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光孝寺的历史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光孝寺见证了广州两千多年的辉煌历史

很多朋友对于光孝寺的历史和泰州光孝寺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泰州光孝寺的地址,住持叫什么泰州光孝寺的古寺沧桑光孝寺的历史

位于泰州五一路88号。

岭南名寺广州光孝寺

住持弘法大和尚

光孝寺于东晋义熙(455~418)年间觉禅建。北宋崇宁二年(1103)徽宗赐名崇宁万寿寺,政和元年(1111)重赐名天宁万寿寺,并赐寺田5000亩。南宋绍兴八年(1138)高宗为徽宗设道场,敕改名报恩光孝禅寺,绍兴三十一年毁于战火。

庆元二年(1196)德范任住持,先建百尺钟楼,再建重檐八楹、高一百一十尺的最吉祥殿,置化、菩萨罗汉塑像31尊,佛像后陡壁上嵌彩塑海岛,工艺精湛。又建高阁六楹,用宁宗在潜邸时书赐的“碧云”2字作题额,同时建成方丈室、寮房、厨库、水陆堂及左右庑厢。庆元六年四月,陆游撰写《报恩光孝禅寺最吉祥殿碑记》,勒石为志。明崇祯四年(1631),方志应聘来寺,重修殿宇,此后光孝寺正殿最吉祥殿成为祝禧道场,地方官朝贺、庆典均在此行礼。

清乾隆九年(1744),性慧自宝华山分灯来寺任住持,光孝寺改属律寺,称光孝律寺,性慧为光孝律寺工世祖。后经圆能、明慈、定运3代相继努力,至乾隆四十年前后修成香雨楼、左右长廊、观音殿、地藏殿、韦驮殿、天王殿、山门、方丈前后楼、斋堂、祖堂、祝禧厅事(专供地方官祝禧用)等。祝禧厅事后又建千华戒坛,高十级、周长七丈八尺,白矾三石砌成。

二十世纪初,光孝寺礼请玉成长老出山。民国十五年(一九二六),玉成老和尚促成光孝寺创办觉海学院,每期招收青年僧人三四十人,学制三年。民国二十年(一九三一),常惺法师任光孝寺住持,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创办光孝佛学研究社,一切沿袭前制。二十年办学,光孝寺造就了成一、妙然、真禅、自立、隆根、了中等一批僧才。二十二年(一九三三)春,光孝寺千佛三坛大戒法会开坛,常惺法师签发戒牒,此次传戒弟子达二百六十二人。

建国初期,光孝寺僧人离散,寺内戒坛、殿宇、庑厢等主要建筑,被逐步拆除或挪作它用,仅存山门殿、法堂、碧云丈室及传妆楼、小休楼等。一九八四年二月,江苏省政府批准将光孝寺列为省重点寺庙之一,开始进行修复。一九八九年泰州成立光教寺修复委员会,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任名誉会长。

修复光孝寺,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关注,成一、妙然、了中等大师动员海外僧众及善男信女踊跃为修复捐助。他们还多次来泰参加佛事活动,了解拆迁和建设情况。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光孝寺中轴线上的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全部建成。

光孝寺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大的佛教寺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孝寺坐落于光孝路,是广州市四大丛林(光孝、六榕、华林、海幢)之一,其始建年代距今1700多年。

俗话说:“未有羊城,先有光孝”。该寺最初是西汉南越王赵佗之孙赵建德的府邸。三国时期吴国骑都尉虞翻因忠谏而触怒吴王孙权被贬广州,遂在此处修建住宅并讲学,虞死后家人将其住宅捐施佛门改成为庙宇,取名“制止寺”。到了东晋,印度名僧昙摩耶舍来穗传播佛教,在此修建了一座五间的大雄宝殿,改寺名为“王苑朝廷寺”,又叫“王园寺”。初唐时改名为“法性老”。南宋初年又改名为“报恩广孝寺”,之后又将“广”字改为“光”字,遂定名“报恩广孝禅寺”,简称“光孝寺”,寺名一直沿用至今,算来有850多年的历史了。

光孝寺的匾额“光孝禅寺”是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宪宗朱见深赐的。由于光孝寺建寺历史悠久,又与禅、净、律、密等佛教各宗派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被尊为禅宗明庭而驰名中外,这正如天王殿旧楹联所题写的:“禅教遍寰中,兹为最初福地;祗园开岭表,此是第一名山。”此非光孝寺莫属!

