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四川汶川现状(2021年汶川现状)

15年前汶川地震,那个 敬礼娃娃 现状如何 他今年要做一件大事

大家好,关于四川汶川现状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汶川现状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四川汶川现状...当年汶川地震中被救的“敬礼男孩”,如今现状如何汶川现状如何

灾后重建工作已全面展开重建规划8月将完成编制

摄影师拍下意外瞬间男子救助女友全过程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并波及周边省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灾区群众已基本实现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汶川地震发生后,民政部及时从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向灾区调运大批救灾帐篷和棉衣、棉被。紧急面向社会采购灾区急需的帐篷、衣被等生活物品。截至7月24日,共安排使用中央救灾资金383.32亿元;向灾区调运帐篷157.97万顶,彩条布3910.76万平方米,篷布646.6万平方米,棉衣被1896万件(床)及大量食品和饮用水等生活物资,以最快的速度保障了灾区群众生活物资急需。

从5月13日至5月2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累计向四川灾区调运抢险机具设备1716台。除配备机具操作维修和安全防护人员外,还抽调了熟悉建筑物拆除、爆破、建筑安全等专业抢险人员。这些设备和人员在搜救被压埋的群众、疏通抢修道路以及清理现场废墟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保证受灾群众饮水安全,住房城乡建设部迅速组织调运应急供水等设备和物资。同时组织了20支411人的供水设施应急抢修队伍开展供水抢险,目前,除北川县城外,灾区设市城市和县城城区已经基本恢复供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均达标。

震后不久,国务院即决定3个月对灾区困难群众每人每天补助10元钱和1斤口粮,“三孤”人员每人每月补助600元,目前已救助907.6万人。全国共接收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585.93亿元,实际到账583.05亿元,已向灾区拨付使用221.99亿元。

目前,地震灾区已经基本实现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

100万套过渡房建设过半

据初步统计,地震造成四川、甘肃、陕西等地城镇房屋倒塌约4900万平方米,严重损坏约9600万平方米,部分城镇几乎夷为平地。国务院决定,用3个月时间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作为灾区群众3—5年内的临时家园。

全国各个对口支援省市立即行动起来,各地财政先行垫付资金,调集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迅速展开板房生产、运输、选址、场平、安装各项工作。前线突击队克服道路交通条件差、生活条件艰苦、余震不断等困难,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大大加快了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进度。许多援建省市不等不靠,主动承担了原本应由灾区承担的道路疏通、场地平整、设施配套等工作,由此投入了大量额外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建设高峰期,各援建省市共组织投入现场施工人员超过80000人,大型机具2300余台。

另一方面,有关部门采取开设专列、设置专用通道、免收通行费等措施,并协调有关企业加强板房原料生产,努力克服资金不足、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紧缺、运输困难、燃料不足等突出问题。及时制定《汶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验收规定》,指导推动板房的竣工验收和交付施工工作。

截至7月23日,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活动板房)已安装564200套。过渡安置区的临时医院、学校和商业网点也在逐步建立。在雨季来临之际,为灾区群众提供了舒适、避风、遮雨、卫生的生活之所,特别是保证了地震灾区高考的顺利进行和中小学校复课的用房急需。

对汶川地震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无家可归的农户,中央财政安排400亿元,专项用于补助农户重建住房。民政部已经编制完成《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地震灾区农房倒损恢复重建规划》,计划用1—2年时间,基本完成四川、甘肃、陕西三省农房恢复重建。

为了帮助农村灾民建设安全、抗震、实用的永久性住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辑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农民自建房设计图集》,免费赠送给农户。同时选派了八批有经验的专家长驻灾区,深入田间地头现场服务指导,帮助农民做好农房重建。

灾后重建规划即将出台

灾后重建,规划先行。7月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指导意见》,为灾后重建规划提出了基本目标: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使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生产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并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初稿已经形成,目前已经进入了汇总、衔接和最后文本的修改完善阶段。专项规划正在交互衔接中平行推进,已进入修改完善阶段,争取在8月中旬完成编制工作。

根据重建规划,为了多渠道筹集重建资金,中央财政将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专项用于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各级地方财政,也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恢复重建的投入力度。按照中央确定的对口支援方案,支援方和受援方要充分协商,确保人力、物力、财力落实。

灾后重建地区还将获得众多优惠政策。包括增值税扩大抵扣范围,减免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等,对受灾严重地区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实施倾斜的信贷政策,灵活运用存款准备金、再贷款等多种政策工具增强灾区金融机构的贷款能力。及时提供恢复重建用地,合理增加灾区城镇用地规模。鼓励外地企业到灾区以及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并采取提供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职业介绍和培训补贴、定向招工等,加大对受灾地区的就业援助力度。

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在这场灾难发生后,那些奋战在最前线英勇救人的战士和医护人员,也让我们非常感动。当年就有一个小男孩,他被救出来后,向这些恩人敬礼表达感谢,温暖了当时在场的很多人。12过去了,如今他现状如何呢?

