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三年级《杏儿熟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杏儿熟了读后感30字)

鄂教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课件 杏儿熟了 3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三年级《杏儿熟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及杏儿熟了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19、杏儿熟了 课文复述语文阅读故事分享杏儿熟了三年级《杏儿熟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片段一:

杏儿熟了

师:麦收季节,奶奶种的杏树结满了杏儿,一颗一颗,橙黄橙黄的,杏儿熟了,那橙黄的颜色,诱人的果香吸引了乡亲四邻和小时候的“我”。杏儿熟了,他们有哪些表现呢?,有谁来根据上节课所掌握的内容说一说,或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师出示:杏儿熟了,()。

生:杏儿熟了,从“我”家路过的乡亲们都非常的羡慕。

生:杏儿熟了,“我”天真地问奶奶杏树上有多少杏儿,并数着树上的杏儿。

生:杏儿熟了,引来邻居的小淘气来偷摘杏儿。

生:杏儿熟了,奶奶把熟透了的杏儿给孩子们吃。

…………

反思:这是第二课时的开头导入,设计这样的说话训练,即是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同时也是对课文整体感知的过程,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这样的阅读,使教学资源不断创新。学习的内容,不但来自教材,更来自于教与学的双方共同的努力与创造。在学生说话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用通顺的句子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片段二:

师:在这迷人的麦收时节,在这棵美丽的杏树下,发生了一件怎样感人的事情呢?

生:邻居的小淘气偷摘杏儿,被奶奶发现了,奶奶没有责备他们,反而把熟透的杏儿给孩子们吃。

生:奶奶说“好东西大家吃才甜。”

师:刚才同学们都提到了“奶奶”,那奶奶的做法一定有你们值得感动的地方。

师:自由读课文的5—7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想想为什么让你感动,再通过自己的朗读读出心中的感动。

反思: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让他们心中有数,这个环节就跟学生提出了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借助课文中描写奶奶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走近奶奶,让学生明确通过读这些句子能感受到奶奶是一个怎样的人。

片段三:

生:读“过了一会儿,奶奶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根长长的竹竿,走到树下,挑树上熟透了的杏儿往下打。”

师:在这儿“挑”是什么意思?

生:挑选的意思。

生:选择

生:仔细地选。

师:树上满是橙黄橙黄的杏儿,为什么不随便打几个下来啊?

生:奶奶选好的杏儿。

生:奶奶是想把最好的杏给孩子们吃。

师:从这个“挑”字你看到了奶奶的什么?

生:对孩子们的热心、

生:喜欢这群孩子。

生:对孩子们的关爱。

………………

师:通过朗读来表达这份情感吧。

(生练读、指名读)

反思:要让学生感受奶奶的善良、慈爱,就要抓住文章中描写奶奶动作、神态、语言的词语。这个片段的教学,教师抓住一个“挑”字,让学生走进奶奶的内心,让学生体会到奶奶是真心诚意地关心孩子们,是真心诚意地让孩子们分享最好的杏儿。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用词的准确,这里用“挑”比用“摘”更恰当。

片段四

师:孩子们吃着又熟又甜的杏儿,奶奶笑了。

出示:看着几个小孩吃得那么香甜,奶奶的嘴角又挂上了微笑。(让学生读)

生:读

师:分发几个杏儿给孩子们吃,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给我们带来了浓浓的亲情,营造了一种其乐融融的人间真情。(在指名读)

生:有感情地读。

师:奶奶的微笑是一种什么样的“微笑”呢?

生:快乐开心、满足、幸福甜蜜……)

师:是啊!奶奶看到孩子们吃得那么香甜,她觉得是快乐的、幸福的、甜蜜的、满足的。

反思: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让学生从奶奶那里收获到了快乐、幸福、甜蜜。不知不觉从语言文字中感悟到了快乐就是如此简单。

片段五:

师出示:奶奶看见我不高兴时,笑着说:“傻孩子,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杏儿就会越结越多。”(指名生读)

师:你对这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

生:一个人吃感觉不到杏儿的香甜。

生:杏儿熟了,应该与乡亲们分享。

生:吃的人多,快乐就越多。

生:学生有感情地再读这句话。

师:其实在我们的身边,都有奶奶的影子存在,你能找得到吗?你想到了谁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出示:我好像看到了的影子,我想说:“。”

