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东竹林寺的介绍(东竹林寺的介绍资料)

成都至丽江十日游 盘点一路可观风景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东竹林寺的介绍,以及东竹林寺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徐州竹林寺灵不灵东竹林寺的介绍东竹林寺门票是多少钱

下面是竹林寺相关介绍,有许多的传说,你自己感觉灵不灵吧!(跟人感觉应该不错!)

东竹林寺门票 迪庆东竹林寺攻略 地址 介绍 在哪里 景点好玩吗

竹林寺是中国第一座供女性出家人修行的寺院,是由我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在洛阳创建并命名。徐州竹林寺的。净检法师是徐州人,生于西晋末年(公元291年),24岁出家,70岁圆寂。

徐州人为纪念其功绩,将东晋永和年间曾在东郊狮子山上的青园寺改建为竹林寺,距今已有1600年历史了。

据载,佛祖释迦牟尼曾经到天竺的一个叫揭摩陀的小国弘法,国王高兴,改信佛教,并送竹林给佛祖,还在竹林建殿堂让佛祖居住。佛祖便把这地方取名“竹林精舍”,又叫“竹林寺”。

净检法师将寺院取名“竹林寺”,一方面指佛祖的传教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竹是气节的象征。

竹林寺历朝屡废屡建,直至上世纪中期日寇侵华,竹林寺被肆意劫掠,千年古寺毁于一旦。

公元2004年徐州市委市政府尊重历史,顺应民意,恢复重建竹林寺。主要建筑有山顶的大殿、观音阁、中国第一比丘尼纪念堂、三座碑亭、南北山门等五组建筑,再现千年古刹竹林寺深幽清静的意境。2009年9月落成开放,明道法师应邀住持,有效展现中国名寺风貌。

竹林寺的特殊地位徐州竹林寺是中国第一比丘尼道场,建成于东晋。北魏入侵南宋,攻打彭城时被毁。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令全国崇佛,竹林寺得以修复扩建。嘉靖年间又被入侵的倭寇破坏。隆庆年间进行修复。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巡幸竹林寺礼佛,再度扩建,进一步展现了中国名寺的风貌。

竹林寺是徐州八大寺之一,早在东晋时,出生于徐州的中国第一位比丘尼净检法师,应邀住持徐州的青园寺,皇帝得知后“下敕”将青园寺改名为竹林寺。随之徐州竹林寺被誉为第一比丘尼道场。

净检法师生于西晋末年的官宦家庭,勤奋好学,知书达理,擅长琴棋书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才女,并与母亲一起从事女子教育,让人把握圣贤的智慧,她最终出家受戒,住持道场,全面展现了女性的能量和正面作用。

