅并称“明四家”,曾临摹《清明上河图》传世。

清明节赏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天邑汴梁春色敷,清明品鉴上河图。

八方玉帛财答用足,百货丰殷旷世无。

影落虹桥人鼎沸,篷张舟楫浪花浮。

精微尽在毫芒内,写就繁华帝王都。

6.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诗句全文

历代为《清明上河图》题跋者凡13人,实际上可能比这要多。

题跋中诗文并举,有的以简约文字记之,有的以诗记述感怀,也有的先诗后文,洋洋洒洒。其中明代李东阳先后两次为该图题跋,是为特例。

较早用诗题跋的是金代的张公药,跋诗系七言古体共12句:“通衢车马正喧阗,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平风物正堪传。

水门东去接隋渠,井邑鱼鳞比不如。老氏从来戒盈满,故知今日变邱墟。

楚拖吴樯万里舡,桥南桥北好风烟。换回一晌繁华梦,箫鼓楼台若个边。”

诗中既有对画家当时声名未传的感叹,也有对沧桑变化、繁华如梦的社会现实的思考。诗句流畅上口,可吟可诵。

张公药,字元石,以父荫入仕,曾做过郾城县令,官职不高,喜书画收藏,对长卷深有研读。稍后一些时候,金人郦权的跋诗与张公药的作品诗体句数相同。

这首诗与张公药诗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借图画的观赏之感,直接而有力地批评了宋代的奢靡享乐之风(到了政和及宣和年间尤其严重)。“而今遗老空垂涕,犹恨宣和与政和”,“不念远方民力病,都门花石日千艘”。

郦权,字元舆,安阳人,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5)为著作郎,传有《坡轩集》。金人王、张世积的跋诗各为一首七律。

王诗云:“歌楼酒市满烟花,溢郭阗城百万家。谁遣荒凉成野草,维垣专政是奸邪。

两侨无日绝江舡,十里笙歌邑屋连。极目如今尽禾黍,却开图本看风烟。”

诗人抒发了自己的见解,把宋代繁华不再的原因归结为奸臣当政。张世积诗云:“画桥虹卧汴河渠,两岸风烟天下无。

满眼而今皆瓦砾,人犹时复得玑珠。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

谁识当年图画日,万家帘幕翠烟中。”诗中用对比的手法,提醒人们汲取历史教训,通过上下努力,可以使珠玑复得,繁华之梦成真。

金代开了个跋诗的先河,元代几乎无人响应。一直到了明代,才又继续跋诗的传统。

其代表人物便是大学士、诗人李东阳。他在继承中有创新,就是诗文并举,先诗后文,这可能与他的政治地位较高(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和才气纵横有关。

全诗乃七言古体,有36句之多。该诗一气呵成,一吐为快。

诗以画面内容为起笔:“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清明上河俗所尚,倾城仕女携童儿。”

然后笔锋一转,开始咏叹画家张择端,字行之间充满了赞赏与同情:“翰林画史张择端,研朱吮墨镂心肝。细穷毫发夥千万,直与造化争雕镌。

图成进入辑熙殿,御笔题签标卷面……姓名不入宣和谱,翰墨流传藉吾祖。”诗人还把这历史的罪过归结到以蔡京为首的权奸和嫉贤妒能的小人身上,然而与倒行逆施者的愿望相反,张择端及其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光辉谁也无法磨灭。

全诗抒情和叙事相结合,事理相融,读来顺爽,颇有唐诗遗风。在李东阳之后,还有一位如寿先生也留下跋诗一首,是七言律诗:“汴梁自古帝王都,兴废相寻何处无。

独怜徽钦从北去,至今荒草遍长衢。妙笔图成意自深,当年景少对沉吟。

珍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风何处寻?”这首诗语言简洁,兴废题咏,对《清明上河图》的收藏、传承过程中人物故事感慨兴叹,都如春风过耳一般。此诗当是题咏张氏画卷的上乘之作。