生:我看到了自己,我想说:“改正吧,你一定会改正的。”

生:我看到了妈妈,我想说:“妈妈,我为你骄傲。”

生:我看到了老师,我想说:“老师对我们的无私,我会记住的。”

………………

反思:“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这句话是文章的重点与难点,但在文章中与生活之间都有一个相通的联系点,就如一扇能开启的门。只要教师能找到联系点,就仿佛找到了钥匙,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去探讨,走进自己的内心,去比对,去分析。教师抓住了钥匙------奶奶与身边的人有何异同。让同学细心的回忆,找到生活中奶奶的影子。有的同学找到了自己,有的同学找到了妈妈、老师……平时没被注意的细节,都被同学回忆了起来,涌上了心头,感恩之情溢于言表。再引导他们说出自己内心的话,虽简单但却是自身情感的提升,对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有很大的益处。在课堂中潜移默化,在无形中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

片段六

师:当我把熟透了的杏儿分给小伙伴吃或乡亲们吃的时候,小伙伴、乡亲们会说些什么?

生:谢谢你送杏儿我们吃。

生:假如我是当地的乡亲,我会说,杏儿真甜啊!

生:乡亲们会说,这孩子真懂事。

生、你家的杏儿长得多好啊,我们羡慕极了。

师:“我”听了小伙伴、乡亲们的话,我的心情怎样?

生:美滋滋、兴奋、自豪

生:乡亲们快乐,我也得到了多份快乐。

师:在日常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大家一起分享过快乐的事情呢?

生:我把好的玩具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过,我们开心极了。

生:在绘画课上,我把新买的彩笔借给***同学用了,她画出来的

画很漂亮,这样做,我觉得很快乐。

生:过生日时,我把生日蛋糕和邻居的小朋友共同分享。

………………………………

师:大家都领略到香甜,这种香甜才更有价值,假如只有自己独享,这种香甜仅仅就局限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奶奶的话实际告诉了我们

出示:读学会分享,就会感受到快乐。

师:奶奶的与人为善、宽厚待人的品格深深地影响了我,教育了我。她说的“有果子大家吃才甜”不但影响了作者,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有快乐与大家共享,快乐就会成倍增长。把你心中的最大的感受,或者最想说的话用一个短语,或一两句话写下来。

生:好东西要大家分享。

生:分享劳动的果实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生:成功大家分享才快乐,快乐大家分享才幸福。

生:有快乐与大家共享,快乐就会成倍增长。

生:多一份关爱,多一份快乐。

生:只有懂得分享的人才能深深地体会到快乐。

生:善良是快乐的源泉。

生:学会分享,是快乐的真谛。

………………

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多读、多思、多说、多写、多听,尽情舒展生命活力。另外教师还注重合理开发、利用能充分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生活资源,由共享“杏儿”引入现实生活中学生与他人分享快乐的事,从中体验到与别人共享快乐的滋味才是最香甜的。从孩子们写的一句句话中可以感受到快乐的真谛,提升了文本的内涵。

总的反思:

在德育教育日益显得冷落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互助的学习环境。让德育根植于火热的现实语文生活和儿童特殊的生活世界里,使学生真正在语文教学德育的王国了得到思想的熏陶。《杏儿熟了》这篇文章中的奶奶说的话,虽然朴实无华,却包蕴着一个深刻的做人的道理,应该与人分享,只有别人快乐,自己才能更加快乐。

英国戏剧作家萧伯纳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各有两种思想。”生命中总有很多东西是需要有人来一同分享的。与自己的朋友分享快乐,快乐就多了好几倍。因为这种分享,会让我们彼此了解,相互理解,感受愉悦。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必须时刻捕捉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让学生牢记——我有一份快乐,分给你一些,我还是有一份快乐,你也有一份快乐。在课堂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快乐的真谛,还感受到听、说、读、写的快乐,显得是那样有成就感。

语文阅读故事分享杏儿熟了

语文阅读故事分享杏儿熟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离不开阅读,而给孩子看一些有趣又充满哲理的故事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阅读故事既能增强孩子的阅读能力,也能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下面为大家分享语文阅读故事分享杏儿熟了,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阅读故事分享杏儿熟了1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

夏天,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杏儿,一颗一颗,橙黄橙黄的。从我家门前路过的人,总忍不住要望一望杏树,羡慕地说道:“嗬,好杏儿呀!”