净检法师乃观世音菩萨化身,她住持的道场命名为竹林寺显然有其必然的关系。西晋时期,因贾皇后

的私欲彭涨,挑拨王爷之间争权夺利,酿成十六年的“八王之乱”,观音菩萨寻声救苦,降生到徐州,示现了女性的各种经历,尤其是开创中国比丘尼先河,使观音

菩萨的造像逐步转化成女身形象,契理契机地强化了女德教育。女性仁德的养成是民族的希望,徐州竹林寺将特别注重女德修养的示范与培训,为社会和谐、世界和

平、人生和美而积极奉献。

韦驮菩萨巧显神威

竹林寺的韦驮菩萨有段特别的传奇故事:上世纪三十年代末,在那场不应该发生的战争中,日本九州六安岛人氏、东京帝国大学高才生,中岛吉一,以陆军翻译官

的身份来到中国。1938年5月,日军侵占徐州,中岛所随部队的指挥部就驻扎在竹林寺,中岛吉一在一天夜晚,听到窗外有脚步声,于是起床察看,却不见人

影,他马上出门顺着脚步声追赶,来到寺庙后院的竹林,脚步声却奇妙地消失了,同样的情景连续出现了一个星期,中岛对此深感疑惑,于是用刺刀在脚步声消失

处,做上标记,命士兵掘地以探个究竟,结果挖出了一尊韦驮菩萨圣像,这圣像高约60公分,木制贴金、庄严肃穆,令中岛吉一大为吃惊,他转而明白了这是菩萨

在警示日军不可滥杀无辜。

自中国佛教传入日本,千余年来日本人对佛教普遍有所认识,所以中岛吉一从小受佛教思想熏陶,当

他得到韦驮菩萨时自然感悟非常。但是,他所随的这支部队已经接到对徐州的屠城命令,此时的中岛吉一,因韦驮菩萨的显身而深为反省,多次劝告指挥官:“中国

人是永远杀不完的,放下这个念头吧!”,他终于竭尽所能,阻止了日军将对徐州百姓的屠杀,避免了“南京大屠杀”的悲剧在徐州重演。

从那以后,中岛吉一恭请这尊韦驮菩萨像随行并顶礼供奉,战争期间,中岛身边的官兵非死即伤,而

他却毫发无损,中岛十分感激韦驮菩萨对他的护佑,在回日本时,请韦驮菩萨一起东渡,而因菩萨手持武器,被中国军人拦截,禁止出境。为此中岛吉一恳求他们给

予宽恕、放行,发誓决不再与中国为敌,并礼请韦驮菩萨将其持武器的手臂舍下,毫不犹豫地扔到了海里,以表达誓言的坚定。就此舍掉了一只手臂的韦驮菩萨,随

中岛吉一东渡到了日本。

当地古董商得知中国竹林寺镇寺之宝韦驮菩萨到达日本,出价30万日元,想买走这尊圣像。那可是

战争年代的30万,当时5万日元能买一套房子啊!中岛吉一没有将救命恩人变卖换钱,而是在六安岛建了一座庙宇,恭恭敬敬地供奉这尊韦驮菩萨圣像,终身不

遗。每当家人聚会时,中岛总会提及诸多中国竹林寺韦驮菩萨的灵验故事,褒奖竹林寺韦驮菩萨千余年来多次镇住乱相、巧显神威、保护和平的功德。中岛在临终

前,韦驮菩萨托梦垂示说:“你保护了徐州百姓,我也保佑了你和日本人民,你去世后我必须回到中国,你要安排把我送回到中国徐州竹林寺!”

,中岛再一次感悟到韦驮菩萨要以独臂形象回国的涵义:无论个人或家庭,还是国家和民族,都需要平安、和谐,只有放下手中的武器,从内心深处砍去贪婪的恶

念,才能真正让人类安享福祉。

1973年,中岛吉一病危期间吩咐其女婿森秀敏,必须设法将韦驮菩萨像恭送到中国徐州竹林寺。

森秀敏不负重托,于1998年9月,借旅游来徐,寻访竹林寺未果,深为遗憾。后几经周折寻访政府官员,告知竹林寺尚未恢复,可去徐州市宗教局商谈归还韦驮

像的事宜。2000年4月17日,75岁的森秀敏,将国宝韦驮菩萨像恭送到徐州,期望竹林寺早日恢复重建,请慈悲喜舍的独臂韦驮菩萨像,能够早日回到竹林

寺,展现其智慧和力量,给人们提供记忆与警策,愿中国徐州竹林寺,能为世界人民成就更多的善事,避免暴力、战争等行为伤害无辜。

竹林寺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明道法师应政府邀请于2009年7月出任住持,她深深感到:竹林寺韦

驮菩萨为中日两国化干戈为玉帛,为促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舍臂东渡,如今又为世界和平、拓展人们的美好生活而重回故里,这远不止一尊木雕像往返的过程,而

是一种惊天动地的呼唤!于是明道法师千方百计寻找失去联系十年之久的森秀敏先生,最终通过上海日本领事馆,找到了当年送还韦驮菩萨像的当事人并与之通话。

当森秀敏先生得知竹林寺已恢复重建,住持明道法师又与自己取得了联系,这位85岁高龄的老人,激动地在电话里放声哭诉说:“十几年来我一直在思念韦驮菩

萨,一直在期盼竹林寺早日恢复!”。明道法师当即表达了邀请他来中国相聚的意愿,老人十分高兴,不顾身患绝症,腿脚不便等问题,于2009年9月19日迫

切赶来上海。在浦东机场,手捧鲜花的明道法师,看到坐在轮椅上的森秀敏先生,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快步相迎,他们见面的情景,感人至深,溢于言表,令围观

者感动不已。2009年9月23日,明道法师陪同森秀敏先生来到徐州,由森秀敏亲自将韦驮菩萨像移请到中国第一比丘尼道场——徐州竹林寺,并与明道法师办

理了交接手续,同时留下的还有中岛吉一先生的手稿。此时的森秀敏先生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明道法师说:“我们的命根子——韦驮菩萨像,交还

给你明道法师,我感到很放心,中日世代友好是父亲中岛吉一的愿望,也是我们大家的深切渴望”。

韦驮菩萨为三洲感应护法金甲神,中国徐州竹林寺的韦驮菩萨以独臂形象,留在日本半个多世纪,如今又回归华夏,昭示了韦驮菩萨用慈悲的力量和智慧的武器,教化世人、捍卫和平的愿景,他既是中华的保护神,更是世界的保护神。徐州竹林寺的韦驮菩萨永远是