可惜除落款有“鹭津如寿”四字之外,作者的身世、生卒年等均已无从查考了。

7.形容清明上河图的句子

历代为《清明上河图》题跋者凡13人,实际上可能比这要多。题跋中诗文并举,有的以简约文字记之,有的以诗记述感怀,也有的先诗后文,洋洋洒洒。其中明代李东阳先后两次为该图题跋,是为特例。

较早用诗题跋的是金代的张公药,跋诗系七言古体共12句:“通衢车马正喧阗,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承平风物正堪传。水门东去接隋渠,井邑鱼鳞比不如。老氏从来戒盈满,故知今日变邱墟。楚拖吴樯万里舡,桥南桥北好风烟。换回一晌繁华梦,箫鼓楼台若个边。”诗中既有对画家当时声名未传的感叹,也有对沧桑变化、繁华如梦的社会现实的思考。诗句流畅上口,可吟可诵。张公药,字元石,以父荫入仕,曾做过郾城县令,官职不高,喜书画收藏,对长卷深有研读。

稍后一些时候,金人郦权的跋诗与张公药的作品诗体句数相同。这首诗与张公药诗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借图画的观赏之感,直接而有力地批评了宋代的奢靡享乐之风(到了政和及宣和年间尤其严重)。“而今遗老空垂涕,犹恨宣和与政和”,“不念远方民力病,都门花石日千艘”。郦权,字元舆,安阳人,金章宗明昌年间(1190—1195)为著作郎,传有《坡轩集》。

金人王、张世积的跋诗各为一首七律。王诗云:“歌楼酒市满烟花,溢郭阗城百万家。谁遣荒凉成野草,维垣专政是奸邪。两侨无日绝江舡,十里笙歌邑屋连。极目如今尽禾黍,却开图本看风烟。”诗人抒发了自己的见解,把宋代繁华不再的原因归结为奸臣当政。张世积诗云:“画桥虹卧汴河渠,两岸风烟天下无。满眼而今皆瓦砾,人犹时复得玑珠。繁华梦断两桥空,唯有悠悠汴水东。谁识当年图画日,万家帘幕翠烟中。”诗中用对比的手法,提醒人们汲取历史教训,通过上下努力,可以使珠玑复得,繁华之梦成真。

金代开了个跋诗的先河,元代几乎无人响应。一直到了明代,才又继续跋诗的传统。其代表人物便是大学士、诗人李东阳。他在继承中有创新,就是诗文并举,先诗后文,这可能与他的政治地位较高(官至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和才气纵横有关。全诗乃七言古体,有36句之多。该诗一气呵成,一吐为快。诗以画面内容为起笔:“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清明上河俗所尚,倾城仕女携童儿。”然后笔锋一转,开始咏叹画家张择端,字行之间充满了赞赏与同情:“翰林画史张择端,研朱吮墨镂心肝。细穷毫发夥千万,直与造化争雕镌。图成进入辑熙殿,御笔题签标卷面……姓名不入宣和谱,翰墨流传藉吾祖。”诗人还把这历史的罪过归结到以蔡京为首的权奸和嫉贤妒能的小人身上,然而与倒行逆施者的愿望相反,张择端及其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的艺术光辉谁也无法磨灭。全诗抒情和叙事相结合,事理相融,读来顺爽,颇有唐诗遗风。

在李东阳之后,还有一位如寿先生也留下跋诗一首,是七言律诗:“汴梁自古帝王都,兴废相寻何处无。独怜徽钦从北去,至今荒草遍长衢。妙笔图成意自深,当年景少对沉吟。珍藏易主知多少,聚散春风何处寻?”这首诗语言简洁,兴废题咏,对《清明上河图》的收藏、传承过程中人物故事感慨兴叹,都如春风过耳一般。此诗当是题咏张氏画卷的上乘之作。可惜除落款有“鹭津如寿”四字之外,作者的身世、生卒年等均已无从查考了。

8.形容清明上河图的句子有什么

【例句】:1.九月,秋高气爽,正黄花怒放,古城叠金,衣熏淡香。

来到中国著名北宋京都开封,除了汴京公园、龙庭、宋都御街,让我亲身体验了大宋帝国王朝千年前的繁华盛世,亲眼目睹七朝帝王将相峨冠束带、袍笏登场的真实场面。更让我一梦越千载的,便是那如诗似画的清明上河园了。

