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为什么龙虎山的天师府要叫“嗣汉天师府”(中国龙虎山嗣 汉天师府)

道教祖庭天师府

各位老铁们,大家好,今天由我来为大家分享为什么龙虎山的天师府要叫“嗣汉天师府”,以及嗣汉天师府的相关问题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收藏下本站,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谢谢大家了哈,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龙虎山的天师府要叫“嗣汉天师府”嗣汉天师府的起源嗣汉天师府简介

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处,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和历代张天师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嗣汉天师府之名,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

道教祖庭天师府,在这里或许可以找到道教的玄妙

从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炼九天神丹伊始,张天师在龙虎山承袭了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教,倍受历代帝王推崇,三十六代天师曾被元世祖忽必烈官封一品(相当于宰相官职),天师府被称为“龙虎山中宰相家”。明代朱元璋则更对道教恩宠有加,有“北孔(孔夫子)南张(张天师)”之称,而龙虎山天师府的建筑规模是全国所有私家府第中唯一可与孔府相媲美的。

嗣汉天师府之名,来源于元世祖忽必烈册封东汉张陵第三十六代传人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

天师府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县上清镇,为历代张天师住持起居的宫观。天师府原建于龙虎山脚下,唐天宝七年(748年)封张陵第十五代孙为天师,并赐田敕免租税,唐代称「真仙观」。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迁建于上清关门口上,道观始称「天师府」。天师府于北宋崇宁四年(1115年)始建于上清镇口。元延佑六年(1319年)迁建于上清镇长庆坊,明洪武元年(1368年)移建今址。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大部分建筑被焚毁。乾隆四十三年(1779年)重建。咸丰七年(1857年)又遭受战火之灾。同治年间(1862-1874年)第61代天师张仁政予以维修。1949年第63代天师张恩溥移居台湾,于是多年失修的天师府被改作他用。1984年开始修缮。1988年交由道教界管理。

现在的天师府,以府门、仪门、二门和私第为中轴线,修建了玉皇殿、天师殿、玄坛殿、法箓局和提举署、万法宗坛等,从而把宫观与王府建筑合为一体。

天师府府门系1990年重建,正上方悬「嗣汉天师府」直匾,前正中两柱上挂有「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楹联。御赐仪门牌楼为最近恢复修建的,东有玄坛殿,奉祀财神赵公明;西有法箓局和提举署。提举署是张天师掌管道教事务之办公场所。二门系1996年重建,上悬「敕灵旨」匾额,门柱上有「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对联。

二门后为一大院,院内甬道中有一井,名曰「灵泉井」,又名「丹井」、「法水井」,据传系南宋著名道士白玉蟾所凿。古井后即是玉皇殿,原为天师的演法大堂。玉皇殿后便是私第,即历代天师的住宅。私第前厅原称三省堂,是天师府的议事之所。1985年改建为天师殿。私第中厅原为「壶仙堂」,系接待贵宾之处。私第后厅也叫上房,是天师食宿生活之处。私第后原有灵芝园、敕书阁、纳凉居。私第东面原有天师家庙和味腴书屋。私第以西的院落为万法宗坛,院内有三大殿,正殿为三清殿,两侧配殿分别为灵官殿和财神殿。

天师府保存有众多文物古迹,如元代铸造的9999斤重的大钟、赵孟頫手书的道教碑及历代匾额楹联等。

聂亮祥撰:《龙虎山嗣汉天师府》,载《中国道教》1999年第5期第39-43页。张金涛主编:《道教祖庭——嗣汉天师府》(香港:银河出版社,2003)。中国道教协会编:《道教大辞典》,华夏出版社1994年版,第184页「天师府」条。胡孚琛主编:《中华道教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第1662页「龙虎山天师府」条。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评详情页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