智慧、慈悲、福祉的象征,是让人类安享吉庆的导引,是维护和平的智者,是向善文化的标志,是护身镇宅的法宝,他将永远成为中国对外友好交往的护航天使。

东竹林寺位于云南省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乡,原名“冲冲措岗寺”,后更名为东竹林寺,寺院建造于清朝初1667年,属于云南省重点保护单位、滇西最早的藏传佛教发源地,由于历史悠久,藏宝众多,由多位活佛管事。滇藏线公路从东竹林寺后横穿山腰而过,汽车可直达寺内,且常年四季通行无雪阻。东竹林寺有僧侣300余人,管事活佛4人。

东竹林寺与归化寺相同,也设有似于“康参”的僧侣组织,称为“安取”。东竹林寺大寺下设七个安取:打纠安取、直拥安取、书松安取、朱巴龙安取、荣马安取、则通安取、腊普安取。

东竹林寺门票价格:10元/人

钦县奔子栏乡书松村南宁干顶东坡上,距香格里拉105公里,距奔子栏23公里,滇藏公路从寺后而过。噶丹东竹林寺始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名冲冲措岗寺,本为藏传佛教噶举派寺院,意为仙鹤湖畔之寺。字址在新寺西北约3公里处,曾因每年为皇帝举行祝寿法会一次,享受皇粮大米100驮(后减半)。

清康熙十三年,与德钦林、红坡羊八景林同时被藏传佛教格鲁派兼并,改宗格鲁派。清康熙十五年,五世达赖赐寺名为噶丹东竹林,属格鲁派大规模兴建的康区十三林之一。经大规模兴建扩建后,东竹林寺成为德钦县境内格鲁派三大寺中规模最大的寺院,成为康南地区宗教文化活动中心之一。

清康熙年间的东竹林寺,名声远扬。当时,昌都活佛帕巴拉米榜格列甲措到该寺传教,并为该寺向清朝廷呈状,要求允许东竹林寺为皇上举行祝寿活动,皇上给予应允,并每年赏赐该寺百驮大米。此后,历代皇帝在财经、供品及特殊招帖、匾额、封诰等方面给东竹林寺诸多关照。五世达赖期间的扩建,也多由国库赐银。当时,寺内建成了能容纳两千多人的经堂大殿。大殿建筑和陈设引人注目。大殿正中的铜瓦殿内金光灿灿的五座镀金宝鼎佛光闪烁,还有强巴佛殿、护法殿、白伞盖母殿、如来殿、佛塔殿、藏书院、印经院、万万咒轮堂、斋戒堂等设于大殿内,使大殿气势和威力显而易见。大殿周围环绕着8所活佛静室和300多所僧舍。

从清朝开始,东竹林寺内的珍贵文物越来越丰富。很多珍贵的佛像、经典、佛塔、唐卡、法器集中于寺内。堪称稀世珍宝的有弥勒法轮佛像、红铜镀金白度母像、三世诸佛像、文殊菩萨像、特大堆绣唐卡阎罗王群像、十六罗汉像、十七幅班禅历生传记刺绣、《释迦百行传》等。1943年,东竹林寺最大的佛像弥勒佛像制造竣工,此佛像为红铜镀金像,有三层楼高。

只可惜在十年浩劫中遭到极大毁坏。1985年,迪庆州人民政府和中甸县人民政府拨款重建东竹林寺。1986年10月,班禅大师亲临捐款,1987年,该寺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重建后的东竹林寺,位于德钦县书松村南面,依然不乏庄严神圣而又金碧辉煌的格调。其整体布局与松赞林寺一样,建筑群落依山势叠垒而上。主殿辉煌庄严,僧舍拱卫四周,有强烈的立体感和凝聚力。

新寺建筑井然有序,远远望去,平顶楼房鳞次栉比,严然一座城镇。位于中央的大经堂为四层土木结构建筑,82棵合抱大柱成网状密布,底层是全寺喇嘛诵经之处,正面供有格鲁派始祖宗喀巴及弟子达玛仁青和一世班禅克珠杰像(俗称师徒三尊),两旁是释迦牟尼、观世音、文殊、普贤等佛和菩萨像。二层新塑的强巴佛高68米,释迦牟尼佛殿的佛像高105米,铜质鎏金,佛冠及前胸镶满珍珠宝石,系拉萨色拉寺所赠。东竹林寺还珍藏着一幅长达8.5米,宽5.2米的大型唐卡,是用五彩丝线精织而成的护法神像,每年举行跳神法会时展出一次,供香客观瞻礼拜。

因每日仅有中甸一德钦对开班车各2辆从寺外经过,一般不在此逗留。旅游者最好自备车辆,以奔子栏为食宿点,晓行夜归。或在寺院参观后驱车直往升平镇。包车相对较好,车程中甸-东竹林寺131公里.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迪庆风景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