除惠能、虞翻、鉴真、昙摩耶舍之外,历史上曾有多位名僧人来此传教译经,因而光孝寺又是广州地区和海外进行文化交流最早的地方。最早来此译经的僧人是东晋时来华的古印度的昙摩耶舍;南朝刘宋永初元年(400年),印度梵僧求那跋陀罗又在此设戒坛,立道场,为僧徒传律授戒;梁天监元年(502年),印度和尚智药三藏来此讲演经法,还把带来的菩提树植于寺内;梁普通八年(527年),菩提达摩携带释迦的衣钵到达广州,也曾在此传授禅宗的学说;陈永定之年(557年),西印度增人波罗陀在寺内译经40部;唐神龙元中(705年),西域僧人般刺密谛三藏于此译《楞严经),相国房融并为之笔授。这一切都在中外文化交往史上留下可贵动人的篇章。

光孝寺作为岭南第一间佛寺和岭南佛教的传播地,人们还常常怀念佛教的禅宗六祖惠能,因为他当年曾在这里作过著名的“风幡论辩”而名声威震佛门,他在此削发,成为佛教禅宗南派的领袖,并因此使这座千年古刹有六祖殿、瘗发塔、风幡堂等而增色不少。

有关六祖惠能的故事

事情的起因似乎很简单。当年,惠能因为聪明和智慧,从五祖弘忍那里继承了衣钵(袈裟),却遭到了以神秀为首的师弟兄们的妒忌,而遭追杀。惠能一路南下,翻山越岭,历尽艰辛,回到新兴故乡后隐姓埋名,一晃16年过去了。直到唐高宗上元三年,惠能听说广州光孝寺来了大法师印宗,遂来到这里。676年有一天夜晚,印宗法师正在讲经,惠能悄悄地进去恭听。忽然吹来一阵大风,悬挂在大殿的佛幡被吹得左右摇动,弟子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幡是无情物、是风在动。”有的说:“明明是幡动,这哪里是风动?”一时间双方各执一词。惠能在旁边听着,觉双方未能识自本心,便说:“不是风动,也非幡动,而是人的心在动。如果仁者的心不动,风也不动,幡也不动了。”在座的人一听,无不感到震惊。印宗法师见惠能语出不凡,便邀请他入室详细询问。惠能这才将珍藏了16年的袈裟和圣钵出示,印完这才知道,原来他就是人们追寻了16年的六祖。那天是正月初八。

正月十五元宵节,印宗法师在光孝寺大雄宝殿后面的一棵菩提树下,给惠能削发受戒,在场的有当时国内的十大高僧。后来人们将惠能的头发埋地处,盖一塔,名叫“瘗发塔”。从此,惠能便成为佛教掸宗的六祖。即第六代的宗师,光孝寺因此而名扬天下。

惠能公开成为禅宗南派领袖之后,转至韶关的南华寺开坛传法36年。惠能认为,万物皆是人内心的体现,只要内心向佛,就能去恶从善,见性成佛。如果照他这样说,人人都有机会成佛了。这种“顿悟”的参禅方法和北宗的“渐悟”比起来,更容易为一般人所接受。所以南宗在南中国也越来越兴盛,终于形成了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宗五家,并对日本、朝鲜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古建筑及其特点

光孝寺内,庭园广阔,古木参天,殿宇棋布,文物众多。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发展历史,还可以领略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采。

寺内至今保存的建筑、历史遗迹及文物主要有: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和尚在此开凿的洗钵泉;唐朝建造的瘗发塔和经石幢;南汉时的千佛铁塔;宋朝时期的六祖殿和伽蓝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和菩提树等佛家信物。

光孝寺是广州最古老的佛教寺庙,它与潮州开元寺、韶关南华寺、肇庆鼎湖山的庆云寺并称广东四大名寺。“初地”是指当年禅宗初祖达摩东渡到了广州登岸的地方,即现在华林寺所在地,叫做“西来初地”。那么“诃林”又指什么呢?当年虞翻在此地种下了一片诃子树林,因此光孝寺又叫做“诃林”。

光孝寺占地3.1万平方米。中轴线起由南往北的建筑计有;山门、天王殿,主殿大雄宝殿,瘗发塔;其西有鼓楼、睡佛阁、西铁塔;其东有洗钵泉、钟楼、客堂、六祖殿、碑廊;再东有洗砚池、东铁塔等。形成了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寺内的诃子树和菩提树,均是200年以上的古树名木,绿叶婆娑,巨冠如伞,整个环境显得十分开阔幽静。

天王殿、钟楼和鼓楼

天王殿中那位笑呵呵的佛像是朋友们熟悉的弥勒佛,它“笑口常开笑天下一切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间一切难容之事”。弥勒佛的两侧是威风凛凛、手执法器、各司其职的四大天王,分别是手持利剑的南方增长天王,手握琵琶的东方持国天王,手执雨伞的北方多闻天王,手捏龙蛇的西方广目天王,分别职“风”、“调”、“雨”、“顺”之责,合起来是一个成语“风调雨顺”,寓意着人们美好的祝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弥勒坐像的后面是佛教寺庙中的守护神韦驮。

