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古雪岩的历史变迁(古雪岩的历史变迁有哪些)

盘点 滨海新区最牛 钉子户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古雪岩的历史变迁的一些知识点,和古雪岩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游览古雪岩作文(500字左右)古雪岩的景点简介古雪岩的历史变迁

我的家乡在潮州,那里有很多风景优美的景区,除了驰名中外的八大旅游景点外,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古雪岩。

老照片 长安街的历史变迁

古雪岩是由天然洞穴和人工建筑构成的,到处是奇峰异石,形状大小不一的洞府,这里一年四季都是鲜花开放,绿树成荫,听着优美的音乐,置身于岩洞中,洞府内山风习习,舒服极了。这里除了有众多的岩洞外,漫山遍野生长着白梅花树和白茶花树,每逢冬春季节,满山皆白,象降了雪一样,所以被人们称为“古雪岩”。

古雪岩除了它的悠久历史,更特别是它的构筑,非常有特色,寺院全由众多上下错落的岩洞为基础,按山势曲折起伏,建筑了一系列的寺院殿堂,它们是天然石洞和人工建筑艺术巧妙的结合,从石洞往外俯视,就能看到寺外宽阔的一处平原,那草地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所以这是一处颇具特色的岩寺建筑,这些岩寺创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修建,现在的殿宇更加辉煌,亭阁挺秀,寺道广阔,还有大雄宝殿、观音殿等建筑,观音殿还有好多小塑像,外面刻有睡狮石、鹰石、青蛙望云、莲花石、蝙蝙洞,听说蝙蝠洞以前有很多蝙蝠,现在就没有了。

这里的景色非常优美迷人,古色古香,真是一处妙趣横生的旅游胜地,有机会,我一定要再去古雪岩。

转入泉塘村道西上西胪镇波美村虎山北麓,(因地理因素制约,需借道泉塘村村道进入)达古雪岩,古雪岩依山建筑,峰上青石垒垒,洞府有洞,古木遮荫,胜景迭见。唐贞元六年(790)“亦大颠旧址也”(见明隆庆《潮阳县志》),元至正元年(1341)之前创,宋拓建,元遭兵燹而废,明弘治戊午(1498)科举人、乡贤黄用直主修,1983年(被批准开放)至1998年由住持(1985起任)释光旭募资修葺、扩建一新,洞穴颇多,是潮阳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它由天然洞穴和人工建筑构成,怪石嶙峋,洞府天成,绿树成荫,曲径通幽。置身岩洞府内,山风习习,似古雪岩(4张)雪冷然,故世称“古雪岩”。另有一说,是大雄宝殿洞东北侧之洞穴石墙上,尽是似雪表层而故名。据波美乡《增修黄氏宗谱》列传的记载,早在元至正间(1341-1368)黄氏六传裔孙、官任广西提点黄晦翁,曾避乱古雪岩并逝于斯,遂可遥知元代之前该岩已存在。再据光绪甲申《潮阳县志》山川的记载,明代进士、官拜浙江提学之潮阳人林大春(别号井丹)少年时期,也曾至岩游玩。明代乡贤、出任长汀县令黄用直作《古雪岩记》。

该岩倚山俯视石,天造地设。坐西南向东北,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是一座三进三天井,两侧厢房有四周通廊的古式梵宇。

古时岩中钟鼓相闻,梵呗悠扬,香火甚旺。但在历史长河中,几经沧桑,遭火烧兵燹之祸。明弘治戊午(1498)科举人黄用直主持重修。清末围歼山贼,抗日时期围歼日寇,解放后的土改事件都使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迨至“文革”时期,在极左思潮冲击下,宅更为遭殃,被夷为平地,文物损失惨重。

经过多年来的修建,如今殿宇辉煌,亭阁挺秀,莳花遍地,寺道广阔,佛像庄严,五百罗汉(各高30余公分,泥塑)形态各异,风格奇特。还将着手筹建玉佛殿、佛教艺术馆。相信古雪岩未来会更美好,法炬长明,智灯相续。

【见证历史变迁】

古雪岩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元朝异族军队入侵时,波美乡人避难在岩洞里,不少人活活饿死,留下民族苦难的血泪。而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围攻盘踞虎山哨所日寇,留下一曲抵抗外侮的英雄凯歌,因而登斯岩,胜似上一堂爱国主义的教育课。

改革开放以来,由波美乡乡民倡议,聘请释光旭大师住持岩寺,重葺梵宇,塑诸佛罗汉金身,配套建僧舍斋堂,扩建藏经楼。又将陈大羽教授题镌的“超凡入圣,古岩飞雪”、清代举人黄莲峰题镌的“念佛”、书画家王兰若篆书的“别有洞天”、名僧释茗山的“古岩飞雪”等等摩崖石刻朱丹一新。

如今,寺院占地约1.4万平方米,寺后青嶂叠翠、怪石嶙峋,堪称天然奇石公园。每逢节假日,汕头市区以及周边的游客礼佛旅游者众。倘逢僧人做功课,但闻钟鼓梵音,回荡幽谷,顿觉心怡神爽,乐而忘归。

关于古雪岩的历史变迁,古雪岩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组老照片,记录敦煌的历史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