杏树是奶奶亲手栽的。听她说,栽杏树那阵儿,还没有我呢。我是在奶奶身边长大的。有一回,我依偎在奶奶怀里,天真地问奶奶:“奶奶,咱们家杏树上的杏子有多少?”

“数不清啊,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要不,你数数看。”我仰起头“一、二、三……”数哇,数哇,数到后来就糊涂了。

奶奶爽朗地笑了。我不知道奶奶是笑我傻,还是笑杏儿多。

一天,奶奶正在做饭,忽然听见院外传来孩子们的哭声,奶奶急忙走出去看,原来是邻居家小淘气偷摘杏儿,不小心从树上掉下来了。几个小伙伴不知所措,看见奶奶过来了,都低下了头。我没好气地说:“你们这些小馋猫,摔了活该!”

奶奶快步走过去,扶起地上的小淘气。她给小淘气揉揉屁股,看见他没有伤着,就转身往屋里走,快进门的时候,回过头来说:“你们先别走!”

过了一会儿,奶奶从屋里出来,手里拿着根长长的竹竿,走到树下,挑树上熟透了的杏儿往下打。不一会儿,打了二十多个。她分给小淘气和他的伙伴吃。看着几个孩子吃得那么香甜,奶奶的嘴角又挂上了微笑。我心里不高兴了,暗暗怪奶奶偏向他们。奶奶看了看我,明白了我的心思,便搂住我,笑容可掬地说:“傻孩子,有酒大家喝才香,有果子大家吃才甜。要记住,杏儿熟了,让乡亲们尝个鲜,杏儿就会越结越多!”

打这回起,我每年都照奶奶的吩咐,把熟透了的杏儿分给小伙伴们吃。

语文阅读故事分享杏儿熟了2

《不认识自己的字》

宋朝有个丞相叫张商英,他有个爱好就是书法,他特别喜欢写草书,闲来无事,他便提笔龙飞凤舞一阵,甚是得意。其实,这张丞相的书法很不到家,字写得不合体统,他还孤芳自赏。当时,很多人都讥笑他,而他却不以为然,依然是我行我素,按他的老习惯写字。

一天饭后,张丞相小憩片刻,突然来了诗兴,偶得佳句,便当即叫小童磨墨铺纸,张丞相提起笔来,一阵疾书,满纸是一片龙飞蛇走,让人还着实难以辨认。张丞相写完后,摇头晃脑得意了好一阵,似乎还意犹未尽。于是叫来他的侄子,让侄子把这些诗句抄录下来。

丞相的侄子拿过纸笔,准备用小楷将诗句录下,可是他好半天才能辨认出一个字,时时碰到那些笔划曲折怪异之处,侄子只好连猜带蒙。可是有些地方,他实在是怎么也看不懂,不知从哪里断开才对。他没办法,只好停下笔来,捧着草稿去问张丞相。

张丞相拿着自己的大作,仔细看了很久,也辨认不清,自己写的字自己都不认识了。他心里颇有些下不了台,便责骂侄子说:“你为什么不早些来问呢?我也忘记是写的什么了!”

有些人总爱自以为是,既不虚心,又爱坚持自己的错误,还强词夺理为自己辩护,结果是越显出自己的愚蠢可笑。

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到杏儿熟了的时候,奶奶总是让我把杏儿给乡亲们送去,让大家一起分享喜悦。邻居家的小淘淘等小伙伴来偷摘杏儿,不仅没有受到奶奶的责备,还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儿,表现了奶奶宽厚、善良的品格。

《杏儿熟了》是沪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让学生自己读书、思考,去完成认识事物的过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并在训练过程中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只有联系上下文,才能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才能正确理解一句话的意思。

扩展资料:

《杏儿熟了》赏析:

作者通过对一件小事情的描写,表现出了奶奶非常善良、大方的品格,表现出了小朋友的天真与可爱。这个故事不仅赞美了奶奶,更是提醒了小朋友,面对想吃的果子不要选择自己偷偷去摘,而是应该先要告知,要懂礼貌,因此作为一篇三年级的课文是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

三年级《杏儿熟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和杏儿熟了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杏儿熟了PPT课件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