天王殿后、大雄宝殿前的两侧,矗立着两座建筑:右边的钟楼和左边的鼓楼。钟楼安放着一口大钟,楼下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萨。鼓楼的底层是伽蓝殿;伽蓝是佛教的护法神。由于他事迹动人,名气甚大,以致佛教、道教乃至儒教都将他奉为偶像:佛教称之为“伽蓝神”;道教叫“关公”或“关圣帝君”;儒教尊之为“武圣人”。

大雄宝殿

大殿神龛上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间的佛像高5米多,是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如来佛,只见他结蜘跌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举起,曲指作环形,正在向众生说法;侍立在他两旁的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两旁的两位菩萨,左边是文殊师利,又叫大愿菩萨,右边是普贤,又叫大行菩萨。这一佛两菩萨三尊佛像合起来称作“华严三圣”,与其它佛殿供奉三世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身佛(法身佛、应身佛、报身佛)和三方佛不同。而令人惊喜的是,1950年在大佛腹中竟发现有一批木雕罗汉像,经考证均是唐代木雕,这批珍贵木雕现已收藏在博物馆内,成为难得的唐代文物精品。

睡佛殿

十多年前落成的睡佛殿在大雄宝殿的西侧。殿内这尊睡佛采用缅甸白玉雕成,长4米,重6吨,刻的是释迹牟尼的涅盘像。整座睡佛头西面南,作侧卧状,体态自然,面部表情十分安祥。传说当年释迦牟尼为了传播佛教,几乎走遍了整个印度半岛。80岁时,在拘尸那伽附近的娑罗对树下入灭(圆寂)。后来所有的卧佛像都雕成了他圆寂时那样的姿势。

瘗发塔

瘗发塔为仿楼阁式的砖塔,八角七层,高7.8米,是当年六祖惠能削发受戒后埋藏头发的地方。瘗发塔建于唐代,形制十分精致。这类隋唐时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国至今保留的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物之一,在广东省仅存5座,除瘗塔外,还有潮阳灵山寺的大巅祖师塔、龙川县佗城的正相塔、新会市龙兴寺的石塔和玉台寺的镇山宝塔。

风幡阁

瘗发塔的东面是风幡阁,由原来的睡佛阁与风幡堂合为一体而得名。睡佛格为唐代建筑,原楼上供奉睡佛,下藏梵经。风幡堂亦唐代所建,是为纪念六祖在光孝寺的“风幡论辩”事迹而建的。明代重修时将两楼合为一体。现风幡阁中有六祖、达摩的石刻像碑,一面刻有六祖像,另一面刻有达摩像,这是元代的碑刻。风幡阁墙壁上有两幅彩画:一幅是记载六现风幡论辩的事迹,一幅则记载达摩东渡的故事。达摩当年自古印度东渡来穗,在西来初地结庵居住(该质即现在的华林寺),再到光孝寺(诃林)住下讲学,传播佛教。光孝寺门内东边的洗钵泉,相传还是达摩洗钵的一口深井呢。

六祖堂

六祖堂在瘗发塔的旁边,建于北宋真宗年间,是为纪念六祖惠能而修建。堂内有座六祖惠能的雕像,为近年所雕,神态安祥,表情中充满了智慧。而在六祖堂前还有一只大木鱼,木鱼为佛教法器之一,刳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扣之作声,鱼头是朝外的。按佛寺里的规定,只有十方丛林才能将鱼头朝外,由此可见光孝寺地位之高。木鱼是和尚们做法事诵经时撞击用的法器。又因为鱼日夜都不会合眼,所以专意用它来警醒众僧,白天黑夜都不要忘记修行,才能“以至于道”。

东、西铁塔

在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还有两座铁塔,这是南汉国在广州遗留下来的古迹。西铁塔建于南汉大宝六年(963年)清末时塔殿倒塌压坏四层,现剩下三层。东铁塔是南汉大宝十年(967年)建造的,高7.69米,共七层。这座塔的基座上有盘龙图案和莲花宝塔,铸造得十分精细,这可算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古老、最完整的铁塔了。据史书记载,在清代乾隆年间,这座铁塔上还曾有过千只贴金的小佛像,所以它又叫“涂金千佛铁塔”,可见当年这座佛塔是何等的金碧辉煌!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光孝寺的历史和泰州光孝寺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

广东发布第二批6条历史文化游径 覆盖全省资源点7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