清明上河园位于开封市西郊,与龙庭湖隔一座天桥及皇家园林,而遥遥相望。站在高高的石桥上面,清明上河园如一幅美丽的古画展现于视野。

2.在清明上河园走廊的右边,是座小树林,景色堪比仙境。很多人以为这里不会再有什么景色了,所以也就错过了这样美丽的去处,真是惋惜啊。

这里的树木郁郁葱葱,一座田园在树林的掩映下若隐若现,我好奇地走了进去,想一睹为快。那原生态的水车,强健的水牛,还有那辛勤劳作的妇女们,不禁让我想起了陶渊明《归园田居》里的情景。

这一切的一切,都仿佛让我置身于画中,忘记自我。3.到古都开封,除了必看地赫赫有名的开封府外,自然也不会忘了去清明上河园的。

清明上河园位于河南开封市龙亭湖西岸,是以宋代写实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为蓝本,复原再现的大型宋代历史文化主题公园,当然也是开封市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点。早上8:30分,我就站在这座曾令我神往的名园广场前,目光掠过面前的人流,仿佛是回溯到了千年前的大宋帝国。

4.《清明上河图》仿佛就是中国艺术世界里的珠穆朗玛峰,登上了这个高度,还有什么不能逾越的高峰?任何与之相关的创作,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道理:一切皆有可能。显然,《清明上河图》在中国人心目中,已经是一种奇迹的化身,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艺术的极致——似乎可以通过不同的艺术途径并且人人可以达到的艺术极致。

5.清明上河园是一座大型历史文化主体公园,以宋代著名画家张择端的写实巨幅画为蓝本建造而成。总面积600余亩,其中水域达180多亩,仿宋建筑群30000多平方米400余间。

古船画舫一百多艘,马车牛车50多辆。集市井文化、民俗风情、皇家园林、古代娱乐于一体,真实全面再现古都千年繁荣及历史原貌。

这在中国中原地区仿古建筑群中堪称翘楚。6.我们进入清明上河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上面画的有车马酒楼,房屋店铺,行人动物,小桥流水等。

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让人叹为观止。我们随着游人往里走,一路上杨柳依依,秋千摇荡,鲜花簇簇,鸟语花香。

桥上亭台楼阁,桥下流水潺潺,水里的鱼儿欢乐嬉戏,那鱼儿千姿百态,煞是让人喜爱。清明上河园真美呀!我爱清明上河园!7.《清明上河图》这朵艺术奇葩开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如今通过科技嫁接变成墙壁上流动的生活场景,跨过时间长廊,走入都市人的生活。

它产生于大革新大发展的清明昌盛时期,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它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而今适逢其时,自然大放异彩。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现实主义艺术长河上空永不消失的彩虹。中国人的文化人格和创造精神,终因《清明上河图》而有所提升。

8.走进清明上河园,沐浴宋风神韵,谛听古音袅绕,频闻钟鼓阵阵。身着宋装的男男女女,穿梭往来,挑柴担的,推独轮车的,牵牛的,赶马的,抬轿的,络绎不绝。

神课算命的,吹糖人的,斗鸡的,杂耍的,斗狗的,目不暇接。恍恍惚惚,我不知道,是穿越了千年时光,置身大宋?还是北宋神奇的复活,王朝再现?9.《清明上河图》这朵艺术奇葩开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如今通过科技嫁接变成墙壁上流动的生活场景,跨过时间长廊,走入都市人的生活。

它产生于大革新大发展的清明昌盛时期,只要有适宜的土壤和气候,它会开得更加鲜艳夺目。10.【作者】:张择端(生卒年不详),字正道。

汉族,琅邪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著名画家。

他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是世界名画之一,也是他的代表作。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

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攻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写有《西湖争标图》、《清明上河图》”。