当年被救的那个“敬礼男孩”

这个敬礼的小男孩在当时得到了很多关注,他名为郎铮,出生于2005年,是四川北川人。2008年5月12日下午两点,年仅3岁的郎铮,正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幼儿园上课。

突然地震发生了,瞬间地动山摇、房屋倒塌,他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被尘土和碎石掩埋,陷入一片黑暗中。

那天,小郎铮被埋在废墟里,度过了整整16个小时,他的脸、手臂、腿都被掉落下来的碎石砸伤,浑身都是伤痕。

在地震中,没有水、没有食物,身体受伤,而且一直处在暗无天日的密闭环境中,这对一个3岁的小孩子来说,承受的痛苦是难以想象的。

13日早晨,战士们找到了小郎铮,并用担架把他救了出来。满身伤痕、气息微弱的小郎铮,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对战士叔叔们的感激。

他只能虚弱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向拯救他的军人们行了个军礼。救援现场的杨卫华记者清晰地捕捉到了这暖心的一幕。

他将其拍摄下来,并把这个摄影作品命名为“生命的敬礼”。而小郎铮,也被人们称为“敬礼男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虽然小郎铮当时只有3岁,但是他举起右手敬礼的动作,不仅表达了对救援叔叔们的感激之情,也给无数挂念灾区的同胞们带来了温暖。

几位战士将他送到卫生站后,就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救援工作中,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后来,小郎铮被送到医院继续进行治疗,身体也慢慢恢复了健康。他的家人们十分感激救援队的付出,一直在寻找救了郎铮的几位恩人。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听,家人们终于找到了这几位战士的部队,他们带着健康的郎铮,再一次向恩人郑重致谢。

因为受到这些战士叔叔们的影响,小郎铮从那时就开始立志,以后也要成为一名勇敢的军人。

12过去了,郎铮如今现状如何呢?

