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不一不异的意思是什么(不一异不异)

这种人是不是异想天开 说一句我很穷就能吃霸王餐不劳而获有人帮买单吗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不一不异的意思是什么和不一不异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不一不异的意思是什么以及不一不异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怎么解释不同不异成语的意思不一不异的意思是什么

这是龙树菩萨在佛经《中论》卷首著的“八不偈”,由后秦时期的鸠摩罗什翻译传入中国。这“八不偈”在鸠摩罗什翻译的《中论(第一卷)》中有解释,里面的内容是以问题的形式层层递进的:

带你了解不一样的奇闻异事

龙树菩萨起论:万物无生。何以故…………(具体论证在扩展资料)…………

问曰,若不生则应灭。答曰不灭。何以故…………

问曰,若不灭则应常。答曰不常。何以故…………

问曰,若不常则应断。答曰不断。何以故…………

问曰,若尔者万物是一。答曰不一。何以故…………

问曰,若不一则应异。答曰不异。何以故…………

问曰,若不异应有来。答曰无来。何以故…………

问曰,若不来应有出。答曰不出。何以故…………

然后这段内容被简化成了如下四句:

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

《中论(第一卷)》中的原文注释总结如下:

1、不生:原文:不生者。生相决定不可得故不生。

2、不灭:原文:不灭者。若无生何得有灭,以无生无灭故。

3、不常不断:原文:法若实有则不应无。先有今无是即为断。若先有性是则为常。是故说不常不断。

4、不一不异:原文:若一则无缘。若异则无相续。后当种种破。是故复说不一不异。

5、来:原文:来者。言诸法从自在天世性微尘等来。

6、出:原文:出者。还去至本处。

本人的一点粗浅理解:

龙树菩萨菩萨最著名的理论就是【中观学说】,比如以上四句就有:生灭、常断、一异、来出等四组对立的观念,【中观学说】通过否定世间缘起法中种种对立的观念,从缘起的最初观念就指出这些观念本来就没有(为什么没有在补充材料),它们之间的对立关系更是不用执着;把人的认知逼入另一个维度,而这个维度就是【中】,教导我们站在这个维度更好地去【观】察世间缘起,所以这个理论叫【中观学说】。

比如【常】的概念,常指固定不变,在时间的伟力下,真的有【常】的存在吗?每个人都会死,你的女神或男神会变成老太婆或者糟老头子,花会枯萎,河流会干涸,朝代会更迭。没有什么东西会固定不变,所以说【不常】,所以【人生无常】。

我们总是陷入【常】的观念里,比如女人希望永远十八岁。电视电影上的女明星总是那样的漂亮美丽,好像时间没有在她们身上留下什么痕迹(其实是因为她们有专门的化妆师)。又如男人不能说自己不行……

其实理解了【常】也就理解了【无常】。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在《中西文化差异的渊源》的讲座中也讲过类似的观点,他的大意是当他父亲逝去时,那一刻他体会到了【无常】;王德峰教授也说到过类似的话:“复旦大学养育了我,我希望复旦大学万岁,但是这可能吗?复旦大学不可能万岁。这就是【无常】。”

我们很喜欢一个东西,我们当然希望这个东西保持不变,一直是我们喜欢的那个样子,但是这不可能,【无常】其实很现实,很残酷。但是我们还是要试着接受【无常】,这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情。

注:这段关于【无常】的论证是我自己发挥的,是为了说给现代读者听的。而龙树菩萨《中论》里的【不常】是为了论证给执着缘起法的小乘人听的,如果真的想要理解这“八不偈”,还得先进入当时小乘人的缘起生灭思维。

扩展资料:

鸠摩罗什译的《中论(第一卷)》中关于“八不偈”层层递进的论证:

复次万物无生。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劫初谷不生。何以故。离劫初谷。今谷不可得。若离劫初谷有今谷者。则应有生。而实不尔。是故不生。

问曰,若不生则应灭。答曰不灭。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劫初谷不灭。若灭今不应有谷而实有谷。是故不灭。

问曰,若不灭则应常。答曰不常。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常。如谷芽时种则变坏。是故不常。

问曰,若不常则应断。答曰不断。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断。如从谷有芽。是故不断。若断不应相续。

问曰,若尔者万物是一。答曰不一。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一。如谷不作芽芽不作谷。若谷作芽芽作谷者。应是一。而实不尔。是故不一。

问曰,若不一则应异。答曰不异。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异。若异者。何故分别谷芽谷茎谷叶。不说树芽树茎树叶。是故不异。

问曰,若不异应有来。答曰无来。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来。如谷子中芽无所从来。若来者。芽应从余处来。如鸟来栖树。而实不尔。是故不来。

问曰,若不来应有出。答曰不出。何以故。世间现见故。世间眼见万物不出。若有出。应见芽从谷出。如蛇从穴出。而实不尔。是故不出。

注:这“八不偈”批判了在缘起法上的种种“谬论”,指出单纯执著生灭、常断、一异、来出等,是不正确的“戏论”。应该超出戏论、消灭戏论,得出对现象实在的认识,即实相。

同工异曲

拼音:tóng gōng yì qǔ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同异曲同工

解释: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不一不异的意思是任何事情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互取互补,求同存异,追求的真理是广义的真理。

不一:不单纯以任何一种宗教或思想为主导,否则将一叶障目。

不异:不惊异其它宗教或思想,而是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互取互补,存异求同。

词语出处:

“不一不异““了妄唯真““骆驼穿针的天堂“这几个词出自作家豆豆所著《遥远的救世主》(电视剧《天道》)。主人公丁元英来王庙村,被村民问到愿不愿意入天堂,展开了一段对话。

丁元英:“如果是骆驼穿针的天堂,我敬仰他们,因为我做不到。”

刘牧师:“你信神吗?”

丁元英:“信,了妄唯真即是神。”

刘牧师思忖片刻:“了妄唯真,那神和人是什么关系?”

丁元英:“不一不异。”

刘牧师:“天国远了,没人能救得了你,你走吧。”

不一不异论的观点:

不一不异论(梵Bhedabheda vada),亦称“异同说”、“二而不二论”或“有差别与尤差别论”。是古代印度吠擅多派行学理论。最早由跋达罗衍那在《梵经》中提出。

认为梵与我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即梵与我在木质上一致,是全体与部分‘蕴涵与被蕴涵的关系;但在形式上相异,梵是永恒的、不被创造,我则被非永恒的器官所局限,被梵所创造。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天道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不一不异论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什么是 骆驼穿针 了妄唯针 不一不异 ,为何丁元英没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