11.【简介】: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12.【典故】:关于《清明上河图》还有真伪之说,明、清时代就有一些传闻,清代长为人徐树丕《识小录》所记:说画中有四个人在掷骰子,其中两颗骰子是六点,还有一颗在旋转,这个掷骰子者张着嘴叫“六”状,希望再出一个六点。《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是汴梁景物,有一叫汤勤的裱褙匠认为:汴(开封)人呼“六”字用撮口音,画中人却张着嘴叫“六”,可见这是闽(福建)音,他怀疑此画是伪作,颜公庆的《消夏闲记》也有类似的记载。

史书说这个汤勤还研究了画中麻雀的那双上脚爪,它踏在两片瓦角上,这怕是临摹者的败笔。汤勤斯人,名不见经不传,他所说是否真有道理?看来还需进一步研究。

9.清明上河图诗词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属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通过这幅画,我们了解了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总之,《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北宋风俗画作品,宽24.8厘米绢本设色,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我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卷中,画中主要分开两部份,一部份是农村,另一部是市集。画中有1643人,牲畜208多匹,船只28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辆,轿8顶,桥17座,树木170多棵,往来衣着不同,神情各异,栩栩如生,其间还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情节,构图疏密有致,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颇见功底。

有【四个版本】第一个版本作者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北宋末著名画家,宋徽宗时宫廷画家。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所以被称为《清明上河图》故宫藏本。第二个版本是吴门四家”之一,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根据“清明上河”这一题材,参照“宋本”的构图结构,以明代苏州城为背景,采用青绿重设色方式,重新创作了一幅全新画卷,风格与宋本迥异。“仇本”也是后世众仿作鼻祖,明人笔记载,当时各种以此为蓝本的仿作层出不穷,一时间成为达官豪门相互馈赠的高档礼物。被称为仇英仿本。第三个版本是在乾隆元年(1736年)由清宫画院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娱乐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画的事物繁多,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这个版本现存于台湾。被称为乾隆年间仿本。第四个版本是辽宁省公安厅政治部专职画家罗东平,有感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真迹残缺,发奋补之,先事临摹得其笔意,复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当时地理位置、风俗民情加以想象,先后历五寒暑遂成全图。被称为罗东平补全本。

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明上河图》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幅画描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通过这幅画,可以了解北宋的城市面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

诗人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见彩图四川江油李白故里陇西院)。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李白青壮年时家境富裕,轻财好施。现代有些李白研究者推测其父李客在西域因经商致富,但并无确证。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与韩荆州书》)。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象《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约在二十五、二十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在安陆(今属湖北)与唐高宗时任宰相的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因此居住安陆时间较长。后又徙家任城(今山东济宁)。李白不愿象当时一般士人那样,参加科举考试,取得官位,而企图通过隐居山林和广泛的社会结交来培养声誉,获得帝王赏识,不依常例擢用。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因受玉真公主等的推荐,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初时心情兴奋,很想有所作为,但时值玄宗后期,政治日趋腐败黑暗,李林甫把持政权,在朝廷上逐渐形成了一个腐朽的统治集团,贤能之士屡遭排斥和迫害。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名篇叠出,代表作有《长干行》、《横江词》、《乌栖曲》、《蜀道难》、《子夜吴歌》、《古风·大车扬飞尘》、《行路难》、《梁园吟》等。

李白在长安遭受挫折,心情苦闷。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同游今河南、山东的一些地方,携手探胜,把酒论文,亲密无间,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次年两人分手,此后未再会面,但彼此都写下了感情深挚的怀念诗篇。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当时,玄宗任命其第十六子永王李□为山南东路、岭南、黔中、江南西路四道节度使、江陵大都督,负责保卫和经管长江中部一带地区。李白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参加了率师由江陵东下的永王幕府工作。不料李□不听肃宗命令,想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结果被肃宗派兵消灭。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幸而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这时期的代表作品,安史之乱以前有《梦游天姥吟留别》、《战城南》、《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古风·羽檄如流星》、《将进酒》、《北风行》、《远别离》、《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等,安史乱后有《古风·西上莲花山》、《永王东巡歌》、《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文学创作李白诗歌散失不少,今尚存900多首,内容丰富多采。