如今12年过去了,当年的敬礼小男孩,已然成了一个15岁的大小伙子,二拯救他的战士们却变成了老兵。

这些年,战士们也一直挂念着这个懂得感恩、充满正能量的孩子,和郎铮始终保持着联系。

值得庆幸的是,当年的灾害没有给小郎铮留下童年阴影,反而帮助他成长为根正苗红的少年。

去年国庆活动的时候,郎铮还身穿羌族服饰出现在现场,用少先队礼向全国人民表示感激之情,再度展现了当年那温暖的一幕。

现在,郎铮的家里依旧保存着他当时敬礼的照片,时刻提醒着他要铭记这份恩情,不忘初心。而已经上了初中的郎铮,只期盼着自己快些长大,可以早日穿上梦寐以求的军服,和那些救他的叔叔们一样,为国家、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见证奇迹,汶川拥抱新生——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纪实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今天,那些曾经满目疮痍、灾难深重的灾区大地,已经脱胎换骨。两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伤痛:山崩地裂,房倒屋塌,家园尽毁,痛失亲人汶川大地震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灾害损失最重的地震灾害。两年来,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灾区干部群众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兄弟省区市倾情援建,展开了一场同样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动员范围最广、投入力量最大的重整山河、重建家园的伟大再造工程。两年时间的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今天,那些曾经满目疮痍、灾难深重的灾区大地,已经脱胎换骨变成什么模样呢?“让群众住上安全、经济、实用、省地的房子”地震发生后,各级政府部门迅速出台了灾后农房和城镇住房的重建工作方案,对城镇受灾家庭提供户均2.5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农村受灾家庭提供户均2万元的资金补助,对自建过渡安置房的农户,每户给予2000元建设过渡期安置房的资金补助。两年来,灾区大地上,一座座新房陆续拔地而起。四川省建设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4月30日,汶川地震灾区农房重建已全部开工,其中已完工145.61万户,占需重建的145.9万户的99.8%。城镇住房重建已开工25.72万套,占需重建的25.91万套的99.3%,其中已完工21.16万套,占需重建的81.7%。城镇住房维修加固134.81万套已全部完成。在都江堰市大观镇茶坪村村民王全的家里,王全的妻子冯春容正在绣一幅宽达两米的十字绣。“可能得两年才能绣完。”她笑着说。房间内宽敞明亮,各种家具一应俱全。从客厅里的大窗户望出去,对面的青山俨然成了一幅风景画。王全家住一楼,二楼装修出来4个标间,出租给连锁客栈,每年还可收取3万元的租金。地震后,成都市出台了灾后城乡住房重建的有关政策,允许受灾群众引入社会资金参与农房重建。王全大胆地第一个“吃螃蟹”,拿出自家已确定的232平方米宅基地和市民张先生“联建”,由张先生负责出资建造两幢楼房,两人各得一幢。王全没掏自己一分钱,就得到这座漂亮的新楼房。“辛辛苦苦积攒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建起了自家房子,却因地震一下子全没了。我们原以为要苦熬苦干上三五年,才能重新盖房。没想到,竟然不到一年时间,我们就住进了这样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好房子!”王全兴奋地说。“曾经被夷为平地的城镇,如今美丽得让人惊叹”短短两年时间,四川地震灾区38个需要恢复重建的重点城镇中,已有33个完成重建主体任务。到今年9月,剩余的5个受灾最为严重的汶川、北川、青川县城和映秀镇、汉旺镇,也将建成城镇基本框架,形成城镇基本功能。残存的钟楼、遍地的废墟,曾是震后汉旺镇给人们最深刻的记忆。可今天当你再次走进汉旺镇时,很难想象自己位于一个曾经遭受灭顶之灾的西部小镇:一排排如同别墅一般的4层小楼错落有致;学校里红色的塑胶跑道扮靓校园;蓝天白云之下,孩子们在嬉戏打闹,稚嫩的笑声悦耳喜人。随意走进一个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流水、亭台绿树,融合了苏州园林和川西民居风格的小楼显得格外清新雅致。为受灾群众建的廉租房,房租很便宜,每平方米月租金只要2角钱。在一户50平方米的“小套二”楼房里,住着朱瑞琼大姐的一家三口人。朱瑞琼说:“地震时我就从家里抢出三只碗,其他的都没了。这房子的门窗、地砖都是江苏援建的同志们给安好的,不用装修就能住。”“农业大省、强省的称号没有丢”两年来,四川省一手抓毁损设施的恢复和重建,一手抓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全省农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粮食生产实现连续增产。2009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4462元,增长8.3%;全省农村公路恢复重建2.1万公里;解决了368万群众饮水问题。目前,184个农村建设项目全部开工并进展顺利,其中农业灾后恢复重建已完成投资近60亿元。白墙青瓦,银白栅栏,朱红门窗走进整洁、漂亮的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已经很难寻觅地震灾害的痕迹,一切都是新的。“新房去年就建好住进来了,浙江宁波援建人员帮助村里重修了河堤和道路,给家家户户都安上了自来水,整个村子面貌比地震前至少超前20年!”村民李永明一脸的自豪。李永明有他自己挣钱的“路子”,“今年家里的两亩油菜长得不错,再过十几天就要收了。退耕还林的11亩山地种的是果树和茶叶。地震那年茶厂都垮完了,茶叶一斤也没卖掉,去年茶厂恢复了,我家卖茶叶挣了3000多元。;家里还养了两头母猪、30多只土鸡,新栽了200多棵枣树”李永明家还在全村第一个开起了“农家乐”。“去年4月开张的,生意越来越好,因为重建后的农村又漂亮,空气又好,城里人和外地人来村里参观的很多。”李永明一边招呼客人,一边笑着说:“咱做的都是农家菜,肉和蔬菜都是绿色食品,客人爱吃着呢。”“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经过近两年的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公共服务不仅已基本恢复正常,而且软硬件水平较震前都有了质的提升。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5日,四川39个重灾县需恢复重建的3000多所学校,近九成已竣工,一座座漂亮、安全的学校拔地而起;截至4月30日,四川地震灾区在建的医疗卫生项目2200多个,占规划的95%,近六成已竣工,一家家先进、牢固的医院震后“重生”,为灾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地震中被夷为平地的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小学,如今面貌已焕然一新:白墙灰瓦的教学楼、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课间时分,学生们有的在操场上打着篮球,有的在过道上嬉戏打闹,整个校园洋溢着欢乐。对口支援建设者不但把校园建成当地最安全、最漂亮的建筑,而且给学校配备了往往只有发达地区才有的现代化设施。红白镇中心小学校长程世林说:“现在的学校不仅漂亮,而且比过去先进多了,每间教室都有投影仪和电脑,讲课都是多媒体教学,学生们每周都会有计算机课呢!”让程世林更高兴的是,学校震后还与北京市的一些学校“结对子”。今后,北京市每年都会派老师到学校进行教学指导,他们也会派老师到北京进行交流培训。“一定要为灾区打通‘生命线’、送去‘光明电’”据四川省交通厅的统计,截至2010年4月底,四川省483个交通灾后重建项目完成389个,占总数的八成。经过700多个日日夜夜的超常规施工奋战,通往每一个重灾区每一个乡镇每一个村落的“生命线”不仅全部贯通,有的交通设施还比震前有了很大改善和提升。到今年9月份,当交通规划重建项目全面完成之后,整个灾区的交通设施将远远好于震前。在灾区基础设施恢复重建过程中,“民生优先”的理念体现得淋漓尽致,随着一大批民生设施项目恢复重建完成,城乡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改善。据统计,360多万群众饮水难问题得到解决,超过七成市政公用设施完工,上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到妥善防治。距什邡市红白镇20多公里的木瓜坪村,村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看电视、聊天,其乐融融。然而,这光明来之不易。2009年下半年,原打算异地安置的部分木瓜坪村受灾群众,思量再三后又回到原址重建房屋。重建,先要有电才行,可木瓜坪村要通电并不容易。地震发生后,当地原有的电力线路已损毁殆尽,山区的道路一边是随时可能滑坡的山体和陡壁,另一边是深达10多米的悬崖。木瓜坪村的施工难度很大,什邡供电公司接到任务时已是寒冬,气温骤降,大雪纷飞,路面冻结。人工运送电杆,要跨过一个又一个高坡、陡坡,有时耗费的时间竟需1天。栽立电杆,很多时候是在光秃的山顶和被震得东倒西歪的树林中,并且很来源:农村农业农民·B版

END,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

孕妇被埋等待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