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什么是“昭昭天命”

美利坚的罪孽轮回 兴于移民,死于移民

今天给各位分享什么是“昭昭天命”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昭昭天命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

什么叫昭昭天命呢什么是“昭昭天命”昭昭天命的词语起源

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是指19世纪的美国信念,认为美国在领土和影响力上的扩张是受神圣目的驱使的,旨在将民主自由的信念传播到整个大陆,甚至到太平洋彼岸。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当时的政治警句和历史名辞中。

天灾使徒 地狱捎来的信使,百万年轮回的谢幕 哔哩哔哩

昭昭天命的拥护者们认为,美国的领土扩张是基于一种神圣的、不可违逆的命运,这种命运使得美国成为整个北美洲的“天命之人”。他们认为,美国在领土和影响力上的扩张不仅明显,而且是由不可违逆的命运所决定的。

此外,昭昭天命还包含了一些其他的信念,如美国卓异主义、罗马式国家主义以及所谓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优越性等。在实践上,这一概念通常被用于为美国的领土扩张提供道德和哲学依据。然而,昭昭天命在不同的年代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包括一些白人论者在内的人在论说昭昭天命时可能专注于最初的美式扩张主义,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该词所表达的概念是拓展疆域为美国对这个世界的“使命”。

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又译天命论、天命观、美国天命论、天赋使命观、上帝所命、神授天命、命定扩张论,是19世纪美国的民主党、共和党所持的一种信念。

昭昭天命一直是笼统的观念而非特定政策。若另加领土扩张主义,此词也包含美国卓异主义、罗马式国家主义、与所谓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优越性等信念。许多白人在论说昭昭天命时专注於最初的美式扩张主义;另有人认为该词所表达之概念为,拓展疆域为美国对这个世界的“使命”。

其使命的内容在不同的年代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恩斯特·李·图弗森(Ernest Lee Tuveson)总结这些各式各样的可能意义,写道:“‘昭昭天命’一词涵括广阔繁复的观念、政策、与作法。彼此间既无预期般的相容,出处也各自不同。”

“昭昭天命”一词最初由1840年代杰克逊式民主的信徒所使用,用以宣传兼并今日的美西地区(俄勒冈属地、兼并得州、与墨西哥割让)。该词于1890年代复由共和党支持者用以在理论上作为美国介入北美洲以外事务的理由。昭昭天命曾是政治人物的惯用语,但许多评论员相信,其观念在廿世纪持续影响美国政治观。

这个用以表彰显而易见(或无可否认)的命运之词句由纽约市记者约翰·欧苏利文(John L. O'Sullivan)于其《民主评论》(Democratic Review)杂志1845年七─八月号刊杜撰而出。在一篇名为《兼并》(Annexation)的文章中,欧苏利文呼吁美国将德克萨斯共和国并入联邦,他写道:“吾等尽取神赐之洲以纳年年倍增之万民自由发展之昭昭天命。”论战之后不久,兼并德州成真,但欧苏利文首次写出的“昭昭天命”一词并未引人注意。

欧苏利文之第二次使用此词则变得极富影响力。他于1845年12月27日在其《纽约晨报》论及与大英帝国在奥勒冈国持续不断的边界纠纷。欧苏利文论断美国有权主张索求“奥勒冈全境”:“而该主张乃据吾等昭昭天命之义,尽取并支配神赐之洲以大行托付于我之自由权利与联邦自治。”也就是说,欧苏利文相信上帝的旨意(Divine Providence)赋予美国广布共和民主遍及北美洲之使命(大行自由权利,"the great experiment of liberty")。对欧苏利文来说,既然大英帝国不知利用奥勒冈以广布民主,不列颠对这块土地的权利主张可以忽视。欧苏利文认为昭昭天命为道德观念(天条,"higher law"),足以盖过一切顾虑,包含国际法与国际协定。

欧苏利文原来对昭昭天命的构想并非强取豪夺以扩充领土。他相信美式民主的拓展势不可当,会随着白人(或盎格鲁撒克逊民族)迁移各处而出现而无需涉及军事行为。欧苏利文不赞同于1846年爆发的美墨战争,然而他相信战争的结果将惠及双方。

欧苏利文并未始创昭昭天命的概念;其措词虽为此一于1840年代颇得人心的情怀提供有力的称号,其概念自身并非新创。且欧苏利文虽为鼓吹此种思想的先锋之一,其他另有多名作者曾使用不同的词句来描述同一概念。美国报业于1840年代的成长,尤其是煽动性的八卦报刊(penny press),是昭昭天命等概念广为散播的重要因素。

当时欧苏利文自己并不晓得自己创造出了新的警句。此词由辉格党引用以反对执政的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总统后,广为流传。1846年1月3日,罗伯·查尔斯·温梭普(Robert Charles Winthrop)众议员于众议院内嘲弄这个观念,他说道:“我想,除了全洋基国以外的任何国家,都不会容许散播昭昭天命之义。”对于昭昭天命的拥护者们引用“神赐之洲”来为基于俗世利益辩护的作法,在众多批评者中,温梭普是首位发难者。

民主党不顾这些批评而接受该警句。它迅速流行,其出于欧苏利文杜撰一事终为人所遗忘。欧苏利文于1895年默默无闻地撒手人寰,约当其警句为人复用之时。直至1927年,方有历史学家确定此一警句出自欧苏利文之手。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如何看待美国扩张时期的 昭昭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