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乙卯时指的是几点

四更天是指晚上几点钟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以下的问题,关于乙卯时指的是几点,乙卯时是几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乙巳时是几点乙时是几点乙卯时指的是几点

乙巳时指上午9点--11点。古人称六十天为一小轮回,创造十个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作为天干,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生肖对应: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第六位生肖“蛇”对应“巳”,以此类推)作为十二地支。

多情的命运,多情的人生

中国传统纪年农历的干支纪年中一个循环的第42年称"乙巳年"。以下各个公元年份,年份数除以60余45,或年份数减3,除以10的余数是2,除以12的余数是6,自当年正月初一起至次年除夕止的岁次内均为"乙巳年"。

拓展资料

天干丁年和壬年,立夏到芒种的时间段,就是乙巳月:

……

1977年5月立夏到6月芒种

1982年5月立夏到6月芒种

1987年5月立夏到6月芒种

1992年5月立夏到6月芒种李淳风传世的占星学代表作是《乙巳占》1997年5月立夏到6月芒种

2002年5月立夏到6月芒种

2007年5月立夏到6月芒种

乙时是10-12点。

十二时辰:

子时:00-02点;

丑时:02-04点;

寅时:04-06点;

卯时:06-08点;

辰时:08-10点;

巳时:10-12点;

午时:12-14点;

未时:14-16点;

申时:16-18点;

酉时:18-20点;

戌时:20-22点;

亥时:22-24点。

在现代生活中,时间是通过“时分秒”来记录的,但是在中国古代的时间记录方法非常具有中国特色,那就是十二地支。根据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出没时间来命名各个时辰: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

我国古代,人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每一时辰的前一小时为初,后一小时为正。比如7时叫辰初,8时叫辰正,9时叫巳初,10时叫巳正。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午时三刻”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分12秒。

十二时辰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是5点至7点。

子时是23至1点,丑时是1至3点,寅时是3至5点,卯时是5至7点,辰时是7至9点,巳时是9至11点,午时是11至13点,未时是13至15点,申时是15至17点,酉时是17至19点,戌时是19至21点,亥时是21至23点。

己卯时为干支纪时,古代将一昼夜分为十二时辰,即一个时辰相当于两小时,其十二时辰与24小时的对应关系:卯时为5至7点。从甲子日开始,这一天的时辰干支依次为甲子、乙丑、丙寅、乙丑日为丙子、丁丑、戊寅、己卯按六十甲子一直循环下去。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5时至7时。为古时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故又称点卯。因为正值朝暝冉冉东升,故又谓之日出。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23点至1点为子时,1点至3点为丑时,3至5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关于乙卯时指的是几点和乙卯时是几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古代的十二时辰都是几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