李白一生关心国事,希望为国立功,不满黑暗现实。他的《古风》59首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对唐玄宗后期政治的黑暗腐败,广泛地进行了揭露批判,反映了贤能之士没有出路的悲愤心情。其中第一首开宗明义,以继承《诗经》"风雅"的传统自任,鲜明地显示了关心现实的创作精神。《远别离》、《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篇,表现了他对权□当道、国运濒危的忧虑。安史乱起,他参与李□幕府,企图杀敌报国,收复两京,"誓欲斩鲸鲵,澄清洛阳水"(《赠张相镐》),"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永王东巡歌》其十一)。这种热烈的爱国感情至老不衰。在流放回来后,他还因安史之乱未平而"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在《临终歌》中,他对自己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感到非常遗憾,把自己比作"中天摧折"的大鹏鸟。对他的作品,李阳冰称为"言多讽兴"(《草堂集序》),吴融称为"气骨高举,不失颂咏风刺之道"(《禅月集序》),都指出其诗关心国事、讽刺黑暗政治的特色。

李白固然迫切要求建功立业,为国效劳,但他并不艳羡荣华富贵,而是认为"钟鼓馔玉不足贵"(《将进酒》)。在建树功业以后,他要以战国时代高士鲁仲连为榜样,不受爵禄,飘然引退。他不能为爵禄富贵而对权贵阿谀逢迎,而是"出则以平交王侯,遁则以俯视巢许"(《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上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他宣称"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古风》第十二),"一醉累月轻王侯"(《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对玄宗后期形成的腐朽统治集团,更是鄙夷蔑视,他在诗中把玄宗比作昏暴的殷纣王(《古风》第五十一),把嚣张跋扈的宦官斥为大盗(《古风》第二十四)。他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这种高亢的歌声,和他醉中令高力士脱靴的传说一样,赢得广泛的传诵和喜爱。苏轼曾借用晋代夏侯湛的话,赞美李白"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雄节迈伦,高气盖世"(《李太白碑阴记》)。这种思想内容,明显地受到道家特别是庄子的影响。庄子斥骂贪婪残暴的统治者为大盗,把权势富贵视如腐鼠,其思想与李白诗歌有明显的继承关系。清龚自珍说李白诗歌融屈原、庄周为一炉(《最录李白集》)。的确,李白既像屈原那样热爱祖国,憎恨黑暗势力,积极关心政治,又像庄周那样鄙夷权贵,蔑视富贵。

李白的不少诗篇,表现了对人民生活的关心和同情。这种内容常常结合着对统治者的批判。他希望社会安定,人民能够过和平宁静的生活,因此对于残害人民生命和破坏人民和平生活的不义战争给予尖锐鞭挞。在《古风》"羽檄如流星"中,他谴责杨国忠对南诏发动黩武战争,使大批兵士无谓牺牲。诗篇最后希望当权者效法虞舜,弃武修文,带来和平局面。安史乱起,他怒斥残杀人民的安史叛军将领们是带着冠缨的豺狼(《古风》"西上莲花山"),并责问道:"白骨成丘山,苍生竟何罪?"(《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他的一部分乐府诗,继承了汉魏六朝古乐府的传统,注意反映妇女的生活及其痛苦,其中着重写思妇忆念征人,还写了商妇、弃妇和宫女的怨情。他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丁都护歌》、《秋浦歌》"炉火照天地",分别描绘了农民、船夫、矿工的生活,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关怀。

李白自称"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写下不少描绘自然风景的诗篇。他喜爱、歌颂高山大川。在他笔下,咆哮万里的黄河,白浪如山的长江,"百步九折萦岩峦"的蜀道,"回崖沓嶂凌苍苍"的庐山,无不形象雄伟,气势磅礴。他的"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难》)、"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都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类诗篇,正像他若干歌咏大鹏鸟的作品那样,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开阔胸襟,从侧面反映了他追求不平凡事物的渴望。另外一些诗篇,像《秋登宣城谢□北楼》、《独坐敬亭山》、《清溪行》,则善于刻画幽静的景色,清新隽永,风格接近王维、孟浩然一派。

