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 > 文章页面

如何评价徐冰(如何评价徐冰的作品何处惹尘埃)

如何评价徐冰的 天书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如何评价徐冰,以及徐冰远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如何评价徐冰怎么从徐冰的天书里面找出对应的汉子

我相信跟我一样喜欢艺术的人都知道徐冰这个人,他在艺术上是相当有成就的,是个大艺术家。我也是高中的时候学画画的时候经常听我们美术老师提起他,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价徐冰?下面我就来说说我的看法。

如何评价徐冰的 天书

徐冰,1955年出生于重庆,曾于1990年受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邀请为荣誉艺术家,移居美国。2008年回国,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说实话我是很崇拜他的,他一生中获奖无数,有那么多成就实属不易,可想而知他背后付出了多少心血啊!要知道中国虽然说越来越开放,但是比起西方还是很封建保守的。一开始艺术在中国根本就属于二流,一般人根本看不上,觉得那些弄艺术的人都是好吃懒做的。但是徐冰就是在这样的社会下一步一步的走过来的。所以说我很钦佩他,钦佩他坚持不懈的精神。

我相信很多人都看不懂那些艺术家们的作品,都是比较抽象派的。但是徐冰的作品我相信很多人都能看得懂,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态度和精神。无论你是什么阶级或背景的人,你都不会拒绝看到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着热情足够用来吸引观众了。

总而言之,他在我眼中是很厉害的,是他教会了我们很多人什么才是艺术。以上仅是我的个人观点,不仅现在,以后我也会在崇拜他的道路越走越远。

今年53岁,发型随意自然,穿着休闲外套、牛仔裤,踏着经典的蓝色“匡威”帆布鞋,叫一杯西方人的胃才能受得了的黑咖啡后,徐冰开始接受我的采访。言谈间,他的东方式礼貌、应答问题时流露的谦逊儒雅,让我对自己三分钟前轻易下的判断产生动摇——也许,即便西方经验在他身上有再深刻的烙印,永远无法改变的是他东方的不能再东方的脸。而今天看来,写下那句中国人一看便能会心一笑的“艺术为人民”时,徐冰用的既中文又英文的新文字可能已经预示了他将超越语言藩篱,做出更大创造的可能性——无国界的世界语言《地书》。

徐冰:从《天书》到《地书》

1985年以前,徐冰是被老先生们看好的后生,版画的技术好,教学生努力认真。之后的1988年,徐冰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态度——用的是宋版书的格式,活字排版,按古籍的方式印出100套之后改名为《天书》的《析世鉴》。4000多个没人认识的“汉字”,精致得让人啧啧称赞。评论家写道:“徐冰借《天书》表露他对知识分子的嘲弄,对文字的兴趣,对手工劳动的热忱,对禅宗的活学活用。”《天书》的后续是“新英文书法”——26个字母加之对应中文的偏旁部首,徐冰把英文单词化为一个个方块字,居然创造出一套全新的文字体系。为此,1999年他获得象征美国文化界最高荣誉的“麦克·阿瑟奖”。这对在异国他乡,渴望进入西方主流艺术体系瞧个究竟的徐冰来说,是莫大的认可。

如果说徐冰的“新英文书法”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思维上的挑战,1994年他所做的《一个转换的案例》带给人们的则是最直观的、视觉与精神上的冲击。而这个其实是徐冰并不很满意的作品恐怕也是中国现代艺术史上最令人震惊的行为艺术作品——一头全身印满英文的公猪与一头全身印满中文的母猪在众目睽睽下交媾,地上铺满了供它们踩踏的书籍。

“早年我的作品里有太重的文化思考。1993年回国后,我想实验一种比较直接的艺术表达方式,看看会产生什么可能。我听到很多反馈,解释集中在中西文化层面。其实,通过这个作品我更希望表达文化与人的关系以及‘文身’这个概念。”

1999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徐冰用新英文书法写出的条幅“艺术为人民”。不在于地点、不在于书写的文字,徐冰的解读透露出他的原产地:Made in China。“不管在什么年代,艺术为人民的思想绝对是正确的。最初的艺术教育的背景和思想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方的同龄者或者更年轻的艺术家是波伊斯教出来的,我说我们是毛泽东教出来的……”

2004年,徐冰在柏林开个人展览。期间,他得知亚洲国家美术馆在二战期间曾被苏联红军拿走5000多件亚洲艺术品。这个故事刺激他的神经,他挑选了其中的三幅中国山水画作为创作图样。他的基本构思是,在橱窗背后,用各种废弃材料进行组合,经过光的投影后,使得观众从橱窗的正面能看到三幅山水画的临摹。正面的山水与背后的塑料袋、树枝、麻草绳共同作用,产生奇妙的效果。他为作品取名:《背后的故事》。

再之后,在上海“外滩三号”的申沪画廊。作为徐冰的“烟草计划”的部分,他用66万支香烟铺成一张巨大的的老虎皮图案(该作品名为“荣华富贵”)。而整个“烟草计划”的中心由作品《中谶》完成。“东方世界是全球化世界资本流通的一个部分。一种文化现象不能在封闭的文本意义上作单向度的解释,而需要放入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语境中来。”到此,徐冰依然对东西文化的关系做着努力的探索,与可能的关联性的诠释。

这种努力伴随着在临摹本《清明上河图》上缓缓燃烧的香烟进入他更广义的文化的思考——《地书》。他期望借用人们生活中高频率出现的指示符号,创造出一套任何人都可以理解的图示语言系统。在徐冰看来,《圣经》里“巴别塔”的故事也许不再是理想。应这个时代之运而生的《地书》就可能是“巴别塔”的一砖一瓦。

▲▲▲东方或西方,不再是个问题

好了,关于如何评价徐冰和徐冰远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如何更好地理解徐冰的艺术作品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