李白还有不少歌唱爱情和友谊的诗篇,有的写得真挚动人。他歌颂"愿同尘与灰"(《长干行》)那种热烈纯真的爱情。其乐府诗篇,常常从女子怀人的角度来表达委婉深挚的爱情。还有若干寄赠、怀念妻室的诗,象《大堤曲》、《寄远十二首》中的多数篇章等,感情也颇为深挚。李白投赠友人的作品数量很多,佳篇不少。其中有的诗表现了鲜明的政治态度,像《鸣皋歌送岑征君》、《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内容与《古风》等诗息息相通。更多的是表现日常送别、相思之感,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沙丘城下寄杜甫》、《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赠汪伦》等等,感情深挚,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李白诗歌内容也包含着一部分封建糟粕,其中较多的是宣扬人生若梦、及时行乐、纵酒狂欢的消极虚无思想和表现求仙访道、炼丹服药的宗教迷信。《古风》59首中即有一些篇章表现这类思想内容。其《襄阳歌》、《春日醉起言志》等诗篇,虽有一定的艺术性,但也流露出浓厚的颓放情绪。他描写妇女和爱情题材的诗,也有少数存在庸俗情调。

李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生动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

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在他笔下,不但抒写自己的思想感情是如此,而且连妇女、历史人物以至自然景物,都被赋予强烈的抒情色彩。除前面提到的对蜀道、黄河的咏叹外,他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关山月》),都以夸张手法刻画平凡的景物,并从而衬托出诗中人物浩荡的愁思。这类诗句,在李白集子中到处可见。

李白诗歌的想象是很丰富和惊人的。他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都以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对长安和诗友的怀念。《梁甫吟》、《古风》"西上莲花山"分别通过幻想方式来表现自己在长安受到谗毁和安史叛军对中原地区的蹂躏;《远别离》更通过迷离惝恍的传说来表现对唐玄宗后期政局的隐忧;它们都显得形象鲜明,寓意深刻。《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对《蜀道难》、《远别离》等篇章,前人评为"奇之又奇"(殷□《河岳英灵集》),"变幻错综,窈冥昏默"(胡应麟《诗薮》),正揭示了其诗想象丰富奇幻、语句纵横变化的特色。李白诗歌丰富的想象力在篇幅较长的七言歌行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方面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屈原的影响。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它们继承了阮籍《咏怀诗》、陈子昂《感遇诗》的传统,广泛地表现了对黑暗政治的不满、怀才不遇的感慨和隐遁游仙的消极思想。较之阮、陈之作,表达更显豁,文采更丰富,具有"以才情相胜,宣泄见长"(胡震亨《李诗通》)的特色。他乐府中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注意表现下层人民和妇女的痛苦,如《丁都护歌》、《豫章行》、《子夜吴歌》等,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七言古诗除七言句外,可以兼采长短不齐的杂言句,形式最为自由,便于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如《远别离》、《蜀道难》、《行路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名篇,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具有"风雨争飞,鱼龙百变"、"白云从空,随风变灭"(《唐宋诗醇》)的雄伟奇特的艺术特色。从文学渊源说,这类诗受屈原作品和鲍照《拟行路难》的影响最深。

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如《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攀龙甚至誉为"唐三百年一人"(《唐诗选序》)。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像《渡荆门送别》、《送友人》、《秋登宣城谢□北楼》等,格律工整,情景交融,说明他能写律诗,只是不爱多写。

李白擅长乐府诗,他钻研、熟悉汉魏六朝的乐府古诗,曾以"古乐府之学"传授少年诗人韦渠牟(《唐诗纪事》卷四十八)。他的集子中有四卷乐府诗,虽用乐府旧题,却能自出新意,写下不少优秀篇什,其卓越成就为历来所肯定。如明代王世贞说:"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恍,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艺苑卮言》卷四)胡震亨说:"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唐音癸签》卷九)唐人以乐府古题写诗的,当推李白的成就最为杰出。他的某些歌行和绝句,虽不用乐府题目,也富有乐府诗的风味。

李白反对"雕虫丧天真"(《古风》第三十五)的雕章琢句之风。他诗歌语言的最大特色,可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明朗自然。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

李白诗歌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唐代韩愈、李贺,宋代欧阳修、苏轼、陆游,明代高启,清代屈大均、黄景仁、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向李白诗歌汲取营养,受其影响。

李白还有若干词作。《尊前集》著录12首,《花庵绝妙词选》著录 7首。其中《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3首,体裁实为七言绝句,当时配乐演唱。其他传为李白作的长短句均不甚可信。其中〔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两篇最为著名,《花庵绝妙词选》誉为"百代词曲之祖"。但这两首词没有收入宋本《李太白集》,而始见于宋人笔记,是否李白作品,颇滋后世疑问。明代胡应麟、胡震亨等已疑为后人伪托。现代学者也颇多不信为李白所作,一个主要理由是唐代前期文人词尚处在萌芽状态,文辞体制,都较简朴,而这两首词却是用双调,换韵,语言精练,描写细致,在艺术上很成熟。但有些学者根据盛唐时崔令钦《教坊记》即已著录《菩萨蛮》曲调名等为理由,认为这两首词确是李白所作。这个问题尚无定论。

李白的散文,今存60多篇。也多对偶句,没有摆脱当时流行的骈文风尚。但语言比较自然流畅,与其诗歌风格有相似之处。其中《与韩荆州书》、《春夜宴从弟桃花(一作"李")园序》两文,为后代选本所取,传诵较广。

本集和校注版本唐人所编的李白集子,现在没有流传下来。北宋中期,宋敏求增补旧本李白集,得诗近千首,曾巩为之考定次序,在一部分诗题下注明写作地点。稍后晏知止予以校正刊行,为《李太白文集》30卷,刻于苏州,世称"苏本"。后又有根据苏本翻刻的蜀本,是现存最早的李白集,原为清代藏书家收藏,康熙年间缪曰□据以翻刻,世称缪本。蜀本原刻(大约刻于北宋末叶、南宋初年)现藏日本静嘉堂文库,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曾影印问世。

最早为李白集作注者,是南宋杨齐贤的《李翰林集》25卷,注释颇为繁富。元初萧士□删补杨注,撰成《分类补注李太白集》25卷,大致详赡,但仍嫌繁芜而有疏漏。明代胡震亨撰《李诗通》21卷,一般典实不注,偶下己见,并驳正旧注之误。清代乾隆年间,王琦汇集旧注,补充订正,编成《李太白文集》36卷,采择宏富,注释详备。最后6卷,1卷为年谱,其余5卷分类辑录有关李白生平和作品的资料。明代朱谏曾作《李诗辨疑》 2卷,摘举李白诗200多首指为伪作,但大抵多凭臆断。李白集子中,如《草书歌行》、《笑歌行》、《悲歌行》等,经后人考辨,目前可断为伪作者,不过20来首,清代末叶,黄锡□增订王琦旧谱编有《李太白年谱》,较旧谱内容更为详细。黄氏又撰《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一种,用力颇勤,虽编次不尽恰当,但对深入研究李白诗歌,颇有帮助,今人瞿蜕园、朱金城编有《李白集校注》,以前此杨齐贤至王琦各家旧注为基础,旁搜唐宋以来有关诗话、笔记、考证资料以及近人研究成果,加以笺释补充,并考订缪误;又以王琦注本为底本,参考各本,撰成较详细的校记,是迄今为止李白集注释中最详备的本子。

关于研究李白的著作。"五四"以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有李长之著《道教徒诗人李白及其痛苦》、戚惟翰著《李白研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詹□著《李白诗文系年》、《李白诗论丛》、王运熙等著《李白研究》等。除此以外,还有不少单篇论文,中华书局曾选择其一部分较有代表性的,于60年代编成《李白研究论文集》出版。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算命诗句大全2015和求好的古代诗人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白居易的诗歌一经写出,为何就能风靡全国 诗人 这三点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